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3043阅读:17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装置、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
背景技术
自19世纪初,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起,到后来法拉第经多年不懈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变化的磁场能使闭合导线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电磁感应,一个半世纪以来,利用最基础的电磁感应原理的各种电气设备,各类磁感应线圈,都广泛地被使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及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地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国防科技领域等。
人为地创造磁场空间,通常采用通电线圈技术,见诸于文献报道和开发于市场的大概有十几种线圈模式,仅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计量测试技术手册(7)》中就列举了五种。有关无矩线圈,虽然俄罗斯推出了产品,但未见有技术资料正式发表。在已有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产品中,整体结构较为笨重,搬动不灵活,为了工业应用的灵活需求,本实用新型从原理设计到结构设计都与俄罗斯产品存在明显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从外观上看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从技术性能上讲,对任何磁场线圈均难克服的环境梯度场问题采取了应对措施。本实用新型为国内外磁感应线圈技术增添了又一创新成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有的磁感应强度线圈存在着对环境梯度场的畸变难以克服,对引出导线裸露不安全以及体积笨重等诸多不足之处,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包括绕组线圈及支撑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共有4对不同直径扁平形框状线圈,其侧面周围厚度上开有绕线槽,每一对径向尺寸相同,各对的关系是以其中一对定为R,其余各对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每对间的距离也是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将各对依次与中心对称地向两侧分散的安装在基座平台上,各绕线槽中绕有辅助线圈l,并分别引出馈线穿过空心竖直架至基座平台内的接线端子上,4对线圈的顶部为连索勾撑的结构,下盘分体竖立。
所述4对不同直径扁平形金属线圈,其中一对1与1’半径定为R,则其他各对值为2与2’半径为1.226R;3与3’半径为0.667R;4与4’半径为0.850R。
所述每对线圈间的间距也是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即1与1’间距为0.607R,2与2’间距为0.741R,3与3’间距为1.607R,4与4’间距为1.970R;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在基座台面上以1与1’之间中心面为对称面,对称地向两侧分散安装。
所述每对线圈与它们各自辅助线圈绕组匝数的安排为1与1’线圈匝数27辅助线圈绕组匝数9;2与2’的相应值为18、6;3与3’的相应值为18、6;4与4’的相应值为12,4。
所述各对线圈绕组的绕线方向依次分别为1与1’一致,2与2’相对,3与3’一致,4与4’相对,它们分别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
所述各辅助线圈绕组之间不连通,分别连接到各自独立绝缘的馈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所述结构制作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可以具有便于携带的轻体积,提供符合要求的磁感应强度,且引线潜伏确保外部安全和美观。


图1是该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装置示意图图2是径向视图的示意图3是轴向视图的示意及端子分布图图4是每幅线圈框状轮廓的宽、厚、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表示该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装置结构,图中1与1’、2与2’、3与3’、4与4’分别是4对不同直径大小的扁平形框状线圈,它们由宽窄不同的空心竖直支架5、6分别装配在基座平台8的上部,各线圈顶部由上盘连索勾撑并经竖支架7连接到基座平台。图中L、d、B分别表示基座平台的长、宽和高,h表示绕组线圈至平台台面高度。
参照图3,9为立于基座上的电源馈线端子,10至17为立于基座上的分别独立馈线的各电源端子。每对绕组线圈上的辅助绕组线圈的抽头,相互绝缘的引至10-17这八个端子上。
图4表示每幅线圈框状轮廓的宽、厚及槽的示意,分别用a、b、c来表示。
权利要求1.一种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包括绕组线圈及支撑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圈,共有4对不同直径扁平形框状线圈,其侧面周围厚度上开有绕线槽,每一对径向尺寸相同,各对的关系是以其中一对定为R,其余各对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每对间的距离也是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将各对依次与中心对称地向两侧分散的安装在基座平台上,各绕线槽中绕有辅助线圈(l),并分别引出馈线穿过空心竖直架至基座平台内的接线端子上,4对线圈的顶部为连索勾撑的结构,下盘分体竖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4对不同直径扁平形线圈,其中一对线圈(1)与(1’)半径定为R,则其他各对线圈(2)与(2’)半径为1.226R;线圈(3)与(3’)半径为0.667R;线圈(4)与(4’)半径为0.850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对线圈间的间距也是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即线圈(1)与(1’)间距为0.607R,线圈(2)与(2’)间距为0.741R,线圈(3)与(3’)间距为1.607R,线圈(4)与(4’)间距为1.970R;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在基座台面上以线圈(1)与(1’)之间中心面为对称面,对称地向两侧分散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对线圈与它们各自辅助线圈绕组匝数的安排为线圈(1)与(1’)匝数27辅助绕组匝数9;线圈(2)与(2’)的相应值为18、6;线圈(3)与(3’)的相应值为18、6;线圈(4)与(4’)的相应值为1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对线圈绕组的绕线方向依次分别为线圈(1)与(1’)一致,线圈(2)与(2’)相对,线圈(3)与(3’)一致,线圈(4)与(4’)相对,它们分别连接到电源输入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辅助绕组之间不连通,分别连接到各自独立绝缘的馈线端子。
专利摘要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属于电磁装置、电气设备领域,包括绕组线圈及支撑的基座,所述绕组线圈,共有4对不同直径扁平形框状线圈,其周围厚度上开有绕线槽,每一对径向尺寸相同,各对的关系是以其中一对定为R,其余各对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每对间的距离也是以R为基准乘以不同因子,将各对依次与中心对称地向两侧分散的安装在基座平台上,各绕线槽中绕有辅助线圈l,并分别引出馈线穿过空心竖直架至基座平台内的接线端子上,4对线圈的顶部为连索勾撑的结构,下盘分体竖立。按照所述结构制作的无矩磁感应强度线圈,可以具有便于携带的轻体积,提供符合要求的磁感应强度,且引线潜伏确保外部安全。
文档编号H01F5/00GK2812240SQ20052010881
公开日2006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7日
发明者张景鑫, 马醒华, 王学民, 张瑞媛, 许亚峰, 马永革, 刘明非, 冯哲 申请人:北京瑞达思科技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