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1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一电连接器,在推力下压时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的连接器端子。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是一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的前视图,图2是一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的组合结构立体剖视图,说明该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设置于一连接器的一绝缘本体。该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1,用于一电连接器2,且用以与一相对的耦合连接器(图中未示)电连接。该电连接器2包括一中空绝缘本体21,该连接器端子1是设置于该绝缘本体21内。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1,包括一基板11、一与该基板11相互间隔的横臂12、一自该基板11朝远离该横臂12的方向延伸且穿出于该绝缘本体21外的端子引脚13、一自该横臂12朝远离该基板11的方向延伸且穿出于该绝缘本体21外的端子接脚14,以及一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11与该横臂12的弹性连接臂15。该弹性连接臂15包括复数概呈U形且开口方向平行于该横臂12的弯折部151,所述U形弯折部151是呈互相相对的设置。当对该端子接脚14施予一推力时,由于该以往现有的U形弯折部151刚性较弱,容易发生扭曲变形,所述弯折部151进而与该绝缘本体21发生摩擦干涉,导致该连接器端子1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无法回弹,引起功能失效。另外,所述众多的U形弯折部151,在模具加工的实务上较为困难,相对会提高产品的不良率与制造成本。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确有必要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器端子,使其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连接器端子,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连接器端子,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连接器端子,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连接器端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在推力下压时不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连接器端子,用于一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包括分别位于一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抵触部;一横臂,是与该基板相互间隔,该横臂包括分别位于该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抵触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该第二抵触部与该第一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一端子引脚,是自该基板朝远离该横臂的方向延伸;一端子接脚,是自该横臂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以及该连接器端子还包括一弹性连接臂,是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该横臂的第二连接部,该弹性连接臂包括一与该基板的第一抵触部及第二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的主缓冲段,该主缓冲段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及一第二缓冲部,该第一缓冲部邻近该第一抵触部,该第二缓冲部邻近该第二抵触部;当对该端子接脚沿该第一直线方向施予一推力时,该第二抵触部相对于该第二缓冲部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抵触部是自该基板朝该第一缓冲部凸出。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二抵触部是自该横臂朝该第二缓冲部凸出。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弹性连接臂还包括一连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缓冲部且具有一开口面对该基板的弯折区,及一位于该弯折区邻近该横臂的一端的第三缓冲部,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第三缓冲部顶抵该横臂。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第一抵触部、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第二抵触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端子接脚与该第三缓冲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第一抵触部与该第一缓冲部的间距,等于该第二抵触部与该第二缓冲部的间距,当在该压缩位置时,继续沿该第一直线方向施予一推力,该第一缓冲部会相对于该第一抵触部由该相间隔的压缩位置进一步到达一相顶抵的完全压缩位置。
前述的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的弹性连接臂还包括一连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缓冲部且具有一开口面对该基板的弯折区,及一位于该弯折区邻近该横臂的一端的第三缓冲部,当在该完全压缩位置时,该第三缓冲部顶抵该横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端子,用于一电连接器,该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板、一与该基板相互间隔的横臂、一自该基板朝远离该横臂的方向延伸的端子引脚、一自该横臂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并用以与该相对的耦合连接器电连接的端子接脚,及一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与该横臂的弹性连接臂。
该基板包括分别位于一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抵触部。该横臂包括分别位于该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抵触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该第二抵触部与该第一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该弹性连接臂是呈弯折地连接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该弹性连接臂包括一与该第一抵触部及第二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的主缓冲段。该主缓冲段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及一第二缓冲部,该第一缓冲部邻近该第一抵触部,该第二缓冲部邻近该第二抵触部。
当对该端子接脚沿该第一直线方向施予一推力时,该第二抵触部相对于该第二缓冲部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
借由该主缓冲段的设计,可达到防止该连接器端子在推力下压的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的功效。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本发明连接器端子借由该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第三缓冲部的结构设计,可以提供一在该压缩位置时的第一阶段塑性保护,及一在该完全压缩位置时的第二阶段塑性保护,能够有效的防止该连接器端子在推力下压的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
2、再者,本发明连接器端子的该弹性连接臂的模具加工,较现有以往的连接器端子的弹性连接臂简易,可以相对提高产品的优良率及降低生产成本,而非常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端子,用于一电连接器。该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板、一与该基板相互间隔的横臂、一自该基板朝远离该横臂的方向延伸的端子引脚、一自该横臂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的端子接脚,以及一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与该横臂的弹性连接臂。该弹性连接臂包括一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及一第二缓冲部的主缓冲段,当对该端子接脚施予一推力时,该第一缓冲部相对于该基板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借由该主缓冲段的设计,可以防止该连接器端子在推力下压的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连接器端子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一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的前视图。
图2是一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的组合结构立体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结构剖视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在一压缩位置的侧视图。
图6是类似图5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在一完全压缩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端子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图3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结构剖视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连接器的一绝缘本体。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端子3,适用于一电连接器4,且用以与一相对的耦合连接器(图中未示)电连接。该电连接器4包括一中空绝缘本体41,该连接器端子3是设置于该绝缘本体41内。
上述的连接器端子3,其包括一基板5、一与该基板5相互间隔的横臂6、一自该基板5朝远离该横臂6的方向延伸且穿出于该绝缘本体41外的端子引脚7、一自该横臂6中间朝远离该基板5的方向延伸并且穿出于该绝缘本体41外的端子接脚8,以及一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5与该横臂6的弹性连接臂9。该端子接脚8是用以与该相对的耦合连接器(图中未示)电连接。
该基板5,略呈矩形薄板状,并包括分别位于一第一直线I的相反侧的一第一连接部51与一第一抵触部52,及二分别自该基板5朝远离该第一直线I的方向延伸的止动部53。所述止动部53用以使该基板5卡接固定于该绝缘本体41内。
该横臂6,垂直于该第一直线I,并包括分别位于该第一直线I的相反侧的一第二连接部61及一第二抵触部62。该第二连接部61与该第一连接部51位于该第一直线I的同一侧,该第二抵触部62与该第一抵触部52位于该第一直线I的同一侧。
该弹性连接臂9,是为呈弯折地连接该第一连接部51与该第二连接部61。该弹性连接臂9包括一与该第一抵触部52及第二抵触部62位于该第一直线I的同一侧的主缓冲段91。该主缓冲段91平行于该第一直线I,且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911及一第二缓冲部912。该第一缓冲部911邻近该第一抵触部52,该第二缓冲部912邻近该第二抵触部62。
该弹性连接臂9,还包括一连接该第二连接部61与该第二缓冲部912且具有一开口面对基板5的弯折区92、一位于该弯折区92邻近该横臂6的一端的第三缓冲部93,及一连接该第一缓冲部911与该第一连接部51的斜臂段94。该弯折区92具有一端连接该于该第二连接部61的一直段921、一端连接于该直段921的一第一弯折段922,及连接该第一弯折段922与该第二缓冲部912的第二弯折段923。该第一弯折段922相对于该第一直线I略呈一倾斜的U形,且开口方向斜向面对该横臂6。该第二弯折段923相对于该第一直线I略呈一倾斜的U形,且开口方向斜向面对该基板5。该第一弯折段922与该第二弯折段923的开口是呈相间隔且相对的排列。该第三缓冲部93是位于该第二弯折段923邻近该横臂6的一端。
该基板5的第一抵触部52是自该基板5朝该第一缓冲部911凸出,且其端缘略平行于该第一缓冲部911的端缘。该横臂6的第二抵触部62是自该横臂6朝该第二缓冲部912凸出,且其端缘略平行于该第二缓冲部912的端缘。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抵触部52与该第一缓冲部911之间的间距H1,等于该第二抵触部62与该第二缓冲部912的间距H2。该第二抵触部62与该第二缓冲部912的间距H2,略小于该第三缓冲部93与该横臂6的间距H3。
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图5是本发明连接器端子的较佳实施例在一压缩位置的侧视图,图6是类似图5本发明连接器端子较佳实施例在一完全压缩位置的侧视图。当对该端子接脚8沿该第一直线I方向施予推力F时,由于该弯折区92的刚性较该主缓冲段91弱,所以该第三缓冲部93会先与该横臂6顶抵,继续沿着该第一直线方向I施予推力F,则该第二抵触部62会相对于该第二缓冲部912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若再继续沿该第一直线I方向施予推力F,该第一缓冲部911会相对于该第一抵触部52由该相间隔的压缩位置进一步到达一相顶抵的完全压缩位置。此时,该第一抵触部52、第一缓冲部911、第二缓冲部912,及第二抵触部6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端子接脚8与该第三缓冲部93位于同一直线上。值得一提的是,该间距H1、H2与H3的大小关系,也可为其他组合,并不应受限于本实施例所揭露。
归纳上述,本发明连接器端子3,借由该第一缓冲部911、第二缓冲部912,以及第三缓冲部93的结构设计,可以提供一在该压缩位置(如图5所示)时的第一阶段塑性保护,以及一在该完全压缩位置(如图6所示)时的第二阶段塑性保护,能够防止该连接器端子3在推力F下压的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并且,该弹性连接臂9的模具加工,较以往现有的连接器端子1(如图1所示)的弹性连接臂15简易,可以相对提高产品的优良率及降低生产成本,所以确实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及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端子,用于一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包括分别位于一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抵触部;一横臂,是与该基板相互间隔,该横臂包括分别位于该第一直线的相反侧的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抵触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该第二抵触部与该第一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一端子引脚,是自该基板朝远离该横臂的方向延伸;一端子接脚,是自该横臂朝远离该基板的方向延伸;以及该连接器端子还包括一弹性连接臂,是呈弯折地连接该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该横臂的第二连接部,该弹性连接臂包括一与该基板的第一抵触部及第二抵触部位于该第一直线的同一侧的主缓冲段,该主缓冲段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及一第二缓冲部,该第一缓冲部邻近该第一抵触部,该第二缓冲部邻近该第二抵触部;当对该端子接脚沿该第一直线方向施予一推力时,该第二抵触部相对于该第二缓冲部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抵触部是自该基板朝该第一缓冲部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抵触部是自该横臂朝该第二缓冲部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连接臂还包括一连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缓冲部且具有一开口面对该基板的弯折区,及一位于该弯折区邻近该横臂的一端的第三缓冲部,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第三缓冲部顶抵该横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第一抵触部、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第二抵触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当在该压缩位置时,该端子接脚与该第三缓冲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抵触部与该第一缓冲部的间距,等于该第二抵触部与该第二缓冲部的间距,当在该压缩位置时,继续沿着该第一直线方向施予一推力,该第一缓冲部会相对于该第一抵触部由该相间隔的压缩位置进一步到达一相顶抵的完全压缩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连接臂还包括一连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二缓冲部且具有一开口面对该基板的弯折区,及一位于该弯折区邻近该横臂的一端的第三缓冲部,当在该完全压缩位置时,该第三缓冲部顶抵该横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端子,用于一电连接器。该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板、一与基板相互间隔的横臂、一自基板朝远离横臂方向延伸的端子引脚、一自横臂朝远离基板方向延伸的端子接脚,及一呈弯折连接基板与横臂的弹性连接臂。该弹性连接臂包括一具有呈反向的一第一缓冲部及一第二缓冲部的主缓冲段,当对端子接脚施予一推力时,第一缓冲部相对于基板由一相间隔的非压缩位置到一相顶抵的压缩位置。借由第一、第二、第三缓冲部设计,可提供在压缩位置时第一阶段塑性保护,及在完全压缩位置时第二阶段塑性保护,能防止连接器端子在推力下压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情况;且弹性连接臂的模具加工,较以往连接器端子的弹性连接臂简易,可提高产品优良率及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1R12/55GK101071911SQ20061007854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0日
发明者简至平 申请人:百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