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307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触点的连接部插入基板等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dip connector)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本实开平7-3636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0-20818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壳体和设在该壳体中的触点,所述壳体设有向前方开口的、容纳对方侧部件的容纳部。该触点具有配置在壳体的后侧或后部的主体、从主体向前方延伸的接触部和从主体越过壳体的底壁向下方延伸的连接部。并且,通过将该连接部插入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从而连接器被安装在基板上。
在向这种连接器插入插头连接器(plug connector)等对方侧部件或从连接器拔下对方侧部件时,连接器从对方侧部件接受卡阻力(こじリカ)的情况较多。在把对方侧部件插入连接器时,在触点之间或壳体之间产生接触力。为了克服该接触力而将对方侧部件插入到连接器中,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也施加力,一边摇动对方侧部件一边将对方侧部件插入,但此时连接器受到的力是卡阻力。并且,在从连接器拔下对方侧部件时,为了克服上述接触力而拔下对方侧部件,也要进行相同的动作,所以连接器也受到卡阻力。
为了提高相对于壳体前部从基板浮起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考虑到例如使加强销从壳体的底壁前部向下方延伸,把该加强销插入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从而增大连接器在基板上的紧固力。但是,这样设置加强销,会产生连接器的构成部件增加的问题。并且,考虑到从壳体向后方厚度加厚,当壳体的前部要相对于基板浮起时,该加厚部(肉盛リ)接触基板而阻止浮起。但是,这样使得连接器的平面形状因加厚部而变大,存在占用基板的面积增大的问题。
为了将触点插入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有时使触点在基板上的紧固力超过在壳体上的固定力。为此,当作用有使壳体前后动作那样的过大的卡阻力时,壳体中与触点的固定部破损,壳体有可能从触点脱离而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列直插式连接器,把触点分为两种,将这些触点的连接部沿插入或拔下对方侧部件的方向隔开距离配置,而且沿该插入拔下方向从相反侧把这些触点压入壳体上,由此不会增加连接器的构成部件,且不会增大占用基板或其他安装目标部件的面积,就可以提高相对于壳体的容纳部开口侧从安装目标部件浮起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并且可以提高相对于使壳体前后动作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从而可防止壳体脱落。
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具有壳体和设在该壳体上的第1触点和第2触点,该壳体设有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的、容纳对方侧部件的容纳部,第1触点具有配置在壳体的深度方向里侧的主体;从主体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压入部;从该压入部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接触部;和连接部,该连接部从主体在与深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越过构成容纳部的壁中位于容纳部的高度方向一侧的底壁而延伸,第2触点具有在底壁的容纳部侧沿深度方向延伸的主体;从该主体的深度方向里侧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压入部;从该压入部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接触部;和从主体的深度方向近前侧在高度方向上越过底壁而延伸的连接部,壳体具有压入部用贯通孔,其在深度方向上贯通构成容纳部的壁中位于容纳部的深度方向里侧的里壁,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触点的压入部;和压入部用凹部,其从里壁的深度方向的近前侧的面朝向里侧凹陷设置,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触点的压入部,第1触点的连接部和第2触点的连接部隔开距离配置成,第1触点的连接部成为深度方向的里侧,第2触点的连接部成为深度方向的近前侧。
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通过将第1触点的连接部和第2触点的连接部插入安装目标部件的贯通孔中,并锡焊在安装目标部件上,从而被安装在设有贯通孔的基板或其他安装目标部件上。并且,在对方侧部件被插入容纳部中时,对方侧部件的触点与第1触点的接触部和第2触点的接触部接触,从而完成双列直插式连接器与对方侧部件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通过插入或拔下对方侧部件,当作用有使壳体的深度方向近前侧相对于安装目标部件浮起那样的卡阻力时,由该卡阻力产生的力矩被反力矩有效阻止,该反力矩是由在第2触点上沿高度方向产生的阻力与沿着从第1触点的连接部到第2触点的连接部的深度方向的距离的乘积产生的。为此,相对于壳体从安装目标部件浮起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提高。该情况时,没有设置任何新的加强销等,因此连接器的构成部件不会增加。并且,壳体上不会加厚壁厚,所以占用安装目标部件的面积不会增大。
并且,在沿着深度方向推拉的过大卡阻力作用于壳体时,相对于向深度方向里侧推入壳体的卡阻力,第1触点的主体在壳体的深度方向里侧沿着某种程度的高度挡住壳体,而且,相对于向深度方向近前侧拉动壳体的卡阻力,第2触点的压入部在壳体的深度方向近前侧沿着某种程度的高度挡住壳体,因此壳体不会从触点脱离而脱落。
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将触点分为两种,将这些触点的连接部沿着插入或拔下对方侧部件的方向隔开距离配置,而且沿着该插入拔下方向从相反侧把这些触点压入壳体中,因此能够提供如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即,不会增加连接器的构成部件,不会增大占用安装目标部件的面积,就可以提高相对于壳体的容纳部开口侧从安装目标部件浮起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相对于使壳体前后动作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从而防止壳体脱落。
对于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也可以在第1触点上设有从主体向深度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第1突起,在第2触点上设有从主体向深度方向里侧突出的第2突起,在壳体上设有向深度方向里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突起的第1突起用凹部;和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突起的第2突起用凹部。
这样,在第1触点中,在压入部被压入压入部用贯通孔的基础上,第1突起压入第1突起用凹部中,因此第1触点在壳体上的连接强度提高。并且,在第2触点中,在压入部被压入压入部用凹部的基础上,第2突起压入第2突起用凹部中,因此第2触点在壳体上的连接强度提高。
对于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也可以在第2触点的主体或连接部上设有嵌合部,该嵌合部从深度方向里侧向近前侧凹陷,并嵌合在壳体的底壁上。
这样,嵌合部嵌合在壳体的底壁上,因此相对于沿着高度方向推拉壳体的卡阻力的强度提高。
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也可以将第1触点和第2触点在深度方向和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
这样,第1触点之间的宽度方向间隔与第2触点之间的宽度方向间隔均等,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


图1是图3中的I-I线剖面图。
图2是图3中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图5表示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通过将触点的连接部插入安装目标部件200的贯通孔中并锡焊在安装目标部件200上,从而被安装在设有贯通孔的印刷电路板等基板或其他安装目标部件200上。另外,插头连接器等对方侧部件(省略图示)可插入到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上,并且,可从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拔下对方侧部件。以下,定义相互正交的深度方向、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据此进行说明。按照图1进行说明,图中的左右方向为深度方向,左面为近前侧,右面为里侧,图中的上下方向为高度方向,与附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为宽度方向。
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具有设有容纳对方侧部件的容纳部111的壳体110;和设于该壳体110上的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该容纳部111朝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开口。通过在壳体110中形成朝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开口的空间而设置该容纳部111。在壳体110中沿宽度方向交替排列有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但是,不能根据该实施例限定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第1触点和第2触点的数量、宽度方向的排列等。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只要具有至少一个第1触点和至少一个第2触点即可。
如图2所示,第1触点120具有主体121;从该主体121延伸的压入部122;从该压入部122延伸的接触部123;和从主体121延伸的连接部124。主体121配置在壳体110的深度方向里侧。主体121与构成容纳部111的壁中位于容纳部111的深度方向里侧的里壁113接触,但主体121和里壁113之间也可以略微空出间隙。压入部122从主体121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延伸。接触部123从该压入部122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延伸。连接部124从主体121沿高度方向延伸,在越过构成容纳部111的壁中位于容纳部111的高度方向一侧的底壁112后,进一步在高度方向上朝向离开壳体110的方向延伸。该底壁112是安装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时面向安装目标部件200的壁。
如图1所示,第2触点130具有主体131;从该主体131延伸的压入部132;从该压入部132延伸的接触部133;和从主体131延伸的连接部134。主体131在底壁112的容纳部侧沿着底壁112在深度方向延伸。压入部132从主体131的深度方向里侧沿着高度方向在容纳部111中朝向离开底壁112的方向延伸。接触部133从压入部132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接触部133从在压入部132中距离底壁112最远的端部延伸,但该接触部也可以从压入部的任何部位延伸。连接部134从主体131的深度方向的近前侧沿高度方向延伸,在越过底壁112后进一步沿高度方向朝向离开壳体110的方向延伸。
在壳体110设有压入部用贯通孔114和压入部用凹部115。压入部用贯通孔114构成为在深度方向上贯通里壁113,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触点120的压入部122。压入部用凹部115构成为从里壁113的深度方向的近前侧的面朝向里侧凹陷设置,在里壁113上的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设置,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触点130的压入部132。在该实施例中,设有从底壁112的面向容纳部111的面沿高度方向凹陷的主体用凹部118,主体131被压入该主体用凹部118中,但也可以不设置这种主体用凹部118,而仅仅使主体131沿着底壁112。
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和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隔开距离L配置成,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成为深度方向的里侧,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成为深度方向的近前侧。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从底壁112的深度方向里侧的端部附近沿高度方向延伸,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从底壁112的深度方向近前侧的端部附近沿高度方向延伸。
在第1触点120上设有从主体121向深度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第1突起125。并且,在第2触点130上设有从主体131向深度方向里侧突出的第2突起135。并且,在壳体110上设有向深度方向里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突起125的第1突起用凹部116;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突起135的第2突起用凹部117。在该实施例中,第1突起用凹部116和第2突起用凹部117均贯通里壁113,但也可以使两个凹部都不贯通里壁而凹陷设置。
另外,设有嵌合部136,该嵌合部136从第2触点130的主体131到连接部134由深度方向里侧向近前侧凹陷,并嵌合在壳体110的底壁112上。该嵌合部既可以设在第2触点的主体上,也可以设在连接部上。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通过将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和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插入安装目标部件200的贯通孔中,并锡焊在安装目标部件200上,从而被安装在安装目标部件200上。并且,在对方侧部件被插入容纳部111中时,对方侧部件的触点与第1触点120的接触部123和第2触点130的接触部133接触,从而完成双列直插式连接100与对方侧部件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并且,通过插入或拔下对方侧部件,如图1中白箭头所示,当作用有使壳体110的深度方向的近前侧相对于安装目标部件200浮起那样的卡阻力时,由该卡阻力产生的力矩被反力矩有效阻止,该反力矩是由在第2触点130上沿高度方向产生的阻力与沿着从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到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的深度方向的距离L的乘积产生的。为此,相对于壳体110从安装目标部件200浮起那样的卡阻力的强度提高。该情况下,没有设置任何新的加强销等,因此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的构成部件不会增加。并且,壳体100上也不会加厚,所以占用安装目标部件200的面积不会增大。
并且,在沿着深度方向推拉的过大卡阻力作用于壳体110时,相对于向深度方向里侧推入壳体110的卡阻力,第1触点120的主体121在壳体110的深度方向里侧沿着某种程度的高度挡住壳体110,而且相对于向深度方向的近前侧拉动壳体110的卡阻力,第2触点130的压入部132在壳体110的深度方向近前侧沿着某种程度的高度挡住壳体110,因此壳体110不会从第1触点120或第2触点130脱离而脱落。
本发明包括以下实施例不在第1触点上设置第1突起且不在壳体上设置第1突起用凹部的实施例;不在第2触点上设置第2突起且不在壳体上设置第2突起用凹部的实施例;以及不在第1触点上设置第1突起也不在第2触点上设置第2突起,而且也不在壳体设置上第1突起用凹部和第2突起用凹部的实施例。但是,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在第1触点120上设置从主体121向深度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第1突起125,在第2触点130上设置从主体131向深度方向里侧突出的第2突起135,在壳体110上设置向深度方向里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突起125的第1突起用凹部116;和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突起135的第2突起用凹部117。这样,在第1触点120中,在压入部122被压入压入部用贯通孔114的基础上,第1突起125压入第1突起用凹部116中,因此第1触点120在壳体110上的连接强度提高。并且,在第2触点130中,在压入部132被压入压入部用凹部115的基础上,第2突起135压入第2突起用凹部117中,因此第2触点130在壳体110上的连接强度提高。
本发明包括不在第2触点上设置嵌合部的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设置有嵌合部136,该嵌合部136从第2触点130的主体131到连接部134由深度方向里侧向近前侧凹陷,并嵌合在壳体110的底壁112上。这样,嵌合部136嵌合在壳体110的底壁112上,因此相对于沿着高度方向推拉壳体110的卡阻力的强度提高。把嵌合部设在第2触点的主体或连接部上时也相同。
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不限定第1触点和第2触点的宽度方向的排列。但是,上述实施例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将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在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这样,第1触点之间的宽度方向间隔与第2触点之间的宽度方向间隔均等,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
上述实施例只不过示出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的一个示例。因此,不能根据该实施例的记载来限定解释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该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具有壳体(110)和设在该壳体(110)上的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该壳体(110)设有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的、容纳对方侧部件的容纳部(111),第1触点(120)具有配置在壳体(110)的深度方向里侧的主体(121);从主体(121)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压入部(122);从该压入部(122)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接触部(123);和连接部(124),该连接部(124)从主体(121)在与深度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越过构成容纳部(111)的壁中位于容纳部(111)的高度方向一侧的底壁(112)而延伸,第2触点(130)具有在底壁(112)的容纳部侧沿深度方向延伸的主体(131);从该主体(131)的深度方向里侧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压入部(132);从该压入部(132)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延伸的接触部(133);和从主体(131)的深度方向近前侧在高度方向上越过底壁(112)而延伸的连接部(134),壳体(110)具有压入部用贯通孔(114),其在深度方向上贯通构成容纳部(111)的壁中位于容纳部(111)的深度方向里侧的里壁(113),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触点(120)的压入部(122);和压入部用凹部(115),其从里壁(113)的深度方向的近前侧的面朝向里侧凹陷设置,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触点(130)的压入部(132),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和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隔开距离配置成,第1触点(120)的连接部(124)成为深度方向的里侧,第2触点(130)的连接部(134)成为深度方向的近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在第1触点(120)上设有从主体(121)向深度方向近前侧突出的第1突起(125),在第2触点(130)上设有从主体(131)向深度方向里侧突出的第2突起(135),在壳体(110)上设有向深度方向里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1突起(125)的第1突起用凹部(116);和向深度方向近前侧开口,通过压入而容纳第2突起(135)的第2突起用凹部(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在第2触点(130)的主体(131)或连接部(134)上设有嵌合部(136),该嵌合部(136)从深度方向里侧向近前侧凹陷,并嵌合在壳体(110)的底壁(1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在深度方向和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100),第1触点(120)和第2触点(130)在深度方向和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交替排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列直插式连接器,用于不增加部件和占用面积来提高卡阻力的强度,防止壳体脱落。本发明的双列直插式连接器,具有设有容纳部的壳体和设在壳体上的第1触点和第2触点,第1触点具有配置在壳体的里侧的主体;从主体延伸的压入部;从压入部延伸的接触部;和从主体越过底壁而延伸的连接部,第2触点具有在底壁的容纳部侧延伸的主体;从主体延伸的压入部;从压入部延伸的接触部;和从主体越过底壁而延伸的连接部,壳体具有被压入了第1触点的压入部的压入部用贯通孔;和被压入了第2触点的压入部的压入部用凹部,将第1触点的连接部和第2触点的连接部在深度方向上隔开距离配置。
文档编号H01R13/10GK1967945SQ20061014653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5日
发明者寺岛利浩, 松本光大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