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式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20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层式线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的层式线圈。
技术背景现有电抗器的线圈多为饼式结构,其存在如下缺点1. 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中波分布不均匀,线饼间梯度大,耐雷电冲击 能力差。2. 长期工作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高,绝缘可靠性差。3. 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常采用扁导线,尺寸较大,涡流损耗大,容易产 生局部过热。特高压和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为满足电气绝缘要求,线圈高 度较高,造成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高压并联电抗器线圈常采用纠结 式,工艺较复杂,产品的可靠性差。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的塔状层式线圈,其解决了背景 技术的中波分布不均匀、绝缘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抗器的层式线圈,包括导线l,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导线l 绕制成多层塔形结构。上述多层塔形线倒的层数可为十三至二十三层, 一般较适宜的层数为十 五至十九层。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可设置层间绝缘5。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可设置冷却油道4。
上述多层塔形线圈导线1、层间绝缘5及冷却油道4以依次按导线1、层 间绝缘5、冷却油道4的顺序排布为宜。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绕制导线l以采用换位导线为佳,也可采用纸包扁 铜线等。上述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还可分别设置首端静电屏2、末端静电屏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 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线圈纵向电容大,冲击梯度小,电位分布 均匀,具有良好的耐雷电冲击能力。2. 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匝间电场强度低,而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3. 采用多层塔形结构的线圈,线圈若用换位导线绕制,则涡流损耗小, 可有效降低绕组热点温升,防止局部过热,产品的可靠性高。4. 线圈线匝呈塔形分布,电压由内层至外层依次升高,线匝到铁轭主绝 缘的距离逐渐增大,设计更为合理,提高了产品的绝缘性能。5. 线圈的层间设有竖直冷却油道,冷却效果好。6. 电压等级愈高,本实用新型可靠性愈好。本实用新型应用于220kV、 330kV、 500kV、 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抗器,可靠性能高,其应用于超高 压、特高压电抗器上可靠性最佳。附圑说明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
标号说明1-导线,2-首端静电屏,3-末端静电屏,4-冷却油道, 5-层间绝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导线1绕制成的多层塔形线圈结构。本实用新型多层塔 形线圈的层数愈多,耐冲击性能愈好,但实际制造的难度愈大。多层塔形线 圈的层数可为十三至二十三层,但一般较适宜的层数以十五至十九层为宜, 不仅易于实现,而且耐冲击性能也较好。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以设置层间绝缘5为佳。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以设置冷却油道4为佳。多层塔形线圈的导 线l、层间绝缘5及冷却油道4以依次按导线1、层间绝缘5、冷却油道4的 顺序排布为宜。多层塔形线圈的绕制导线l以采用换位导线为佳,也可采用 纸包扁铜线等。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可分别设置首端静电屏2、末端静 电屏3,以增强纵向电容。L、 H分别为多层塔形线圈的首端、末端。
权利要求1.一种层式线圈,包括导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1)构成多层塔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构的 层数为十三至二十三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 构的层数为十五至十九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构的 层间设置有层间绝缘(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构的 层间设置有冷却油道(4)。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构的导线(1)、层间绝缘(5)以及冷却油道(4)依次按导线(1)、层间绝缘 (5)、冷却油道(4)的顺序排布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1)为换位导线或纸包扁铜线。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塔形结构的 首端设置有首端静电屏(2),所述多层塔形线圈的末端设置有末端静电屏(3)。
专利摘要一种电抗器的层式线圈,其由导线绕制成多层塔形结构,该多层塔形线圈的层间可设置层间绝缘或冷却油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中波分布不均匀、绝缘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可有效降低产品局部温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应用于超高压、特高压电抗器上可靠性最好。
文档编号H01F27/28GK201051440SQ20072003193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李银行, 汪德华, 荣 陈 申请人: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