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2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特别涉及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 二极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泡型(Lamp type,亦称为炮弹型)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的封装应用中,通常以环氧树脂(Epoxyresins)作为封装外层的胶材, 用以固定发光二极管与支架的连接。由于此环氧树脂的价格相当便宜,封装后 的结构亦相当坚固,相当受到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业界的喜爱,然而,由于发光 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中含有紫外光(Ultraviolet light, UV)的波段,紫外光 的波段会造成封装外层(即环氧树脂)的碳化,于封装外层上产生焦黄的现象, 降低封装外层本身所具的透明度。如此,发光二极管的光线便无法有效地于环 氧树脂内放射出去,最终将可能导致环氧树脂失去其透明度,而无法透射光线。
因此,业界便改以可不受紫外光波段影响的硅胶(Silicone)胶材,来取 代环氧树脂作为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外层,由于硅胶不如环氧树脂坚固,加上硅 胶的成本远较环氧树脂昂贵,使得许多业者仍须寻求更合适的解决方案以降低 封装外层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用 以滤除对封装部材质有害的紫外线波段,提升封装外层的寿命,降低封装外层 的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至少包含一 支架、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封装部。承载部设置于支架的一端,发光二 极管芯片设置于承载部上,封装部于支架具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一端,包覆并固 定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支架。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表面设置有一滤光膜,滤光膜于发光二极管芯片对外发出一光线时,过滤光线中的紫外线波段。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态样,为提供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 管,至少包含一支架、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封装部。承载部设置于支架 的一端,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承载部上,其表面设置有呈透明状的一包覆层, 包覆层的表面设置有一滤光膜,封装部于支架具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一端,包覆 并固定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支架的连接关系。当发光二极管芯片对外发 出一光线时,其光线中的紫外线波段可被滤光膜所过滤。
如此,当发光二极管芯片对外发光时,由环氧树脂的材质所设置的封装部 便不至于快速老化,而因此降低其可透光性,提升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寿命。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 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发光二极管
10:支旭
5tc
101: 102: 103:
-接脚接脚
20:承载部
30:发光二极管芯片
31:滤光膜
40:封装部
60: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 员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本实用新型披露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由一第一实施例提 到,请参阅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外观示意
图,而图2为此第一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外观示意图,发光二极 管1至少包含一支架10、承载部20、发光二极管芯片30、滤光膜31及封装 部40。支架10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具有第一接脚101及第二接脚102,用 以与相关电路相连,而承载部20亦称为碗杯,通常由一银胶层披覆于第一接 脚101的一端上,并用以放置上述发光二极管芯片30 (LED chip),发光二 极管芯片30的表面设置一滤光膜31 (UV filter),滤光膜31即为以溅镀 (Sputtering)或蒸镀(Evaporation)的方式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表面形成 一膜层,此滤光膜31为一种氧化物(如二氧化钛),其低于短波紫外线的 波段(如蓝白光波段),可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对外发出一光线时,反射 阻绝其光线中所包含的紫外线波段。
而发光二极管芯片30可以一导线103连接第二接脚102,使其形成电连 接,但发光二极管芯片30与第二接脚102亦不一定需要以导线103的方式相 连接,尚可以共晶(Eutectic reaction)的方式达成电连接,最后再以可透光的 封装部40包覆于支架10用以装设承载部20及发光二极管芯片30的一部份, 且具体来说,封装部40因此固定第一接脚101上的承载部20、发光二极管芯 片30与第一接脚101的连接关系,以及固定第一接脚101与第二接脚102间 的连接关系。此封装部40所使用的材质为一种用以封装的胶体,可为环氧树 脂(Epoxyresins)、硅胶(silicon)或两者相混合的物质,或含有导电金属的 胶材(为一种可供第二接脚102与发光二极管芯片30相电气导接的方式), 使得发光二极管芯片30于封装部40内散射光线时,光线内的紫外线波段可被 过滤,而无法被送出,故,不至使封装部40造成碳化,影响封装部40的透光 度。
至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内的各层结构,如P极层(P-dectrode) 、 N极 层(N-electrode) 、P型氮化镓层(P-Gan)、多量子井结构(Multiple Quantum Well, MQW)、 N型氮化镓层(N-Gan)及基材层(substrate)的各层次顺序及作用, 由于其已为公知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因此,便不在本实用新型中详 加赘述。其中需再此一提的是,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外观示意
图。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滤光膜31并不限定于直接设置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 的表面,任何设置于发光二极管芯片30表面的包覆层60(如玻璃、透光片), 可供发光二极管芯片30所散射的光线通过的介质,皆有可能镀有上述的滤光 膜31,使得发光二极管芯片30所散射的光线,不再具有可碳化封装部40的 紫外线波段。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支架;一承载部,设置于该支架上;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承载部上,用以对外发出光线;一滤光膜,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表面,用以过滤该光线中的紫外线波段以及一封装部,包覆该支架用以设置该承载部、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部份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滤光膜为蒸镀或溅镀而形成 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表面的一膜层,且该膜层为低于紫外线波段的氧化物材 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封装部为环氧树脂或硅胶 其中的一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封装部为硅胶与环氧树脂 相混合的材质。
5. —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支架;一承载部,设置于该支架上;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承载部上,用以对外发出光线; 一包覆层,呈透明状,设置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表面; 一滤光膜,设置于该包覆层上,过滤该光线中的紫外线波段以及 一封装部,包覆该支架用以设置该承载部、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部份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滤光膜为蒸镀或溅镀而形 成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表面的一膜层,且该膜层为低于紫外线波段的氧化物材 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封装部为环氧树脂或硅胶 其中的一材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封装部为硅胶与环氧树脂 相混合的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该包覆层为一玻璃物质或透 光片其中之一。
专利摘要一种可过滤紫外线波段的发光二极管,至少包含一支架、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滤光膜及封装部。承载部设置于支架的一端,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承载部上,封装部包覆支架具有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部份位置,并固定承载部、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支架的相互关系。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表面设置有一滤光膜,滤光膜在发光二极管芯片对外发出光线时,可过滤光线中的紫外线波段。
文档编号H01L33/00GK201146194SQ200720182220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汉锜, 潘科豪 申请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