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电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88753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电层电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低电阻、低温特性以及长期可靠性优异的双电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IO是表示该种现有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10中,在使隔膜124夹在阳极电极122与阴极电极123之间的状态下巻绕阳极电极122与阴极电极123,从而构成电容器元件121。并且,阳极电极122和阴极电极123是通过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125的两面上分别形成可极化电极层126(背面侧未图示)而构成的。并且,如此构成的电容器元件121浸渍未图示的驱动用电解液后,被插入到有底圆筒状壳体129内,将具有供阳极引线127和阴极引线128插通的孔的橡胶制封口构件130配设在壳体129的开口部后,对壳体129的开口部的外周进行向内侧的拉深加工,并且对壳体129的开口端进行巻边加工,由此进行密封。该集电体125,为了提高作为电极的效率,在集电体125的两面上形成层状可极化电极126。为了从该电极进行电引出而安装阳极引线127和阴极引线128时,如果从可极化电极层126之上进行安装,则接触电阻变大,因此,以往将阳极引线127和阴极引线128的安装位置的可极化电极层126削去等,从而使集电体125露出。即,为了使阳极引线127和阴极引线128与作为集电体125的金属箔良好地连接,从而使电阻成分降低,将连接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126部分地去除,从而使集电体125露出之后,进行连接。另外,作为与本申请发明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2。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中,特别是在负极的可极化电极层126中,如果安装阴极引线128时的集电体125的露出部分隔着隔膜124与正极的可极化电极层126相对,则会出现电解液中的阴离子发挥强酸性,从而分解、腐蚀隔膜的情况。并且,在上述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中,将阳极引线127与阳极电极122(阴极电极123也同样)连接时,以与作为集电体125的金属箔良好地连接从而降低电阻成分为目的,将连接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126部分地去除。该可极化电极层126的去除方法是使用旋转型的电刷等强制刮除的方法,并且,由于加工精度、组装上的问题等,该可极化电极层的去除面积比连接的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大得多。因此,在将引线已与各电极连接的状态下,引线的周边不存在可极化电极层126而存在集电体125露出的部分。但是,如果为了符合超过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所要求的保证范围(60r、2.3V以下)的范围保证(70°C、2.7V)的要求,则由于产生这样的集电体125的露出部分,从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施加高电压并长时间使用,则在阴极电极123的集电体125的露出部分和隔着隔膜124与之相对的P曰极电极122的可极化电极层126之间,驱动用电解液产生反应,电解质阴离子BF/、PF6-等被吸引到阳极侧,其周边部变为酸性,从而使隔膜124恶化。其结果是,不仅有特性恶化的问题,还存在气体产生、出现内压上升的问题。因此,如果将引线与各电极分别连接后,在该引线以及集电体125的露出部分形成可极化电极层126,则能够一举解决这样的i果题,但是增加这样的工序也会l吏成本增加。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8-837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70293号公报
发明内容本发明解决这样的现有的课题而成为长期可靠性优异的双电层电容器,从而抑制双电层电容器内的气体产生。为此,本发明是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中,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并安装了引线的电极中,在去除了电极上的可极化电极层后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安装引线时,将引线的与集电体连接的部分的投影面积作为1,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并且,在引线的安装位置周边使成为集电体露出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为必要最小限度,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抑制制造成本、接触电阻小且抑制了气体产生的电极的、长期可靠性优异的双电层电容器以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后,去除该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将引线与该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已被去除的部分连接而制作阳极电极以及阴极电极的方法。并且,作为去除上述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的方法,将与该去除部分的形状对应的加热型的金属板按压于可极化电极层,进行加热,由此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之后,使用旋转型的电刷机械地刮去该已被加热的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并且,作为上述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被去除的面积,将与该去除部分连接的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12倍的面积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通过在将引线与各电极连接时使能够极为容易地去除可极化电极层。不仅如此,还能够精确地仅去除可极化电极层的必要部分,因此通过仅去除必要的最低P艮度的面积的可极化电极层并连接引线,能够使集电体的不必要的露出部分极少。因此,即使在施加高电压并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阴极电极的集电体的露出部分产生的电解质阴离子BF4-、PF6-等集中而变成酸性的情况也变得极少。因此,隔膜恶化被抑制,由此,抑制了由于电化学反应引起的气体产生、电阻增加、电容减少,从而能够稳定地制造特性恶化少的高可靠性的双电层电容器。图l是本发明笫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正面的平面图2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背面的平面图。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放大平面图。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引线的放大平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正负极的示意剖面图。图5是比较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壳体高度方向的膨胀量的图表。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引线与集电体的接触的局部平面图。图7A是表示用于同一电容器元件的阳极电极的结构的重要部分平面图。图7B是同一阳极电极的A-A剖面图。图8是表示制作同一阳极(阴极)电极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图。图9是表示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容器元件2引线2a投影部3集电体4可极化电极层5隔膜6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7封口构件8壳体9阳极电极10阴极电极11阴离子12阳离子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l中,在连接有引线2的、由铝等金属箔形成的两个集电体3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4,作为阳极电极9、阴极电极IO,将它们隔着防止短路用的隔膜5进行巻绕,从而构成电容器元件l。另外,也分别与正负极对应地准备一组引线2和隔膜5。使驱动用电解液(未图示)浸渍该电容器元件1,如图1所示,在电容器元件1的上端部嵌入设置有供引线2插通的孔的橡胶制封口构件7,并收纳于由铝形成的有底圆筒状壳体8,对壳体8的开口部进行拉深加工,由此压缩封口构件7而密封壳体8。并且,上述可极化电极层4由对活性炭粉末、碳黑和粘合剂进行捏合而成的物质构成,作为上述活性炭粉末,使用对木粉类、椰子壳类、酚醛树脂类、石油焦炭类、煤焦类、沥青类的原料进行活化而成的物质。而且,作为粘合剂,使用将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以下称CMC)的水溶性粘合剂混合而成的物质。而且,作为上述驱动用电解液的溶剂,使用碳酸亚丙酯、y-丁内脂、8碳酸亚乙酯、环丁砜、乙腈、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或碳酸曱乙酯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而且,作为电解质阳离子,使用季铵盐、季磷盐、咪唑铩盐,另一方面,作为电解质阴离子,使用BF4_、PF6-、CKV、CF3S03或N(CF3S02)2。图2A以及图2B是表示同一双电层电容器所使用的电极的正面背面的平面图。在图2A中使上下方向反转后而成的图为图2B。图2A以及图2B中,电极14,在集电体3的两面上形成有可极化电极层4,通过将位于引线2的安装位置的部分的一部分削掉等,设置集电体3露出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通过敛缝接合等在该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安装引线2。这是因为如果从形成有可极化电极层4的电极14上直接安装引线2,则在电流从引线2流向电极14时,在可极化电极层4与引线2之间接触电阻变高,从而在电容器充放电时等情况下损耗增大,所以将位于引线2的安装位置的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4去除。图3A是将该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放大后的平面图,图3B是引线2的放大平面图。该引线2被安装在电极14上时,与电极14重叠的部分即投影部2a标注阴影线而表示。将投影部2a的面积作为1时,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如上所述,在电极14上设置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将引线2的投影部2a的面积作为1时,^使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由此抑制引线2与集电体3的电阻,并能够抑制引线2的安装部周边的气体产生。以往,例如在2,3V以下、60。C的条件下使用。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2.7V、70'C这样的更高电压、更高温的条件下表现得更明显的现象,即引线2的安装部周边的隔膜分解、腐蚀引起的、气体产生所导致的内压上升可被抑制。使用图4说明该引线2的安装部周边的气体产生。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的正负极中可极化电极层4隔着隔膜5相对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中,在集电体3的两面上形成有可极化电极层4的阳极电极9隔着隔膜5与同一结构的阴极电极10相对。在负极10上形成有引线2的安装部周边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如果该双电层电容器被充电,则壳体8内或隔膜5浸渍的电解液中的阴离子11集中于正极9侧,同样地,电解液中的阳离子12集中于负极10侧。此时,隔着隔膜5而相对的阴离子11与阳离子12虽是电稳定的,但是与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相对的阴离子11与水分进行反应等,而产生来源于阴离子ll的强酸。来源于该阴离子ll的强酸归根到底会成为分解、腐蚀隔膜5,引起气体产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隔膜5由纤维素等形成的情况下,抑制气体产生的效果更加显著。以往,在图2A中,在集电体3的上下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在集电体3上设置可极化电极层4作为阴极电极IO,接着安装引线2,为此在去除可极化电极层4的工序中,以提高生产性为目的设定大于等于可极化电极层4的宽度的去除部。因此,由于形成必要以上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前述的、未隔着隔膜5与可极化电极层4相对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变大,从而引起气体产生。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该部分的长度为比阴极电极10的宽度短的适当尺寸,由此能够抑制引线2与集电体3的电阻,并且能够抑制该部分的气体产生。另外,在该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形成中,能够通过将已加热的金属等按压到可极化电极层4等而部分加热后,利用辊刷等刮掉可极化电极层4,从而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如此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后,如图3A所示,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前端显出略带圆形的形状。另外,设置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将引线2的与阴极电极10连接的部分即投影部2a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使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的i更定至少仅在阴极电极10侧进行即可。但是,在阳极电极9侧也进行相同设置,由此能够抑制气体产生并且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图5是表示将引线2的与阴极电极10连接的部分即投影部2a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比与作为双电层电容器内的气体产生的基准的壳体8的高度方向的膨胀量AL(mm)的关系的图表。作为图5的试验方法,对在将引线2的与阴极电极10连接的部分即投影部2a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而使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面积比分别变化的双电层电容器,以在85。C环境下施加了DC2.7V的状态保持250小时,取出并放电后,测定高度,与初始状态的高度比较,计算出AL(mm)。如果初始高度是30mm,AL超过大致1.5mm,则壳体8的安全阀工作,成为开阀状态,从而无法使用。以n(样品数)=30进行这些试验,将其平均值图表化。图5中,如果投影面积比超过2.0,则AL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在投影面积比超过2.0的双电层电容器正极中,未隔着隔膜与可极化电极层4相对的正极的面积变大,从而引起气体产生。因此,通过使该投影面积比在2.0以下,能够抑制气体产生。另外,此时,如果在将图3B的引线2的投影部2a的宽度作为l时使图3A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6的宽度为1.8以下,则同样能够得到抑制气体产生的效果。(第二实施方式)下面,使用图6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实施引线22与集电体20的接触时的局部平面图。图6中,为了将引线22与在构成电极的、由铝等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27的两面上形成的可极化电极层21连接,削去引线22的平面部23的安装位置的可极化电极层21,设置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26。之后,在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26和引线22的平面部23进行四处(电极20的端侧两处、内侧两处)敛缝接合24。进而,通过在连接两端的敛缝接合24间的直线上进行三处冷压焊接合25,接合集电体27和引线22。通过构成这样的结构,在引线22的平面部23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两处敛缝接合24,由此得到高强度接合,并且,通过在连接该敛缝接合24的两端之间的直线上设置的三处冷压焊接合25,能够得到低电阻值的稳定的连接,并且,也能够应对现有的敛缝接合困难的小型品。另外,进行第二实施方式的敛缝接合以及冷压焊接合的数量和位置并不受上述限制,若通过敛缝接合和冷压焊接合将集电体27与引线的平面部23接合,也能够得到同样效果,但是理想的是以至少两处以上的敛缝接合和多个压焊接合进行接合。(第三实施方式)下面,使用第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双电层电容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图l进行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图7A是表示同一电容器元件31所用的阳极电极32的结构的重要部分平面图,图7B是同一阳极电极32的A-A剖面图。图7A、图7B中,将形成在阴极电极32上的可极化电极层36(形成在于阳极电极上的可极化电极层也相同)的一部分去除,使集电体35露出,通过敛缝接合以;5L/或者冷压焊、超声波焊接等方法,将阳极引线37与该集电体35露出的部分连接。该可极化电极层36的去除是将与该去除部分连接的阳极引线37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1~2倍的面积去除(后述详细内容)。并且,如此构成的电容器元件,将引线2插通到设置于未图示的橡胶制封口构件7的孔中,并安装封口构件7。然后,使该电容器元件l浸渍未图示的驱动用电解液后插入到未图示的有底圆筒状壳体8内,并且在壳体8的开口部配设上述封口构件7,通过对该壳体8的开口部进行横拉深加工和巻边加工,从而介由上述封口构件7进行密封。如此构成的本笫三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通过去除必要最低限的面积的可极化电极层4,连接阴极侧的引线,从而能够使不必要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露出部分变得极少。因此,即使在施加电压并已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阴极电极10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露出部分,电解质阴离子BF4-、PF6-等集中于阳极侧而变成酸性的情况变得极少。因此,抑制了隔膜5的恶化,由此,也抑制了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气体产生、电阻增加、电容减少,从而能够稳定地制造特性恶化较少的高可靠性的双电层电容器。图9是表示制作上述阳极电极9以及阴极电极10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图,下面,参照该图9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例)作为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使用厚度30nm的高纯度金属箔(Al:99.99%以上),在盐酸类的蚀刻液中进行电解蚀刻,使金属箔的表面粗糙化。接着,在该金属箔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后,通过翻转金属箔,在另一侧的表面上也同样地形成可极化电极层,由此,得到在金属箔的两面上形成有可极化电极层的阳极电极(阴极电极也相同)。该可极化电极层的形成如下,以10:2:1的重量比混合平均粒径5jam的酚醛树脂类活性炭粉末、作为导电性赋予剂的平均粒径0.05iiim的碳黑、溶解有CMC(羧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性粘合剂溶液,并用捏合机充分捏合后,一点一点地添加甲醇与水的分散溶剂,进一步捏合制成规定粘度的浆料。接着,将该浆料涂布在集电体的表面,在IOO'C的大气中干燥一小时,形成可极化电极层。接着,以通过在该两面上形成的可极化电极层的高密度化以及平坦化而提高电容的目的,对可极化电极层进行加压加工,之后,切割成所期望的宽度尺寸。其次,将阳极引线(或者阴极引线)连接于如此制成的阳极电极(或者阴极电极)。该各引线的连接如下,首先,将与引线的连接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在280'C下已由加热器加热的金属板按压于在集电体的表面形成的可极化电极层一秒钟,由此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另夕卜,若仅使粘合剂成分飞散则在CMC的热分解温度26(TC下即可,但考虑到量产的情况,将温度设定在280。C以在一秒钟内使所述粘合剂成分飞散。之后,使用旋转型的电刷将该已加热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机械地刮去,然后,在该可极化电极层被去除的部分配设引线,通过敛缝接合以t或者冷压焊连接引线。并且,上述可极化电极层的去除可以仅在连接有引线侧的一面上进行,但是,通过两面均进行去除,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与降低电阻成分,因此可以说更加优选两面去除。另外,上述可极化电极层的去除是将与该去除部分连接的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1~2倍的面积去除。在该去除面积超过2倍的情况下,集电体的露出部分过多,因此,如果施加电压并长时间使用,则在阴极电极的集电体的露出部分和隔着隔膜与所述露出部分相对的阳极电极的可极化电极层之间,驱动用电解液产生反应,电解质阴离子BF4-、PFs-等被吸引至阳极侧,其周边部位变为酸性,从而使隔膜恶化。并且,不仅特性恶化,也出现气体产生和内压上升,因此不优选。另外反之,在去除面积不足1倍的情况下,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与引线接触,引起接触不良,电阻上升,因此不优选。然后,在使厚度35nm的隔膜介于如此制成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的状态下将它们进行巻绕,由此得到电容器元件。接着,使该电容器元件浸渍驱动用电解液。该驱动用电解液使用碳酸亚丙酯中溶解了四乙基四氟硼酸铵U工fvi^:r;/乇二々厶4:7、;M匕水々素)而成的溶液。接着,将该电容器元件插入有底圆筒状铝制壳体内,使用橡胶制的封口构件密封该壳体的开口部,由此制成本实施方式的双电层电容器(电容器尺寸小20x45mm)。(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去除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时,没有进行利用已加热的金属板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的操作。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制作双电层电容器。(第一比较例)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使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被去除的去除面积为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2.5倍,并且没有进行利用已加热的金属板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的操作。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制作双电层电容器。关于如此得到的本发明第一、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一比较例的双电层电容器,初始特性(电容、直流电容器电阻(以下简称DCR))以及在85。C下施加2.7V时进行的特性恶化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另外,以试验数量20个进行试验,并记录其平均值。并且,上述DCR是在充电后使其放电而计算出的其开始的0.52.0sec之间的斜率。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与第一比较例相比,电容变化较小,能够大幅改善特性恶化试验的AC、ADCR、产品膨胀,特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其效果显著。这样,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如下,将在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的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去除并连接引线时,将已加热的金属板按压于可极化电极层被去除的部分,由此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后,机械地刮去。并且,作为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被去除的面积,将与该去除部分连接的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1~2倍的面积去除。通过该方法,能够极容易且精确地去除可极化电极层。因此,通过仅去除必要最低限的面积的可极化电极层并连接引线,能够使不必要的集电体的露出部分变得极少,从而能够抑制隔膜的恶化。由此,能够抑制由电化学反应引起的气体产生、电阻增加和电容减少,从而能够稳定地制造特性恶化较少且可靠性高的双电层电容器。工业利用可能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能够抑制气体产生,能够降低电容器的电阻并能够提高可靠性。其结果是,能够用于需要大电流、低温下的高可靠性等的汽车系统等。并且,本发明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可极化电极层的特性恶化较少且可靠性优异,特别在制造车载用双电层电容器等时有用。权利要求1.一种双电层电容器,该电容器是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将安装有引线的电极作为正负一对,将在所述电极间夹着隔膜并以所述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成的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同收纳于壳体内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安装在所述电极上的所述可极化电极层已被去除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在将所述引线的与所述集电体连接的部分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所述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长度比所述集电体的宽度短。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所述隔膜由纤维素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其中,在所述引线与所述集电体连接的部分具有至少两处以上的敛缝接合以及多个压焊接合。5.—种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具有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并连接引线而制作阳极电极的步骤;同样地制作阴极电极的步骤;将所述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在使隔膜介于其间的状态下进行巻绕,从而制作电容器元件的步骤;将所述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同收纳于壳体内的步骤;以及,利用封口构件密封所述壳体的开口部的步骤,其中,作为制作所述阳极电极以及阴极电极的步骤,在集电体的两面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后,将所述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去除,将引线连接于所述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已被去除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制作所述阳极电极以及阴极电极的步骤中的、将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去除的方法是通过将与所述去除部分的形状对应的加热型的金属板按压于可极化电极层并加热,使可极化电极层中的粘合剂成分飞散后,使用旋转型的电刷机械地刮去所述已被加热的部分的可极化电极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制作阳极电极以及阴极电极的步骤中的、将可极化电极层的一部分去除的方法是:将与所述去除部分连接的引线的连接部分的面积的1~2倍的面积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层电容器,其通过降低可极化电极层的电阻以及抑制壳体内的气体产生来提高可靠性。为此,在由金属箔形成的集电体的两面上形成可极化电极层,将安装有引线的电极作为正负一对,在所述电极间夹着隔膜并以可极化电极层相对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成电容器元件,将所述电容器元件与驱动用电解液一同收纳于壳体而成双电层电容器。并且,引线安装在电极上的可极化电极层已被去除的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在将引线的与集电体连接的部分的投影面积作为1时,可极化电极层去除部的面积为1以上2.0以下。文档编号H01G11/86GK101454853SQ20078001992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优先权日2006年5月29日发明者伊藤靖幸,大西聪都美,山口巧,岩井充,广濑惠理,桥本芳树,森山浩二,青木一郎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