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459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电池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
背景技术
通常,燃料电池包括发生器,以通过燃料的氧化反应和氧化气体的还原
直接氧化燃料电池。在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中,接收由液态或气态燃料 形成的重整气体和氧化气体,并通过重整气体的氧化反应和氧化气体的还原 反应产生电能。在直接氧化燃料电池中,接收液态燃料和氧化气体,并通过 燃料的氧化反应和氧化气体的还原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形成为堆,在其中,分别包括膜电极组件(MEA)和隔件的 单元电池顺序设置。在此,隔件设置在膜电极组件的两侧上,并且两侧分别 包括向膜电极组件提供重整气体或燃料和氧化气体的通道。在上述燃料电池 中,单元电池的隔件由含石墨或碳的复合物形成,且隔件的厚度不小于大约 0.4-0.6mm,以防止气体或液体渗透隔件。因此,存在的问题为,如果隔件 过厚,制造过程复杂,并且成本高。最近,已使用金属隔件解决上述问题。 在这种隔件中,存在的优点为,厚度减少至小于含石墨或碳的复合物的厚度。 在金属隔件中,为了保持最小厚度,执行沖压处理以在隔件的两个表面形成 通道。然而,由于具有开放端部的沟紋通道形成在隔件的整个平面上,因而 未形成用于向通道提供重整气体或燃料和氧化气体的另外的管(manifold)。 当堆包括不具有管的隔件时,用于向通道提供重整气体或燃料和氧化气体的 泵压增加,因而泵的功耗增加。
另外,单一蜿蜒通道可通过冲压处理形成在隔件的一个表面上,以形成
5至隔件的管,但是,通道不能形成在隔件的另一个表面上。因此,根据现有 技术,蜿蜒通道通过冲压处理形成在一个表面上,并且,相应隔件包括连接 至通道的管。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使整个堆的体积最小化。
在本部分的论述只是为了提供普通的背景部分,而并非构成对现有技术
的承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具有第一 MEA和第二 MEA的多个MEA;设置在第一 MEA与第二 MEA之间的沖压金属隔件, 其中,沖压金属隔件包括面向第一 MEA的第一表面和面向第二 MEA的第 二表面,第一 MEA和冲压金属隔件的第 一表面互相接触并在其间形成第一 通道,第一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一个端部连接至第一管,燃料电池反应的 反应物或产物被设置为流动通过第一管,其中,第二MEA和沖压金属隔件 的第二表面互相接触并在其间形成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一 个端部连接至第二管,燃料电池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被设置为流动通过第二 管。
在上述堆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可包括突出部和凹部。冲压金属隔 件可包括多个冲压沟紋。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可形成为蜿蜒形状。第一管 和第二管均可包括形成在冲压金属隔件上的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每 一个通道的两端可在隔件中封闭。第一通道和第一管可分立地形成在冲压金 属隔件上,并且,第二通道和第二管可分立地形成在冲压金属隔件上。第一 通道可设置为向第一 MEA提供氧化气体。第一 MEA和第一表面可在其间 形成第三通道,其中,第三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一个端部连接至第三管, 燃料电池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被设置为流动通过第三管,其中,当沿大致垂 直于所述MEA接触所述第一表面的表面的方向观察时,沿所述第三通道在 其两端部之间的第三构想线与第二构想线不相交。第二通道可设置为向第二 MEA提供燃料。沖压金属隔件可在第二表面上仅包括被设置形成第二通道的单一沖压凹部。沖压金属隔件可包括从由从由铝、铜、铁、镍,和钴所组 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 一种。沖压金属隔件可包括双极板。
上述燃料电池堆可包括设置在冲压金属隔件的周界与第一 MEA的周界
之间的衬垫。衬垫可被设置为形成介于第一通道的两个端部之一与第一管之
间的第一通路。第一通路可包括形成在衬垫上的槽。第一MEA可包括电 解质膜,形成在电解质膜的一表面上除电解质膜周界以外的部分的阴极,和 形成在电解质膜的另一表面上除其周界以外的部分的阳极,其中,衬垫接触 电解质膜和沖压金属隔件的第一表面,从而在第一 MEA的周界与冲压金属 隔件周界之间形成密封。衬垫由硅橡胶形成。
仍然在上述燃料电池堆中,可以包括 一 个或多个另外的沖压金属隔件, 其中冲压金属隔件和M E A可交替设置。燃料电池堆包括直接氧化燃料电池。 第一表面可包括被设置为形成第一通道的沖压凹部。当沿大致垂直于MEA 接触第 一表面的表面的垂直方向观察时,沿第 一通道在其两端部之间的第一 构想线与沿第二通道在其两端部之间的第二构想线不相交。
已进行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中包括在两表面上 通过冲压处理形成通道的金属隔件,和连接至相应通道的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燃料电池堆包括膜电极组件(MEA)和 设置在MEA两侧上的金属隔件。隔件包括在其两表面上通过沖压处理形成 的至少一个通道,和与相应通道的两端连通的管。突出部和凹部形成在隔件 的两表面上,并且,突出部和凹部的槽部分可形成为通道。管可形成为隔件 的孔。通道和管可分立地形成。通道的两端被封闭。隔件可包括形成在其一 表面上的笫一通道和形成在其另一表面上的第二通道。多个第一通道被设置 在隔件的表面上,并且,每一个第一通道包括向MEA提供氧化气体的氧化 气体流径。单一第二通道被设置在隔件的另 一表面上的氧化气体流径之间, 并包括向MEA提供燃料的燃料流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隔件的两表面 上不重叠。第一通道可形成为隔件一表面上的槽部分和隔件另一表面上的突 出部分,并且,第二通道可形成为一表面上的突出部分和另一表面上的槽部分。隔件可从由包括铝、铜、铁、镍,和钴金属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的 合金材料形成。隔件可为双极板。
燃料电池堆可进 一 步包括设置在隔件与ME A之间边缘区域上的衬垫。 衬垫包括用于在通道与管之间形成路径的通路。在这种情况下,通路形成为 衬垫中的槽。MEA包括电解质膜、阴极、和阳极。阴极形成在电解质膜 的一表面上,除了电解质膜的边缘区域。阳极形成在电解质膜的另一表面上, 除了其边缘区域。当隔件和膜电极组件互相面对时,衬垫可通过增加通道的 突出部分和电极的厚度而获得厚度。衬垫包括用于在通道与管之间形成路径
的通路,具有衬垫厚度的路径包括将通道相连至管的通路。衬垫可由硅橡胶 形成。隔件和MEA可交替设置和顺序设置。堆包括在直接氧化燃料电池中。


通过附图以及说明书,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的立体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堆的局部分解立体图3显示了包括图2所示的元件的组合的示意性横截面图4A和图4B分别显示了表示图2所示的隔件的立体图5A和图5B分别显示了通道与管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在下文中参见附图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在附图中显示 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IOO形成为直接氧化燃料 电池,用于接收诸如曱醇和乙醇的醇燃料和诸如空气的氧化气体,并且通过 燃料的氧化反应和氧化气体的还原反应产生电能。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100包括成组的多个顺序设置的发电单元10,和设置到 所述组的两外侧的压板20。压板20通过紧固元件(未示出)而结合,并将 压力施加在发电单元10上。每个压板20包括多个口 21,用于向发电单元 IO提供燃料和氧化气体,并且输出在发电单元IO反应后剩余的燃料和氧化 气体、以及由发电单元10所产生的发射物。
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燃料电池堆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显示了图2 中所示的元件组合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 实施例的每个发电单元IO为单元电池,用于通过燃料和氧化气体的电化学 反应产生电能。发电单元10包括膜电极组件(MEA) 11,和设置在膜电极 组件11的每一侧上的冲压隔件13。因此,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膜 电极组件11和隔件13交替设置,以形成作为一组发电单元10的燃料电池 堆100。
每一个膜电极组件11包括电解质膜llc,形成在电解质膜llc的一表面 上的阴极lla,和形成在电解质膜llc的另一表面上的阳极llb。阴极lla 形成在电解质膜llc的表面上除电解质膜llc的边缘区域以外的部分,并且, 阳极llb形成在电解质膜llc的另一表面上除电解质膜llc的边缘区域以外 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阴极lla和阳极llb可包括气体扩散层(GDL)和 微孔层(MPL)。阳极llb将燃料氧化并将燃料分离成电子和质子,电解质 膜llc将质子移动至阴极lla,而且,阴极lla将从阳极lla接收的电子和 质子以及另外接收的氧化气体还原,从而产生水和热。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沖压隔件13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铝、 铜、铁、镍,或钴)。可代替地,隔件13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的合金形成。 在本申请文件中,沖压隔件具有一个或多个沖压凹部,其通过金属片的塑性 变形而形成,并例如利用冲压处理或模压处理而形成。沖压处理是压制成形 处理,其中,钢板或金属板被设置在具有突出部和凹部的下模和上模之间, 向下模和上模施加压力,因此在钢板上形成突出部和凹部的形状。金属隔件 13形成为方形,并具有大约0.1 - 0.2mm的厚度,薄于石墨隔件。虽然隔件13的厚度比石墨隔件厚度薄,但隔件13具有合适的气密性或液密性。
冲压隔件13在其两表面上具有通过冲压处理而形成的突出部和凹部, 并且,至少一个通道15或16通过突出部和凹部i殳置在隔件13的每个表面 13a和13b上。在这种情况下,通道15和16形成为隔件13的两表面13a 和13b上的突出部和凹部的槽。为了便于描述,隔件13的一表面称为第一 表面13a,形成在第一表面13a上的通道称为第一通道15,隔件13的另一 表面称为第二表面13b,且形成在第二表面13b上的通道称为第二通道16。 隔件13的第一表面13a面向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11a,第二表面13b面向 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lb。第一通道15包括用于向阴极lla提供氧化气体 的氧化气体流径,第二通道16包括用于向阳极llb提供燃料的燃料流径。 因此,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隔件13包括在表面13a和13b上的第一 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并形成为双极板。
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形成为蜿蜒形状。 如图4A所示,多个第一通道15形成在隔件13的第一表面13a上。如图4A 所示,第一通道15形成为隔件13的第一表面上的槽部Al,并且,如图4B 所示,第一通道15形成为隔件13的第二表面13b上的突出部Bl。突出部 Bl被突出具有不同于隔件13的边缘区域的预先确定的台阶,如图3所示, 其中在隔件13的边缘区域没有形成通道15或16。在这里,如图4A所示, 第一通道15的两端封闭,槽部Al形成为与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分开, 并且,如图3所示,突出部Bl形成为接触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lb。
单一的第二通道16形成在隔件13的第二表面13b上,如图4B所示, 并且形成在第一通道15的氧化气体流径之间,如图4A所示。也就是说, 第二通道16形成在隔件13的第二表面13b上的第一通道15的突出部Bl 之间,并与第一通道15基本上不重叠。第二通道16形成为隔件13的第二 表面13b上的槽部A2,如图4B所示,并且形成为隔件13的第一表面13a 上的突出部B2,如图4A所示。突出部B2被突出而具有不同于隔件13的 边缘区域的预先确定的台阶,如图3所示,其中在隔件13的边缘区域没有形成通道15或16。在这里,以类似于第一通道15的方式,第二通道16的 两端封闭,如图4B所示,槽部A2形成为与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ib分开, 并且,如图3所示,突出部B2形成为接触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突出部和凹部形成在隔件B的两表 面13a和13b上,并且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被设置到两表面13a和13b, 因此,隔件13形成沟紋形状。隔件13包括与第一通道15的氧化气体流径 连通的第一管17a和17b,如图4A所示,并包括与第二通道16的燃料流径 连通的第二管19a和19b,如图4B所示。为每个第一通道15设置一对第一 管17a和17b,并且第一管17a和17b分别形成为与第 一通道15的两端分开。 另外,第一管17a和17b形成为与第一通道15分离,并形成为穿入隔件13 的孔。用于将第一通道15的两端与第一管17a和17b分开的部分将被称为 "第一部分C1"。第一管17a和17b向第一通道15提供氧化气体,并输出 流经第一通道15且在图3所示的膜电极组件ll的图3所示阴极lla上进行 反应后剩余的氧化气体,和从阴极lla产生的水。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管17a 和17b被设置为隔件13的孔,因此,膜电极组件11的边缘部分包括与第一 管17a和17b对应的孔,如图2所示。
为一个第二通道16设置一对第二管19a和19b,并且第二管19a和19b 形成为与第二通道16的两端分开。另外,第二管19a和19b形成为与第二 通道16分开,并形成为穿入隔件13的孔。在下文中,用于将第二通道16 的两端与第二管19a和1%分离的部分将被称为"第二部分C2"。第二管 19a和1%向第二通道16提供燃料,并输出流经第二通道16且在膜电极组 件11的如图3所示的阳极lib上进行反应后剩余的燃料。如上所述,由于 第二管19a和19b被设置为隔件13的孔,因此,在膜电极组件11的边缘部 分上形成与第二管19a和19b对应的孔,如图2所示。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以
蜿蜒形状形成在通过沖压处理而形成的金属隔件13的两侧上,因而可减少
整个堆的体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与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16连通的第一管17a、 17b和第二管19a、 19b形成为隔件13上的 孔,因而用于向相应通道15和16提供燃料和氧化气体的泵压不会增加。
参见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100包括衬垫 31和32,用于保持隔件13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的气密性。衬垫31和32 由具有弹性的硅橡胶材料形成,包括孔而使膜电极组件11的相应电极lla 和llb定位于其中,并设置在隔件13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的边缘区域上。 衬垫31和32被设置为紧密接触隔件的没有通道的边缘区域和膜电极组件 11的与电解质膜llc边缘区域对应的边缘区域,并处于隔件13的两表面13a 和13b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在这里,衬垫31和32被分别设置在堆100 中的隔件13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的边缘区域上,膜电极组件11和隔件13 交替设置在堆100中。
衬垫31和32被分为第一衬垫31和第二衬垫32,第一衬垫31设置在 隔件13的第一表面13a的边缘区域与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的边缘区域 之间,第二衬垫32设置在隔件13的第二表面13b的边缘区域与膜电极组件 11的阳极lib的边缘区域之间。对于隔件13和膜电极组件11互相面对的 情况,第一衬垫31和第二衬垫32形成的厚度通过增加隔件13中没有通道 的部分、由突出部Bl和B2所致的台阶差、和膜电极组件11的电极lla和 llb而获得。也就是说,第一衬垫31形成的厚度通过增加隔件13中没有通 道的部分、由第二通道16的突出部B2所致的台阶差、和膜电极组件ll的 阴极lla而获得。
第二衬垫32形成的厚度,通过增加隔件13中没有通道的部分、由第一 通道15的突出部Bl所致的台阶差、和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ib而获得。 第一衬垫31包括对应于隔件13的第二管19a和19b的孔。另外,第二衬垫 32包括对应于隔件13的如图4A所示的第一管17a和17b的孔。根据本发 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衬垫31包括第一通路33,用于在第一通道15的 两端与相应的第一管17a和17b之间形成如图5A所示的第一路径41。第二 村垫32包括第二通路35,用于在第二通道16的两端与相应的第二管19a和19b之间形成如图5B所示的第二路径42。第一通路33形成为第一槽33a, 用于将第一通道15的两端相连至对应的第一管17a和17b。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通道15的两端、相应的第一管17a和17b,和在第一通道15的两端与 相应第一管17a和17b之间的如图4A所示的第一部分C1,均位于第一槽 33a的区域中。
如图5A所示,当隔件13和膜电极组件U通过其间的第一衬垫31而 紧密组合时,第一路径41通过第一槽33a形成,第一槽33a穿过与隔件13 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的第一衬垫31的厚度对应的间隙。第一路径41通过 第一槽33a形成通路,此通路将第一通道15的两端相连至相应的第一管17a 和17b并具有第一衬垫31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一路径41形成的通路具有 第一衬垫31的厚度并将第一通道15的两端相连至相应的第一管17a和17b 且在其间具有第一部分Cl。在这里,第一路径41使从第一管17a和17b的 其中一个管17a提供的氧化气体流至第一通道15,并将在膜电极组件11的 阴极lla中没有反应的氧化气体和从阴极lla所产生的水输出至第一管17a 和17b中的另一个管17b。
第二通路35形成为第二槽35a,用于将第二通道16的两端相连至相应 的第二管19a和19b。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通道16的两端、相应第二管19a 和19b、和在第二通道16的两端与相应第二管19a和19b之间的第二部分 C2均位于第二槽35a的区域中。如图5B所示,当隔件13和膜电极组件11 通过其间的第二衬垫32而紧密组合时,第二路径42通过第二槽35a形成, 第二槽35a穿过与隔件13与膜电极组件11之间的第二衬垫32的厚度对应 的间隙。第二路径42通过第二槽35a形成通路,此通路将第二通道16两端 相连至相应第二管19a和1%并具有第二衬垫32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二 路径42形成的通路具有第二衬垫32的厚度并将第二通道16的两端相连至 相应的第二管19a和19b其在其间具有第二部分C2。在这里,第二路径42 使从第二管19a和1%中的一个管19a提供的燃料流至第二通道16,并将在 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ib中没有反应的燃料输出至第二管19a和19b中的另一个管19b。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100,经过第一管17a和17b 中中的 一个管17a的氧化气体通过由第 一衬垫31的第 一通路33形成的第一 路径41流至第一通道15。因此,氧化气体沿第一通道15流动,并被提供 至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
另外,经过第二管19a和19b中中的一个管19a的燃料通过由第二衬垫 32的第二通路35形成的第二路径42流至第二通道16。因此,燃料沿第二 通道16流动,并被提供至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lb。因此,在根据本发明 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堆100中,燃料的氧化反应通过膜电极组件11 的阳极llb进行,氧化气体的还原反应通过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进行, 并因此可输出具有预定容量的电能。
在此过程中,在膜电极组件11的阴极lla中未反应的氧化气体和从阴 极lla产生的水通过第一路径41流至第一管17a和17b中的另一个管17b。 在这种情况下,流至第一管17b的氧化气体和水通过压板20的口 21被输出 至所述堆之外。
另外,在膜电极组件11的阳极lib中未反应的燃料通过第二路径42流 至第二管19a和1%中的另一个管19b。在这种情况下,流至第二管19b的 燃料通过压板20的口 21被输出至所述堆之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设置在两表面上的金属隔 件具有冲压处理的通道,因而可减少整个堆的体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 例性实施例,由于管形成在隔件上,并且管和通道通过使用衬塾相连,因而 用于提供燃料和氧化气体的泵压不会增加。因此,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中,可减少用于提供燃料和氧化气体的泵的功耗。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非限于所公开 的实施例,相反的是,本发明意在包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的多种修改及等同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多个膜电极组件(MEA),其包括第一MEA和第二MEA;冲压金属隔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MEA与所述第二MEA之间,其中,所述冲压金属隔件包括面向所述第一MEA的第一表面和面向所述第二MEA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MEA和所述冲压金属隔件的第一表面互相接触并在其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个所述端部连接至第一管,燃料电池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中的一种被设置为流动通过所述第一管,其中,所述第二MEA和所述冲压金属隔件的第二表面互相接触并在其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个所述端部连接至第二管,燃料电池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中的另一种被设置为流动通过所述第二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 的每个表面包括突出部和凹部,用于分别限定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冲压金属隔件包括多个 冲压沟紋,用于分别限定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 的每个通道形成为蜿蜒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中的每 个管包括形成在所述冲压金属隔件中的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 每个通道的两个端部在所述隔件中封闭。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管 分立地形成在所述冲压金属隔件中,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管分立地形成 在所述冲压金属隔件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为向所述第一MEA提供氧化气体。
9、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MEA和所述第一 表面在其间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具有两个端部,每个所述端部连接 至第三管,燃料电池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被设置为流动通过所述第三管,当 沿着与所述MEA接触所述第 一表面的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所述 第三通道在其两端部之间的第三构想线与第二构想线不相交。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为向所述 第二MEA提供燃料。
11、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冲压金属隔件在所述第 二表面上仅包括被设置为形成所述第二通道的单一冲压凹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冲压金属隔件包括从由 铝、铜、铁、镍和钴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
13、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冲压金属隔件包括双极板。
1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沖压金属 隔件的周界与所述第一 MEA的周界之间的衬垫。
15、 根据权利要求14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衬垫设置为形成第一 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介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两个端部之一与所述第一管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包括形成在 所述衬垫上的槽。
17、 根据权利要求14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MEA包括 电解质膜;阴极,所述阴极形成在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个表面上,但并不形成在所述 电解质膜的周界处;和阳极,所述阳极形成在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表面上,但并不形成在所述 电解质膜的周界处,其中,所述衬垫接触所述电解质膜和所述冲压金属隔件的第一表面,从而在所述第一 MEA的周界与所述冲压金属隔件的周界之间形成密封。
18、 根据权利要求14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衬垫由硅橡胶形成。
19、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沖压 金属隔件,其中,所述沖压金属隔件和所述MEA交替设置。
20、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燃料电池堆包括直接氧 化燃津+电池。
21、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包括被设置为 形成所述第一通道的冲压凹部。
2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燃料电池堆,其中,当沿着与所述MEA接触所 述第一表面的表面大致垂直的垂直方向观察时,沿所述第一通道在其两端部 之间的第一构想线与沿所述第二通道在其两端部之间的第二构想线不相交。
全文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堆包括多个膜电极组件(MEA)和冲压金属隔件。冲压金属隔件设置在膜电极组件之间。隔件包括在其两个表面上通过冲压处理而形成的至少一个通道。隔件包括多个孔,每一个孔形成与每个通道连通的管。
文档编号H01M8/24GK101295798SQ20081008169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5日
发明者宋仁燮, 徐晙源, 李根墉, 申赞均, 罗永承, 郑丞洹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