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116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扩充底座,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脑与传统的桌上型电脑最大的差别在于,可携式电脑讲求轻薄短小,让 电脑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工作环境下进行电脑操作的便利性。 然而,就另外一方面而言,可携式电脑亦受限于其轻薄短小的设计要求,其功能与扩充性亦 不能与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的桌上型电脑相提并论。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提出一种扩充底座。使用者可以将诸如鼠标、打印机、外接式 硬盘、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或扫描仪等电脑的周边设备与此扩充底 座长期连接。当使用者需要使用这些周边设备时,使用者仅需要将可携式电脑与扩充底座 接合,便可以将可携式电脑电性连接于这些周边设备。如此一来,使用者不但可以享受可携 式电脑的轻巧性,更可以借由扩充底座使得使用者可以免除对可携式电脑进行周边设备的 插拔的困扰,并且同时享有如同桌上型电脑的功能性与扩充性。 请参考图l,其绘示为现有的可携式电脑与扩充底座连接的示意图。现有的扩充 底座10的本体10a上设有一连接器10b。当可携式电脑12借由连接器10b与扩充底座10 电性连接后,可透过扩充底座10与更多的周边设备相连接。现有的可携式电脑12包括一 主机12a、一显示器12b以及至少一枢转结构12c,其中显示器12b与主机12a透过枢转结 构12c来相互连接。为了让使用者在扩充底座10上固定可携式电脑12,扩充底座10上增 加一承靠件10c。当可携式电脑12与扩充底座IO接合时,主机12a即可稳固地抵靠在扩充 底座10的承靠件lOc,并将显示器12b转动至一适当位置以方便使用者观看。
然而,现有的扩充底座10的承靠件10c是固定不动的,无法随着可携式电脑12的 多样化设计而变更,当可携式电脑12的枢转结构12c若采用向后转出(drop back)设计时, 虽然主机12a仍可稳固地抵靠在承靠件10c,但显示器12b及其枢接结构12c与承靠件10c 在结构上干涉而无法顺利进行开启的动作。因而,扩充底座10的整体结构应寻求进一步改 善,避免结构上的干涉而无法配合可携式电脑12的多样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以使驱动件的位置能配合可携式电脑来维 持固定状态或活动状态。 本发明提出一种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包括一操作件、一驱动件及一连动件。操 作件配置于一扩充底座内并在常态下朝扩充底座的一开孔突出而形成一按压部。驱动件枢 接于扩充底座并在常态下朝扩充底座的一凹槽突出而形成一固定部。连动件设置于扩充底 座并朝操作件延伸出 一第一干涉部以及朝驱动件延伸出一第二干涉部,第一干涉部在常态 下与操作件相互干涉,而第二干涉部在常态下与驱动件相互干涉。按压部受力由一第一位 置朝向开孔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第一干涉部与操作件相互分离而不干涉,且固定部受力由一第三位置朝向凹槽移动至一第四位置时,第二干涉部适于受到驱动件的推移由一第五 位置旋转至一第六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按压部借由一第一弹性件常态固定于第一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部借由一第二弹性件常态固定于第三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干涉部借由一第三弹性件常态固定于第五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操作件还具有一固定座以及一挡块,固定座配置于扩充 底座的一板体,而挡块连接按压部并突出于固定座之外,且在按压部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 二位置时,挡块与第一干涉部分离而不干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连动件以一第一枢接结构抵靠于扩充底座的板体,并相 对于板体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连动件的第二干涉部在常态下抵接于驱动件的底部,并 使驱动件的底部与板体相隔一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件以一第二枢接结构枢接于扩充底座的凹槽中,且 固定部在常态下适于与一电子装置抵靠并固定电子装置于扩充底座上。 在本发明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中,由于连动件的第二干涉部在常态下与驱动件 相互干涉,使驱动件的固定部保持固定于第三位置。而当按压操作件时可使驱动件所受的 干涉解除,固定部适于受力而移动。换言之,连动结构的驱动件能配合可携式电脑来维持固 定状态或活动状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 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可携式电脑与扩充底座连接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扩充底座及其连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图2的连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B绘示为图3A的连动结构未受力作动的侧示图。图3C绘示为图3A的连动结构受力作动的假想侧示图。图4为可携式电脑配置在本发明的扩充底座上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0 :扩充底座10a :本体10b、20b :连接器10c :承靠件12 :可携式电脑12a :主机12b :显示器12c :枢转结构20a :外壳体20c :开孔
4
20d:凹槽 20e :板体 100 :连动结构 IIO:操作件 112:按压部 114:第一弹性件 116:固定座 118:挡±央 120 :驱动件 122:固定部 124 :第二弹性件 130 :连动件 132 :第一干涉部 134 :第二干涉部 136 :第三弹性件 140 :第一枢接结构 150 :第二枢接结构 A1、A2:轴线dl间距Pl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P4第四位置P5第五位置P6第六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扩充底座及其连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A为图2的 连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连动结构未受力作动的侧示图。图3C为图3A的 连动结构受力作动的侧示图。图4为可携式电脑配置在本发明的扩充底座上的示意图。在 图3A、图3B及图3C,为了使连动结构100的操作件110、驱动件120以及连动件130清楚表 现,图2的扩充底座20的外壳体20a、开孔20c以及凹槽20d以虚线表示于图3A、图3B及 图3C中,以便于了解连动件130如何借由操作件110的作动而使驱动件120配合可携式电 脑12 (如图4所示)的显示器12b开启而移动,以避免造成结构性的干涉。
请参考图2,扩充底座20的连接器20b固设于外壳体20a的前方,当可携式电脑12 连接至扩充底座20时,可透过连接器20b使扩充底座20与可携式电脑12间互相传送电子 信号。因此,可携式电脑12能够对扩充底座20所连接的周边设备进行控制以及资料的传 输。值得注意的是,当可携式电脑12未连接至扩充底座20时,驱动件120在常态下是无法 向下移动的,也就是说驱动件120在未承受外力的常态下,朝扩充底座20的一凹槽20d突出而形成一固定部122,而固定部122显露于扩充底座20的上方,以作为可携式电脑12的 承靠件10c(见图1)。同样,操作件110在常态下朝扩充底座20的一开孔20c突出而形成 一按压部112。当可携式电脑12连接至扩充底座20时,按压部112被可携式电脑12的主 机12a按压而向下移动,但为了使固定部122不会对可携式电脑12的显示器12b及枢转结 构12c造成干涉,固定部122在显示器12b开启时是可向下移动的。有关操作件110与驱 动件120的连动关系请配合图3A 图3C及以下的详细说明。 连动结构100包括一操作件110、一驱动件120以及一连动件130。操作件110例 如配置于扩充底座20的一板体20e上。操作件110例如以第一弹性件114常态固定于第 一位置PI (如图3B所示),连动件130例如以第一枢接结构140抵靠于扩充底座20的板体 20e上,并可相对于板体20e旋转。此外,驱动件120例如以第二枢接结构150枢接于扩充 底座20的凹槽20d内。驱动件120例如以一第二弹性件124提供一弹性预力以抵住驱动 件120的底部,使固定部122常态固定于第三位置P3 (如图3B所示)。驱动件120可借由 第二枢接结构150相对于轴线Al转动,使固定部122适于受力由第三位置P3朝向凹槽20d 移动至第四位置P4(如图3C所示)。而当施予驱动件120的力量释放后,即可借由第二弹 性件124使固定部122恢复到原本的第三位置P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4以及第 二弹性件124为弹簧。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为弹性元件,也可以其他例如磁性元件 来代替。 连动件130抵靠于扩充底座20,并朝操作件110延伸出一第一干涉部132以及朝 驱动件120延伸出一第二干涉部134。第一干涉部132在常态下与操作件110相互干涉, 而第二干涉部134在常态下与驱动件120相互干涉。第二干涉部134例如以一第三弹性件 136常态固定于第五位置P5 (如图3B所示)。当按压部112受力向下移动时,第一干涉部 132与操作件IIO相互分离而不干涉。此时,第二干涉部134适于受驱动件120的推移而沿 一预定的路径旋转,以使连动结构100产生作动。换言之,因第一干涉部132与操作件110 相互分离而使得第二干涉部134与驱动件120在常态下的干涉解除。驱动件120受力向下 移动时会带动第二干涉部134由第五位置P5旋转至第六位置P6 (如图3C所示),而当驱动 件120推移第二干涉部134的力量释放后,第二干涉部134即可借由第三弹性件136的回弹 力沿着第六位置P6旋转的路径回复至初始的第五位置P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36 为弹簧。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为弹性元件,也可以其他例如磁性元件来代替。承上 述,为了能够使扩充底座20的连动结构IOO可以产生相对的运动,连动件130借由第一枢 接结构140抵靠于扩充底座20的板体20e,并相对于板体20e旋转,但以板体20e来承载连 动件130及操作件110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此外,操作件110例如具有一固定座116以及一挡块118。固定座116配置于扩充 底座20的板体20e,而挡块118连接按压部112并突出于固定座116之外,且挡块118与 第一干涉部132干涉。当按压部112受力被下压由第一位置Pl移动至第二位置P2 (如图 3C所示)时,按压部112受到第一弹性件114的带动使挡块118可向下移动并与第一干涉 部132分离。亦即操作件110与第一干涉部132相互分离而不干涉。而当施予按压部112 的力量释放后,可使第一弹性件114产生一回复力。第一弹性件114产生的回复力使得操 作件110的按压部112由第二位置P2恢复到原来的第一位置P1。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 110借由挡块118与第一干涉部132产生干涉,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为挡块118形式,可依需求变化。 请同时参考图3A 图3C,当按压部112承受外力由第一位置Pl朝向扩充底座20 的开孔20c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连动件130的第一干涉部132与操作件110相互分离而 不干涉。此时,驱动件120的固定部122适于承受外力由第三位置P3朝向扩充底座20的凹 槽20d移动至第四位置P4,而第二干涉部134受到驱动件120推移而以第一枢接结构140 为轴线A2由第五位置P5旋转至第六位置P6。详细而言,连动件130的第一干涉部132在 常态下与操作件IIO相互干涉,使按压部112在常态下固定于第一位置P1。而第二干涉部 134在常态下抵接于驱动件120的底部,使驱动件120保持在第三位置P3的固定状态。且 驱动件120的底部与板体20e相隔一间距dl,以使固定部122在朝凹槽20d方向移动时可 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活动。 进一步地说,驱动件120在常态下会维持在固定状态,而当操作件110的按压部 112受力而移动时,使得连动件130与操作件110之间分离而不干涉,而连动件130与驱动 件120之间的干涉也同时解除。因此,驱动件120为活动状态。由上述可知,驱动件120的 位置可以配合可携式电脑12来维持在固定状态或活动状态,以避免驱动件120与可携式电 脑12的显示器12b及其枢转结构12c (如图4所示)产生干涉。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中,由于驱动件的固定部可借由弹性 元件以及枢转结构的作动而固定于第三位置或移动至第四位置。因此,驱动件可在常态下 维持固定状态或受力后的活动状态以配合可携式电脑的多样化设计而变更,使可携式电脑 或其他电子装置与扩充底座不会产生干涉,进而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包括一操作件,配置于一扩充底座内并在常态下朝该扩充底座的一开孔突出而形成一按压部;一驱动件,枢接于该扩充底座并在常态下朝该扩充底座的一凹槽突出而形成一固定部;以及一连动件,设置于该扩充底座并朝该操作件延伸出一第一干涉部以及朝该驱动件延伸出一第二干涉部,该第一干涉部在常态下与该操作件相互干涉,而该第二干涉部在常态下与该驱动件相互干涉,其中该按压部受力由一第一位置朝向该开孔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干涉部与该操作件相互分离而不干涉,且该固定部受力由一第三位置朝向该凹槽移动至一第四位置时,该第二干涉部适于受到该驱动件的推移由一第五位置旋转至一第六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借由一第一弹性 件常态固定于该第一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借由一第二弹性 件常态固定于该第三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干涉部借由一第三 弹性件常态固定于该第五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件还具有一固定座 以及一挡块,该固定座配置于该扩充底座的一板体,而该挡块连接该按压部并突出于该固 定座之外,且在该按压部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挡块与该第一干涉部分离 而不干涉。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以一第一枢接结 构抵靠于该扩充底座的该板体,并相对于该板体旋转。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的该第二干涉部 在常态下抵接于该驱动件的底部,并使该驱动件的底部与该板体相隔一间距。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以一第二枢接结 构枢接于该扩充底座的该凹槽中,且该固定部适于与一电子装置抵靠并固定电子装置于扩 充底座上。
全文摘要
一种扩充底座的连动结构,包括一操作件、一驱动件及一连动件。操作件配置于一扩充底座内并在常态下朝扩充底座的一开孔突出而形成一按压部。驱动件枢接于扩充底座并在常态下朝扩充底座的一凹槽突出而形成一固定部。连动件设置于扩充底座并朝操作件延伸出一第一干涉部以及朝驱动件延伸出一第二干涉部。第一干涉部在常态下与操作件相互干涉,而第二干涉部在常态下与驱动件相互干涉。按压部受力由一第一位置朝向开孔移动至一第二位置时,第一干涉部与操作件相互分离而不干涉,且固定部受力由一第三位置朝向凹槽移动至一第四位置时,第二干涉部适于受到让位块的推移由一第五位置旋转至一第六位置。因此驱动件能配合可携式电脑来维持固定状态或活动状态。
文档编号H01R31/06GK101727129SQ2008101694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林云棠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