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和搭载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29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和搭载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音频系统等车载用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及搭载有该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确保车辆驾驶者及同乘者的安全,在车载用各种电子设备中,关于提高安全性的期望也在增多。这样的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使用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下面,参照图11对现有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进行说明。
图11是现有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剖面图。在绝缘树脂制的壳体41的上方设有开口。开口的凹部的底面的中央位置设有按压开关用的一对固定触点42。圆筒壁41A围绕固定触点42的周围位置而设置。在圆筒壁41A的外侧的、壳体41的底面部设有增量式编码器用的触点图案43。固定触点42、触点图案43上各自连接有电导通的端子44。各端子44向壳体41的外部延长。
另外, 一对固定触点42具有配置于中央的中央固定触点42A和与此隔开间隔配置于外侧的外侧固定触点42B。固定触点42上组合有可动触点45。可动触点45的外周部载置于外侧固定触点42B上,可动触点45的中央部与中央固定触点42A隔开间隔地对置。
此外,可动触点45的外周部上载置有由硅酮橡胶等构成的弹性体46。弹性体46具有中央的圆柱部46A、设置于圆柱部46A的下部的下方开口的圆锥状部46B。圆锥状部46B由圆筒壁41A的内侧面限位,从而构成按压开关部。
旋转体47具有圆筒部47A、设置于圆筒部47A的下方的圆形的凸缘部47B。旋转体47的中央孔形成为非圆形。凸缘部47B的下表面配置有滑动件48,滑动件48的前端与触点图案43弹性接触。这样操作而形成增量式编码器部。
轴承49具有锷部49B,锷部49B的下表面载置于壳体41的上表面。 轴承49的中央位置设有大致圆筒状并向上方突出的筒状部49C,中孔49A 的下方部分的直径比上方部分的直径大。通过该大径部分,旋转体47的 圆筒部47A能够转动地与轴承49组合。
大致棒状的旋转轴50具有操作部50A、中间部50B、卡合部50C。操 作部50A位于轴承49的上部,且操作部50A的下方从上方插入轴承49 的中孔49A。剖面圆形的中间部50B在中孔49A上端与轴承49嵌合,旋 转轴50以能够进行旋转动作与上下动作的方式配置。中间部50B的下方 的卡合部50C以卡合状态插通驱动挡块51的非圆形孔。卡合部50C的下 端抵接于弹性体46的圆柱部46A的上表面。旋转轴50被弹性体46的弹 性力向上方按压。
驱动挡块51铆接固定于旋转轴50的卡合部50C,且配置于旋转体47 的圆筒部47A内。旋转轴50被向上方按压,所以驱动挡块51也被向上方 按而压附于圆筒部47A的内面。这样,旋转轴50利用弹性体46的弹性力 与旋转体47卡合,在不将旋转轴50向下方按压而进行旋转操作时,旋转 体47通过驱动挡块51旋转。
另外,点击用板簧52的弯曲部与在凸缘部47B的上表面设置的凹凸 部弹性接触。旋转体47旋转时,板簧52的弯曲部分在该凹凸部滑动产生 咔嗒感。
盖53以从轴承49的锷部49B的上表面抱住壳体41的方式安装。这 样构成现有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
旋转操作操作部50A时,旋转体47通过铆接固定于卡合部50C的驱 动挡块51旋转。而且,设置于旋转体47的凸缘部47B的下表面的滑动件 48在壳体41上的触点图案43上滑动。利用滑动件48和触点图案43的离 合,从增量编码器部对应的端子44输出脉冲信号。另外,由于伴随旋转 体47的旋转,板簧52在设置于凸缘部47B的上表面的凹凸部滑动,而产 生喀嗒感。
按压操作部50A时,旋转轴50向下方移动,卡合部50C和驱动挡块 51在旋转体47的非圆形的中央孔内向下方移动。因此,旋转轴50和旋转体47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另外,卡合部50C按压抵接于其下端的弹性体 46的圆柱部46A的上表面。其力超过规定的按压力时,弹性体46的圆锥 状部46B伴随弹力性而座曲变形。伴随该变形,设置于圆柱部46A的下 表面的突起按压可动触点45的中央部。由此,可动触点45的中央部与中 央固定触点42A接触。其结果是,外侧固定触点42B和中央固定触点42A 之间导通,从而按压开关部处于导通状态。另外,进行该按压操作引起的 旋转轴50的上下方向的动作时,旋转体47保持停止状态。
另外,如图11中虚线所示,该旋转操作型编码器搭载于电子设备时, 操作部50A上安装有操作旋钮60。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旋转操作操作旋钮 60而使增量编码器部工作。另外按压操作操作旋钮60而使按压开关部工 作。使用者以通过如上操作得到的各信号使电子设备的关联功能运转至所 希望的状态。
另外,多数电子设备中,为了使使用者易于操作而将操作旋钮60从 操作面板面突出的长度设定于13 17mm程度。另一方面,在车载用电子 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上使用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情况下,要求从操作面板 面突出的操作旋钮60的长度设定为更小。这是车辆撞击等事故发生时的 安全对策。即,是为了防止由从操作面板面突出的操作部分所导致的人体 伤害。例如欧洲的车载用电子设备中,操作旋钮60从操作面板面突出的 突出长度的规定值设为9.5mm,要求为该值以下。
但是,操作旋钮60的突出长度为规定值以下时,使用者难以操作。 因此,操作旋钮60大多情况大于规定值突出。该情况下,向操作旋钮60 施加过大的负荷时,需要突出的操作旋钮60陷入到规定值以下的结构。
但是,上述目前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中,即使向操作旋钮60施加过 大的负荷,转动轴50也只向下方移动按压开关部的动作距离。因此,不 是以旋转操作型编码器吸收下陷余量。因此,必须在电子设备侧设置吸收 下陷余量的机构。但是多数情况下,电子设备中由于省空间化的推进而使 安装密度高,所以很难对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及搭载有该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可
6确保过大的负荷施加到操作部分时操作部分的下陷余量。
本方面的旋转操作型电子设备具有旋转轴和信号发生部。旋转轴具有 棒状的中间部、圆筒形的操作部、连接中间部的上端和操作部的连结部。 可转动的操作部覆盖中间部的上部,并安装有操作旋钮。信号发生部根据 操作部的转动而发生信号。连结部具有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向操作部施加 大于等于规定负荷时会断裂的强度。该构成中,相对于过大的负荷,旋转 轴的连结部断裂,操作部下陷。因此,不需要在搭载的电子设备侧安装吸 收操作旋钮的下陷尺寸的机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旋转操作型编码器
的剖面图2是搭载了图1所示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剖 面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操作旋钮下陷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其他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所使用的 旋转轴的俯视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其他的旋转操作型 编码器的主要部分断面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旋转操作型编码器
的主要部分剖面图7是表示从斜向向图6所示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作用负荷而使旋转 轴的连结部开始断裂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8是表示连结部从图7的状态完全断裂的状态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 的主要部分剖面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其他的旋转操作型 编码器的主要部分剖面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再其他的旋转操 作型编码器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11是现有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以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旋转操作型 电子部件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剖面图,图2是搭载 有该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电子设备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是该电子设备 在操作旋钮下陷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如图1所示,旋转操作型编码 器具有壳体l、轴承21、旋转轴22、驱动挡块ll、旋转体7、由触点图案 3和滑动件8构成的信号发生部。另外,旋转操作型编码器还具有弹性体 6、由固定触点2和可动触点5构成的按压开关部和盖13。
旋转轴22具有圆筒形的操作部22A、棒状的中间部22B、卡合部22C、 连结部22D。操作部22A覆盖中间部22B的上部。连结部22D连接中间 部22B的上端和操作部22A。操作部22A是可转动的。旋转轴22可沿轴 线方向移动。连结部22D具有从旋转轴22的轴线方向向操作部22A作用 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会断裂的强度。
绝缘树脂制的壳体1的上侧被开口。开口的凹部的底面的中央位置设 置有构成按压开关部的一对固定触点2。圆筒壁1A围绕固定触点2的周 围位置而设置。在圆筒壁1A的外侧的、壳体1的底面部设置构成信号发 生部的触点图案3。固定触点2、触点图案3各自连接有电导通的端子4。 各端子4向壳体1的外侧延伸。
另外,固定触点2包含配置于中央的中央固定触点2A和与其隔开间 隔配置于外侧的外侧固定触点2B。固定触点2上组合有可动触点5。可动 触点5的外周部载置于外侧固定触点2B上,可动触点5的中央部与中央 固定触点2A隔开间隔地对置。
此外,可动触点5的外周部上载有由硅酮橡胶等形成的弹性体6。弹 性体6具有中央的圆柱部6A、设于圆柱部6A的下部的下方开口的圆锥状 部6B。圆锥状部6B由圆筒壁1A的内面侧限制其位置,构成按压开关部。
旋转体7具有圆筒部7A、设置于圆筒部7A的下方的圆形的凸缘部7B。旋转体7的中央孔形成为非圆形。凸缘部7B的下表面配置有滑动件 8,滑动件8的前端与触点图案3弹性接触。这样形成有信号发生部。本 实施方式中,根据操作部22A的旋转而产生电信号的信号发生部为增量式 编码器。
轴承21具有锷部21B和筒状部21C。锷部21B的下表面载置于壳体 1的上表面。筒状部21C设于轴承21的中央位置,为大致圆筒状并向上 方突出。中孔21A的下方部分的直径比上方部分的直径大。通过该大径部 分,旋转体7A的圆筒部7A可旋转地组合于轴承21 。
旋转轴22的操作部22A位于与轴承21的上部同等的位置,操作部 22A的下方从上方插入轴承21的中孔21A。剖面圆形的中间部22B在中 孔21A上端嵌合于轴承21,旋转轴22以能够进行转动动作与上下动作的 方式配置。中间部22B的下方的卡合部22C以卡合状态插通于驱动挡块 11的非圆形孔。卡合部22C的下端抵接于弹性体6的圆柱部6A的上表面。 旋转轴22被弹性体6的弹性力向上方按压。
驱动挡块11铆接固定于旋转轴22的卡合部22C,且配置于旋转体7 的圆筒部7A内。由于旋转轴22被向上方按压,所以驱动挡块ll也被向 上方按压而压附于圆筒部7A的内面。这样,旋转轴22利用弹性体6的弹 性力与旋转体7卡合,在不将旋转轴22向下方按压而进行旋转操作时, 旋转体7通过驱动挡块11旋转。
另外,点击用的板簧12的弯曲部与凸缘部7B的上表面设置的凹凸部 弹性接触。旋转体7旋转时,板簧12的弯曲部分在该凹凸部滑动而产生 喀嗒感。
盖13以从轴承21的锷部21B的上表面抱住壳体1的方式安装。如此, 构成旋转操作型编码器。
旋转操作操作部22A时,旋转体7通过铆接固定于卡合部22C的驱 动挡块ll旋转。而且,设置于旋转体7的凸缘部7B的下表面的滑动件8 在壳体1上的触点图案3上滑动。通过滑动件8和触点图案3的离合,脉 冲信号从增量编码器部对应的端子4输出。另外,伴随旋转体7的旋转, 板簧12在设置于凸缘部7B的上表面的凹凸部滑动,由此产生喀嗒感。
按压操作部22A时,旋转轴22向下方移动,卡合部22C和驱动挡块
911在旋转体7的非圆形的中央孔内向下方移动。因此,旋转轴22和旋转
体7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另外,卡合部22C按压与其下端抵接的弹性体6 的圆柱部6A的上表面。该力超过规定的按压力时,弹性体6的圆锥状部 6B伴随弹力性而座曲变形。伴随该变形,设置于圆柱部6A的下表面的突 起按压可动触点5的中央部。由此,可动触点5的中央部接触中央固定触 点2A。其结果是,外侧固定触点2B和中央固定触点2A之间导通,按压 开关部处于导通状态。另外,进行该按压操作部的旋转轴22的上下方向 的动作时,旋转体7保持停止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该旋转操作型编码器搭载于电子设备时,操作部 22A上安装有操作旋钮30。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旋转操作操作旋钮30使增 量编码器部工作。另外,按压操作操作旋钮30使按压开关部工作。使用 者以如上操作得到的各信号使电子设备的关联功能动作至所希望的状态。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特征的构造进行说明。 轴承21的筒状部21C的长度设定为与目前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筒状部 49C相比稍长。另外,旋转体22的中间部22B和操作部22A通过连结部 22D连接。g卩,连结部22D设置在嵌合支承于轴承21且从中孔21A突出 的中间部22B的上端部分,并与大致圆形的操作部22A的内壁部分连接。
连结部22D具有圆形的大致平板形状,以随着接近圆形的外缘上下方 向的厚度变薄的方式形成,并与操作部22A连接。此外,环状设置的最薄 壁的地方的厚度遍及全周都是一样的。
下面,对搭载上述旋转操作型编码器而构成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 2中,配线基板32上焊接固定有图1所示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配线基板 32上构成有连接于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信号发生部的电路部。旋转操作型 编码器的操作部22A上安装有操作旋钮30。操作旋钮30的上方部分从电 子设备的操作面板31突出。操作旋钮30以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易于用手指 抓到并操作的尺寸即15mm程度从操作面板31突出。
操作旋钮30在下表面中央具有下方开口的带阶凹部30A。下方部分 以从台阶部30B覆盖操作部22A的外周的方式嵌入。
这样,在搭载于电子设备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中,在对操作旋钮作用 来自旋转轴22的轴线方向的规定以上的过大的负荷时,连结部22D的薄壁最薄的部分将断裂。即,如图3所示,能够使操作旋钮30与操作部22A 一同陷入操作面板31内。
连结部22D的最薄的部分优选位于轴承21的筒状部21C的外径的更 外侧。即,优选操作部22A的、通过连结部22D与中间部22B连接的部 分的内径比筒状部21C的外径大。而且,连结部22D的上下方向的厚度 优选在筒状部21C的外周更外侧的位置最薄。如前所述,中间部22B的上 端从轴承21突出。因此,如果如上述那样构成连结部22D,则就能够将 断裂处确定为连结部22D的薄壁部分。而且,成为从中间部22B断裂的 操作部22A嵌入筒状部21C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以筒状部21C的长 度任意设定操作部22A的陷入距离。.
操作旋钮30的带阶凹部30A的台阶部30B抵接于操作部22A的上表 面。在此,从台阶部30B向上的凹部的内径优选与操作部22A的内径相 同或比其大。
比台阶部30B更靠上的凹部成为连结部22D断裂时残留于中间部22B 上端的连结部22D的逃逸部。因此,受到过大的负荷而使连结部22D断 裂时,操作旋钮30及操作部22A向下方下陷。
另外,如果从台阶部30B向上的凹部的内径与操作部22A的内径相 同或比其大,则比台阶部30B更靠上的凹部可靠地成为连结部22D断裂 时残留于中间部22B上端的连结部22D的逃逸部。但是,比台阶部30B 更靠上的凹部的内径只要比断裂的连结部22D的外径大就可以。
而且,若比台阶部30B更靠上的凹部的内径也比轴承21的筒状部21C 的外径大,则操作旋钮30及操作部22A不受筒状部21C影响而向下方下 陷。所以,从台阶部30B向上的凹部的内径还优选比筒状部21C的外径大。 而且,如上所述,如果将筒状部21C的长度设置为比目前的筒状部49C 长,则也能够充分地确保操作旋钮30的下沉距离。
另外,比台阶部30B更靠上的凹部的深度优选比操作旋钮30所需要 的下陷距离大。而且,如图3所示,优选操作部22A的下端抵接于轴承 21的比操作部22A更大径的台阶部21D,使操作旋钮30停止。即,比台 阶部30B更靠上的凹部的深度和操作部22A的高度之和优选比从连结部 22D断裂时的台阶部21D到残留于中间部22B上端的连结部22D的上表面为止的高度大。由此,残存于旋转轴22的中间部22B上端的连结部22D 的上表面也不会抵住操作旋钮30。
如上所述,将过大的负荷施加于操作旋钮30或者旋转轴22的操作部 22A时,连结部22D断裂而使操作旋钮30下陷很深。因此,能够将操作 旋钮30从操作面板31突出的长度縮小。这时,可以将轴承21的筒状部 21C的长度设定为与所需的操作旋钮30的下陷距离一致。通过该结构也 可以在搭载的电子设备侧不设置吸收下陷距离的结构。
另夕卜,也可以将连接旋转轴22的操作部22A和中间部22B的连结部 22D设为图4所示的形状。该结构中,连接操作部22A和中间部22B的 连结部22D上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多个贯通孔22E。图4中,设有四 个贯通孔22E,连结部22D在90度间隔的四处连接操作部22A和中间部 22B。另外,连结部22D的设置数及贯通孔22E的形状等只要考虑使连结 部22D断裂的负荷的设定值而适当决定就可以。
即使在设有贯通孔22E的情况下,对于向操作部22A施加的来自旋 转轴22的轴线方向的规定以上的负荷,连结部22D也将断裂。另外,该 结构中也可以使连结部22D的壁厚极端地薄。因此,旋转轴22的制作上、 管理容易,另外也可以在旋转轴22单体上安装部件时使部分地施加于连 结部22D的负荷中的破损低减化。因此,旋转轴22的安装性提高,生产 效率也提高。
此外,作为连结部22D对设置薄壁部的结构和设置贯通孔22E的结 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两者组合。
此外,图1~图4中,旋转轴22的操作部22A的上表面在连结部22D 的外侧即外周部分向上方突出。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形状。图5表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即其他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主要 部分剖面图。
图5所示的结构中,旋转轴27通过由锌合金等结构的压铸成形而形 成,旋转轴27的操作部27A的上表面具有平面形状。在通常使用的规定 的强度下,旋转轴27的变形少,连结部27D也不会破断。而且,施加撞 击等所引起的过大的负荷时,薄壁的连结部27D断裂。这样结构的旋转轴 27在材料方面也很适合,且操作部27A的上表面为单纯的形状,所以,
12可以使压铸成形用的金属模的构造简单。而且,从操作部27A的上表面的
外周端到作为薄壁的连结部27D的根部为止能够形成同一面。因此,在比 图1所示的旋转轴22更宽的环状的范围,能够潜入于操作旋钮30,因此优选。
(实施方式2)
下面,利用图6~图9对实施方式2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进行说明。 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没有表示剖面的部分与图1相同。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在 轴承26上,从筒状部26C的上端距离规定尺寸下方的位置的外周全周突 设有环状隆壁26A。环状隆壁部26A其垂直剖面突出为圆弧状,圆弧状 的水平方向的顶点部成为最大外径位置,从该位置的下方形成朝向筒状部 26C的外周的倾斜面。
旋转轴28具有大致圆筒形的操作部28A、中间部28B、连结部28D。 中间部28B从轴承26的筒状部26C向上方突出。操作部28A通过连结部 28D而设于中间部28B的上端。操作部28A的内径设定为比轴承26的环 状隆壁部26A的外径大。连结部28D的厚度最薄的薄壁位置设置于比轴 承26的筒状部26C的外径更靠外的位置。
在旋转轴28向下方移动按压开关部的动作距离的上下移动的下端位 置处,操作部28A的内面下端位置设为比环状隆壁部26A的最大外径位 置更靠下方。操作部28A上安装虚线所示的操作旋钮30。
此外,在没有按压开关部且旋转轴28没有上下移动的旋转操作型编 码器的情况下,只要在不施加负荷的状态下,操作部28A的内面下端位置 为比环状隆壁部26A的最大外径位置更下方的位置就可以。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 同,所以省略说明。
搭载于车载用电子设备等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有时其电子设备安装 于倾斜的仪表盘面上。这种情况下,假设车辆碰撞等事故发生时,从相对 于旋转轴28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向操作部28A施加过大的负荷。下面, 对在这样的状态下向操作部施加超过假设的过大的负荷的情况进行说明。图7是以来自斜方向的负荷使连结部28D开始断裂的状态下的旋转操 作型编码器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从以箭头表示的斜方向施加负荷时,由于 该负荷,首先旋转轴下陷按压开关部的动作距离。其后,机械强度的最弱 的连结部28D局部断裂,同时将中间部28B的上端的中心作为倾斜轴而 使操作部28A的负荷的施加侧下陷。其相反侧浮起,操作部28A倾斜。
该状态下,负荷施加侧的操作部28A的内面下端位于轴承26的环状 隆壁部26A的最大外径位置的更下方。g卩,操作部28A在比内面下端稍 微靠上方的位置的内面抵接于环状隆壁部26A的下方侧的倾斜面。此外, 环状隆壁部26A的下方侧的倾斜面设定为即使在该状态下操作部28A的 内面下端也不会抵接的倾斜状态。
而且,进一步施加负荷时,部分断裂的连结部28D完全断裂,使操作 部28A从中间部28B分离。而且,操作部28A内周的抵接处在环状隆壁 部26A的下方侧的倾斜面滑动接触,同时操作部28A向下方下陷。这时, 操作部28A的内面下端没有抵接于其下方倾斜面,所以操作部28A平滑 地移动。
而且,连结部28D被设定为在比轴承26的筒状部26C的外径更靠外 方的位置完全断裂。因此,最终如图8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所示,筒状部26C 向操作部28A的更上方突出,断裂的连结部28D的外周面抵接于环状隆 壁部26A。该状态下,向操作旋钮30和操作部28A的下方的移动停止。
在此,环状隆壁部26A以能够确保搭载的电子设备的操作旋钮30的 下陷距离的方式突设于距筒状部26C上端规定尺寸的下方位置。
此外,为了确保该下陷距离,只要以将连结部28D的断裂位置设定为 环状隆壁部26A的最大外径更外方的位置的方式来设定相关尺寸就可以。 而且与实施方式l形同,在轴承26上设置台阶部。据此,向下方下陷的 操作部28A的下端抵接于轴承26的台阶部,操作部28A停止。
如上所述,对于来自相对于旋转轴28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过大 的负荷,即使操作部28A变的倾斜、连接部28D断裂,连结部28D也会 完全断裂而使操作部28A下陷。g卩,操作部28A的内面的下端以外的部 位以抵接于环状隆壁部26A的下方倾斜面并滑动的方式向下方偏离。因 此,操作部28A的内面的下端也没有下陷于轴承26的外周面。
14此外,除轴承26上突设环状隆壁部26A的结构以外,也可以作成图 9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所述的结构。旋转轴29具有操作部29A、中间部29B、 连结部29D。中间部29B的上端通过连结部29D连接有操作部29A。操作 部29A的内面下端设有圆弧状的倒角29R。其他的结构部分与实施方式1 中所说明的相同。
在该结构,对于来自相对于旋转轴29的轴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的过大 的负荷,即使操作部29A变的倾斜、连接部29D断裂,连结部29D也会 完全断裂而使操作部29A下陷。S卩,即使操作部29A的内面下端抵接于 筒状部21C的外周面,此处也可以设置圆弧状的倒角29R。因此,操作部 29A的内面下端没有下陷于筒状部21C的外周面,而向下方偏离。
此外,如图10的主要部分剖面图所示,可以在旋转轴29的操作部29A 的内面下端设置倾斜面29T。倾斜面29T利用来自倾斜方向的过大的负荷 使连结部29D部分断裂且使操作部29A倾斜,且设定为与其内面下端抵 接于筒状部21C的外周面时的操作部29A的倾斜大致相同的角度即可。 通过该结构,倾斜面29T以抵接于筒状部21C的外周面并滑动的方式向下 方偏离,如果连结部29D完全断裂,则操作部29A向下方下陷。
此外,上述的任何一种结构都如实施方式1中使用图5进行说明的那 样,通过压铸成形而形成旋转轴,且可以将其操作部上面设为平面形状。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定适用于上述说明的带有按压开关部的旋转操作 型编码器。可以适用于只设定为可进行旋转操作的结构的旋转操作型编码 器及旋转操作型可变电阻器等其他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全部部件。此 外,即使是旋转操作型以外的装置,只要是在操作部安装有操作旋钮的结 构的装置就可以适用本发明。
如上述,本发明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及搭载此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 中,施加规定以上的过大的负荷时,旋转操作型电子设备下陷。因此,可 以确保搭载的电子设备的操作旋钮的下陷尺寸。该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对 汽车音频系统等的车载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等很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其具备旋转轴,其具有棒状的中间部、覆盖所述中间部的上部且安装有操作旋钮的能够旋转的圆筒形的操作部、连接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和所述操作部的连结部;信号发生部,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而产生电信号,所述连结部具有当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向所述操作部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会断裂的强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其中,所述旋转轴通 过压铸成形而形成,所述操作部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形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其中, 所述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还具备轴承,该轴承具有支承所述中间部的筒状部,所述中间部的上端从所述轴承突出,且所述操作部的、通过所述连结部与所述中间部连接的部分的内径比所 述筒状部的外径大,所述连结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的 更外侧的位置最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其中, 在距所述轴承的上端规定尺寸的下方位置,垂直剖面突出为圆弧状的环状隆壁部遍及所述圆筒状的外周整体地设置,所述操作部的内径比所述 环状隆壁部的外径大,在所述旋转轴的上下移动的下端位置,所述操作部的内面下端位于所 述环状隆壁部的最大外径位置的更下方,所述连结部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在所述环状隆壁部的上方的所述筒状 部的外周更外侧的位置最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其中, 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面下端设置圆弧状的倒角,或者,以与所述连结部局部断裂而使所述操作部的内面下端抵接于所 述轴承的所述筒状部时的所述操作部的倾斜相同的角度,在所述操作部的内面下端设置倾斜面。
6、 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具备旋转轴,其具有棒状的中间部、覆盖所 述中间部的上部且能够旋转的圆筒形的操作部、连接所述中间部的上端和 所述操作部的薄壁的连结部;信号发生部,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而产 生电信号,并且所述连结部具有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向所述操作部施 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会断裂的强度,安装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旋钮,连接于所述信号发生部的电路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操作旋钮的中央设有向下方开口且具有台阶部的凹部, 所述凹部的所述台阶部的更下方嵌入到所述操作部, 在所述台阶部的更上方,所述凹部的内径比所述连结部的外径大。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还具备轴承,该轴承具有支承所述中间部的 筒状部,在所述台阶部的更上方,所述凹部的内径为所述操作部的内径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和搭载该电子部件的电子装置,旋转操作型电子部件具有旋转轴和信号发生部。旋转轴具有棒状的中间部、圆筒形的操作部、连接中间部的上端和操作部的连结部。可转动的操作部覆盖中间部的上部,并且安装有操作旋钮。旋转轴沿轴线方向可移动。信号发生部根据操作部的转动产生电信号。连结部具有从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向所述操作部施加规定以上的负荷时会断裂的强度。
文档编号H01H25/00GK101465233SQ200810185959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8日
发明者久宗弘昌, 佐藤顺, 松本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