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25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 置的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产业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地涌现,类似移动
电话、PDA等通讯产品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与之配套出现的 各式各样的电连接器,尤其是电池连接器,已成为各种通讯设备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电池连接器是由一绝缘本体及数个配置于绝缘本体内的 导电端子所组成。每一个导电端子都是由一长条形金属片经过多次不同 角度的弯折而形成,使其具有一用以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固定部、 一弹 性部以及一接触部。当电池置入于电池槽中而与电池连接器相导通时, 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会与电池的导电端子相接触,使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 可透过电池连接器而与电池电性导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连接器,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 装置,用以电性连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电端子,适用于一电池连接器,用以电性连 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上述电池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适用 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且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内具 有一容置空间,其延伸至绝缘本体的一侧壁,以于侧壁上形成一开口。 导电端子配置于上述容置空间中,且其包括一固定部、一U型接触部、 一弹性部及一抵接部。固定部适于固定于容置空间的一端。U型接触部
具有一沟槽,以限定出二U型弹性臂。这些U型弹性臂是经由开口而 凸出自绝缘本体,且分别具有一接触点。弹性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 一端与固定部之间。抵接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另一端。抵接部的宽 度大于开口的宽度,且适于抵接邻近于开口的侧壁。U型接触部与抵接
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一夹角,且沟槽是由u型接触部延伸至u型接触 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 固定部、一 u型接触部、 一弹性部及一抵接部。u型接触部具有一沟槽,以限定出二u型弹性 臂。.这些u型弹性臂分别具有一接触点。弹性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
一端与固定部之间。抵接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另一端,且其宽度大
于u型接触部的宽度。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一夹角, 且沟槽是由u型接触部延伸至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上述的电池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导电端子的弹性部具有多个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的 一 实施例中,各u型弹性臂的 一 转折处具有 一 外凸 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抵接部具有一内凹,其对应于u型接 触部的沟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夹角的范围是介于115度至95度之 间。更进一步而言,夹角的范围是介于IIO度至100度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绝缘本体的高度是介于3 mm至1 mm 之间。更进一步而言,绝缘本体的高度是2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电池连接器将形成于导电端子的U型接
触部内的沟槽延伸至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使这两个U 型弹性臂的尾端通过抵接部而彼此连结,且两者也能各自保有独立的弹
性,如此,当电池连接器与对接电池呈不平行的状况时,电池连接器的 导电端子与电池的单一电极仍能保持双点接触,以确保两者间电性连接 的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 一 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电池连接器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 立体示意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
图3A及图3B为图2的电池连接器其组合后于不同视角所视的立 体示意图4A及图4B为图2的电池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于不同视角所视的 立体示意图5为电池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电池在电池与电池连接器不平行 的状态下接触时的局部示意图6为图3A中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局部放大图7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导电端子其U型接触部与 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电池连接器
110:绝缘本体
112:容置空间
114侧壁
114a:开口120、 120,导电端子122固定部
124弹性部
126U型接触部
126a: U型弹性臂128.抵接部
128a:内凹200: 电池
300:可携式电子装置
310:电池插槽
312:側壁G:沟槽 H:高度 P:接触点
e: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将本实用新型的一电池连接器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
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ioo可应用于可携
式电子装置300中,例如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为了简 化说明,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300省略背盖。可携式电子装置 300具有一电池插槽310,而电池连接器100配置于电池插槽310的一 侧壁312。当电池200配置于电池插槽310中时,可携式电.子装置300 内的电路^反可透过电池连接器100而与电池200相电性导通。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 图。图3A及图2B为图2的电池连接器其组合后于不同视角所视的立 体示意图。图4A及图4B为图2的电池连接器其导电端子于不同视角 所视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 图4B,电池连接器100包括一绝 缘本体IIO及多个导电端子120、 120,。绝缘本体IIO具有多个容置空 间112,其由绝缘本体110的后端延伸到绝缘本体110的前端的侧壁 114,并在侧壁114上形成一开口 114a。此外,这些导电端子120及120, 分别配置于这些容置空间112中。这些导电端子120、 120,的一端焊接 于电子装置的电路板(未绘示)上,而其另一端适于与电池的电极(未 绘示)相接触,使电路板可通过电池连接器100而与电池相电性导通。 如图3B所示,绝缘本体110的高度H是介于3 mm至1 mm之间。而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0的高度H约为2 mm。
更详细而言,每个导电端子120包括一固定部122、 一弹性部124、 一 U型接触部126及一抵接部128,其中弹性部124连接于U型接触 部126的一端与固定部122之间,而抵接部128连接于U型接触部126 的另一端。
固定部122适于固定在容置空间112的后端,使导电端子120由此 固定部122而固定于容置空间112中。连接于固定部122的金属片经过
多次折弯后即形成弹性部124。当电池的电极抵接于电池连接器100的
导电端子120时,弹性部124会被挤压变形而产生一弹力,使导电端子 120保持与电池的电极相接触。
U型接触部126具有一沟槽G,以限定出二 U型弹性臂126a。这 些U型弹性臂126a是经由开口 114a而凸出自绝缘本体110,且分别具 有一接触点P。这两个接触点P即为导电端子120与电池的电极相接触 之处。更进一步而言,U型弹性臂126a的转折处是制作为一外凸曲面, 使其与对接电池的导电端子能保持双点接触,因而确保两者间电性连接 的关系。
抵接部128的宽度会大于绝缘本体110的开口 114a的宽度,且其 适于抵接邻近于开口 114a的侧壁114的内表面。如此,即可防止导电 端子120的自由端不小心被使用者由开口 114a中拉扯出来。
如图4A所示,U型接触部126与抵接部128两者的衔接处会形成 一夹角e,而形成于U型接触部126的沟槽G是由U型接触部126延 伸至U型接触部126与抵接部128两者的衔接处。如此,两个彼此分 开的U型弹性臂126a的尾端仍能彼此连结,且也保有些微独立的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此夹角e的范围是介于115度至95度之 间。更进一步而言,此夹角e的范围最好是介于U0度至100度之间。
请参考图5,由于两U型弹性臂126a仍保有些微独立的弹性,因 此,当电池200与电池连接器100呈不平行的状况时,电池连接器100 的导电端子120与电池200的电极仍能保持双点的弹性接触,以确保电 池200与电池连接器100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
图6为图3A中所示的导电端子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6,由于 U型弹性臂126a的转折处被制作成一外凸的曲面,这可使电池连接器 100的导电端子120与电池200的电极之间平滑地相接触,以确保导电 端子120均能稳定地与电池200双点接触,因而确保两者间电性连接的 关系。
图7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导电端子其U型接触部与 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7,除了上述的沟槽G延伸至U型接 触部126与抵接部128两者的衔接处的设计外,抵接部128可形成一内 凹128a,其对应于U型接触部126的沟槽G,使得两U型弹性臂126a
更可各自保有独立的弹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将形成于导电端子的U型接触 部内的沟槽延伸至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使这两个U型 弹性臂的尾端通过抵接部而彼此连结,且两者也能各自保有独立的弹 性。因此,当电池与电池连接器呈不平行的状况时,导电端子与电池仍 能保持双点的弹性接触,以确保两者间电性连接的可靠度。此外,当采 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受到撞击时,可降低发生 电源中断的机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适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其延伸至该绝缘本体的一侧壁,并在该侧壁上形成一开口;以及导电端子,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包括固定部,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U型接触部,具有一沟槽,以限定出两U型弹性臂,其中该两U型弹性臂是由该开口凸出该绝缘本体;弹性部,连接于该U型接触部的一端与该固定部之间;以及抵接部,连接于该U型接触部的另一端,该抵接部的宽度大于该开口的宽度,且抵接邻近于该开口的该侧壁,其中该U型接触部与该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一夹角,且该沟槽是由该U型接触部延伸至该U型接触部与该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具有多个折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U型弹性 臂的一转折处具有一外凸曲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具有 一内凹,其对应于该U型接触部的该沟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夹角的范围 是介于115度至95度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夹角的范围 是介于U0度至100度之间。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 高度是介于3 mm至1 mm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 高度是2 mm。
9.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电池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导电端子。导电端子配置于绝缘本体的一容置空间中,且包括一固定部、一U型接触部、一弹性部及一抵接部。固定部固定于容置空间的一端。U型接触部具有一沟槽,以限定出二U型弹性臂。这些U型弹性臂是经由绝缘本体的一开口而凸出自绝缘本体,且分别具有一接触点。弹性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一端与固定部之间。抵接部连接于U型接触部的另一端。抵接部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且抵接邻近于开口的侧壁。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形成一夹角,且沟槽由U型接触部延伸至U型接触部与抵接部两者的衔接处。
文档编号H01M2/00GK201188463SQ20082000754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9日
发明者柳胜明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