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子系统、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9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天线子系统、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子系统、天线单元和
射频拉远单元(RRU, Radio Remote Unit)。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系统中,通信基站的天线子系统包括RRU和天线单元,RRU 与天线单元相连,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图l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天线单元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lb示 出了现有4支术中 一种RRU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la所示,天线单元包括 射频接口 11、天线耦合盘12和非金属防水罩13。其中,射频接口 11作为 天线耦合盘12对外的接口,用于与RRU相连,其所包括的端口个数与进行 通信的通道个数相关,图la示出了八通道的情况,此时端口数为九个,包 括与各通道相对应的八个通道端口和一个才交准端口 。天线耦合盘12用于耦 合各通道的信号,对智能天线的信号进行校准。非金属防水罩13用于保护 天线单元的内部设计,并防止雨水等进入天线单元内部。如图lb所示,RRU 包括射频接口 21和天线滤波器22。其中,射频接口 21作为天线滤波器 22和校准信号(如果包括校准信号的话)对外的接口,用于与天线单元相 连,其所包括的端口个数与进行通信的通道个数相关,图lb示出了与图la 相对应的八通道的情况,此时端口lt为九个,包括与各通道相对应的/\个通 道端口和一个校准端口 。天线滤波器22用于对信号进行滤波。
目前,RRU和天线单元之间通常是分离安装的,即天线单元上的射频 接口 11和RRU上的射频接口 21之间是通过射频线缆跳线连接的,施工时 需要对每个跳线的接头进行对接、锁紧及结合处防水等处理。图lc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lc所示, 天线单元1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杆3上,RRU2也通过安装配件安装在抱 杆3上(或其它位置,如平台上,墙上等),之后,天线单元1和RRU 2 的射频接口之间再通过与射频接口的端口个数一致的射频线缆4连接。 但上述安装方式中存在如下缺点
1、 对天线单元和RRU的射频接口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时,施工难度 及工作量较大,尤其对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的多通道智 能天线系统,容易产生施工质量及可靠性的问题,且不便于拆装与维护。比 如在TD-SCDMA系统的八通道RRU中,将有九4艮射频线缆( 一个校准口 , 八个天线口),即每个扇区需要九根射频线缆, 一般一个站点要三个扇区, 则共需27根射频线缆跳线,施工时每个跳线的接头都要做防水处理,八通 道RRU在三扇区情况下,要做天线单元和RRU两侧共54个接头的连接及 防水处理,其施工工作量很大,可靠性方面也存在隐患。另外,维护时,对 每个扇区都需要拆掉九个接头的防水胶带或热缩套管,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2、 天线单元与RRU之间需要一定长度的射频线缆连接,这额外增加了 射频信号的损耗,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3、 RRU的安装需要额外的安装空间及安装配件,这增加了对安装环境 的额外要求,同时安装配件及射频线缆的需求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综合成 本。
4、 由于RRU、射频线缆、天线单元分散安装,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使 得视觉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中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子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一 种天线单元和一种RRU,以减少施工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所 述天线单元包括天线耦合盘,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天线滤波器,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作为所述天线耦合盘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接件,所 述射频拉远单元还包括作为所述天线滤波器或者以及校准信号对外接口的第二
插拔连接件;
所述天线单元通过作为插座端或插头端的第一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射频 拉远单元对应作为插头端或插座端的第二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包括法兰对接 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区内的N个端口, 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端口与所述第二插4^连"t妾件的端口位置对应、且接 头对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由N个独立的单 端口连接器构成,或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连接器构成,或由一个N端口连接 器构成;
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 ,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 其中,M为满足关系式l^MSN的整凄t。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和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分别具有引导所述第一插拔 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完成连接的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
较佳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引导所述插拔连接器远距离对接时的第 一导向 结构和近距离对接时的第二导向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沿天线单元背面的法 线方向进4于4吞拔;
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后 侧,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 单元的一侧;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 滤波器的一侧。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销,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销相配合的数量相等的导向孔;
和/或,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孔,所述射 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数量相等的导向销。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沿天线单元长度方向
进行插拔;
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下部,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 朝向上,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下;或者, 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上部,所述第一插 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 下,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上。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道,所述射 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滑道相配合的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轨;
和/或,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轨,所述射频 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道; 所述滑道的入口处具有引导斜角。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具有装配时承载及限定射频拉远单元的上挂 件和/或底托件和/或卡扣;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具有与所述上挂件和/或底托件 和/或卡扣相配合的上挂孔和/或底托限位点和/或卡入点。
.较佳地,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或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有防 水垫圈,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或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有与所述 防水垫圈相配合的防水面。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射频拉远单元的安装孔 或安装螺栓;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或安装螺栓对应的安装 孔。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为能承重的金属结构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线单元,包括天线耦合盘和作为所述天线耦合盘的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接件;
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能够作为插座端或插头端与射频拉远单元上对应作为 插头端或插座端的第二插拔连接件进4亍插拔对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包括法兰对接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 区内的N个端口 ;
所述N个端口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4妄器净是供,或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 连接器提供,或由一个完整的N端口连接器提供;
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M为满足关系式BMSN的整数。
部位,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 置,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单元的一侧;或者,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 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下部,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 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上;或者,所述天线耦合 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上部,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 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下。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上具有引导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与射频拉远单元上 的第二插拔连接件完成连接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与射频拉远单元上
.的对应导向结构相配合。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具有装配时承载及限定射频拉远单元的上挂 件和/或底托件和/或卡扣。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射频拉远单元的安装孔 或安装螺栓。
较佳地,所述天线单元进一步包括作为前壳体的非金属防水罩和作为后 壳体的用于承载射频拉远单元重量和防水的金属结构板。
较佳地,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外侧配备有防护罩。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RRU,包括天线滤波器和作为所述天线滤波器 或者以及校准信号的对外接口的第二插拔连接件;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能够作为插头端或插座端与天线单元上对应作为插座 端或插头端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对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包括法兰对接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 区内的N个端口 ;
所述N个端口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妻器^是供,或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 连接器提供,或由一个完整的N端口连接器提供;
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 ,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M为满足关系式1SMSN的整数。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 所述天线滤波器的一侧,或朝向下,或朝向上。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中的端口包括所有通道端口;或者包括所有 通道端口和一个纟交准端口 。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周围设置有用于与天线单元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的防水面或防水垫圈相配合的防水垫圈或防水面。
较佳地,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外侧配备有防护罩。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使天线单元和RRU通过设置在各 自上的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配合相连,从而无需使用射频线缆连接天线单元 和RRU,减少了使用射频线缆连接时的接头处理过程,减少了施工工作量, 并且由于无需额外的射频线缆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因此降低了射频信号的 损耗。此外,通过将天线耦合盘安装在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 部位,缩短了天线单元内部的射频跳线距离,使得射频信号的损耗进一步得 到了降低。
此外,通过在天线单元和RRU上设置引导插拔连接器完成连接的相互 配合的导向结构,使得天线单元和RRU上的插拔连接件可以采用盲插的方式进行,对于无法进行可视插拔时,能够在导向结构的辅助下完成盲插。
另外,通过在天线单元的背面设计装配时承载及限定RRU的上挂件和/ 或底托件和/或卡扣,使得RRU在安装时,可以进行预支撑,减小了工程安 装难度。
最后,通过在插拔连接器的周围设置防水垫圈,如橡胶圈,可以起到防 水的作用。通过在天线单元的背面设置用于安装固定RRU的安装孔或安装 螺栓,可以增强安装的牢固性。通过将天线单元的背面设置为能承重的金属 结构板,使得RRU可采用插拔连接器安装在天线单元的背面,节约了安装 空间,且碎见觉美观。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天线子系统能够方便快捷的进行安装,并且在 RRU发生故障时,能够方便快捷的对RRU进行更换。


图l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天线单元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l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RRU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lc为现有技术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天线单元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RRU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 示意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天线单元背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RRU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减少由于射频线缆的连接所带来的施工工作量,可在天线单元和RRU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通过插接进行连接的插拔连接件来代
替原来的射频接口,作为天线单元与RRU之间的接口 ,为描述方便,本文 中将天线单元上的插拔连接件称为第一插拔连接件,将RRU上的插拔连接 件称为第二插拔连接件。其中,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一个作为
插头端, 一个作为插座端,二者相互配合连接后构成插拔连接器,即天线单 元和RRU通过插拔连接器相连,以实现天线单元和RRU的快速便捷的连接 及拆卸。其中,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之间可以沿天线单元背面
的法线方向插接,也可以沿天线单元长度方向插接或沿其它方向插接。通常 情况下,为了节约空间,可将RRU安装在天线单元的背面。相应地,为了 提高天线单元的承重能力,可将天线单元原有的非金属防水罩设置成半罩结 构,即天线单元的前壳体为不包括背面的非金属防水罩,而将背面设置为能 承重的金属结构板,即天线单元的后壳体为用于承载RRU重量和防水的金 属结构板。其中,该金属结构板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或具有加强 筋的金属板,或其它具有加强结构的金属结构板。此外,也可以将天线单元 原有的非金属防水罩设置成带有缺口的结构,在缺口处设置加强结构,用于 与RRU进行连接装配并岸、载RRU的重量。
此外,为了满足天线单元和RRU的盲插精度要求,可进一步地,在天 线单元和RRU上设置引导各自的插拔连接件完成连接的相互配合的导向结 构,以实现在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无法进行可视插接的情况 下,能够在导向结构的辅助下快速准确的进行盲插接。其中,导向结构可包 括引导第 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远距离对接时的第 一导向结构(粗 导向结构)和近距离对接时的第二导向结构(精导向结构)。
近一步地,为了能够实现单人操作,进一步的简小安装过程中的难度, 可在天线单元的背面设置装配时承载及限定RRU的上挂件和/或底托件和/ 或卡扣,以便安装RRU时,可以对RRU进行预支撑,方便对RRU进行盲 插装配。
进一步地,为了使天线单元和RRU连接之后的接口具有防水功能,可在第 一插拔连接件或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防水垫圈,如橡胶圈, 在第二插拔连接件或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与所述防水垫圈相配
合的防水面,在rru紧固于天线单元上时,橡胶圏与相对应的防水面紧密
接触,插拔连接件被密封在橡胶圈内部,从而达到防水目的。
具体实现时,由于天线单元内部还包括馈电点,即用于接收和输出射频 信号的点,该馈电点通过射频跳线与天线单元的天线耦合器相连,而馈电点 通常位于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为了 减小射频跳线的距离,以便降低天线单元内部固有的射频损耗,可将天线耦 合器也设置在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具体可设置在天线 单元天线体的背面位置。
此外,由于rru中的天线滤波器的对外接口 ,即为rru的对外各通道 端口 ,因此在rru侧可将所有通道端口设置在第二插拔连接件中,且该第 二插拔连接件可装配在天线滤波器上。此外,若天线子系统中还包括校准端 口时,为了更好的控制机械加工的尺寸,保证盲插接的精度,虽然该校准端 口不需要与rru中的天线滤波器相连,但该校准端口仍可以与各通道端口 统一设置在一个插拔连接件上,即第二插拔连接件上。当然,天线单元侧和 rru侧也可以为校准端口单独设置 一个相互配合的插拔连接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 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i兌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天线单元和rru之间的插拔连接器采用沿天线单元背面 的法线方向的插拔方式配合,且本实施例中仍以八通道的天线子系统为例进 行描述。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天线单元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rru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文中所涉及的左、 右、上、下、前、后等方向,均相对于图2a和图2b所示视图对应的视角而5 。
其中,图2a中的右侧为图2a左侧所示天线单元的天线耦合盘和第一插拔连接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a所示,天线单元包括天线耦合盘12、 设置为半罩结构的非金属防水罩13、能承重的金属结构板14、第一插拔连 接件15、作为第一导向结构的两个粗导向销16、作为第二导向结构的两个 精导向孔17、上挂件18、底托件19和四个安装孔20。
其中,天线耦合盘12、上挂件18、底托件19和四个安装孔20均位于 金属结构板14上,且天线耦合盘12位于天线单元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
第一插拔连接件15位于天线耦合盘12上,并且第一插拔连接件15的 接口端(包括八个通道端口和一个校准端口 )朝向背离天线单元的一侧。实 际应用中,第一插4犮连4^件15也可位于金属结构寺反14上。
两个4且导向销16、两个精导向孔17也位于天线耦合盘12上,且两个 粗导向销16分别位于第一插拔连接件15的左右两侧,两个精导向孔17位 于靠近第一插拔连接件15的位置。
上挂件18位于天线单元的上部,底托件19位于天线单元的中下部,且 底托件19上包括两个支撑销。天线单元上位于上面的两个安装孔20位于上 挂件18的下方的左右两侧,下面的两个安装孔20位于第一插拔连4妻件15 与底托件19之间位置的左右两侧。具体实现时,上挂件18和底托件19可 以只保留其中之一。
图2b中的右侧为图2b左侧所示RRU的第二插拔连接件的局部立体放 大示意图。如图2b所示(RRU上的其它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关的结构 未在图2b中示出),RRU包括天线滤波器22、防水垫圈(如橡胶圈)23、 与第一插拔连接件15相配合的第二插拔连接件25、与粗导向销16相配合 的粗导向孔26、与精导向孔17相配合的精导向销27、与上挂件18相配合
半圓孔29、与四个安装孔20相配合的四个安装孔30。
其中,第二插拔连接件25装配在天线滤波器22上,且第二插拔连接器 25包括八个通道端口和一个4交准端口 。
防水垫圈23位于第二插拔连接件25的外周围。两个粗导向孔26分别位于第二插拔连接件25的左右两侧,两个精导向 销27位于靠近第二插拔连接件25的位置。
上挂孔28位于RRU的上端,两个限位半圆孔29位于RRU的底端两侧, RRU上位于上面的两个安装孔30位于上挂孔28的下方的左右两侧,下面 的两个安装孔30位于第二插拔连接件25与限位半圆孔29之间位置的左右 两侧。具体实现时,上挂孔28和底托限位半圓孔29可以只保留其中之一。
此外,如图2b所示,上挂孔28和位于上方的两个安装孔30可以由安 装在RRU上的组件5提供,或者,也可以与RRU集成在一起。同样,位于 下方的两个安装孔30与两个限位半圆孔29也可以由安装在RRU上的组件 6提供,或者,也可以与RRU集成在一起。
以只保留上挂件18和上挂孔28的情况为例,具体安装时,结合图2a 和图2b可以看出,天线单元的上挂件18与RRU的上挂孔28相配合,用于 装配开始阶段承载RRU的重量,另外,上桂件18还可具有防止RRU脱落 的i殳计,保证RRU在不同倾角下不会脱落,以上挂件18为轴,RRU下部 可以左右调整,使RRU的粗导向孔26与天线单元的粗导向销16相配合, 引导装配,随着RRU与天线单元接口距离的缩短,RRU的精导向销27与 天线单元的精导向孔17相互配合,引导RRU的第二插拔连接件25与天线 单元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15进行精确对位。
最后,天线单元的安装孔20和RRU的安装孔30相互配合,通过螺栓 或螺钉等配件进行固定,以增强天线单元和RRU的稳定性。当然,对于存 在上挂件和/或底托件的情况下,如果天线单元和RRU在安装后足够稳定, 则也可无需通过安装孔20和安装孔30进行固定。
图2c示出了本实施例一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 图。如图2c所示,通过将RRU 2的第二插拔连接件25与天线单元1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15插接在一起,使RRU 2装配在天线单元1的背面。可见, 该安装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安装空间。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天线单元和RRU之间的插拔连接器采用上下方向的插拔 方式配合,且本实施例中仍以八通道的天线子系统为例进行描述。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天线单元背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b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RRU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与图2a所示天线单元的区別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的天线耦合盘12位于天线单元的下部,第一插拔连 接件15位于天线耦合盘12的上方,并且第一插拔连接件15的接口端朝向 上。相应地,由于位于下方的天线耦合盘12和第一插拔连接件15可以起到 支撑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天线单元可无需设置上挂件和/或底托件,RRU 也可无需设置与上挂件和/或底托件相对应的上挂孔和/或底托限位点。此外, 对于采用上下插拔的方式配合的天线单元和RRU来说,其导向结构相应的 也会有所不同,如图3a所示,第一导向结构为位于第一插拔连接件15上方 的入口处开有引导斜角的上下方向的两个滑道161,滑道161的碎黄截面结构 如图3a右侧的剖视图所示,呈具有开口的包围形;第二导向结构为位于第 一插拔连接件15边缘的两个导向柱171。
如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RRU与图2a所示RRU的区别在于本实 施例中的RRU的第二插拔连接件25位于RRU的下端,且接口端朝向下。 此外,由于无需设置与上挂件和/或底托件相对应的上挂孔和/或底托限位点, 因此四个安装孔30可由安装在RRU上的组件7提供,或者也可与RRU集 成在一起。相应地,RRU的导向结构也与图2b所示的RRU有所不同,其 中,第一导向结构为与天线单元两个滑道161相配合的上下方向的两个滑轨 261,滑轨261的横截面结构如图3b右侧的剖视图所示,呈T字形;第二导 向结构为与两个导向柱171相配合的两个导向孔271。
具体安装时,结合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RRU与天线单元在上下方 向上进行盲插,天线单元背面金属面上的两个滑道161与RRU上的两个滑 轨261相配合,起粗导向作用,同时在插拔阶段,起到承载和限定RRU的 作用,滑道161与滑轨261配合后的示意图如图3c右侧的剖视图所示。图3c示出了本实施例二中天线单元与RRU安装后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RRU的滑轨261进入天线单元的滑道161后,顺着滑道下滑,之后天线单 元的第一插拔连接件15附近的两个导向柱171与RRU的第二插拔连接件 25附近的两个导向孔272相配合,起精导向作用,使得RRU的第二插拔连 接件25向下的接口与天线单元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15向上的接口进行精确对 接,完成盲插接。之后,利用RRU的安装件7上的安装孔30、天线单元上 的安装孔20及四个紧固螺钉24将RRU紧固在天线单元背面上。为了保证 防水胶圈23的压合紧密,可以将下部的两个紧固螺钉24及安装件7处采用 楔形设计,使螺钉在紧固时,施以向下的力。
此外,对于实施例二中的采用上下方向的插拔方式配合的情况,也可以 将天线单元的天线耦合盘12和第一插拔连接件15设置在天线单元的上部, 并使第一插拔连接件15的接口端朝向下,相应的将RRU的第二插拔连接件 25设置在RRU的顶端,并使第二插拔连接件25的接口端朝向上,相应的 导向结构也进行适应性调整。进一步地,此时在可以在天线单元上设置卡扣, 在RRU上设置与卡扣相对应的卡入点等,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中,天线单元中的第一插拔连接件也可以位于RRU上, 作为第二插拔连接件,RRU中的第二插拔连接件也可以位于天线单元上, 作为第一插拔连接件,只要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一个作为插座 端(俗称母头), 一个作为插头端(俗称公头),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 插拔连接器即可。其中,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可分別包括法兰 对接面和由法兰围成的对接区内的N个端口,且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的端 口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端口位置对应、且接头对接。其中的N个端口 可以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接器提供,也可以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连接器 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完整的N端口连接器提供。相应的,第一插拔连接件 和第二插拔连接件可分别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接器构成,或由M个独立 的多端口连接器构成。或者,插拔连接件内的各个端口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 的,即由一个N端口连接器构成。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M为满足关系式1SMSN的整数。M个多端口连接器可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 ,也 可分别包括不同的端口 ,且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
此外,天线单元和RRU上的导向结构也可以互换或设置为其它形式的
导向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在将天线单元与RRU连4妻之前, 为了起到防尘、防水以及防损坏等的作用,可分别在第一插拔连接件的表面 和第二插拔连接件的表面分别覆盖一个防护罩(图中未示出)。具体实现时, 可分别在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外侧安装该防护罩。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 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天线耦合盘,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天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作为所述天线耦合盘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接件,所述射频拉远单元还包括作为所述天线滤波器或者以及校准信号对外接口的第二插拔连接件;所述天线单元通过作为插座端或插头端的第一插拔连接件与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对应作为插头端或插座端的第二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包括法兰对接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区内的N 个端口, 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端口位置对应、且接 头对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分别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接器构成,或由M个独立的 多端口连接器构成,或由一个N端口连接器构成;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 其中,M为满足关系式1^M^N的整数。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和所述射 频拉远单元上分别具有引导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完成连 接的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引导 所述插拔连接器远距离对接时的第一导向结构和近距离对接时的第二导向结 构。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沿天线单元背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插拔;侧,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耦合盘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 滤波器的一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 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销,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 述导向销相配合的数量相等的导向孔;和/或,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孔,所述射 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数量相等的导向销。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和 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沿天线单元长度方向进行插拔;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下部,所述第 一插拔连^^妄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妻口端 朝向上,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下;或者, 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上部,所述第一插 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 下,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 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道,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 滑道相配合的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轨;和/或,所述天线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轨,所述射频 拉远单元上的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滑道; 所述滑道的入口处具有引导斜角。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 具有装配时承载及限定射频拉远单元的上挂件和/或底托件和/或卡扣;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具有与所述上挂件和/或底托件和/或卡扣相配合的上挂孔和/或底托 限位点和/或卡入点。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 或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有防水垫圏,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或所 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接口周围设置有与所述防水垫圈相配合的防水面。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 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射频拉远单元的安装孔或安装螺栓;所述射频拉远单元上 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或安装螺栓对应的安装孔。
13、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为能承重的金属结构板。
14、 一种天线单元,包括天线耦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还包 括作为所述天线耦合盘的对外接口的第一插拔连接件;所述笫一插拔连接件能够作为插座端或插头端与射频拉远单元上对应作为 插头端或插座端的第二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对接。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包 括法兰对4妻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区内的N个端口 ;所述N个端口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4妄器4是供,或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 连接器提供,或由一个完整的N端口连接器提供;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 ,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M为满足关系式BMSN的整数。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 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 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单元 的一侧;或者,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下 部,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盘的位置, 且接口端朝向上;或者,所述天线耦合盘位于所述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上部,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靠近所述天线耦合 盘的位置,且接口端朝向下。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上具有引导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与射频拉远单元上的第二插拔连接件完成连接的导向结 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与射频拉远单元上的对应导向结构相配合。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4正在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具 有装配时承载及限定射频拉远单元的上挂件和/或底"l乇件和/或卡扣。
19、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单元的背面设 置有用于安装固定射频拉远单元的安装孔或安装螺栓。
20、 如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 线单元进一步包括作为前壳体的非金属防水罩和作为后壳体的用于承载射频 拉远单元重量和防水的金属结构板。
21、 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外侧配备有防护罩。
22、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包括天线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拉远 单元还包括作为所述天线滤波器或者以及校准信号的对外接口的第二插拔连 接件;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能够作为插头端或插座端与天线单元上对应作为插座 端或插头端的第 一插拔连接件进行插拔对接。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 件包括法兰对接面和位于由法兰围成的对接区内的N个端口 ;所述N个端口由N个独立的单端口连接器才是供,或由M个独立的多端口 连接器提供,或由一个完整的N端口连接器提供;其中,所述M个多端口连接器分别包括相同的端口,或分别包括不同的端 口,每个多端口连接器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端口;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l的整数,M为满足关系式BM《N的整数。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所述天线滤波器上,且接口端朝向背离所述天线滤波器的一侧,或朝向 下,或朝向上。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 件中的端口包括所有通道端口 ;或者包括所有通道端口和一个校准端口 。
26、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射频拉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拔连接 件的N个端口周围设置有用于与天线单元的第 一插拔连^J妄件的接口周围的防水 面或防水垫圈相配合的防水垫圈或防水面。
27、 如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立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插拔连接件的N个端口外侧配备有防护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子系统及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其中,天线子系统包括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通过插拔连接器相连,所述插拔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插拔连接件和第二插拔连接件,所述第一插拔连接件位于天线单元上,所述第二插拔连接件位于射频拉远单元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施工工作量,降低天线子系统综合成本,提高天线子系统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Q1/42GK201233948SQ20082010915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0日
发明者佘旭凡, 京 刘, 史文学, 周瑞军, 崔明波, 张红岩, 跃 李, 王溪澄, 健 肖, 舒建军, 强 魏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