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路单元的卷线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34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电路单元的卷线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特别指一种 可更快速组装、拆卸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无论是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或传真机等通讯器材均免不了须 配置适当的缆线来相互连接,以达到电讯或数据连通的目的。但为避免 过长或过多的缆线混乱纠结或是过短而不符实际所需,发明人先前乃发 展出多种适用在各式通讯器材的巻线机构产品,如美国专利号
US6416355B1及US6808138,其中上述巻线机构基本上包括有本体、缆 线、巻线盘以及涡形巻簧,如此即可将缆线的插头插接于相关的通信器 材的插座上以提供下载的信息交流,并可依实际需要伸缩调整缆线长度。
但,上述巻线机构,如美国专利号US6416355B1,该巻线机构具有 一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设有电子组件, 一旦发生问题,无论是电子 组件或是其它机构损坏,都必须将整个巻线机构拆解,再检修损坏的组 件。 一来拆修相当耗费工时,二来因为电路基板与其它机构可能分属不 同的公司制造,故障责任的归属不易厘清,容易产生送修的问题。
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 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 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 构,其结构设计可更快速拆装该电路单元,节省维修的工时,且故障原 因容易检测,易区分故障责任的归属。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 置结构,包括有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开口,该绝缘本体内部设有一 容置空间; 一巻线盘,其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巻线盘设有 一第一容纳槽及一第二容纳槽;至少一缆线,其巻绕于该巻线盘; 一巻 簧,其设置于该第一容纳槽内,该巻簧连接于该巻线盘及该绝缘本体之 间;以及一盒体,其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二容纳槽内,该盒体的内部设 有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缆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藉由该绝缘本体具有 一开口,该盒体可直接经由该开口装设于巻线盘的第二容纳槽内,或经 由该开口直接自巻线盘的第二容纳槽拆下,其结构设计可更快速地拆装 该电路单元,节省维修的工时,且故障原因容易检测,易区分故障责任 的归属。
为了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 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 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盘
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 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绝缘本体 11第一外壳
110沟槽 '
111开口 12第二外壳
120沟槽
121凸肋
122凸块
123移动槽 13容置空间
14第一线孔 15第二线孔 16凸轴 17按钮孔
2巻线盘
21第一容纳槽 22第二容纳槽 23第一穿孔 24凹槽 25第一破孔 26第二破孔 27缺槽 28卡槽
3缆线
31第一电连接器 32第二电连接器 33第一连接端 34第二连接端
4巻簧
41第一卡端 42第二卡端
5盒体
51第二穿孔
52第一插接端
53第二插接端
54电路单元
541第三穿孔
55拨槽
56拨杆
57收容槽
58插孔
59插座 6滚动组件 6'滚动组件 7球体 8制动件
81挡止部
82按压部
83顶抵部 9盘体
91轨迹槽
9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 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l、 一巻线盘2、至少一缆线3、 一巻簧4、 一盒
体5及一盘体9,该绝缘本体1具有一第一外壳11及一第二外壳12,该 第一外壳11的顶部具有一开口 111,该开口 111略大于盒体5且与盒体5 相对应。该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的内壁分别凹设有一环状的沟槽 110及120,该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是以螺丝锁接或卡接等方式组 合成一体,藉以组成一中空的绝缘本体l,该绝缘本体l内部形成有一容 置空间13,用以容纳该巻线盘2、缆线3、巻簧4及盘体9。绝缘本体l 边侧适当处设有一第一线孔14及一第二线孔15,该第一线孔14及第二 线孔15用以供缆线3的一端伸出。该第二外壳12内壁的中心凸设有一 凸轴16,该凸轴16伸入于容置空间13内,凸轴16与沟槽120之间开设 有一长方形状的移动槽123。
该巻线盘2容置于该绝缘本体1的容置空间13内。在本实施例中, 该巻线盘2为一体成形制成,该巻线盘2设有一第一容纳槽21及一第二 容纳槽22。该巻线盘2的中心具有一第一穿孔23,该巻线盘2藉由该第 一穿孔23枢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凸轴16上,使该巻线盘2可于该容置 空间13内作转动。该巻线盘2相对于该第一外壳11的沟槽110凹设有 二凹槽24,该沟槽110与该二凹槽24之间容置有二滚动组件6,在本实 施例中,该二滚动组件6为滚珠,藉由该二滚动组件6可使该巻线盘2 相对于绝缘本体l更容易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缆线3的数量为二,该二缆线3可为各种内部设有 导体的线材,以传输电力或讯号。该二缆线3相互巻绕于巻线盘2的外 缘,且该二缆线3的一端分别由绝缘本体1的第一线孔14及第二线孔15 伸出外部,且分别组接有一第一电连接器31及一第二电连接器32,该第 一电连接器31及第二电连接器32分别为电源插头及DC插头,但其可 为其它电连接器,如USB、 IEEE1394、 RJ45、 RJ11等,也可以耳机或
麦克风等装置取代。该二缆线3的另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33与一 第二连接端34,该第一连接端33及第二连接端34为导体,该巻线盘2 相对于第一连接端33及第二连接端34之处分别开设有一第一破孔25及 一第二破孔26,该第一破孔25为交流电(AC)输入母座,第二破孔26 为直流电(DC)输出母座。
该巻簧4呈涡形,该巻簧4设置于该巻线盘2的第一容纳槽21内。 该巻簧4的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端41及一第二卡端42,该第一卡端 41卡设于巻线盘2的卡沟28,该第二卡端42卡设于该绝缘本体1的凸 轴16,使该巻簧4连接于该巻线盘2及该绝缘本体1之间,以提供该巻 线盘2转动的复位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盒体5为一圆形塑料盒,其可拆卸地装设于巻线 盘2的第二容纳槽22,且盒体5部分伸入于绝缘本体1的开口 111。盒 体5上方可设一盖体(图未示),盒体5底部的中央具有一第二穿孔51, 该盒体5的内部固设有一电路单元54,该电路单元54中央具有一第三穿 孔541,绝缘本体1的凸轴16穿过第二穿孔51及第三穿孔541而伸入于 盒体5的内部。盒体5的底部相对应于巻线盘2的第一破孔25及第二破 孔26分别设有一第一插接端52及一第二插接端53,该第一插接端52及 第二插接端53分别插设于该第一破孔25及第二破孔26,且第一插接端 52及第二插接端53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端33及第二连接端34,使盒体5 内的电路单元54与二缆线3电性连接。盒体5的外径略小于绝缘本体1 的开口 111,故盒体5可经由该开口 111直接装设于巻线盘2的第二容纳 槽22,并可经由该开口 111直接将盒体5拆卸取下。
该盘体9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巻簧4下方,盘体9具有一轨迹槽91及 二凹槽92,该轨迹槽91与二凹槽92分别相对于该移动槽123与沟槽120,
一球体7容置于该轨迹槽91与移动槽123之间,藉该球体7、轨迹槽91 及移动槽123间特殊的互动关系而使二缆线3能藉反复拉放动作而作固 定或伸縮,使用者因此而不受回巻弹力的干扰。二滚动组件6'分别容置 于该二凹槽92与该沟槽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二滚动组件6'为滚 珠,藉此使该巻线盘2相对于绝缘本体1更容易转动。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二 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不同 之处在于该绝缘本体1边侧设有一按钮孔17,该巻线盘2的周缘开设 有二缺槽27,该第二外壳12的内壁靠近按钮孔17处凸设有一凸肋121 及一凸块122,该凸肋121套设有一制动件8,该制动件8用以取代该盘 体9,使二缆线3能藉反复拉放动作而作固定或伸縮。制动件8具有一挡 止部81、 一按压部82及一顶抵部83,该挡止部81可挡止于该二缺槽27 处,该按压部82伸出该按钮孔17外,该顶抵部83具有弹性并抵靠于该 凸块122。藉由按压该制动件8的按压部82,可使该挡止部81脱离该缺 槽27,使该二缆线3于拉放时因巻簧4的回巻弹力而收回。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三 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如图l所示)不同之处在于 该盒体5的顶部凹设有二拨槽55,以方便使用者巻动该盒体5,带动巻 线盘2,调整该二缆线3的长度。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四 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不同之处在于: 该盒体5的顶部开设有一收容槽57, 一拨杆56可扳动的设于该收容槽 57,使用者可藉由拨杆56巻动盒体5,带动巻线盘2,调整该二缆线3 的长度。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第五 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不同之处在于
该盒体5的顶部设有一插孔58,电路单元54上设有一插座59,该插孔 58相对于插座59,第一电连接器31可经由插孔58插接于电路单元54 的插座59上。缆线3的数量为一,其一端伸出第一线孔14并组接第二 电连接器32,成为一单边收线的巻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可应用于笔记型计算 机厚重的整流变压器,或其它装置等,使装置便于携带。该等滚珠6及6' 分别设置于该沟槽110及与二凹槽24之间以及该沟槽120与二凹槽92 之间,减少巻动的摩擦,使该二缆线3能更快速地拉伸或巻收。并利用 该盒体5可经由该开口 111直接装设于巻线盘2的第二容纳槽22,并可 经由该开口 111直接将盒体5由第二容纳槽22拆卸取下,藉此可更快速 地拆装电路单元54,节省维修的工时,且盒体5拆卸后故障原因容易检 测,易区分故障责任的归属。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 式,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 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凡合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 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 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 皆可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卷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开口,该绝缘本体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一卷线盘,其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卷线盘设有一第一容纳槽及一第二容纳槽;至少一缆线,其卷绕于该卷线盘;一卷簧,其设置于该第一容纳槽内,该卷簧连接于该卷线盘及该绝缘本体之间;以及一盒体,其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二容纳槽内,该盒体的内部设有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缆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具有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该第一外壳及该第二外壳相组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内壁凸设有一凸轴,该巻线盘的中心、该盒体的中心及该电 路单元的中心分别具有一第一穿孔、 一第二穿孔及一第三穿孔,该第一 穿孔枢设于该凸轴上,该凸轴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及该第三穿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巻线盘凹设有二凹槽,该二凹槽与该绝缘本体之间各容置有一滚动组 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巻线盘巻绕有二缆线,该盒体的底部设有一第一插接端及一第二插接 端,该绝缘本体边侧设有一第一线孔及一第二线孔,该二缆线的一端分 别由该绝缘本体的第一线孔及第二线孔伸出外部,且分别连接有一第一 电连接器及一第二电连接器,该二缆线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一第一连接端 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及该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插接端 及该第二插接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巻簧的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卡端及一第二卡端,该第一卡端及该第 二卡端分别卡设于该巻线盘及该绝缘本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巻簧下方设有一可转动的盘体,该盘体具有一轨迹槽及二凹槽,该绝 缘本体内壁相对于该轨迹槽及该二凹槽处开设有一移动槽及一沟槽,一 球体容置于该轨迹槽与该移动槽之间,二滚动组件分别容置于该二凹槽与该沟槽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边侧设有一按钮孔,该巻线盘周缘开设有二缺槽,该绝缘本 体内壁靠近按钮孔处凸设有一凸肋及一凸块,该凸肋套设有一制动件, 该制动件具有一挡止部、 一按压部及一顶抵部,该挡止部可挡止于该二 缺槽处,该按压部伸出该按钮孔,该顶抵部抵靠于该凸块。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单元设有一插座,该盒体顶部设有一插孔,该插孔相对于该插座。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盒体上凹设有至少一拨槽。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路单元的巻线装置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盒体上开设有一收容槽, 一拨杆可扳动的设于该收容槽。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电路单元的卷线装置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卷线盘、至少一缆线、一卷簧以及一盒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开口,内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卷线盘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卷线盘设有一第一容纳槽及一第二容纳槽,该卷簧设置于该第一容纳槽内,该卷簧连接于该卷线盘及该绝缘本体之间,该盒体可拆卸地装设于该第二容纳槽内,该盒体的内部设有一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缆线;藉此,该卷线装置可更快速地拆装,故障原因检测容易,节省维修工时。
文档编号H01R13/72GK201207561SQ20082011761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廖生兴 申请人:廖生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