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41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下面,使用


现有变压器。图11是现有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在图11中,在缠绕了初级绕组1的绕线管 (bobbin) 2中设置贯通孔3,在缠绕了次级绕组4的绕线管5中设置贯通孔6。然后,在绕线 管2的两侧配置绕线管5。将E字形磁芯7的中脚8插入绕线管2的贯通孔3中,而且将外脚9插入绕线管5 的贯通孔6中。而且,在将中脚8及外脚9的前端插入贯通孔3、6中后,使其与处于相对E 字形磁芯7的位置的棒状磁芯10对接,构成具有闭磁路的变压器。而且,作为涉及此现有 变压器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图12是现有变压器的第一剖面图。在图12中,由于初级绕组1而在中脚8上产生的磁通量Φ 1通过由E字形磁芯7及棒状磁芯10构成的闭磁路11。而且,通常被分为磁 通量Φ2和磁通量Φ3,在次级绕组4中激励相等的电压。但是,即使次级绕组4的绕组样式相同,当连接到次级绕组4的负载(未图示)的 阻抗变动时,磁通量Φ 2和磁通量Φ 3也不能平均分流。即,一个次级绕组4的负载变动会 影响另一个次级绕组4。这就成为带来次级绕组4的负载(未图示)的变动和在次级绕组 4中磁链(interlinkage)的磁通量Φ2、Φ 3的变动相乘的坏影响的状态。其结果,例如, 在负载(未图示)是放电灯的情况下,一个次级绕组4和另一个次级绕组4分别连接的放 电灯中的亮度会不一致。图13是现有变压器的第一剖面图。在13中,在两个外脚9上配置绕线的变压器 的状态中,在通过一个初级绕组1和次级绕组4的磁通量Φ 3、和通过另一个初级绕组1和 次级绕组4的磁通量Φ4中,以中脚8作为共同的磁路。此情况下,与一个次级绕组4和另 一个次级绕组4连接的负载如果是相等的话,则磁通量Φ 3和磁通量Φ 4相等且稳定。但是,在没有保持负载的平衡的情况下,不能维持磁通量Φ3、Φ4的均衡,一个次 级绕组4受另一个磁通量Φ 4的干扰,另一个次级绕组4受一个磁通量Φ 3的干扰。其结 果,例如,在负载(未图示)例如是放电灯的情况下,一个次级绕组4和另一个次级绕组4 分别连接的放电灯中的亮度会不一致。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5-303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很难受到次级绕组的负载变动所引起的次级绕组相互干扰的变 压器。本申请的变压器包括缠绕了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具有第一贯通孔的 第一绕线管;缠绕了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具有第二贯通孔的第二绕线管;以及2个分割磁芯。分割磁芯由以下构成剖面为T字形状的、由从背磁板垂直地连接的纵壁部和 横壁部构成的中磁脚;设置在由纵壁部隔开的一侧的第一外磁脚;和设置在另一侧的第二 外磁脚。而且,其特征在于,从第一贯通孔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一外磁脚使它们对接,从第二 贯通孔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外磁脚使它们对接,并且使中磁脚对接。根据本发明,通过减少了通过各个次级绕组的磁通量共同流过的磁路,在磁电路上分离向各个次级绕组通过磁通量的磁路,就很难因次级绕组间的负载变动而引起干扰。 也就是说,能提供一种很难受到次级绕组的负载变动所引起的次级绕组相互干扰,得到稳 定的输出的变压器。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所具有的分割磁芯的斜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斜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一平面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二平面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连接电路图。图7A是来自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波形图。图7B是来自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波形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平面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方框图。图11是现有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图12是现有变压器的第一剖面图。图13是现有变压器的第二剖面图。符号说明12,37第一初级绕组,13,38第一次级绕组,14,39第一贯通孔,15,40第一绕线管, 16,41第二初级绕组,17,42第二次级绕组,18,43第二贯通孔,19,44第二绕线管,20、45背 磁板,21纵壁部,22横壁部,23中磁脚,24,47第一外磁脚,25,48第二外磁脚,26,49分割磁
-I-H
心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图1中,本实施方式1的 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线管15和第二绕线管19。第一绕线管15和第二绕线管19被并列配置。在第一贯通孔14的四周缠绕第一初级绕组12和第一次级绕组13而构成第一绕 线管15。在第二贯通孔18的四周缠绕第二初级绕组16和第二次级绕组17而构成第二绕 线管19。在此,第一初级绕组12和第二初级绕组16匝数相同。此外,第一次级绕组13和 第二次级绕组17匝数也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具有分割磁芯26。分割磁芯26由背磁板20、中磁脚23、第一外磁脚24、和第二外磁脚25构成。中磁脚23,其剖面是T字形状,由纵壁部21和横壁部22构成。以从横壁部22向下方延伸的形态构成纵壁部21。此外,从背磁板20相对 背磁板20在垂直方向上连接设置纵壁部21及横壁部22。从背磁板20相对背磁板20垂直 地连接设置第一外磁脚24及第二外磁脚25。它们被纵壁部21相互隔开。然后,从第一贯通孔14的两侧插入第一外磁脚24,使其前端在第一贯通孔14内对接。同样地,从第二贯通孔18的两侧插入第二外磁脚25,使其前端在第二贯通孔18内对 接。并且,中磁脚23相互对接。中磁脚23,按照以第一贯通孔14、第二贯通孔18为轴的方 向包围第一绕线管15和第二绕线管19半周。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所具有的分割磁芯的斜视图。在图2中,通过在中磁脚23的纵壁部21的前端设置台阶部27,就能在对接中磁脚23时以存在空隙的状态 形成磁隙。此外,若至少在一个分割磁芯26上设置台阶部27的话,则能形成磁隙。而且, 即使无磁隙地对接中磁脚23也无妨,但优选形成磁隙。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斜视图。在图3中,本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除第一绕线管15、第二绕线管19和分割磁芯26外,还具有外壳28。外壳28是为了提高 第一绕线管15、第二绕线管19和分割磁芯26相互的绝缘性而设置的。S卩,初级绕组(未图示)及次级绕组(未图示)通过外壳28从外部电气地维持绝缘性。此外,由于用分割磁芯26覆盖了本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上面侧1/2以上的面积, 所以从外部磁气地遮蔽初级绕组(未图示)及次级绕组(未图示)。要维持这样的遮蔽状 态,如图2所示,只要成为使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的外侧面24W、25W和中磁脚23 的外侧面23W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或使中磁脚23的外侧面23W相对外侧面24W、25W成 为向外侧以遮檐状突出的位置关系即可。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一平面图。在图4中,A点是构成分割磁芯26的背磁板20的中心点。在此,设从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 级绕组16产生的磁通量Φ 22为分别指向A点的Φ IA和Φ 2Α。此时,在A点即便磁通量合 并,也因在纵壁部21的前端存在磁隙29而磁阻非常高,磁通量无法通过纵壁部21。S卩,从 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级绕组16产生的磁通量Φ 22不指向Φ IA 及Φ 2Α的方向。而且,在此,虽然采取利用磁隙29使磁阻上升的方法,但也可以不设置磁 隙29,而采用通过使纵壁部21的截面积变小来使磁阻上升的方法。相对于此,设从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级绕组16产生的 磁通量Φ22为分别指向与A点相反方向的Φ IB和Φ2Β。此时,在横壁部22不存在磁隙, 由于磁阻非常低,所以在Φ1Β和Φ 2Β的磁通量方向上不产生矛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二平面图。在图5中,从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级绕组16产生的磁通量Φ 22通过相当于磁阻最低部分的、 分别由虚线箭头标记30表示的环路。从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级绕组16产生的磁通量Φ 22不通过相同的磁路。因此,即使在未获得连接到第一次级绕组13的负载(未图示)和连接 到第二次级绕组17的负载(未图示)之间的平衡的情况下,伴随一侧负载变动的磁通量的 变动也很难对另一侧的磁通量造成影响。也就是说,虽然纵壁部21、横壁部22是一体化的 磁芯,但通过按每一磁路设置磁阻差,就能被区分为磁通量容易通过的磁路和不容易通过的磁路。其结果,很难受到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的负载的变动所引起的干扰, 能得到稳定的输出。虽然分割磁芯26是机械地一体化的状态,但也可以磁气地分离第一初 级绕组12、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初级绕组16、第二次级绕组17。此外,在同轴上配置第一初级绕组12和第一次级绕组13,同样地,在同轴上配置 第二初级绕组16和第二次级绕组17。因此,在第一初级绕组12及第二初级绕组16中产生 的磁通量Φ 11和Φ 22分别在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次级绕组17中确实地进行磁通量磁 链,能量的转换效率良好。并且,例如,由于在第一初级绕组12和第一次级绕组13之间存 在间隙,所以能一面维持爬电距离(ere印age distance) 一面维持固定的耦合。纵壁部21彼此磁气地遮蔽从第一初级绕组12及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初级绕组16及第二次级绕组17释放出的漏磁通量。此外,通过使磁阻非常低,横壁部22就能抑 制磁通量从变压器向变压器的外部泄漏。而且,不仅是存在横壁部22的方向,即便在不存 在横壁部22的侧面也能抑制泄漏的磁通量。在此,从第一初级绕组12产生的磁通量Φ 11和从第二初级绕组16产生的磁通量 Φ 22在都面向一个背磁板20的方向、或都面向一个背磁板20的相反侧的方向中统一产生 方向。并且,通过在整个纵壁部21的对接侧延长设置图2所示的台阶部27直到与横壁部 22连接的部分为止,就能进一步增大图4所示的磁隙29。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连接电路图。在图6中,本实施方式1的 变压器31是一个部件。在变压器31的内部,磁气地分离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次级绕组 17。图7Α是来自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波形图。图 7Β是来自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输出电压波形图。在图7Α、7Β中, 从第一次级绕组13及第二次级绕组17输出的电压的峰值中很难表现出大的不平衡。在此,设来自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次级绕组17的输出电压相位相反。这是因 为在负载使用放电灯的时候,从此放电灯产生的电场等因相反相位连接而被抵消,对周围 的影响变小,即便是相同相位的工作,在作为变压器的工作上也不会存在问题。在上述结构及工作的说明中,关于图1所示的第一外磁脚24的对接部(未图示) 及第二外磁脚25的对接部(未图示),没有提及有无磁隙。但是,即便在第一外磁脚24、第 二外磁脚25的对接部设置磁隙(未图示)也无妨。在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的对接部设置磁隙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形成 台阶部27时,由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的前端切掉相当于与台阶部27相同的台阶 的部分。由此,就能使设置在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中的磁隙尺寸基本上相同。而且,即使在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和纵壁部21中构成3处磁隙,也由于 纵壁部21的台阶部27的非形成部及横壁部22之间相互对接而构成闭磁路,从而使得磁隙 的尺寸很难变得不稳定。也就是说,通过使这3处的对接平面稳定,就能省略用于使磁隙稳 定的膜的插入。此外,形成在第一外磁脚24、第二外磁脚25的前端的磁隙,像图4所示的磁隙G那 样,处于被第一初级绕组12、第一次级绕组13、及第二初级绕组16、第二次级绕组17所包含 的位置。因此,很难产生大的磁通量的泄漏。并且,如图1所示,由于中磁脚23的横壁部22 以无磁隙的状态对接,所以从外部遮蔽磁通量的泄漏。因此,不仅很难对其它元件造成磁气的坏影响,还能抑制磁通量泄漏所引起的能量转换损失。为了更好地保持输出电压的平衡,如图2所示,优选使第一外磁脚24和第二外磁 脚25及横壁部22位于以纵壁部21为轴成为对称形状的位置。即,如图1所示,相对于纵 壁部,第一初级绕组12及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初级绕组16及第二次级绕组17成为左 右对称形状。由此,由于能使左右的磁电路(第一绕线管15、第二绕线管19)中的磁阻均 等,所以更难产生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所引起干扰。此外,通过使第一初级绕 组12及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初级绕组16及第二次级绕组17的样式基本上相同,就能 均等地保持来自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次级绕组17的各自的输出电压。而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即便图2所示第一外磁脚24和第二外磁脚25及横壁部 22以纵壁部21为轴成为非对称形状也无妨。就是说,也可以将纵壁部21配置在自第一外 磁脚24和第二外磁脚25的中间偏向任何一侧的位置。此情况下,当一个分割磁芯26和另 一个分割磁芯26对接时,除各自的纵壁部21处于偏离的位置以外,一个分割磁芯26和另 一个分割磁芯26尺寸几乎相同。各自的横壁部22成为彼此以几乎一致的形式正对对接的 状态。由于纵壁部21存在偏离,所以未完全正对,成为按照在与纵壁部21延伸的方向垂直 方向上伴有偏移的形式而对接的状态。在此,如果纵壁部21的偏离的尺寸为距分割磁芯26的中心为纵 壁部21的厚度尺 寸的一半以下的话,则成为纵壁部21彼此总是部分地进行对接的状态。由此,由横壁部22 和上述部分地对接的部分一起形成3处对接平面。因此,可以能保持一个分割磁芯26和另 一个分割磁芯26处于稳定的位置关系。经由横壁部22的磁路的截面积不因纵壁部21的偏离而变化。但是,经由纵壁部 21的磁路的截面积会因纵壁部的偏离而大幅减少。由此,如图4所示,与Φ1Α和2A所引起 的干扰相关的磁通量所通过的路径的磁阻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与Φ IA和Φ2Α所引起 的干扰相关的磁通量进一步减少,很难产生因Φ IA和Φ 2Α引起的干扰。此时,图1所示的纵壁部21在分割磁芯26中心中不存在。因此,通过使第一初级 绕组12及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初级绕组16及第二次级绕组17的匝数发生变化,就能 保持第一次级绕组13和第二次级绕组17的输出电压的平衡。即,通过与将磁芯形状设为 非对称的情形相对应,使绕组样式也为非对称,从而将输出电压特性维持在对称的状态。此外,双方的分割磁芯26也可以为各自不同的形状,只要以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对 接就可以。也就是说,通过以同一形状对接纵壁部21和具有相同偏离的分割磁芯26,就能 按照在与纵壁部21延伸的方向相垂直方向上伴有偏移的形态进行对接。因此,就不会存在 与分割磁芯的成型有关的成本提高的因素。此外,对形成磁隙的图2所示的台阶部27而言, 既可以设置在双方的分割磁芯26上,也可以设置在一个分割磁芯26上。并且,作为抑制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所引起的相互干扰的手段,可 以使隔开图2所示的第一外磁脚24及第二外磁脚25与横壁部22的距离比隔开第一外磁 脚24及第二外磁脚25与纵壁部21的距离更小。在图4中,设第一外磁脚24的上面部24a及第二外磁脚25的上面部25a与横壁 部22的距离为Da。此外,设第一外磁脚24的侧面部24b及第二外磁脚25的侧面部25b与 纵壁部21的距离为Db。此时,可以设Da < Db。于是,能使图5所示的磁通量环路30的磁 阻比磁隙29侧的磁阻低。此外,由于磁路的分离更明确,所以能抑制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所引起的相互干扰。并且,利用横壁部22就能使从第一初级绕组12、第二初级 绕组16或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泄漏的磁通量很难释放到产品的外侧。作为使磁通量环路30的磁阻比磁隙29侧的磁阻低的方法,优选使图1所示的横 壁部22的截面积为纵壁部21的截面积的2倍以上。即,为与第一初级绕组12及第一次级 绕组13相对的部分的横壁部22的截面积比纵壁部21的截面积更大的状态。而且,还是与 第二初级绕组16及第二次级绕组17相对的部分的横壁部22的截面积比纵壁部21的截面 积更大的状态。也就是说,是整个横壁部22的截面积的1/2比纵壁部21的截面积更大的 状态。由此,图5所示的磁通量环路30的磁阻,与磁隙29侧的磁阻相比,即便假设不存在 磁隙29,磁通量环路30的磁阻也能被减小。因此,由于磁路的分离更明确,所以能抑制第一 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所引起的相互干扰。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背磁板20的截面积。位于纵壁部21和第一外磁脚24之 间以及纵壁部21和第二外磁脚25之间的背磁板20的截面积比位于横壁部22和第一外磁 脚24之间以及横壁部22和第二外磁脚25之间的背磁板20的截面积要小。由此,即使假 设不存在磁隙29,也能使图5所示的磁通量环路30的磁阻比磁隙29侧的磁阻小。因此,与 上述的情形相同,由于磁路的分离更明确,所以能抑制第一次级绕组13、第二次级绕组17 所引起的相互干扰。实施方式2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分解斜视图。在图8中,本实施方式2的变 压器具备第一绕线管40和第二绕线管44。并列配置第一绕线管40和第二绕线管44。在第一贯通孔39的四周缠绕第一初级绕组37和第一次级绕组38而构成第一绕 线管40。在第二贯通孔43的四周缠绕第二初级绕组41和第二次级绕组42而构成第二绕 线管44。在此,第一初级绕组37和第二初级绕组41匝数相同。此外,第一次级绕组38和 第二次级绕组42匝数也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具有分割磁芯49。分割磁芯49由背磁板45、横壁磁 脚46、第一外磁脚47、和第二外磁脚48构成。自背磁板45垂直地连接设置横壁磁脚46。 第一外磁脚47、第二外磁脚48并列在横壁磁脚46 —侧。而且,自背磁板45垂直地连接设置。然后,从第一贯通孔39的两侧插入第一外磁脚47,使其前端在第一贯通孔39内对 接。同样地,从第二贯通孔43的两侧插入第二外磁脚48,使其前端在第二贯通孔43内对 接。并且,使横壁磁脚46相互对接。成为第一绕线管40和第二绕线管44被分割磁芯49 覆盖的状态。在此,在第一绕线管40和第二绕线管44之间隔出相等距离来配置棒状磁芯 50。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平面图。在图9中,B点是构成分割磁芯49的 背磁板45的中心点。在此,成为由第一初级绕组37、第二初级绕组41产生的磁通量Φ 111、 Φ 222很难指向B点的方向的构造。这是因为B点的位置处于磁通量Φ 111、Φ 222彼此冲 突的方向。而且,是因为在能流过磁通量Φ 111、Φ222的方向的棒状磁芯50中存在磁隙 51,磁阻变高。也就是说,与图4所示的磁结构基本上相同,图9所示的磁通量Φ 111、Φ 222 通过磁通量环路52的磁路。基于以上,磁通量Φ111、Φ222通过不同的磁路。因此,很难引起第一初级绕组37及第一次级绕组38和第二初级绕组41及第二次级绕组42的干扰。此外,利用棒状磁芯50,相互磁气地遮蔽从第一初级绕组37及第一次级绕组38和第二初级绕组41及第二次级绕组42释放出的漏磁通量。在实施方式2中,设棒状磁芯50随着磁隙51,其磁阻上升。但是,在去掉磁隙51 后,可以通过减小棒状磁芯50的截面积来使磁阻上升。此外,作为进一步减小磁通量环路52的磁阻并进一步降低干扰发生的方法,可列 举使背磁板45中位于第一外磁脚47和横壁磁脚46之间的部分的背磁板45的截面积比背 磁板45的其它部分的截面积更大的方法。而且,此方法在图4中也同样能适用。图10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的电源装置的方框图。在图10中,使用 本实施方式2的变压器作为电源装置53内的逆变器电源电路55。逆变器电源电路53对背 光源单元54提供电力。此情况下,在逆变器电源电路55内,变压器(未图示)具有用于获 得逆变器电源电路55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绝缘的功能。此时,由于从PFC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高次谐波对策电路)56向逆变 器电源电路55直接提供电力,所以其电力转换的次数仅为1次。其结果,实现了抑制功耗 的高效率化,低功耗成为可能。而且,在图10中,示出了具备PFC电路56的电源装置53。 但是,也可以不使用PFC电路直接从输入电路57向逆变器电源电路55提供电力。工业实用性由于本发明的变压器具有很难引起次级绕组间的干扰,并可确保稳定的电压输出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变压器完全可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权利要求
一种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初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以及至少覆盖上述第一初级绕组、上述第一次级绕组和上述第二初级绕组、上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一部分的分割磁芯,上述分割磁芯具有隔开上述第一初级绕组、上述第一次级绕组和上述第二初级绕组、上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中磁脚。
2.一种变压器,包括在第一贯通孔的四周缠绕了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绕线管; 在第二贯通孔的四周缠绕了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绕线管;以及 被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和上述第二贯通孔中的2个分割磁芯, 上述分割磁芯具有由从背磁板垂直地连接的纵壁部和从上述背磁板垂直连接的横壁部构成、且上述纵壁 部和上述横壁部的剖面是T字形状的中磁脚;设置在由上述纵壁部隔开的一侧的第一外磁脚;以及 设置在由上述纵壁部隔开的另一侧的第二外磁脚, 从上述第一贯通孔的两侧插入上述第一外磁脚并使它们对接, 从上述第二贯通孔的两侧插入上述第二外磁脚并使它们对接, 使上述中磁脚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磁脚的上述纵壁部隔着磁隙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磁脚及第二外磁脚中的至少一组隔着磁隙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磁芯以上述中磁脚的上述纵壁部为轴成为左右对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隔开上述第一外磁脚和上述中磁脚的上述横壁部的距离比隔开上述第一外磁脚和上 述中磁脚的纵壁部的距离更小,隔开上述第二外磁脚和上述中磁脚的上述横壁部的距离比隔开上述第二外磁脚和上 述中磁脚的纵壁部的距离更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横壁部的截面积是上述纵壁部的截面积的2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壁部设置在自上述分割磁芯的中央偏离的位置处, 对接上述纵壁部的部分的面积比上述纵壁部的截面积更小。
9.一种变压器,包括在第一贯通孔的四周缠绕了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一次级绕组的第一绕线管;在第二贯通孔的四周缠绕了第二初级绕组和第二次级绕组的第二绕线管;被插入上述第一贯通孔和上述第二贯通孔中的2个分割磁芯;以及棒状磁芯,上述分割磁芯具有从背磁板垂直地连接的横壁磁脚;并列设置在上述横壁磁脚的一侧的第一外磁脚;以及并列设置在上述横壁磁脚的另一侧的第二外磁脚,从上述第一贯通孔的两侧插入上述第一外磁脚并使它们对接,从上述第二贯通孔的两侧插入上述第二外磁脚并使它们对接,使上述横壁磁脚对接,在上述第一绕线管和上述第二绕线管之间配置上述棒状磁芯。
10.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 背光源单元;以及启动上述背光源点亮用单元的逆变器电源电路, 上述逆变器电源电路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其包括缠绕了第一初级绕组(12)和第一次级绕组(13)、具有第一贯通孔(14)的第一绕线管(15);缠绕了第二初级绕组(16)和第二次级绕组(17)、具有第二贯通孔(18)的第二绕线管(19);以及由剖面为T字形状的中磁脚(23)、第一外磁脚(24)、和第二外磁脚(25)构成的2个分割磁芯(26),其中,中磁脚(23)由从背磁板(20)垂直地连接的纵壁部(21)和横壁部(22)构成,第一外磁脚(24)设置在由纵壁部(21)隔开的一侧,第二外磁脚(25)设置在由纵壁部(21)隔开的另一侧;从第一贯通孔(14)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一外磁脚(24)使它们对接,从第二贯通孔(18)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外磁脚(25)使它们对接,并且使中磁脚(23)对接。
文档编号H01F27/24GK101802941SQ2008801077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9日
发明者户谷寿文, 杉村智宏, 森元贞雄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