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506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手机、MP3、 MP4或数码相机 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2000年10月25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CN2403133Y中公开了一种"插 壁式移动电话充电器",主要包括开设于顶部的插置槽,以及设于一侧壁面的 插头,其中该插置槽为内凹状,内部可用以供移动电话或电池置放用以作充电 或放电,该插头平设凸出于一侧壁面上,且该充电器本体内部设置有电子电路; 将充电器插头直接插置于墙壁上的插座中即可定位并使用,免除已知充电器需 延设电线的困扰与不便。这种充电器虽然可以免除充电线的困扰,但其缺点是 内凹状的插置槽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即使其它型号的手机与插置槽相配,但 可能因为充电插孔位于手机底部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不能使用,所以不同型号的 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造成资源的浪费;体积较小而可以插入插置槽的手
机,也因为难以使手机上的充电插孔对准插置槽底部的充电插头而使用困难。 现有另一种手机充电器叫座充,它是在充电座(外壳)上设置与手机底部 相配的插槽,在插槽内设置与手机上的充电触头对应的电极片,在充电座与巿 电电源之间用电源线连接,手机与充电座之间无需用软线连接,充电时,将手机 直接插入充电座的插槽中即可使手机中的充电触头与插槽内的电极相接触而向 手机充电,其充电座上的插槽同样必须与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型号之间的
手机不能共用同一充电器;手机底部小于插槽的手机,即使可以插入插槽,但
因为手机底部与插槽之间间隙较大, 一是难以使手机的充电触头对准插槽内的 电极造成使用不便,二是稍为振动就会使手机移位而造成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充电器中存在的不同待充电产品之间不能共 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充电器,使大多数不同型号的待充 电产品之间可以共用充电器,且待充电产品可方便地安放在充电器中,又不需 另外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设置软电线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电器,包括内设充电电路的线路板、 外壳和转换头,转换头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其 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头下部设有两个电触头,所述两个电触头为弹性电触头并分 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上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走向的条形槽, 该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滑动相配,所述条 形槽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转换头左右方向的宽度之和,所述条形槽的 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转换头插入待充电f品后露出的长度,在所述条形槽内固 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所述两块电极片
分别与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电触头对应;将所述转换头中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
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待充电产品的重心尽量靠近所述条形 槽的中心然后将转换头插入所述条形槽,直到外露于所述待充电产品外的转换 头全部被插入所述条形槽内,利用外壳中位于所述条形槽口部附近的上侧平面 托住待充电产品向下的恻壁,从而支撑住待充电产品防止待充电产品左右摆 动,线路板中的充电电路经两电极片、转换头的两个电触头和充电插头后送入 待充电产品内,对待充电产品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形槽的前壁内侧或后壁内侧设有若干竖 向槽,在所述转换头的对应侧设有至少一条竖向筋与所述竖向槽相配。
对于不同型号的待充电产品,可能其充电插孔位于边上的位置不尽相同
(特别是对于充电插孔位于侧壁上的待充电产品一一称为侧插式;相对于侧插 式,充电插孔位于底壁的待充电产品称为底插式),但因为本发明中所述的电 极片为左右走向的条形,只要电极片左右走向的长度足够,就可以将待充电产品相对于外壳左移或右移,使待充电产品安稳地放置在所述外壳上。对于具有 不同充电插孔的待充电产品,只需更换与之相配的转换头(转换头下端的电触 头尺寸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转换头上端的充电插头)即可。
本发明中的电源输入插脚(是充电电路的 一 部分)也可以固定在电源插头 中,在电源插头与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之间用电线连接,此时本发明相当于 一个座充,松开手后,相应地将待充电产品的背部靠在外壳前侧,在座充与待 充电产品之间不需充电线。
由于釆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只需将转换头上的充电插 头插入待充电产品之充电插孔后,再一道插入外壳的条形槽内即可将待充电产
品稳定,并使转换头上的电触头与条形槽内的电极片可靠接触,使用极之方便;
对于具有相同转换头但充电插孔位置不同的待充电产品可以使用同一充电器, 即使使用不同充电插孔(只是转换头上的充电插头不同)的待充电产品之间只
需更换一个小小的转换头即可;在充电器与待充电产品之间无需设置软电线连 接;使用不但方便,而且同一个充电器可以对不同产品进行充电,节约了社会 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面壳另一角度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使用的转换头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4是向待充电的侧插手机插入图1中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5是向待充电的另一只侧插手机插入图1中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6是用图1实施例对图5中待充电的手机进行充电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向待充电的底插手机插入图1中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
图8是用图1实施例对图7中待充电的手机进行充电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51、充电插头,53、竖向筋,5、转换头,52、电触头,41、 42、 电极片,31、条形槽,33、竖向槽,32、内腔,3、面壳,2、线路板,11、电 源插脚,1、底板,34、定位筋,35、孑L, 56、后盖,55、前盖,50、通孔, 520、电触头,541、 542、弹片,54、安装块,61、 62、手机,7、巿电插座, 63、手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见图l,所述充电器是一个手机充电器,包括内设充电电路的 线路板2、转换头5、以及由面壳3和底板1构成的外壳,转换头5上端设有 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51、下部设有两个电触头52 (图1中只见 到一个),线路板2安装在面壳3的内腔32内再将底板l与面壳固定在一起, 面壳1上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走向的条形槽31,在条形槽31的前壁内侧设 有若干竖向槽33,转换头5的前侧设有一条竖向筋53与条形槽前壁内侧的竖 向槽33相配。两块电极片41 42伸入条形槽31底部分别紧靠条形槽的前壁内 侧和后壁内侧,被图2中的定位筋34定位而被固定在条形槽底部,与线路板 中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线经图2中条形槽底部的孔35伸出后分 别焊接在图1的两块电极片41和42中。
见图3,本实施例的转换头结构由前盖55、后盖56、弹片541和542、安 装块54、充电插头51、电触头52和520构成,其中两块弹片541和542分别 与充电插头51电连接,安装好后,玻珠状的电触头520 —部分经前盖的通孔 50伸出,弹片542两端压住安装块54的两只支脚,当露出前盖的电触头520 受到向内的力时,电触头520克服弹片542的弹力而使弹片542弯曲;同样, 电触头52和弹片541对称地安装在安装块54的另 一侧,其原理与电触头520 和弹片542的原理是一样的。图3只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其中一种转换头的结 构示意图,实际上转换头具有多种结构,是现有技术,所以在此不作多述。
一般情况下,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距离是小于手机前后面之间的距离的,所以,当手机上的转换头插入条形槽后,条形槽口部附近的上侧面都可以与手 机的向下的侧面接触而起到支撑住手机的作用。
图4是向待充电的侧插手机61插入图1中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从图4
中可见,该手机上的充电插孔靠近其左边,此时,如果将充电器插在巿电插座
上,使用者面向面壳前侧,则将图4所示的插入手机61中的转换头5靠条形 槽左端插入,使面壳上侧面的右侧支撑住手机右侧,防止手机向右摆动或翻侧。 图5是向待充电的另一只侧插手机插入图1中的转换头后的立体图。从图 5中可见,该手机62的充电插孔位于其右边,此时将转换头5靠近图1实施 例的条形槽右端插入后如图6所示,面壳3上侧左端支撑住手机的下侧左端,
防止手机向左摆或向左翻出。
对于底插的手机插入转换头后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此时,手机底部的转 换头可以随意插入条形槽内即可,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转换头插入条形槽后,转换头的轴线是垂直向上的。
条形槽前壁内侧的竖向槽与转换头中的竖向筋相配后,可以进一步对充电 中的手机起固定作用。
上述各实施例中均以手机为待充电产品,实际上以上各实施例也适合对其 它数码产品充电。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包括内设充电电路的线路板、外壳和转换头,转换头上端设有与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头下部设有两个电触头,所述两个电触头为弹性电触头并分别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所述外壳上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走向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滑动相配,所述条形槽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转换头左右方向的宽度之和,所述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所述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露出的长度,在所述条形槽内固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所述两块电极片分别与所述转换头上的两个电触头对应;将所述转换头中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产品的充电插孔后,手执待充电产品使待充电产品的重心尽量靠近所述条形槽的中心然后将转换头插入所述条形槽,直到外露于所述待充电产品外的转换头全部被插入所述条形槽内,利用外壳中位于所述条形槽口部附近的上侧平面托住待充电产品向下的侧壁,从而支撑住待充电产品防止待充电产品左右摆动,线路板中的充电电路经两电极片、转换头的两个电触头和充电插头后送入待充电产品内,对待充电产品内的电池进行充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形槽的前壁内恻或 后壁内恻设有若干竖向槽,在所述转换头的对应侧设有至少一条竖向筋与所述 竖向槽相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数码产品充电器,包括内设充电电路的线路板、外壳和转换头,转换头下部设有两个电触头与充电插头电连接;外壳上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左右走向的条形槽,该条形槽前后壁之间的间距与转换头前后面之间的间距滑动相配,条形槽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两个转换头左右方向的宽度之和,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或大于转换头插入待充电产品后露出的长度,在条形槽内固定两块左右走向且与充电电路的正负输出端电连接的电极片,两块电极片分别与转换头上的两个电触头对应;将插入待充电产品中的转换头插入条形槽,利用外壳中位于条形槽口部附近的上侧平面托住待充电产品向下的侧壁,从将待充电产品稳定在充电器中。
文档编号H01M10/44GK101582525SQ2009101496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2日
发明者麦广树 申请人:麦广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