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693506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号为2006-228759、 2007-12341和HI 1-219735的未审专 利分别公开了传统的端子接头。在这些端子接头的每一个中,在前端 侧形成与配合端子的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此外,端子接头包括 沿前后方向平坦的底板部。底板部设置有从相对的左右边缘竖立的前 后两对压接件,从而在前侧形成接线筒部并且在后侧形成绝缘筒部。 从上方按压前方的一对压接件,并将其压接为在接线筒部中包围通过 除去导线端部处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从而将其压接为与芯线连 接。从上方按压后方的一对压接件,并将其压接为在绝缘筒部中包围 导线的绝缘部分,从而将其压接为与绝缘线连接。
然而,在上述传统端子接头的每一个中,在压接接线筒部和绝缘 筒部时,存在从上方按压压接件的力作用在底板部上的可能性,从而 使端子接头向上翘曲。具体地,由于需要将接线筒部牢固地固定至芯 线,所以使用很大的力从上方按压压接件。因此,在接线筒部中很大 的力从上方作用在底板部上,并且使端子接头向上翘曲。
如果接线筒部按压芯线,则底板部被挤压以沿前后方向伸长,从 而使整个端子接头伸长。如果将端子接头容纳在连接器等的腔中,则 端子接头的这种伸长可能导致例如端子接头从该腔中凸出的问题。
此外,在使用铝线、该铝线中的芯线通过扭曲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的绞合线而形成的情况下,为了破坏在芯线的外表面上形成的绝缘氧化物涂层,必须增加用于压接接线筒部的力。因此,可能使端子接头 翘曲。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开发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的 翘曲和/或伸长变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优 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包括 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
压接部,其基本上与连接部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基板部或底板部 以及从底板部竖立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
将压接部设置成被压接为与导线连接,同时导线的端部由基板部 或底板部以及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至少部分地包围,
其中底板部形成有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加强肋。
通过形成基板部或底板部使其具有基本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至少 一个加强肋,基板部或底板部的刚性增加,并且即使在压接压接部时 按压压接件的力作用在基板部或底板部上,也防止了端子接头的翘曲 变形和/或伸长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强肋朝着导线侧凸出,并优选地通 过锤打或模压而形成。具体地,通过朝着导线侧锤打而形成加强肋。
由于通过朝着导线侧锤打而形成加强肋,所以端子接头不可能扩大。
优选地,压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其被压接为与通过除去导线端部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连接,并且
加强肋至少形成在接线筒部沿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上。
由于必须将接线筒部牢固地固定至芯线,所以使用很大的力从上 方按压压接件。因此,由于很大的力从上方作用在接线筒部的基板部 或底板部上,所以端子接头可能向上翘曲。在这方面,由于加强肋至 少形成在接线筒部沿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上,所以即使很大的力从上 方作用在接线筒部的基板部或底板部上,也可以可靠地防止端子接头 的翘曲变形和/或伸长变形。
更优选地,将压接部压接为使得压接件的前端基本上面对基板部 或底板部,并且
加强肋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当压接压接部时,加强肋基本 上面对或对应于压接件的前端。
在压接压接部时按压压接件的力最强烈地作用在基板部或底板部 的面对压接件的前端的位置上。因此,端子接头可以由作用在这部分 上的力翘曲。在这方面,由于加强肋形成在基板部或底板部的沿宽度 方向的位置上,使得在压接压接部时基本上面对或对应于压接件的前 端,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端子接头的翘曲变形。
优选地,加强肋通过对板材实施弯曲处理而形成。
由于通过对板材实施弯曲处理而形成加强肋,因此通过加强肋而 增加了基板部或底板部的强度,并且难以压坏基板部或底板部。因此 可以抑制由压坏基板部或底板部而产生的基板部或底板部的伸长,并 且/或者可以抑制整个端子接头的伸长。
更优选地,加强肋通过折叠板材而形成。由于加强肋通过折叠板材而形成,因此不必切割板材。此外,由 于将两个板部件放在一起,因此加强肋的厚度可以是板材厚度的两倍。
仍然更优选地,加强肋形成为朝着导线侧凸出。
由于加强肋形成为朝着导线侧凸出,因此可以增加底板部朝向导 线的要保持为与导线接触的表面的面积,并且可以改善导线和端子接 头的电连接状态。
最优选地,对加强肋实施弯曲处理,使得U形折叠部的前端横向 地弯曲或倾斜,并且优选地基本上沿宽度方向面向。
如果只将板材折叠,则当在压接操作时作用过多的压力时,折叠 部可能被打开。在这方面,由于在本实施例中U形折叠部的前端优选 地基本上沿宽度方向弯曲或倾斜,所以折叠部更加不易受沿使折叠部 打开的方向的压力影响,因此可以防止折叠部的打开。
根据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例,优选地通过压力加工而在加强肋的 外表面中形成至少一个压纹部。
由于压纹部形成在加强肋的在压接操作时对其施加大的压力的外 表面中,所以导线被压纹部用大的压力摩擦,并且可以破坏在导线的 外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膜。
优选地,压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其被压接或弯曲或折 叠为与通过除去导线端部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连接;以及至少一 个绝缘筒部,其位于接线筒部后方以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导线端 部的绝缘涂层连接,
基板部或底板部成型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同时连接连接部、接线 筒部和绝缘筒部,并且将该基板部或底板部在接线筒部和连接部之间加强肋优选地通过锤打而形成,使得基本上沿前后方向至少连续 地从颈部延伸至绝缘筒部。
由于加强肋基本上沿前后方向连续地从颈部延伸至绝缘筒部,所 以更增加了底板部的刚性。此外,也加强了倾向于比其他部分窄的颈 部。
更优选地,加强肋形成为在绝缘筒部中比在接线筒部中宽。
由于加强肋的凸出端表面起到导线的支撑表面的作用,所以如果 它是窄的,则导线可能摇摆。在这方面,由于加强肋形成为在绝缘筒 部中更宽,所以可以防止导线摇摆。
更优选地,在加强肋的凸出端的拐角的至少部分地对应于接线筒 部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或多个角形的边缘部,并且/或者
在加强肋的凸出端的拐角的至少部分地对应于绝缘筒部的位置处 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的R部。
由于在加强肋的凸出端的拐角处的对应于接线筒部的位置处形成 角形的边缘部,因此即使在导线的芯线上形成绝缘涂层,它也被边缘 部机械地除去。此外,由于在加强肋的凸出端的拐角处的对应于绝缘 筒部的位置处形成圆形的R部,因此可以防止在支撑导线时损坏导线 的外部周向表面。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具体地根据本发 明的上述方面或其优选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设置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并且
形成压接部,其基本上与连接部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基板部和从 基板部凸出的一个或多个压接件,将压接部设置成被压接为与导线连接,同时导线的端部由基板部 和一个或多个压接件至少部分地包围,并且
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肋的基板部,该至少一个加强肋基本上沿 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强肋形成为朝着导线侧凸出,并优 选地通过锤打或弯曲或折叠而形成。
优选地,压接部形成为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其被压接为与通 过除去导线端部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连接,并且
加强肋至少形成在接线筒部沿前后方向的整个区域上。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显而易见。应该理解尽管独立地描述这些 实施例,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X-X的截面,
图3是显示接线筒部被压接之前的形状的截面,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的A-A的截面,
图6是显示第一弯曲处理的示图,
图7是显示第二弯曲处理的示图,
图8是显示在压接操作时的压接机和砧座的示图,
图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B-B的截面,
图11是在加强肋的外表面中形成的压纹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显示第一弯曲处理的示图, 图13是显示第二弯曲处理的示图,图14显示由图13的状态而达到的折叠状态的示图,
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截面,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截面, 图17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展开图, 图18是沿图17的Y-Y的截面,
图19是压接为与导线的芯线连接的接线筒部的截面,
图20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端子接头的展开图,
图21是压接为与导线的绝缘涂层连接的绝缘筒部的截面。
附图标记列表
10、130、510...端子接头
11、131、511...连接部
12、140...压接部
13、145、512...接线筒部
14、141、513...绝缘筒部
21、148、515...基板部或底板部
22、147、516...压接件
24、150、250、350、 450、 525 ...
30、120、59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线束包括至 少一根导线30以及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导线30的端部连接的至少 一个端子接头IO。具体地,端子接头IO是通过对模压、冲压或切割成 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形状的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实施弯曲 处理、折叠处理、压纹处理等等而形成的阴性端子接头。在端子接头 IO的前端侧或其附近形成连接部11 (优选地基本上是矩形或多边形管 的形式),为了连接而将配合阳性端子的窄且长的阳性舌片(配合连 接部)至少部分地插入该连接部11中。在端子接头10的后端侧或其附近形成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 导线30连接的压接部12 (或导线连接部)。压接部12由至少一个接
线筒部13和位于接线筒部13附近或其后方的至少一个绝缘筒部14组 成。接线筒部13与连接部11连续,并且由底板部或基板部21以及从 底板部21、优选地从底板部21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 /或右)边缘竖立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22组成。底 板部21和压接件22优选地基本上横向对称地形成。绝缘筒部14由位 于接线筒部13后方的底板部21以及从底板部21、优选地从底板部21 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边缘竖立或凸出的一个 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23组成。底板部21和压接件23优选地基 本上(也)是横向对称地形成。接线筒部13的压接件22的前端的底 部(或靠近板部21的部分)优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联接部25F而 联接至连接部11的恻壁部的后端。接线筒部13的压接件22的后端的 底部(或靠近板部21的部分)优选地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二联接部25R 而联接至绝缘筒部14的压接件23的前端的底部。
将端子接头10的底板部21锤打或压纹或模压为向内(朝向导线 30)凸出,从而形成优选地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连续地直着延伸的 至少一个加强肋24。加强肋24在接线筒部13沿前后方向FBD的至少 一部分上、优选地在基本整个区域上延伸(并且甚至可以延伸到接线 筒部13以外)。优选地通过仅局部地锤打或压纹或模压底板部21相 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而基本上横向对称地形成加强肋24。加强肋 24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地在整个长度上基本恒定和/或基本上为梯形。如 图2和图3所示,加强肋24形成为使得在将接线筒部13压接为与芯 线31连接之前将底板部21的上表面向上或向内(参见图2,当压接时, 朝向导线或朝向压接件22)凸起,并且其下表面是锯齿状的。
将导线30至少部分地放置在这样构成的端子接头10的底板部21 上,使得例如通过至少部分地除去导线30的端部处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31至少部分地位于接线筒部13中,并且/或者导线30的端部的
绝缘部分32至少部分地位于绝缘筒部14中。在该状态下,从上方按 压接线筒部13的压接件22和/或绝缘筒部14的压接件23。如图2所 示,在接线筒部13中,底板部21和压接件22至少部分地包围芯线31, 并且压接件22的前端缘22T变形为面向底板部21并且紧固芯线31。 在端子接头10的底板部21处形成的加强肋24优选地在沿着底板部21 的宽度方向面对压接件22的前端缘22T的位置处形成。在绝缘筒部14 中,底板部21和压接件23变形为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基本上完全包 围导线30的端部的绝缘部分32,从而被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导线 30的端部的绝缘部分32连接。
由于底板部21形成有在这样构成的线束中沿前后方向FBD延伸 的至少一个加强肋24,所以底板部21的刚性增加。因此,即使从上方 按压压接件22、 23的力在压接接线筒部13和绝缘筒部14时作用在底 板部21上,也可以防止端子接头10向上弯曲和经受伸长变形。具体 地,由于加强肋24优选地在接线筒部13沿前后方向FBD的整个区域 上形成,所以即使用很大的力从上方按压压接件22以牢固地固定芯线 31并且该力作用在底板部21上,也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端子接头10的 向上翘曲变形。
优选地加强肋24形成在沿着底板部21的宽度方向基本上面对或 对应于压接件22的前端缘22T的位置处,其中当从上方按压压接件22 时,力最强烈地作用在底板部上的该位置处。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 防止端子接头10的向上翘曲变形。
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下列实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加强肋优选地形成在接线筒部沿前后方向 FBD的(至少)整个区域上,但可以仅在接线筒部沿前后方向FBD的 部分区域中形成加强肋,可以从接线筒部之前的底板部到接线筒部之后的底板部形成加强肋,可以从接线筒部之前的底板部到接线筒部沿 前后方向FBD的中间部分或后端形成加强肋,可以从接线筒部沿前后 方向FBD的前端或中间部分到接线筒部之后的底板部形成加强肋,或
者可以在连接部之后的底板部的整个区域中形成加强肋。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加强肋优选地形成在沿着底板部的宽度方向 当压接压接部时基本上面对压接件的前端的位置处,但加强肋的形成 区域可以相对于底板部的沿底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移位至一个横向 (左和右)侧。另外,可以在当压接压接部时不面对压接件的前端缘 的位置处形成加强肋。此外,可以沿底板部的宽度方向形成多个加强 肋。
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具有矩形管形式的连接部的阴性端子 接头,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窄且长的阳性舌片形式的连接部的 阳性端子接头。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4至图8描述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安装了端子的导 线110。
如图4所示,通过将端子接头130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绝缘线 120的端部连接而形成安装了端子的导线110,并且例如将其放置在构 成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源的例如电池、逆变器和电动机 的装置(未示出)之间。在下面的描述中,图4的左右侧分别称为前 后侧。
绝缘线120使得芯线121 (优选地通过成螺旋形地扭曲由例如铝 或铝合金制成的多个金属绞合线121A而形成)被由例如树脂制成的绝 缘涂层122 (绝缘层)覆盖,并且在绝缘线120的端部处将绝缘涂层 122至少部分地剥掉或除去以暴露芯线121。此外,由除了铝或铝合金以外的金属制成的金属绞合线也可以用于芯线121。
端子接头130是所谓的敞开筒型(open barrel type),其包括(优 选地基本上为盒状的或管状的)连接部131以及基本上与连接部131 连续并且与绝缘线120连接的至少一个压接部140,并且优选地由具有 比用于芯线121的材料(例如铝)更高强度的材料(例如铜或铜合金) 制成。
连接部131是(优选地基本上为盒状的或管状的)阴性端子、与 压接部140为成一体或是整体的、基本上沿着导线120的纵向或前后 方向FBD (图4的横向)与压接部140对准、和/或通过将未图示的阳 性端子至少部分地插入插入孔131A而与配合阳性端子的配合连接部 电连接。
压接部140包括用于保持绝缘线120的至少一个绝缘筒部141禾口/ 或要与芯线121连接的至少一个接线筒部145。
绝缘筒部141由从底板部或基板部148、优选地从底板部148的 基本上与接线筒部145连续的(优选地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或 右)边缘竖立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141A组成,并 且绝缘线120保持为通过将该对压接件141A朝向绝缘线120扭曲或压 接或弯曲而不会使绝缘线120分离或移位。
如图5所示,接线筒部145由基本平坦的底板部或基板部148和 从底板部148(优选地从其基本上相对的侧部)向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一对压接件147组成。压接件147分别沿宽度方向从底板部148 的相对侧部延伸。底板部148优选地具有基本平坦的矩形形状,并且 在其下或外表面上(或者在基本上与压接件147凸出的一侧相对的侧 面上)形成向下或向外凸出的至少一个加强肋150。加强肋150优选地形成为基本上在底板部148的下表面的横向中
心凸出,沿前后方向FBD、即沿着与导线120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 (与芯线121的纵向方向相同,图5的平面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 优选地形成在底板部148的基本上与压接件147对应的部分中、即在 底板部148的基本上从压接件147的前端至后端的位置上(参见图4)。
通过折叠或弯曲具有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厚度的金属板材 (U形折叠部)而形成加强肋150。具体地,优选地将底板部148的平 坦表面148B弯曲为基本上在底板部148的横向中心处向下或向外凸 出,然后将其向上折叠并且弯曲为沿横向延伸,并且作为底板部148 的基本平坦的表面148C。
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用于对具有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厚度 的导电(优选地金属)板材实施冲压或按压处理和弯曲处理的方法而 形成加强肋150。首先,对具有特定厚度的金属板材冲压或切割以形成 基本平坦的端子接头板(端子接头的未折叠形状(未示出))。
随后,对端子接头板实施第一弯曲处理。
如图6所示,在第一弯曲处理中,通过压床中的模158、 159从上 方和下方按压端子接头板(经过冲压处理后的端子接头板),从而使 其横向中心部分稍微向上凸出。
随后,如图7所示实施第二弯曲处理。
在第二弯曲处理中,将经过第一弯曲处理后的端子板161放置在 支撑台160上。
由于经过第一弯曲处理后的端子板161的相对横向末端被支撑构 件166、 167支撑(被压在支撑板160上),施加压力使得两个支撑构件166、 167朝着横向中心部分(图7中的箭头方向)更靠近。支撑构
件166、 167优选地都是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式,并且它们沿导线120 的纵向方向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加强肋150的长度。
将在第二弯曲处理后变形的端子板161颠倒(参见图5),所述 横向中心部分在底板部148的下表面处向下凸起(形成凸状)。另一 方面,在底板部148的上表面上通过第一弯曲处理而凹陷的部分161A 通过第二弯曲处理被挤压而基本上封闭,因此底板部148的上表面 148B、 148C成为基本平坦的表面。
下面,描述用于产生安装了端子的导线110的方法。
将导线120的暴露芯线121放置在通过弯曲端子板而形成的端子 接头130的压接部140上或其附近。然后,如图8所示,将端子接头 130放置在砧座170上。此时,可以在砧座170的上表面中形成用于容 纳加强肋150的凹口 (未示出)。
此后,使布置在端子接头130上方的压接机171下降。然后,端 子接头130的压接件147变形为与压接机171的内表面形状一致地至 少部分地包围芯线121,并且被向下按压以挤压和/或至少部分地包围 芯线121。此时,底板部148由于位于芯线121下方而也和芯线121 — 起向下(沿着被挤压的方向)按压。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 至少一个加强肋150而增加了底板部148的强度,所以与压接件147 对应的底板部148、即被压接件147按压的底板部148不被挤压并且不 相对伸长。当压接机171下降至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位置时, 完成了安装了端子的导线110的压接。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部148的至少部分对应 于压接件147的部分中弯曲导电(金属)板材而形成沿导线120的纵 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加强肋150。由于通过该加强肋150而增加了底板部148的强度,所以难以压坏底板部148。因此,可以抑制底板部148的 翘曲变形,可以抑制由底板部148的挤压而引起的底板部148的伸长, 并且可以抑制整个端子接头的伸长。
这里,还考虑通过使用更厚的板材以增加整个底板部148的厚度 而抑制底板部148的伸长,但是这可能与端子接头的小型化和重量减 轻相矛盾。此外,在通过将分离元件放置在底板部148上以局部增加 底板部148的厚度而抑制底板部148的伸长的情况下,必须有附加分 离元件的步骤,这不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优选地通过弯曲具有特定厚度的 板材而提供加强肋150,所以可通过简单的操作而产生端子接头,同时 实现小型化和重量减轻。
此外,由于优选地通过折叠具有特定厚度的板材而形成加强肋 150,所以由于将两个板部件放在一起,所以它可以具有双倍的板厚度, 并且可以增加其强度。因此,可以抑制底板部148的伸长,并且可以 抑制整个端子接头的伸长。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9至图14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 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尽管第二实施例的加强肋150从底板部148向下或向外凸出,但 第三实施例的安装了端子的导线210中的加强肋250从底板部148向 上或向内(朝向芯线121)凸出。此外,尽管在第二实施例中设置至少 一个加强肋150,但在第三实施例中基本上并排地形成至少两个加强肋 250。具体地,如图IO所示,底板部或基板部148形成有通过折叠具 有特定(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厚度的导 (优选地金属)板材而形成 的(优选地基本上为U形的)折叠部,其作为沿导线120的纵向方向(前后方向FBD)延伸的两个加强肋250。
加强肋250优选地形成在沿宽度方向基本上对应于各自的压接件 147的位置处、即优选地在底板部148的左半部分的中心部分和底板部 148的右半部分的中心部分处。这些加强肋250形成在底板部148的对 应于压接件147的部分上、即沿导线120的纵向方向(芯线121的纵 向)基本上从底板部148的压接件147的前端至后端的部分上(参见 图9)。
在加强肋250的外表面中例如通过压力加工而形成压纹部255。 如图11所示,每个压纹部255使得基本上平行地布置许多槽256并且 类似地基本上平行交叉地(以不同于O。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 上以直角交叉)设置许多槽257,并且剩下的部分形成矩形凸状部分 258。
可以使用具有特定厚度的端子板形成加强肋250,其中对该端子 板实施冲压或模压处理和弯曲、折叠和/或压纹处理。具体地,通过对 具有特定厚度的金属板实施冲压处理而形成端子接头板(端子接头的
未折叠状态)。
然后,对端子接头板实施第一弯曲处理。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弯曲处理中,通过压床中的模258、 259从 上方和下方按压端子接头板(经过冲压处理后的端子接头板),从而 使其横向中心部分成为向上的凹部261A (向下的凸部),并且其相对 横向侧成为向上的凸部261B、 261C (向下的凹部),即端子接头板成 为波状的。
随后,实施第二弯曲处理。如图13所示,在第二弯曲处理中,将经过第一弯曲处理后的端子
板261放置在支撑台160上。支撑构件266布置在经过第一弯曲处理 后的端子板261的中心部分中的凹部261A上方,并且支撑构件267、 268布置在端子板261的保持为基本平坦的相对横向端部的上方。这些 支撑件266至268是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式,并且它们沿导线的纵向 方向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加强肋250的长度。
位于中心的支撑构件266被向下(朝向支撑台160)按压,并且 在相对侧处的支撑件267、 268向中心移动(以挤压凸部)。然后,如 图14所示,经过第二弯曲处理后的端子板262形成为具有形成的加强 肋250。
这样,在端子板262的上侧(底板部148),底板部148的左半 部分的中心部分和底板部148的右半部分的中心部分向上凸起(形成 凸状)。另一方面,在端子板262的下侧(底板部148)上通过第一弯 曲处理而凹陷的部分通过第二弯曲处理被挤压而基本上封闭,因此底 板部148的下表面成为基本平坦的表面。
由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加强肋250朝向芯线121凸出,因此除了第 二实施例的效果以外,可以增加底板部148朝向芯线121的保持为与 芯线121接触的表面的面积,并且可以改善芯线和端子接头的电连接 状态。
此外,通过压力加工在加强肋250的外表面中形成压纹部255。 在压接操作时,强压力作用在凸出的加强肋250的外表面上,芯线121 被加强肋250外表面中的压纹部255用强压力摩擦,并且可以可靠地 破坏在芯线121周围形成的氧化物膜。
<第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通过进一步沿横向方向弯曲在第三实施例中向上凸出的加强肋250从而改变凸出方向,而形成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加强肋
350。具体地,通过沿宽度方向弯曲从底板部148基本垂直地竖立的U 形折叠部的前端(至图15的左侧)以改变凸出方向,而形成两个或多 个加强肋350。
可以通过对垂直竖立的加强肋的上部在它们相对于高度方向的中 间部分上施加沿横向方向(至图15的左侧)的力,以作为在第三实施 例中的弯曲处理(第二弯曲处理)之后的第三弯曲处理来弯曲加强肋, 从而形成这些加强肋350。
当仅折叠具有特定厚度的板材时,芯线121被强压力压在垂直竖 立的加强肋的上端上,并且如果施加用于压接操作的过大的压力,则 折叠部可能打开。另一方面,根据第四实施例,通过将加强肋形成为 从底板部148基本垂直地竖立之后的弯曲处理而将延伸方向变为朝向 或至宽度方向,因此可以防止折叠部的打开。
在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 范围中。
尽管在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通过折叠板材而形成加强肋150、 250 和350,但可以切割与图16所示的加强肋450对应的矩形形状的三侧, 而剩余的一侧在冲压处理中进行,并且可以将要成为加强肋450的部 分弯曲为从切割侧竖立。然而,如果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地通过折叠 具有特定厚度的板材而形成加强肋150,则可以省略切割操作和使加强 肋竖立的操作,并且可以改善可操作性。
尽管通过按压处理和弯曲处理形成加强肋150、 250、 350和450, 也可以使用另一种处理方法或另一种类型的弯曲处理来形成加强肋, 而不限于这种处理方法。<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17至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端
子接头510图示为通过对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导电金属板材实施弯曲 处理等等而一体形成的LA端子,并且其与布置为与未图示的电池等直 接连接的各种电源线中的一种的导线590的末端连接。
导线590由优选地通过扭曲由铝或具有高铝含量的铝合金制成的 铝绞合线而形成的芯线591以及由例如树脂制成并且至少部分地包围 芯线591的绝缘涂层(尽管在这里没有显示,但具有与显示第六实施 例的图21中由附图标记598表示的绝缘涂层相同的形式)组成。如图 19所示,在导线590的末端处将绝缘涂层剥掉以暴露芯线591。
如图17所示,端子接头510包括在前端的大致环形的连接部511、 位于连接部511后方或与其邻近的至少一个接线筒部512、以及位于接 线筒部512后方或与其邻近的至少一个绝缘筒部513。接线筒部512和 绝缘筒部513优选地组成压接部。
连接部511形成有通孔514,例如双头螺栓的未图示的配合连接 部可以通过该通孔至少部分地插入。端子接头510还包括优选地沿前 后方向FBD从连接部511的后端基本上直着延伸至绝缘筒部513的后 端的(优选地基本为带状的)底板部或基板部515。底板部515被接线 筒部512和绝缘筒部513共用,并且起到沿前后方向FBD支撑导线590 的作用。
接线筒部512包括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516,其优选 地基本上以从底板部515 (优选地基本上从其相对末端)相对于宽度方 向(以不同于O。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前后方向FBD 的方向)凸出的敞开筒的形式。同样地,绝缘筒部513包括一个或多 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517,其优选地基本上以从底板部515 (优选地 基本上从其相对横向末端)凸出的敞开筒的形式。压接件516、 517优选地基本上为矩形板的形式,其中压接件516沿前后方向FBD的长度
优选地比压接件517的长,和/或压接件517的凸出长度优选地比压接 件516的长。压接两个压接件516同时将其基本上缠绕为至少部分地 包围在导线5卯的末端暴露的芯线591,并且/或者压接两个压接件517 同时将其基本上缠绕为至少部分地包围在压接件516后方或与其邻近 的导线590的绝缘涂层。此外,在接线筒部512的内表面中形成一个 或多个、优选地多个凹槽518,其基本上沿宽度方向在(优选地两个) 压接件516和底板部515 (稍后将要描述的第一底板部521)上延伸。 使芯线591沿着进入凹槽518的方向弯曲和变形,由此限制芯线591 沿前后方向FBD的位移。
底板部515优选地由构成接线筒部512的底部的第一底板部521、 构成绝缘筒部513的底部的第二底板部522、位于第二底板部522的前 端和第一底板部521的后端之间的主干部523、以及位于第一底板部 521的前端和连接部511的后端之间的颈部524组成,并且颈部524、 第一底板部521、主干部523和第二底板部522以这样的顺序从前方一 体地连接。颈部524和主干部523是整个端子接头510中最窄的部分。
优选地在沿前后方向FBD的基本整个长度上、即从颈部524的前 端(即连接部511的后端)至绝缘筒部513的后端(即整个端子接头 510的后端)锤打或压纹底板部515的基本横向中心部分,从而形成沿 前后方向FBD基本上直着延伸的加强肋525。如图17和图18所示, 使底板部515凸起以形成加强肋525,其优选地基本为向布置导线590 的内侧凸出的角形的U形凸出物的形式,并且/或者加强肋525优选地 基本上具有纵向交叉底板部515的带状的平面图。加强肋525的凸出 端表面基本上水平地布置以作为用于支撑导线590的支撑表面526。该 支撑表面526的相对末端优选地基本上与一对基本垂直的侧面527连 续,并且/或者在支撑表面526和两个侧面527之间形成一体地或整体 地连接支撑表面526和两个侧面527的一对角形的边缘部528。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端子接头510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将端子接头510置于模(未示出)中,将在导线590的末 端暴露的芯线591放置在接线筒部512的底板部515的支撑表面526 上,并且将导线590的绝缘涂层放置在位于暴露的芯线591之后的绝 缘筒部513的底板部515的支撑表面526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未图 示的可移动的模朝向未图示的固定的模移动,将(优选地两个)压接 件516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芯线591连接,并且将(优选地两个) 压接件517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绝缘涂层连接。此时如图19所示, 即使在芯线591的外表面上形成由氧化铝制成的绝缘氧化物涂层(氧 化物膜),接线筒部512的底板部521的边缘部528被按压为与芯线 591的外表面接触,从而显示出边缘作用。因此,有效地破坏氧化物涂 层。
由于当压接接线筒部512时大的压力沿厚度方向施加至第一底板 部521,底板部515可能沿着使颈部524、主干部523和第二底板部525 沿高度方向移位的方向翘曲,同时第一底板部521伸长。然后,端子 接头510可能向上弯曲并且可能不能面对配合连接部。
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形成至少一个加强肋525以抵抗底板部 515的翘曲,所以避免了底板部515的翘曲变形。因此,防止端子接头 510向上弯曲。此外,也避免了底板部515的伸长变形,并且可以增加 倾向于比端子接头510中的其他部分窄的颈部524的刚性。
此外,由于加强肋525优选地朝向布置导线590的一侧凸出,所 以这不会导致端子接头510的扩大。
<第六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0和图2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端子接头 510。在第六实施例中,在第二底板部525中的加强肋525的形状与第五实施例中的不同。由于其他结构部件与第五实施例相似或相同,那 些与第五实施例相似或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重 复描述。
在加强肋525中,对应于颈部524、第一底板部521和主干部523 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为"前加强肋531")与第五实施例相似地以沿前 后方向FBD恒定的且窄的宽度延伸。另一方面,在加强肋525中,对 应于第二底板部522的部分(在下文中称为"后加强肋529")比前加 强肋531宽,并且形成其形状使得从前端(加强肋525的对应于主干 部523的后端)至后端(整个端子接头510的后端)逐渐增加宽度或 分叉。换句话说,后加强肋529的支撑表面526比前加强肋531的支 撑表面526宽。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前加强肋531的凸出端的拐角处,在至 少与接线筒部512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地在前加强肋531的基本整个 长度上的范围中设置以不同于O。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上以直 角连接支撑表面526和两个侧面527的角形的边缘部528。另一方面, 在后加强肋529的凸出端的拐角处,在与绝缘筒部513对应的位置处 设置基本上经由如图21所示的弧形连接支撑表面526和两个侧面527 的圆形的R部533。
根据第六实施例,由于后加强肋529的支撑表面526优选地更宽 或加宽,所以导线590被可靠地支撑在其上而不会摇摆。此外,由于 在前加强肋531的凸出端的拐角处设置边缘部528,所以即使在导线 590的芯线591上形成了绝缘氧化物涂层,与第五实施例相似地,它也 被边缘部528机械地除去。另一方面,由于在后加强肋529的凸出端 的拐角处提供圆形的R部533,导线590被稳定地支撑而不会破坏绝缘 涂层598。
在第五和第六实施例中,例如下列实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端子接头可以是具有用于接收阳性舌片的盒状连接部的阴性端子 接头。另外,端子接头可以是具有包括阳性突片的连接部的阳性端子 接头。此外,端子接头可以包括以管状封闭筒形式的接线筒部。
导线可以是铜线,其具有通过由铜或铜合金制成的铜绞合线而形 成的芯线。
另外,可以在从颈部沿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至绝缘筒部沿前后方 向的中间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加强肋。此外,加强肋可以向外朝向与布 置导线的一侧相对的侧凸出。
因此,为了防止端子接头的翘曲变形和伸长变形,端子接头io、 130、 510设置有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部11、 131、 511, 以及至少一个压接部12、 140,其基本上与连接部11、 131、 511的后 端连续,并包括底板部或基板部21、 148、 515和从底板部21、 148、 515竖立或凸出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22、 147、 516。将 压接部12、 140压接或弯曲或折叠为与导线30、 120、 590连接,同时 导线30、 120、 590的端部至少部分地被基板部或底板部21、 148、 515 以及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一对压接件22、 147、 516包围。底板部21、 148、 515形成有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加强肋24、 150、 250、 350、 450、 525。
权利要求
1.一种端子接头(10;130;510),包括与配合连接部相连的连接部(11;131;511),以及压接部(12;140),所述压接部基本上与所述连接部(11;131;511)的后端连续,并且包括基板部(21;148;515)以及从所述基板部(21;148;515)凸出的一个或多个压接件(22;147;516),所述压接部(12;140)设置成被压接为与导线(30;120;590)相连,同时所述导线(30;120;530)的端部由所述基板部(21;148;515)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压接件(22;147;516)至少部分地包围,其中,所述基板部(21;148;515)形成有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至少一个加强肋(24;150;250;350;450;52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24; 250;350; 450; 525)朝着导线侧凸出,并且所述加强肋优选地通过锤打而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压接部(12; 140)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13; 145; 512),所述至少一个接线筒部被压接为与通过除去在所述导线(30; 120; 590)的端部处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31; 121; 591)连接,并且所述加强肋(24; 150; 250; 350; 450; 525)至少形成在所述接线筒部(13; 145; 512)的沿前后方向(FBD)的整个区域上。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压接部(12; 140)被压接为使得所述压接件(22; 147; 516)的前端面对所述基板部(21; 148; 515),并且所述加强肋(24; 150; 250; 350; 450; 525)形成在这样的位置当所述压接部(12; 140)被压接时,所述加强肋面对或对应于所述压接件(22; 147; 516)的前端。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150; 250; 350; 450)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处理而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150;250; 350)通过折叠板材而形成。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24; 250; 350; 450; 525)形成为朝着所述导线(30; 120; 590)凸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350)受到弯曲处理,从而U形折叠部的前端横向地弯曲或倾斜,并且优选地基本上朝向宽度方向。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优选地通过压力加工而在所述加强肋(250)的外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压纹部(255)。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 所述压接部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512)以及至少一个绝缘筒部(513),所述至少一个接线筒部被压接为与通过除去导线(590)的端部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591)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绝缘筒部位于所述接线筒部(512)之后,以被压接为与所述导线(590)的端部的绝缘涂层连接,所述基板部(515)成形为沿前后方向(FBD)延伸,同时连接所述连接部(511)、所述接线筒部(512)和所述绝缘筒部(513),所述基板部在所述接线筒部(512)和所述连接部(511)之间的部分作为颈部(524),并且所述加强肋(525)优选地通过锤打而形成为沿前后方向(FBD)至少连续地从所述颈部(524)延伸至所述绝缘筒部(513)。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所述加强肋(525) 形成为在所述绝缘筒部(513)中比在所述接线筒部(512)中宽(529)。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端子接头,其中-在所述加强肋(525)的凸出端的拐角的一些位置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角形的边缘部(528),所述位置至少部分地对应于所述接线筒部 (512),并且/或者在所述加强肋(525)的凸出端的拐角的一些位置形成有一个或多 个圆形的R部(533),所述位置至少部分地对应于所述绝缘筒部(513)。
13. —种形成端子接头(10; 130; 510)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设置与配合连接部相连的连接部(11; 131; 511),并且 形成压接部(12; 140),所述压接部基本上与所述连接部(11; 131; 511)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基板部(21; 148; 515)和从所述基板部(21; 148; 515)凸出的一个或多个压接件(22; 147; 516),将所述压接部(12; 140)设置成被压接为与导线(30; 120; 590) 相连,同时所述导线(30; 120; 530)的端部由所述基板部(21; 148; 515)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压接件(22; 147; 516)至少部分地包围,并且使所述基板部(21; 148; 515)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肋(24; 150; 250; 350; 450; 525),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肋基本上沿前后方向(FBD)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强肋(24; 250; 350; 450; 525)形成为朝着导线侧凸出,且优选地,所述加强肋通过锤打或弯曲或折叠而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压接部(12; 140)形成为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筒部(13; 145; 512),所述至少一个接线筒部被压接为与通过除去导线(30; 120;590)的端部的绝缘涂层而暴露的芯线(31; 121; 591)连接,并且所述加强肋(24; 150; 250; 350; 450; 525)至少形成在所述接 线筒部(13; 145; 512)的沿前后方向(FBD)的整个区域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接头及其形成方法。其目的是防止端子接头的翘曲变形和伸长变形。端子接头(10、130、510)设置有与配合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11、131、511);以及压接部(12、140),其与连接部(11、131、511)的后端连续,并包括底板部或基板部(21、148、515)和从底板部(21、148、515)竖立的一对压接件(22、147、516)。将压接部(12、140)压接为与导线(30、120、590)连接,同时导线(30、120、590)的端部被底板部(21、148、515)和一对压接件(22、147、516)包围。底板部(21、148、515)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4、150、250、350、450、525)。
文档编号H01R4/18GK101645544SQ20091014962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6日
发明者冈村宪知, 宗安一豪, 洼田基树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