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011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端子包括:盒形端子本体;阳接触片,该阳接触片从端子本体的第一侧壁突出;阴接触部分,该阴接触部分布置在端子本体内侧;狭缝,该狭缝形成在第二侧壁中;以及前壁和后壁中的至少一个,该前壁封闭端子本体的前开口,并且该后壁封闭端子本体的后开口。
【专利说明】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而形成的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地,已知用于使多个连接端子彼此连接的结构,每个所述连接端子装接至导线的一端(参见JP2007-087810A)。这种连接端子通过对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施加弯曲加工而提供。
[0003]详细地,连接端子包括要与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部分和与导线连接部分一体地形成的端子本体。端子本体以盒形形状形成,并且端子本体的前端为开口。
[0004]端子本体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弯曲成L状形状构造的阳接触部分(舌形接合片)。端子本体的另一个侧壁形成有阴插入孔,相邻连接端子的阳接触部分要插入到该阴插入孔中。
[0005]然后,在插入到阴插入孔的状况下,相邻连接端子的阳接触部分适于与在连接端子的端子本体中形成的阴接触部分相接触。因而,阳接触部分经由阴插入孔与相邻连接端子的阳接触部分接触,使得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彼此电连接。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因为在传统的连接端子中端子本体的前端开口,具有的问题是,端子本体可能由于施加在端子本体上的外力而变形。
[0007]因此,在分别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而制造的连接端子当中,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对端子本体施加外力也几乎不变形的连接端子。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而制造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该端子本体以盒状形状形成,该端子本体具有第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横向相对的第二侧壁;阳接触片,该阳接触片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阴接触部分,该阴接触部分布置在所述端子本体内侧;狭缝,该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以及前壁和后壁的至少其中之一;该前壁形成为封闭所述端子本体的前开口,该后壁形成为封闭所述端子本体的后开口 ;该前壁和该后壁沿着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0009]所述狭缝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前壁可以设置有在与所述狭缝相同水平的位置中形成的切口,以允许相邻连接端子的所述阳接触片的通过。
[0010]所述端子本体可以包括顶壁和底壁;该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续地形成,以沿着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该底壁与该顶壁相对,所述前壁是通过弯曲所述顶壁的一部分而提供的。前壁可设置有折叠至底壁的外侧的前端折回部分。在该情况下,前壁与顶壁之间的弯曲部分和前壁与前端折回部分之间的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可设置有曲率或倒角。此外,底壁可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形成为朝着与前端折回部分的厚度对应的位置向外突出。更进一步,底壁可设置有倾斜片,该倾斜片形成为朝着前端折回部分倾斜。
[0011 ] 后壁可设置有切口,该切口形成为与狭缝连接。
[0012]后壁可形成为使得该后壁的前端夹持形成端子本体的各壁中的一个壁。
[0013]紧随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可以是折叠到端子本体中以便可与前壁接触的弯曲片。在该情况下,端子本体可包括顶壁和底壁;该顶壁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续地形成,以沿着端子本体的方向延伸;该底壁与顶壁相对。前壁可通过弯曲所述顶壁的一部分而提供。紧随所述前壁的可以是朝着底壁折叠的前端折回部分。弯曲片可与前端折回部分接触。另外,前端折回部分可布置在与底壁相同的平面中。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各自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而制造的连接端子之中,能够提供即使当外力施加在端子本体上时也几乎不变形的一种连接端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6]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装配透视图。
[0017]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8]图4A和4B是从端子的顶壁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0019]图5A和5B是从端子的底壁侧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0020]图6是从端子的后部观察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端子本体的透视图。
[0021]图7是形成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的展开图。
[0022]图8是沿着在水平方向上的正交平面的、根据第一变型的连接端子的示意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9是沿着图8的线A-A截取的视图。
[0024]图10是根据第二变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5]图1lA和IlB是从端子的顶壁侧观察的、根据第二变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0026]图12A和12B是从端子的底壁侧观察的、根据第二变型的连接端子的透视图。
[0027]图13是形成第二变型的连接端子的、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将参考【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连接器。在以下的【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中,相同的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赋予相同的或相似的部分。然而,应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因此每个尺寸的比率等不同于实际尺寸的比率。因而,具体尺寸等应通过参考以下说明而确定。此外,在附图当中,可包括具有相互不同的尺寸关系或相互不同的尺寸比率的部分。
[0029](第一实施例)
[0030]将参考图1至6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I的结构。
[0031]如图1至3所图示地,连接器I包括壳体10和容纳在壳体10中的多个连接端子20,并且该连接器I将插入到壳体10中的每个连接端子20电连接。在图1和2中,仅图示了一个连接端子20,而省略省略了其他的连接端子。[0032]壳体10包括分别由分隔壁11分隔开的多个腔室12。每个分隔壁11设置有使相邻腔室12彼此连通的连通槽11A。连通槽IlA布置在与每个腔室12在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中(例如,第一实施例中的上侧)。
[0033]多个矛状物13与壳体10 —体地形成。每个矛状物13形成为以可移位的方式突出到每个腔室12中。
[0034]连接端子20通过弯曲具有如图7所图示的预定形状的导电板2而提供。连接端子20包括要与导线W(参见图3和4)连接的导线连接部分21、与该导线连接部分21 —体地形成的盒形端子本体22、和布置在端子本体22的较靠近导线连接部分21的那侧并要与矛状物13接合的矛状物接合部分23。
[0035]导线连接部分21包括用于压接导线W的芯线的芯线压接部分21A和用于压接覆盖导线W的芯线的绝缘部的绝缘部压接部分21B。为了在将连接端子20插入到壳体10中时避免与相邻连接端子20的阳接触片27相接触,将导线连接部分21不均衡地布置于端子本体22的一个侧壁(在第一实施例中,较靠近第一侧壁22B)。
[0036]端子本体22沿着从连接端子20的前端朝着后端延伸的方向布置。应指出的是,该方向将被称为连接端子20到壳体10中的“插入方向ID”。端子本体22包括各自沿着连接端子20的插入方向ID延伸的底壁22A、第一侧壁22B、第二侧壁22C和顶壁22D ;以及均在与连接端子20的插入方向ID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前壁22E和后壁22F。
[0037]弹性部分24以从连接端子20在插入方向ID上的前端侧折回的悬臂的形式与底壁22A—体地形成。在端子本体22中,弹性部分24构成用于与相邻连接端子20的阳接触片27相接触的阴接触部分。
[0038]底壁22A包括突起25和倾斜片26 ;该突起25从该底壁22A向外突出,该倾斜片26在连接端子20到壳体10中的插入方向ID上布置在突起25的前方。为了确保连接端子20在壳体10中的平衡,突起25形成为朝着与从前壁22E弯曲的前端折回部分22G的厚度(即,导电板的厚度)相对应的位置突出。倾斜片26朝着前端折回部分22G倾斜,从而防止了在从壳体10抽出连接端子20时该前端折回部分22G与腔室12卡住。
[0039]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弯曲第一侧壁22B的一部分,该第一侧壁22B设置有从该第一侧壁22B突出的阳接触片27。与连通槽IlA对应,阳接触片27布置在与第一侧壁22B在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侧壁22B的顶壁22D侧)。当使连接端子20配合于壳体10时,阳接触片27插入到连通槽IlA中。
[0040]紧随第一侧壁22B的是第一弯曲片34,该第一弯曲片34可通过将第一侧壁22B的前缘部分弯曲到端子本体22中获得,并且该第一弯曲片34能与前壁22E相接触。
[0041]第二侧壁22C与第一侧壁22B相对。第二侧壁22C包括通过弯曲底壁22A的周边而获得的下第二侧壁22C-1和通过弯曲顶壁22D的周边而获得的上第二侧壁22C。下第二侧壁22C-1与上第二侧壁22C-2在垂直方向上彼此分开。
[0042]也就是说,第二侧壁22C设置有允许插入相邻连接端子20的阳接触片27的狭缝28。在第二侧壁22C中,狭缝28形成为沿着插入方向ID贯通端子本体22。与阳接触片27相似,狭缝28布置在与连通槽IlA对应的、与第二侧壁22C在垂直方向上的中心偏离的位置(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二侧壁22C的较靠近顶壁22D —侧)。在狭缝28的在插入方向ID的两侧上,该狭缝28形成为随着从第二侧壁22C的中心指向外侧(即,朝着前壁22E和后壁22F)而逐渐增大狭缝宽度。
[0043]紧随下第二侧壁22C-1的是第二弯曲片33,该第二弯曲片33可通过将该下第二侧壁22C-1的前缘部分弯曲到端子本体22中而获得,并且该第二弯曲片33能与前壁22E相接触。
[0044]顶壁22D通过弯曲第一侧壁22B的一部分而提供。顶壁22D设置有分别朝着端子本体22的内侧突出的第一接触部分29和第二接触部分30。与弹性部分24相似,第一接触部分29和第二接触部分30布置在端子本体22中,以构成用于与阳接触片27相接触的阴接触部分。
[0045]因此,当使连接端子20配合于壳体10时,阳接触片27通过连通槽IlA而插入到相邻端子本体22的狭缝28中,并随后被夹持在弹性部分24与作为阴接触部分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9、30之间。因此,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20彼此电连接。
[0046]前壁22E在插入方向ID上布置于端子本体22的前端,以封闭端子本体22的前开口。前壁22E通过弯曲顶壁22D的一部分而提供。紧随前壁22E的是折回至底壁22A的外侧以紧靠在该底壁22A的外侧上的前端折回部分22G。前壁22E与顶壁22D之间的弯曲部分Tl和前壁22E与前端折回部分22G之间的弯曲部分T2分别设置有曲率或倒角。
[0047]后壁22F在插入方向ID上位于前壁22E的后侧,以封闭端子本体22的后开口。后壁22F通过弯曲顶壁22D的一部分而提供。紧随后壁22F的是折回至底壁22A的内侧以紧靠在底壁22A的内侧上的后端折回部分22H。
[0048]前壁22E在沿着狭缝28的位置中设置有第一切口 31。后壁22F在沿着狭缝28的位置中设置有第二切口 32。第一和第二切口 31、32形成为分别允许阳接触片27经其通过。第一和第二切口 31、32形成为与阳接触片27和狭缝28的各位置对应。第一和第二切口 31、32形成为针对狭缝28打开,并随着从第二侧壁22C指向第一侧壁22B而逐渐变窄。
[0049]将简要描述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I的装配方法。
[0050]首先,将连接端子20插入到壳体10的腔室12中。然后,通过壳体10的连通槽IlA和相邻连接端子20的第二切口 32将阳接触片27逐渐插入到相邻连接端子20的狭缝28中。
[0051]随后,当连接端子20完全配合在壳体10中时(参见图2和3),阳接触片27被夹持在弹性部分24与第一和第二接触部分29、30之间。因此,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子20彼此电连接。
[0052]在该插入期间,由于弯曲部分Tl、T2分别设置有曲率或倒角,所以不存在壳体10与连接端子20的拐角部分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防止连接端子20到壳体10中的可插入性劣化。
[0053]重复地,连接端子20设置有封闭端子本体22的前开口的前壁22E和封闭端子本体22的后开口的后壁22F。由于前壁22E和后壁22F的提供,所以加强了端子本体22的两端,以改善端子本体22的刚性。因而,即使外力施加到连接端子20,由于端子本体22的提高的刚性,所以能避免端子本体22的变形。
[0054]紧随第一侧壁22B的是折叠到端子本体22中而能与前壁22E接触的第一弯曲片34。紧随下第二侧壁22C-1的是弯曲到端子本体22中而能与前壁22E接触的第二弯曲片33。由于第一弯曲片34和第二弯曲片33的提供,所以加强了端子本体22的前端,以改善端子本体22的刚性。因此,即使外力施加到连接端子20 (例如,当端子本体22的前端与壳体10产生接触时),由于端子本体22的提高的刚性,所以能避免端子本体22的变形。
[0055]前壁22E形成有第一切口 31,以允许阳接触片27的通过。因此,在将连接端子20的阳接触片27插入到相邻连接端子20的狭缝28时,能够防止阳接触片27抵靠相邻连接端子20的前壁22E。因而,阳接触片27能平稳地插入到狭缝28中,从而利于相邻连接端子20的连接操作。
[0056]后壁22F形成有第二切口 32,以允许阳接触片27的通过。因此,连接端子20的阳接触片27能容易地插入到相邻连接端子20的狭缝28中。
[0057]紧随前壁22E的是折回至底壁22A的外侧以紧靠在该底壁22A外侧上的前端折回部分22G。因而,同不提供前端折回部分22G的布置比较起来,进一步加强了端子本体22的前端,使得进一步改善端子本体22的刚性。
[0058]紧随后壁22F的是折回至底壁22k的内侧以紧靠在该底壁22k的内侧上的后端折回部分22H。因而,同不提供后端折回部分22H的布置比较起来,进一步加强了端子本体22的后端,使得进一步改善端子本体22的刚性。
[0059]弯曲部分Tl和弯曲部分T2分别设置有曲率或倒角。因此,当将连接端子20插入到壳体10中时,不存在连接端子20的拐角部分与壳体10冲突的可能性,使得能避免连接端子20到壳体10中的可插入性的劣化。
[0060]在底壁22A上,突起25形成为朝着与前端折回部分22G的厚度对应的位置突出。因此,能够确保容纳在壳体10中的连接端子20的平衡,使得能够稳定化相邻连接端子20之间的连接。
[0061]在底壁22k上,倾斜片26形成为朝着前端折回部分22G倾斜。因此,在从壳体10抽出连接端子20时,能够防止前端折回部分22G与腔室12卡住,使得能够避免连接端子20从壳体10的可拆卸性的劣化。
[0062](第一变型)
[0063]第一变型中的连接端子20A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端子2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后端折回部分22H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因此省略了它们的说明。
[0064]如图8和9所图不地,在弟一变型的连接端子20A中,后端折回部分22H在览度方向上被分成两部分,即,将底壁22A夹持在之间的内后端折回部分22H-1和外后端折回部分22H-2。
[0065]详细地,内后端折回部分22H-1位于端子本体22内侧,并且还以接触状态置放在底壁22A上。同时,外后端折回部分22H-2位于端子本体22外侧,并且还以接触状态置放在底壁22A上。
[0066]在第一变型的变体中,后端折回部分22H可在宽度方向上被分成夹持底壁22A的三个或更多个部分。
[0067]这样,通过将后端折回部分22H构造成夹持底壁22A,进一步改善了端子本体22的刚性,并且能够防止端子本体22变形。
[0068](第二变型)
[0069]在图10至12中图示了第二变型中的连接端子20B。
[0070]在第二变型的连接端子20B中,前端折回部分22G布置在与底壁22A相同的平面中。因而,在第二变型中省略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突起25和倾斜片26。另外,在第二变型中,使第一弯曲片34和第二弯曲片33适于能与前端折回部分22G接触。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
[0071]连接端子20B通过弯曲具有图13所图示的预定形状的导电板2B而提供。
[0072]重复地,在根据第二变型的连接端子20B中,第一弯曲片34和第二弯曲片33形成为能与前端折回部分22G接触。因此,例如,在导线的装配操作时,即使外力施加到端子本体22以打开该端子本体22,第一弯曲片34和第二弯曲片33也会被前端折回部分22G钩住。因而,不仅能够防止端子连接部分22被压溃,而且能够防止端子连接部分22在变形中被打开。
[0073]重复地,前端折回部分22G布置在与底壁22A相同的平面中。因此,能够确保容纳在壳体10中的连接端子20B的平衡,使得能够稳定化相邻连接端子20B之间的连接。另外,在从壳体10抽出连接端子20B时,能够防止前端折回部分22G与腔室12卡住,使得能够避免连接端子20B从壳体10的可拆卸性的劣化。
[0074](其他实施例)
[0075]如上所述,尽管已通过示例性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和附图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从该公开,各种替代性的实施例和操作技术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0076]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改变如下。详细地,连接器I的构造不局限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因此,该构造可适当地建立。也就是说,壳体10和连接端子20还可在形状上适当地变型。
[0077]连通槽IlA不是必须形成在腔室12的垂直中心的上侧上,因此,该连通槽IlA可形成在腔室12的垂直中心处,或形成在垂直中心的下侧上。在连接中,阳接触片27、狭缝28和第一与第二切口 31、32仅仅需要与连通槽IlA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0078]导线连接部分21不是必须不均衡地布置于端子本体22的一个侧壁(较靠近第一侧壁22B)。导线连接部分21可布置成并不与端子本体22偏离。
[0079]这样,本发明当然包含在此未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与可从以上说明推断的权利要求相关的具体发明主题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弯曲具有预定形状的导电板而制造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包括: 端子本体,该端子本体以盒状形状形成,该端子本体具有第一侧壁和与该第一侧壁横向相对的第二侧壁; 阳接触片,该阳接触片形成为从所述第一侧壁突出; 阴接触部分,该阴接触部分布置在所述端子本体内侧; 狭缝,该狭缝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以及 前壁和后壁的至少其中之一;该前壁形成为封闭所述端子本体的前开口,该后壁形成为封闭所述端子本体的后开口 ;该前壁和该后壁沿着与所述端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狭缝形成为沿着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端子本体,以及所述前壁设置有在与所述狭缝相同水平的位置中形成的切口,以允许相邻连接端子的所述阳接触片的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端子本体包括顶壁和底壁;该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续地形成,以沿着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该底壁与该顶壁相对, 所述前壁是通过弯曲所述顶壁的一部分而提供的,以及 所述前壁设置有前端折回部分,该前端折回部分折叠至所述底壁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前壁与所述顶壁之间的弯曲部分和所述前壁与所述前端折回部分之间的弯曲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设置有曲率或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底壁设置有突起,该突起形成为朝着与所述前端折回部分的厚度对应的位置向外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底壁设置有倾斜片,该倾斜片形成为朝着所述前端折回部分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后壁设置有切口,该切口形成为与所述狭缝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后壁形成为使得该后壁的前端夹持形成所述端子本体的各壁中的一个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紧随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的是一弯曲片,该弯曲片折叠到所述端子本体中以便可与所述前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 所述端子本体包括顶壁和底壁;该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续地形成,以沿着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该底壁与该顶壁相对, 所述前壁是通过弯曲所述顶壁的一部分而提供的, 紧随所述前壁的是一前端折回部分,该前端折回部分朝着所述底壁折叠,以及 所述弯曲片与所述前端折回部分产生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前端折回部分布置在与所述底壁相同的平面中。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3531931SQ20131027209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坂元信幸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