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装置、中继电缆以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66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收装置、中继电缆以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装置、中继电缆、以及电源装置,例如能够应用在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便携电话上。在本发明中,用于信号和电力传输的电缆采用多芯同轴电缆,在外部装置侧使包覆线成为开路端,在主体装置侧将包覆线经由放大电路与连接器连接,由此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并且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电话等便携设备中,提供了一种能够接收各种广播波的便携设备。这种便携设备需要不损害便携性并稳定地接收广播波。因此,便携设备所使用的天线需要小型化、高增益、无指向性、并且结构简单。因此,以往提出了使用耳机天线来接收广播波的方法。这里,耳机天线是使耳机的电缆作为天线发挥作用的天线。
关于所述耳机天线,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4026648号和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933148号提出了一种将耳机经由中继电缆与便携电话连接并使所述中继电缆作为同轴传输线路来发挥作用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离开主体装置预定距离的部位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能够降低来自主体装置的噪声的影响。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4026648号和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933148号提出了在所述中继电缆的靠近耳机侧的一端设置放大电路来放大耳机的电缆所感应的高频信号的结构。
艮P,图23是表示应用了所述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4026648号和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933148号所公开的方法的便携电话系统的图。在该便携电话系统1中,耳机3经由中继电缆2与作为主体装置的便携电话4连接。因此,耳机3的3针脚的插头7与电缆6的一端连接,耳机3的右信道用的扬声器8R和左信道用的扬声器8L与电缆6的另一端连接。中继电缆2的电缆10的一端设置有与耳机3的插头7相连接的插座11,中继电缆2的电缆10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12。便携电话4例如具有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功能,在其侧面设置有与插头12相连接的插座13。
这里,电缆IO是所谓的多芯同轴电缆,通过包覆线SS包覆多个芯线电缆LL、 LG、 LR而制成。中继电缆2的芯线电缆LL、 LR、 LG分别分配给左信道音频信号SAL的热端、右信道音频信号SAR的热端、以及左信道音频信号SAL和右信道音频信号SAR所共用的地端(earth)。中继电缆2的这些芯线电缆LL、 LG、 LR的靠近耳机侧的一端与插座11的对应的端子IIL、 IIG、 IIR连接。在中继电缆2中,分配给地端的芯线电缆LG被未图示的电感器等高频截止而与对应的端子IIG连接,在所述高频截止的部位配置有放大电路14。这里,放大电路14将耳机3的电缆6所感应的高频信号中的通过便携电话4接收的频带的高频信号放大而输出到芯线电缆LG上。与此相对,包覆线SS的靠近耳机侧的一端为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开路端。
在中继电缆2中,所述电缆10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经由设置在插头12上的布线基板15而与插头12的对应的端子连接。这里,插头12是扁平形状的IO针脚的多极插头。插头12的IO个端子在长度方向上紧密相连。以下,通过表示从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开始的顺序的数字来表示插头12的各个端子。
中继电缆2的芯线电缆LR、 LL、 LG在所述布线基板15上分别经由截断高频的高频截止电路16、 17、 18与插头12的对应的端子(4、 5、10)连接。另外,包覆线SS与插头12的地端端子(10)连接。插头12设置有天线输入用的地端端子(10)和音频信号用的地端端子(6)。这些地端端子(6、 10)在便携电话4中被分别单独地接地。在图23中,由数字3表示的端子是中继电缆2的连接检测用的端子。在中继电缆2中,端子(3、 6)在布线基板15上被短路并被连接到地端。另外,中继电缆2的地端用的芯线电缆LG与插头12的天线端子(1)连接。高频截止电路例如包括使用了铁氧体磁珠的芯片电感器。
在便携电话4中,插座13的天线输入端子与内置的调谐器19的天线输入端连接。由此,便携电话系统41使中继电缆2作为同轴传输线路来发挥作用,并将耳机3的电缆6所感应的高频信号输入给调谐器19来接收希望的广播波。另外,此时通过放大电路14来放大高频信号,使输入给调谐器19的高频信号的增益增大。便携电话4根据中继电缆2的连接检测用的端子(3)的电位来检测中继电缆2的连接。另外,便携电话4如果检测到中继电缆2的连接,则代替内置的扬声器而将音频信号SAL和SAR输出给插座13的对应的端子,由此将音频信号SAL和SAR输出给耳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4026648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933148号。

发明内容
图23所示的结构能够使离开主体装置预定距离的部位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能够降低来自主体装置的噪声的影响。然而,所述部位是在安装着耳机3时容易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由此图23的结构的天线的特性容易受到人体的影响。
由此,图23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虽然能够在通过所谓的单波段(one-segment)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情况下使用,但是要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增益的情况下,在实用上尚且不充分。如上述那样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增益的情况是指例如在移动体中以解析度的提高等为目的而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多个波段的情况。
另外,在图23的结构中,为了确保足够的增益并使放大电路14稳定地动作,必须将耳机3的电缆6固定成预定的长度。因此,图23的结构难以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因此难以使用符合用户喜好的耳机。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法,考虑了如图24所示那样使中继电缆的包覆线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在便携电话24侧设置放大电路的方法,所述图24通过与图23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表示。即,在图24的便携电话系统21中,代替中继电缆2和便携电话4而使用中继电缆22和便携电话24。在中继电缆22中,地端用的芯线电缆LG的靠近插座11侧的一端直接与插座11的对应的端子IIG连接。另外,包覆线SS的靠近插座11侧的一端是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开路端。另外,包覆线SS的靠近便携电话24侧的一端在布线基板15上仅与插头12的天线端子(1)连接。
由此,所述便携电话系统21使中继电缆22的包覆线SS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将所述包覆线SS所感应的高频信号输入给便携电话24。便携电话24通过放大电路25将从插座13的天线端子输入的高频信号以预定增益放大后输入给调谐器19。
根据所述图24的结构,通过使中继电缆22的包覆线SS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能够降低人体的影响。结果,即使在耳机3的电缆6的长度存在各种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天线的特性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由此用户能够使用符合喜好的耳机。
然而,图24的结构在便携电话24中设置了放大电路25,因而接收灵敏度受到内部噪声的影响而下降。由此,结果即使是图24的结构也难以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为了解决该问题,考虑了将放大电路25配置在插座13的附近的方法。然而,在该情况下,便携电话24中的布局会明显地受到限制。结果,设计的自由度明显地下降,并且小型化、薄型化变得极其困难。另外,还存在屏蔽变得复杂的缺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了一种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并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的接收装置、中继电缆、以及电源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应用于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包括主体装置;以及中继电缆,该中继电缆经由连接器与所述主体装置连接,并在所述主体装置与外部装置之间传输信号和/或电力;其中,所述中继电缆为包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线的多芯同轴电缆,所述中继电缆通过所述芯线电缆传输所述信号和/或电力,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外部装置侧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由放大所述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在所述主体装置中,所述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与所述主体装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通过所述调谐器基于所述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来接收希望的广播波。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应用于中继电缆,所述中继电缆包括多芯同轴电 缆,该多芯同轴电缆包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 线;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该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多芯同轴 电缆的一端,并将所述多芯同轴电缆与主体装置连接;以及外部装置侧的 连接器,该外部装置侧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多芯同轴电缆的另一端,并 将所述多芯同轴电缆与外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中继电缆通过所述芯线 电缆在所述主体装置与外部装置之间传输信号和/或电力,所述包覆线的靠 近所述外部装置侧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 一端经由放大所述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主体装置侧 的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主体装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 入端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应用于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 部,产生主体装置的电源;以及电缆,将通过所述电源部产生的电源经由 设置在该电缆的一端的连接器供应给所述主体装置;其中,所述电缆为包 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线的多芯同轴电缆,所述 电缆通过所述芯线电缆传输所述电力,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外部装置侧 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由放大所述 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的天线输 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主体装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
根据第一方案、第七方案、以及第十方案的构成方式,如果使包覆线 的靠近外部装置侧的一端为开路端,将包覆线的靠近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 由放大电路与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并与主体装置所内 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则能够使包覆线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 且能够通过包覆线有效地避免外部设备侧的影响而接收各种广播波。因 此,能够将外部设备变更为多种形式而将设计变更为各种形式。另外,由 于外部设备侧不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因此能够避免人体等的影响,通过 放大电路增大增益,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作。另外,与 在主体装置侧设置放大电路的情况相比,降低了主体装置的内部噪声的影响,由此也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并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 的增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立体图3是用于图1的便携电话系统中的布线基板上的说明的连接图4是局部地表示图1的便携电话系统中的插座13的部位的立体图5是用于说明放大电路的振荡的图6是用于说明放大电路的振荡防止的图7是表示图1的便携电话系统的天线的指向性的特性曲线图8是表示图1的便携电话系统的天线的增益的特性曲线图9是详细地表示图8的增益的图表;
图10是详细地表示图8的垂直极化波的增益的图表;
图11是详细地表示图8的水平极化波的增益的图表;
图12是表示拉杆天线的指向性的特性曲线图13是表示拉杆天线的增益的特性曲线图14是详细地表示图13的增益的图表;
图15是详细地表示图13的垂直极化波的增益的图表;
图16是详细地表示图13的水平极化波的增益的图表;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的便携电话系统的天线的增益的特性曲线图-,
图18是详细地表示图17的增益的图表;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所应用的中继电 缆的连接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所应用的中继电 缆的平面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 图24是表示内置有放大电路的情况下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适当的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按照以下的 顺序来进行说明。
1. 第一实施方式;
2. 第二实施方式;
3. 第三实施方式;
4. 第四实施方式;
5. 第五实施方式;
6. 变形例 <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立体图。所述便 携电话系统31通过基于中继电缆32和耳机3的耳机天线来接收数字电视 广播。因此,便携电话系统31的耳机3经由中继电缆32与作为主体装置 的便携电话34连接。在图2中,与图23、图24相同的结构被标注了对应 的标号来进行表示,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图1是通过与图23、图24的对比来表示便携电话系统31的连接图。 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中,中继电缆32的放大电路35设置在插头12的 天线端子(1)与包覆线SS的靠近主体装置侧的一端之间,将包覆线SS 所感应的高频信号通过所述放大电路35放大后输入到插头12的天线端子 (1)。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中,除了与所述放大电路35相关的结构 不同以外,与图24的便携电话系统21同样地构成。由此,所述便携电话 系统31使中继电缆32的包覆线SS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并且通过所述 包覆线SS所感应的高频信号并利用调谐器19来接收广播波。
图3是详细地表示布线基板15上的结构的连接图。在所述布线基板15上,芯线电缆LR、 LL、 LG分别经由高频截止电路16、 17、 18与插头 12的对应的端子(4: SAR、 5: SAL、 10: RFGND)连接。
放大电路35的输入侧设置有h型匹配电路36,该放大电路35经由所 述匹配电路36与包覆线SS连接。由此,中继电缆32在放大电路35的输 入端实现了与基于包覆线SS的天线之间的匹配,从而降低了天线损失。 即,在匹配电路36中,包覆线SS所感应的高频信号依次经由电感器36A 和电容器36B而输入到放大电路35中。在匹配电路36中,电感器36A、 电容器36B的连接中点和放大电路35的输入端分别经由电容器36C、电 感器36D与高频截止电路18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连接。
另夕卜,放大电路35的输出端经由耦合电容器37与插头12的对应的端 子(1: ANT)连接。另外,所述耦合电容器37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 经由高频截止电路38与高频截止电路18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连接。另 外,在放大电路35中,电源端子经由电感器39与插头12的电源端子 (9: Vcc)连接,对应的接地(ground)端子与高频截止电路18的靠近插 头12侧的一端连接。由此,放大电路35通过经由插头12被供应的电源而 动作,放大包覆线SS所感应的高频信号并将其输出给端子(1: ANT)。
在所述布线基板15上,插头12的连接检测用的端子(3: SEN)和音 频信号用的地端端子(6: GND)与地端用的端子(10: RFGND)连接。 在插头12中,除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 ANT)以外,不与地端用的端 子(10: RF GND)相连接的端子(2、 4: SAR、 5: SAL、 7、 8、 9: Vcc)全部被高频接地。即,在布线基板15上,未使用端子(2、 7、 8) 分别经由电容器Cl、 C2、 C3与高频截止电路18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 连接。另外,电源用的端子(9: Vcc)经由电容器C4与高频截止电路18 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连接。左信道音频信号用的端子(5: SAL)经由 电容器C5与高频截止电路18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连接。右信道音频 信号用的端子(4: SAR)经由电容器C6与左信道音频信号用的端子 (5: SAL)连接,并经由电容器C5、 C6而接地。
图4是局部地表示便携电话34的结构的立体图,表示了插座13的背 面侧的部位。插座13是基板安装型的连接器,各个端子向背面侧突出并垂直地折弯,所述折弯了的各个端子的顶端被钎焊安装在布线基板的对应
的接合区(land)上。在所述图4中,将在图3中设定给插头12的各个端 子的数字设定给对应的插座13的各个端子来表示各个端子的对应关系。
在便携电话34中,除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以外,在端子的根部 处,在各个端子的接合区之间配置有电容器C11 C18,除了天线输入用 的端子(1)以外,各个端子被高频接地。便携电话34除了与所述插座13 的安装相关的结构不同以外,与图23的上述的便携电话4同样地构成。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 (图l和图2)中,调谐器 19与用户的操作随动而起动动作,从未图示的内置扬声器输出通过所述调 谐器19接收的音频信号SAL和SAR。
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如果中继电缆32与便携电话34连接,则连接 检测用的端子(3)下降至地端电位,代替内置扬声器而将音频信号SAL 和SAR输出给中继电缆32。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所述音频信号SAL 和SAR经由中继电缆32的芯线电缆LL、 LR、 LG而被供应给耳机3的电 缆6,通过所述音频信号SAL和SAR驱动耳机3的扬声器8L和8R。在 便携电话系统31中,由此将音频信号SAL和SAR经由中继电缆32传输 给耳机3,并将通过调谐器19接收的广播波的声音经由耳机3提供给用 户。
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在如上所述那样将音频信号SAL和SAR经由 中继电缆32传输给耳机3的状态下,在中继电缆32的电缆10和耳机3的 电缆6中感应各种高频信号。
这里,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传输所述音频信号SAL和SAR的中继 电缆32的电缆10为通过包覆线SS包覆的多芯同轴电缆,所述包覆线SS 的靠近耳机3的一侧为开路端。另外,所述包覆线SS的靠近便携电话34 侧的一端经由放大电路35与便携电话34的调谐器19连接。由此,在便携 电话系统31中,中继电缆32的包覆线SS作为单极天线来发挥作用,通 过所述单极天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来接收希望的广播波。另外,耳机3的 电缆6被设定为不发挥天线的作用。这里,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耳机3经由中继电缆32与便携电话34 连接,由此在安装着耳机的情况下,容易与人体接触的耳机3的电缆6被 设定为不发挥天线的作用。
由此,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能够在插座11上连接形状、电缆长度 等不同的各种的耳机3而丝毫不损害作为天线的作用,并能够将设计变更 为多种形式。因此,能够使用符合用户喜好的耳机。
另外,由于耳机3的电缆6被设定为不发挥天线的作用,因此在便携 电话系统31中,能够使天线的特性不会由于人体而受到影响。因此,通 过放大电路35使增益增大,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 作。
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中,所述放大电路35被设置在中继电缆32的 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由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在便携电话中设置放大电路 的情况(参考图24)下的内部噪声的影响。由此,也使得在所述便携电话 系统31中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作。另外,与在便 携电话中设置放大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确保便携电话34中的设 计的自由度并进一步使便携电话34小型化、薄型化,还能够使屏蔽的结 构简化。
但是,在中继电缆32的靠近插头12侧的一端设置有放大电路的情况 下,通过放大电路35增大了增益的高频信号顺次经由插头12和插座13而 输入到便携电话34。结果,如图5所示,可能会由于插头12的端子间电 容、插座13的端子间电容、便携电话34的内部配线等而导致反馈给放大 电路35的输入侧的高频信号的信号电平增大。结果,当增大放大电路35 的增益时,放大电路35进行振荡,结果可能无法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 增益并稳定地动作。
因此,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图4),在插座13的根部部分,在除 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以外的各个端子的地端之间配置有电容器 C11 C18,并且除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以外的各个端子被高频接 地。由此,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如图6中的箭头A和B所示那样使漏 出到除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以外的端子的高频信号分流到地端,从而降低了对放大电路35的输入侧的反馈量。
另外,在插头12侧(图3),除了天线输入用的端子(1: ANT)以 外,包括闲置端子在内的所有端子均通过电容器C1 C6被高频接地。由 此,如图6中箭头C所示那样在插头12侧也使漏出到除了天线输入用的 端子(1)以外的端子的高频信号分流到地端,从而降低了对放大电路35 的输入侧的反馈量。
由此,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即使在降低了对放大电路35的输入侧 的反馈量并增大了放大电路35的增益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防止振 荡,由此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作。
另外,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能够通过所述电容器C1 C6、 C11 C18来降低在便携电话34中产生了的噪声的混入,由此也能够在宽频带内 确保足够的增益并稳定地动作。
在放大电路的增益足够大的情况下,需要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插头12 侧和插座11侧这两侧将除了天线端子以外的所有端子高频连接到地端。 但是,在放大电路的增益不那么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而仅在插头12 侧或插座11侧的一侧上将除了天线端子以外的端子高频连接到地端。另 外,也可以代替上述方式而仅将从放大电路输出的高频信号的流入最多的 端子高频连接到地端。虽然从放大电路输出的高频信号的流入最多的端子 有时会根据便携电话的内部布线而不同,但一般是与天线端子相邻的端 子。因此,在放大电路的增益小的情况等下,也可以仅将与天线端子相邻 的端子通过电容器来接地。
图7是表示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中的各个频率的指向性的特性曲线 图。在该图7中,标号LV和LH分别是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测定 结果。该图7是在安装有耳机3的情况下的特性,以便携电话34为中心而 连接中继电缆32的一侧的方向为90度的方向。另外,在该图7中,同心 圆状的电缆的间隔为10[dB]。另外,图8是表示所述便携电话系统31的 天线增益的特性曲线图,图9 图11是详细地表示该特性曲线图的特性的 图表。图9表示了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综合特性,图10和图11分 别表示了垂直极化波和水平极化波的特性。与此相对,图12 图16是通过与图7 图11的对比来表示基于拉杆 天线的测定结果的图。根据所述图7 图16,可知在便携电话系统31中 能够通过近似于无指向性的指向性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
另外,图17和图18是表示图8和图13的测定结果的比较的特性曲线 图和图表。在所述图17和图18中,通过UHF频带的电视广播的信道来表 示频率,通过设置在信号发生器上的衰减器的衰减率来表示天线增益。在 所述图17和图18中,符号LON表示的特性是在使放大电路35动作的情 况下的增益,通过符号LOFF表示的特性是在未对输入了的高频信号进行 任何放大而输出的直通模式下使放大电路35动作的情况下的特性。另 外,通过符号LROD表示的特性是拉杆天线的特性。
由此,可知通过使放大电路35动作,与拉杆天线的情况相比,能够 在整个频带内将天线增益增大7[dB]左右。
根据以上的结构,使用于传输音频信号的电缆为多芯同轴电缆,在作 为外部装置的耳机侧使包覆线成为开路端,在主体装置侧将包覆线经由放 大电路与作为连接器的插头连接,由此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多种形式,并能 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
另外,在插头的中继电缆侧和主体装置侧设置使从放大电路输出并反 馈给放大电路的输入的高频信号分流到地端的电容器,由此能够防止放大 电路的振荡而充分地确保高频信号的增益,并能够在宽的频带内确保足够 的增益。
更具体地说,通过将所述电容器至少配置在与天线输入端子相邻的端 子上,能够切实地防lh放大电路的振荡。 <第二实施方式>
图19是是通过与图1的对比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 话系统41的图。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41中,除了代替中继电缆32而使用 了中继电缆42这一点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31同样地构 成。
这里,中继电缆42设置有中间处理部44。这里,中间处理部44是在电缆10的中途切断所述电缆10的包覆线ss并将包覆线ss分成主体装置 侧的包覆线SSA和外部装置侧的包覆线SSB的部位。在本实施例中,中 间处理部44是通过在局部地除去了电缆10的外皮而使包覆线SS露出后 局部地除去所述包覆线SS来仅切断包覆线SS而制成的。之后,中间处理 部44通过树脂覆盖包括除去了外皮的部位在内的预定的范围而制成。
电缆10的耳机3侧的包覆线SSB被设定成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状 态。另外,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的靠近中间处理部44侧的一端为不 与任何部位连接的开路端,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的靠近主体装置侧的 一端经由放大电路35与插头12的天线端子连接。由此,在所述便携电话 系统41中,通过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构成了单极天线,并通过该单 极天线来接收希望的广播波。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41中,所述主体装置 侧的包覆线SSA的长度L被设定成相对于通过调谐器19接收的频带的中 心频率的约l/4波长的长度。
即使在如本实施例所述那样在中途切断包覆线并使主体装置侧的包覆 线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所应用的中继电 缆的平面图。该中继电缆52应用于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便携电话。 在中继电缆52中,在电缆10的靠近耳机侧的一端设置有遥控器53,在所 述遥控器53中设置有对摘机(off hook)、挂机(on hook)进行操作的开 关54和构成免提系统的麦克风55,在所述遥控器53的端面上设置有插座 11。
除了所述遥控器53的结构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和中继 电缆52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中继电缆的一端设置有遥控器部的情况 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该便 携电话系统61利用作为利用了广播波的下载服务的MediaFLOW (注册商标)来下载音乐内容。在该便携电话系统61中,通过对便携电话64供应 充电用电源的电源装置62来构成接收所述下载服务的广播波的天线。
这里,在电源装置62中,在电缆6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源部66和连 接器67。这里,电源部66从商用电源产生充电用的电源并向电缆65输 出。
电缆65是通过包覆线SS包覆了两根芯线电缆LV和LG的多芯同轴 电缆。电缆65的靠近电源部66侧的一端直接与电源部66连接。另外,连 接器65的靠近便携电话64侧的一端经由设置在连接器67的背面的布线基 板68与连接器67连接。电缆65的芯线电缆LV和LG被分配给通过电源 部66产生的电源的传输,并且芯线电缆LV和LG分别经由设置在布线基 板68上的扼流圈69V和69G与连接器67的热端侧电源端子和冷端侧电源 端子连接。另外,与热端侧电源端子连接的芯线电缆LV还经由设置在布 线基板68上的扼流圈69E与连接器67的地端端子连接。便携电话64通 过上述扼流圈69V、 69G、 69E来防止来自电源的噪声等的进入。
在电缆65中,在离开连接器67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中间处理部 70。这里,中间处理部70是在电缆65的中途切断所述电缆65的包覆线 SS并将包覆线SS分成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和外部装置侧的包覆线 SSB的部位。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处理部70是通过在局部地除去了电缆 65的外皮而使包覆线SS露出后局部地除去所述包覆线SS来仅切断包覆线 SS而制成的。
之后,中间处理部70在电缆65插穿圆筒状的线圈72而在切断所述包 覆线SS的部位配置了线圈72后被树脂覆盖而制成。
电缆65的电源部66侧的包覆线SSB被设定成不与任何部位连接的状 态。另外,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的靠近中间处理部70侧的一端为不 与任何部位连接的开路端,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的靠近主体装置侧的 一端经由放大电路35与连接器67的天线端子连接。由此,在所述便携电 话系统61中,通过主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来构成单极天线,并通过该 单极天线来接收下载服务的广播波。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61中,所述主 体装置侧的包覆线SSA的长度被设定成相对于下载服务的广播波的波长的约l/4波长。
在便携电话64中设置有与连接器67连接的连接器73,通过电缆65 的芯线电缆LV和LG传输的电源经由所述连接器73被输入给电源电路 74。这里,电源电路74通过所述电源对内置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调谐器75经由电容器76与连接器73的天线输入端连接,通过在电缆 65中感应的高频信号来接收下载服务的广播波。便携电话64处理该接收 到的广播波并再现音乐内容,并且记录保存在预定的记录介质中。另外, 与用户的操作随动而对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音乐内容进行再现并提供 给用户。
在所述便携电话系统61中,在布线基板68和连接器73的根部,与实 施例1同样地除了天线输入端子以外的所有端子通过电容器被高频接地。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通过多芯同轴电缆制成应用于电源装置并传输 电源的电缆,并且在中途仅切断所述多芯同轴电缆的包覆线而仅使主体装 置侧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图5的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系统的连接图。在 该便携电话系统81中,代替电源装置62和便携电话64而使用电源装置 82和便携电话84。
另外,在电源装置82中,在布线基板68上,冷端侧电源用的芯线电 缆LG经由高频截止电路85与包覆线SSA连接,还经由扼流圈69G与连 接器67的冷端侧电源端子连接。包覆线SSA经由放大电路35与连接器 67的天线输入端连接。在电源装置82中,除了这些冷端侧电源用的芯线 电缆LG和包覆线SSA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62 同样地构成。
便携电话84的连接器73的天线输入端经由高频截止电路86接地,还 经由电容器86与调谐器75的天线输入端连接。在便携电话84中,除了所 述调谐器75的天线输入所涉及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 电话64同样地构成。
由此,即使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不同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方式将电源装置的电缆与便携电话的调谐器连接并使所述电缆的主体装置侧的包 覆线作为单极天线来发挥作用,也能够获得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包覆线的长度设定成与数字电视广播的 频率相对应的长度和与下载服务的广播波相对应的长度的情况。但是,本 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接收各种广播波的情况。具体而言,例
如在接收中心频率为200[MHz]的VHF频带的情况下,设定中间处理部以 使发挥天线作用的部位的长度约为400[mm],从而能够接收VHF频带的 广播波。
另外,在上述第二、第四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没有特别地设定 耳机侧和电源部侧的包覆线的长度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 通过设定这些耳机侧的包覆线和电源部侧的包覆线的长度来提高基于主体 装置侧的包覆线的单极天线的特性。具体而言,针对通过主体装置侧的包 覆线来接收的接收频率,构成通过耳机侧的包覆线和电源部侧的包覆线来 抑制干扰波的滤波电路,由此能够降低通过耳机的电缆和电源部接收到的 干扰波的混入。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将耳机侧的包覆线和电源部侧的包 覆线的长度设定为干扰波的波长的1/2波长并使这些电源部侧的包覆线发 挥短截线的作用来构成滤波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连接器而以能够拆装 的方式与耳机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广泛 地应用于通过所谓的固定(安镶)而以不易拆装的方式连接耳机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的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中,对将从电源部延长的电缆作 为天线来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与耳 机天线的情况同样地将从电源部延长的电缆经由中继电缆与主体装置连 接,使所述中继电缆作为天线来发挥作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耳机和电源的电缆作为天线来使用的 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例如通过 USB将各种外部设备与主体装置连接的情况等、以及将音频信号和视频信 号等各种信号传送给各种外部设备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便携电话系统的情况进 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有接收广播波的功 能的便携音乐播放器等各种接收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应用在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便携电话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接收装置,包括主体装置;以及中继电缆,该中继电缆经由连接器与所述主体装置连接,并在所述主体装置与外部装置之间传输信号和/或电力;其中,所述中继电缆为包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线的多芯同轴电缆,所述中继电缆通过所述芯线电缆传输所述信号和/或电力,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外部装置侧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由放大所述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在所述主体装置中,所述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与所述主体装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通过所述调谐器基于所述包覆线所感应的高频信号来接收希望的广播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在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中继电缆侧和/或所述主体装置侧设置有电容器, 所述电容器使从所述放大电路输出并反馈给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的高频信 号分流到地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电容器至少配置在与所述天线输入端子相邻的所述连接器的端子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电缆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可拆装地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设备为耳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装置为将充电用电源供应给所述主体装置的电源。
7. —种中继电缆,包括-多芯同轴电缆,该多芯同轴电缆包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线;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该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多芯同轴 电缆的一端,并将所述多芯同轴电缆与主体装置连接;以及外部装置侧的连接器,该外部装置侧的连接器被设置在所述多芯同轴 电缆的另一端,并将所述多芯同轴电缆与外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中继电缆通过所述芯线电缆在所述主体装置与外部装置之 间传输信号和/或电力,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外部装置侧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由放大所述包覆线所感应 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主体装置侧的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并 与所述主体装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电缆,其中, 所述外部装置为耳机。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电缆,其中, 所述外部装置为将充电用电源供应给所述主体装置的电源。
10. —种电源装置,包括电源部,产生主体装置的电源;以及电缆,将通过所述电源部产生的电源经由设置在该电缆的一端的连接 器供应给所述主体装置;其中,所述电缆为包括多个芯线电缆和包覆所述多个芯线电缆的包覆 线的多芯同轴电缆,所述电缆通过所述芯线电缆传输所述电源,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电源部侧的一端为开路端,所述包覆线的靠近所述主体装置侧的一端经由放大所述包覆线所感应 的高频信号的放大电路与所述连接器的天线输入端子连接并与所述主体装 置所内置的调谐器的天线输入端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装置、中继电缆以及电源装置。本发明例如应用在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便携电话上,能够将设计变更为各种形式,并能够在宽频带内确保足够的增益。在本发明中,用于信号SAL、SAR、以及电力传输的电缆(10)采用多芯同轴电缆,外部装置(3)侧的包覆线SS为开路端,主体装置(34)侧的包覆线SS经由放大电路(35)与连接器(12)连接。
文档编号H01Q1/44GK101673878SQ20091017054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吉野功高, 向幸市, 小森千智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