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49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环。
背景技术
滑环也叫导电环、集电环、集流环、汇流环、导电滑环、电刷、旋转关节、旋转电气关 节等,广泛应用于安防、风力发电,工厂自动化、电力、金融、仪表、化工、冶金、医疗、航空、军 事、船舶、运输、建筑等机电设备上,滑环可以用在任何要求连续旋转的同时,又需要从固定 位置到旋转位置传输电源和信号的机电系统中。滑环基本分类有精密仪器仪表滑环根据 不同的设备,在尺寸,外形构造,速度,频率,传输信号等方面对滑环的要求较高;工业导电 滑环此类滑环多为空心轴滑环,尺寸较大,在温度及寿命方面要求较高;军工类滑环防 爆,抗震要求较高;海事船舶滑环防水,防腐蚀要求较高;风轮滑环防护等级较高,多为 空心轴,少数为帽式滑环。导电环能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避免因活动关节的旋转 而扭伤导线。 利用导电部件的滑动或滚动接触、静电耦合或电磁耦合,在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 之间传递电信号和电能的装置。在转动部件上有驱动元件、测量元件和控制元件,必须从机 房向它们输送控制信号和提供电源。这就需要各种高速数据滑环组件来传输信号和能量。 有的雷达需要转动连接的线路多达百条以上。绝缘电阻、接触电阻、介质强度和串扰。对于 中频滑环,因为频率较高还要考虑屏蔽、阻抗匹配、噪声电压等。在结构设计上首先要保证 接触可靠,保证所有的线路连续接通。因此,要求电刷所用材料的导电性能良好,对滑环的 压强要适当,滑环的偏心和晃动量小、耐磨性好、摩擦力矩小、便于维护。 传统滑环由于将导线焊接到滑环上,使得滑环可通过的电流有一定限制,电流小, 所承受的额定电压也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环,使得所述滑环能够承受大电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滑环,具体为,包括定子、转子和外套,所述定子套在所述转子外部,再通过外
套将所述定子封装好; 其中,所述转子包括 安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主轴,所述螺杆配合螺母使用使得该滑环与设备、电 流端子或导线相连; 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铜环,该铜环用于传输旋转设备的电流; 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绝缘片,该绝缘片分布在所述铜环之间,使得铜环与铜环之 间保持绝缘状态; 安装在所述主轴两端的挡板,该挡板用于防止所述铜环与所述绝缘片脱落。 所述定子包括
3[0014] 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一端的通孔的前端盖; 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另一端通孔的后端盖; 通过第三螺杆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之间的电刷架,所述电刷架上安有 刷线。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定子还包括用于连接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的第二螺 杆,配合螺母使用使得所述滑环与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相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后端盖上还安有用于使所述滑环转动的止转片。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挡板上还安有轴承。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在所述主轴伸出所述前端盖的一端还安有铝环。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第一螺杆具体为M12*85的机加螺杆。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第二螺杆具体为M12*120的机加螺杆。 优选的,在上述滑环中,所述第三螺杆具体为M5*120的机加螺杆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直接焊接在外套上的导线
替换成,在转子和定子上分别伸出螺杆来连接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能够是通过滑环的电
流很大,而且承受的电压也很大。采用该滑环还具有如下优点1.运转平滑;2结构新颖,紧凑。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转子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主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铜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定子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后端盖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中的电刷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环的总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环,包括定子、转子和外套,定子套在,转子外部, 再通过外套将,定子封装好。 其中,转子是由主轴11、铜环14、绝缘片13和挡板12组成,如图l所示,在主轴11 上设计两个孔,M12*85机加螺杆16和M12*120机加螺杆15分别穿入孔内,即转子的电流
4可通过机加螺杆15和16输入,在机加螺杆15和16的另一端分别装有两个螺母,可以紧固 螺杆和螺杆的位置,也可以紧固用于传输外界的电流端子或导线,也可以与设备的相连接 部位通过螺母拧紧,使之两者能很紧的相连接,确保电流的通畅。 挡板12与轴承17的组合先套在主轴11的一端,然后相间在主轴11上套上铜环 13与绝缘片14,最后再套上挡板12与轴承17的组合。挡板12防止铜环13与绝缘片14 的轴向窜动。如此就将转子组装成功。 绝缘片14主要是将铜环与铜环间保持绝缘。 主轴11形状如图2所示,在主轴上开有两个孔lll,主轴一端设有挡环112,并在 挡环112外侧开有小孔113。 铜环13形状如图3所示,在铜环内侧设有图示的孔131,便于机加螺杆15和16穿 过并与之想接通,使电流能够顺利通过。 定子包括如图4所示,前端盖21、后端盖22和电刷架23。前端盖21与后端盖22 有安装孔,电刷架23上有通孔,通过M5W20机加螺杆24将电刷架23安装在前端盖21与 后端盖22之间。 在后端盖22,如图5所示,上设有两个孔223用于安装M12*120机加螺杆25,在相 对称的位置设有四个孔224用来安装两个止转片,使得滑环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转动, 此止转片可以通过摆动来调节角度,调节好后再上紧螺母。在后端盖上还有四个用来安装 机加螺杆24的孔222。 如图6所示的电刷架23,电刷架23上设有安装刷线的孔231,还设有用来容纳,机 加螺杆24的通孔232。 如图7所示的总装图。各个部件的分配情况如图所示。 将组装好的转子置于定子内部,在主轴安有螺杆那端安上铝环,最后用外套将定 子套上起到封装保护的作用。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直接焊接在外套上的导线 替换成,在转子和定子上分别伸出螺杆来连接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能够是通过滑环的电 流很大,而且承受的电压也很大。采用该滑环还具有如下优点1.运转平滑;2结构新颖,紧 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滑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转子和外套,所述定子套在所述转子外部,再通过外套将所述定子封装好;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安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主轴,所述螺杆配合螺母使用使得该滑环与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相连;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铜环,该铜环用于传输旋转设备的电流;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绝缘片,该绝缘片分布在所述铜环之间,使得铜环与铜环之间保持绝缘状态;安装在所述主轴两端的挡板,该挡板用于防止所述铜环与所述绝缘片脱落。定子包括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一端的通孔的前端盖;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另一端通孔的后端盖;通过第三螺杆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之间的电刷架,所述电刷架上安有刷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还包括用于连接设备、电流端子 或导线的第二螺杆,配合螺母使用使得所述滑环与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上还安有用于使所述滑环转 动的止转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还安有轴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轴伸出所述前端盖的一端还安 有铝环。
6. 根据权利要求l-5任意一项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具体为M12承85 的机加螺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具体为M12W20的机加螺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杆具体为M5W20的机加螺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环,包括定子、转子和外套,所述定子套在所述转子外部,再通过外套将所述定子封装好;其中,所述转子包括安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的主轴,所述螺杆配合螺母使用使得该滑环与设备、电流端子或导线相连;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铜环,该铜环用于传输旋转设备的电流;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绝缘片,该绝缘片分布在所述铜环之间,使得铜环与铜环之间保持绝缘状态;安装在所述主轴一端的挡板,该挡板用于防止所述铜环与所述绝缘片脱落。定子包括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一端的通孔的前端盖;中间设有容纳所述主轴另一端通孔的后端盖;通过第三螺杆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之间的电刷架,所述电刷架上安有刷线。
文档编号H01R39/08GK201518380SQ200920178138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蔡益军 申请人:蔡益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