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477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对方承接座装卸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同轴连接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同轴连接器。以下,一边参照 附图一边说明该同轴连接器。图9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同轴连接器101的剖面构造图。 图10是同轴连接器101的前端部分的剖面图。在图9及图10中以探针110突出的方向为 上下方向。 同轴连接器101设于未图示的同轴缆线的前端,如图9所示,具备探针110、螺旋弹 簧122、壳体125以及套筒130。探针110延伸于上下方向,并与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连接。 壳体125具备圆筒形的前端部126a,并与未图示的同轴缆线的屏蔽导体连接。另外,壳体 125具有槽127a、127b。另外,该探针IIO插通前端部126a内。 套筒130具备下部131及上部135,为将螺旋弹簧122及壳体125收纳于内部的 筐体。下部131具备圆筒部131a、锷部131b、锁定片132a以及突部132b。该壳体125插 通圆筒部131a内。锷部131b是在圆筒部131a上侧的端部被设置成扩张于相对于上下方 向的垂直方向(即,水平方向)的部分,通过铆合上部135下侧的端部,固定于该上部135。 另外,锁定片132a在设于该锁定片132a前端的突部132b处卡合于壳体125的槽127a。
上部135具有下侧开口的圆筒形状,在内部收纳有螺旋弹簧122及壳体125。套 筒130及壳体125可沿上部135的侧面相对滑动于上下方向。然而,如图9(a)所示,通常 壳体125被螺旋弹簧122推压往下侧而接触下部131。由此,壳体125的前端部126a突出 至圆筒部131a的外部。 如图10所示,具有上述这样构成的同轴连接器101被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对 方承接座201例如设置于移动电话的天线与收发电路间的具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具备外 壳203、外部导体205、固定端子206以及可动端子207。固定端子206连接于天线,可动端 子207则连接于收发电路。此外,如图10(a)所示,通常由于固定端子206与可动端子207 接触,因此天线与收发电路连接。另一方面,制造厂商在测试移动电话的收发电路的电气特 性时,如图10(c)所示,将连接有测试器的探针110从上侧往下侧插入外壳203的孔204。 由此,可动端子207被探针110向下推压。其结果是,固定端子206与可动端子207分离, 且探针110与可动端子207被连接,收发电路与测试器被连接。 在此说明同轴连接器101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的的详细内容。如图10(a)所 示,在同轴连接器101的前端部126a的前端设置有向该前端部126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突 部126b。由此,前端部126a的内径较外部导体205的外径小。然而,前端部126a具有其径 为可伸縮的构造。因此,在同轴连接器IOI向对方承接座201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将外部导 体205插入前端部126a的内部使如图10(b)所示前端部126a的径较图10(a)的状态更为 扩张。 在同轴连接器101被进一步向下侧推压后,如图10(c)所示,突部126b即卡合于
3形成在外部导体205外周的槽205a,且前端部126a便接触外部导体205的上面205b。在 因套筒130被向下侧推压的力而使上面205b对前端部126a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超过螺旋弹 簧122开始收縮所需的力后,螺旋弹簧122收縮,套筒130相对于壳体125往下侧滑动。由 此,前端部126a收纳于下部131的圆筒部131a内,圆筒部131a的内周面压接于前端部126a 的外周面,使突部126b坚固地卡合于槽205a。进一步,通过圆筒部131a的内周面压接于前 端部126a的外周面,防止因前端部126a的径过度扩张而造成前端部126a塑性变形。
该同轴连接器101如以下说明那样,在耐久性方面有问题。具体而言,在同轴连接 器101被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时如图9(b)所示,套筒130相对于壳体125往下侧滑动。 此时,由于螺旋弹簧122呈较图9 (a)的状态更为收縮的状态,因此壳体125从螺旋弹簧122 承受力而被往下侧推压。其结果是,会因螺旋弹簧122的力而有同轴连接器101容易从对 方承接座201脱落之虞。 针对此问题,在同轴连接器IOI中,设置于锁定片132a前端的突部132b卡合于设 在壳体125的槽127b,以保持图9(b)的状态。由此,同轴连接器在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 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122的力,来防止同轴连接器101从图9(b)的状态返回图9(a)的 状态。 然而,在同轴连接器101中,如图9所示,若套筒130相对于壳体125滑动于上下 方向,突部132b即滑动于壳体125的侧面上。若同轴连接器101相对对方承接座201被反 复装卸,壳体125及突部132b便会受到刮削而产生刮屑。若此种刮屑进入壳体125与突部 132b的间,套筒130便无法顺利滑动。如以上所述,同轴连接器101在耐久性方面有问题。
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2007/08066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其能够相对于具有外部导体的对方承接座装卸自
如,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供该外部导体插入的筒状的前端部分,且具有该前端部
分的径能够伸縮的构造;探针,其在与该壳体绝缘的状态下延伸于该前端部分内;套筒,其
具有插入有该壳体的筒状部分;弹性体,其在该对方承接座未被装配时,对该壳体及该套筒
产生力,以保持该前端部分向该筒状部分的外部突出的第1状态;磁铁,其在上述对方承接
座已被装配置时,对上述壳体及上述套筒产生力,以保持下述的第2状态,S卩,使该前端部
分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上述筒状部分内,并且通过上述前端部分接触上述筒状部分的内周
面,以限制上述前端部分的径扩张的第2状态。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耐久性优良的同轴连接器。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2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a)、 (b)、 (c)是向对方承接座的装配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后的同轴连接 器的前端部分的剖面构造图。 图8(a) 、 (b)是向对方承接座的装配前后的同轴连接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9(a) 、 (b)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同轴连接器的剖面构造图。 图10(a) 、 (b) 、 (c)是图9的同轴连接器的前端部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同轴连接器 10 探针 11 柱塞 21 圆盘 22 螺旋弹簧 23磁轭 25 壳体 25a, 35 上部 25b, 25c 26a 26b 27 30 31a 31b 31c
具体实施方式

(同轴连接器的构造)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构造。图l是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l的剖面构造图。图2是轴连接器1的外观立体图。以 下,针对该同轴连接器1的细节说明。在图1及图2中,以探针10突出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1具备探针10、绝缘套20、螺旋弹簧22、壳体25、磁铁27 以及套筒30。如图1所示,探针10由柱塞11、螺旋弹簧12以及筒13构成。如图1所示, 柱塞ll在上侧的端部具有平坦部分的铍铜制的销。筒13在下侧具有开口的黄铜制的筒状 的部件。在筒13的内部插入柱塞11及螺旋弹簧12。由此,柱塞ll从下侧受推压时,螺旋 弹簧12可收縮而向上侧退避。 另外,在筒13的上侧焊接有同轴缆线40的中心导体41。由于柱塞11的上侧的端 部附近的外周面接触筒13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因此柱塞11与中心导体41穿过筒13被 电连接。 如图l所示,壳体25由圆盘21、上部25a以及下部25b构成。上部25a由具有相
F 音 音 音
面端部铁筒状部端
1下前突磁套筒锷前
5对较大直径的导电性部件(例如,铍铜)构成的筒状体。在上部25a设置有后述的开口部 29。下部25b在上部25a的下侧与该上部25a设置成一体,是由具有相对较小直径的导电 性部件(例如,铍铜)构成的筒状体。上部25a及下部25b穿过转接器43电气连接于同轴 缆线40的屏蔽导体42。 下部25b包括前端部26a及突部26b 。前端部26a是图1中下部25b从套筒30突 出至外部的部分,插入对方承接座201的外部导体205。此外,由于针对对方承接座201已 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其说明。前端部26a具有该前端部26a的直径为可伸縮的构造。具 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前端部26a设置有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切口 S。由此,通过前端部26a 的弹簧特性使切口 S扩张,由此前端部26a即可扩张于水平方向。另外,突部26b在前端部 26a的内周面设置成突出于前端部26a的中心方向。 圆盘21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圆盘状部件,如图l所示,被设置成将壳体25的上部 25a上侧的开口加以封闭。 绝缘套20是由树脂等绝缘体构成的筒状体。如图1所示在绝缘套20插入并固定 有探针10。探针10的前端从绝缘套20的前端突出。 另外,如图1所示,插入探针10的绝缘套20被插入筒状的壳体25后被固定。由 于绝缘套20由绝缘体构成,因此探针10与壳体25之间被绝缘。另外,柱塞11延伸于壳体 25的前端部26a内,且从该前端部26a突出。 套筒30由下部31、上部35以及磁轭23构成,为内藏探针10、螺旋弹簧22、壳体25 以及磁铁27的筐体。下部31是直径相对较小的黄铜制的筒状体,由筒状部31a、锷部31b、 前端部31c以及筒状部31d构成。如图l所示,在筒状部31a插通有壳体25的下部25b。 壳体25的前端部26a从筒状部31a的前端突出。 锷部31b是筒状部31a上侧的端部扩张于水平方向所形成的部分。前端部31c限 制前端部26a的扩张,以防止该前端部26a的径过度扩张而造成前端部26a塑性变形。筒 状部31d是具有比筒状部31a大的径的圆筒,设置成延伸于锷部31b的上侧。
上部35是直径相对较大的黄铜制的筒状体,如图1所示,安装于下部31的上侧。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上部35插入筒状部31d,且该上部35的下侧的端部铆合于锷部31b, 由此固定于下部31。另外,在上部35设置有后述的开口部36。壳体25如图1所示,收纳 于下部31内,且可沿上部35的内周面滑动于上下方向。 磁轭23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上部35的盖,在内部安装有磁铁27。如图1及图2 所示,磁轭23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圆筒形状,安装于上部35以使该开口朝向下侧。因此,磁 铁27安装于磁轭23的朝向下侧的面。另外,由于磁轭23的朝向下侧的面与圆盘21相对 向,因此磁铁27与圆盘21相对向。 螺旋弹簧22是设置于圆盘21上侧的压縮弹簧。具体而言,螺旋弹簧22的一端接 触圆盘21的朝向上侧的面,并且螺旋弹簧22的另一端接触磁轭23的朝向下侧的面。由此, 在螺旋弹簧22从自然长度縮短时,壳体25即受螺旋弹簧22的力被往下侧推出。因此,前 端部26a突出至下部31的筒状部31a的外侧。此外,亦可使用橡胶等弹性体以取代螺旋弹 簧22。(同轴连接器的组装步骤) 接着,一边参照图2至图6—边说明同轴连接器1的组装步骤。图3至图6是同轴连接器l的分解立体图。 首先,如图3所示,从下侧将螺旋弹簧12及柱塞11插入筒13,组装探针10。接着, 如图4所示,从上侧将该探针10插入绝缘套20的中心孔。接着,从上侧将绝缘套20插入 壳体25的中心孔。再进一步,从上侧将壳体25插入下部31的中心孔。
接着,如图5所示,覆盖上部35以覆盖壳体25的上部25a,将上部35的下侧的端 部铆合于锷部31b以接合一体化。这里,如图6所示,将同轴缆线40的中心导体41(参照 图1),从上部35的开口部36及壳体25的开口部29插入,再焊接于筒13的槽部13a。由 此,中心导体41即穿过筒13及螺旋弹簧12与柱塞11电连接。另外,使与同轴缆线40的 屏蔽导体42(参照图1)连接的转接器43嵌合于壳体25的开口部29,将环44铆合于转接 器43的外周部。由此,屏蔽导体42即穿过转接器43与壳体25呈电导通状态。此外,如图 1所示,在同轴缆线40的一端设置有用以连接至未图示的检测器的连接用连接器45(参照 图1)。 接着,如图6所示,以粘结剂等将磁铁27固定于磁轭23。最后,如图6所示,将圆 盘21装载于壳体25的上面,再穿过螺旋弹簧22使磁轭23嵌合一体化于上部35的上部。
(同轴连接器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7及图8说明同轴连接器1的动作。图7是向对方承接座201的装 配前、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后的同轴连接器1的前端部分的剖面构造图。图8是向对方承 接座201的装配前后的同轴连接器1的剖面构造图。 首先,针对同轴连接器1在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前的状态(以下,称为第1状态) 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圆盘21被螺旋弹簧22推压至下侧。由此,壳体25被螺旋弹簧 22推压至下侧,上部25a的朝向下侧的下面25c接触锷部31b的朝向上侧的面。由此,壳体 25相对于套筒30被定位,前端部26a则从壳体25的筒状部31a突出规定的长度。
此外,在第1状态下,圆盘21、螺旋弹簧22、磁铁27以及磁轭23被选择为使螺旋 弹簧22对壳体25及套筒30所产生的力大于磁铁27对壳体25及套筒30所产生的力。由 此,同轴连接器1在未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时,前端部26a是突出至筒状部31a的外部的 状态,通过螺旋弹簧22来保持。 接着,针对同轴连接器1被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的过程进行说明。同轴连接器 1的往对方承接座201的装配,通过握住上部35再向下推压该上部35来进行。如图7(a) 所示,在同轴连接器1的前端部26a的前端设置有往该前端部26a的中心方向突出的突部 26b。因此,前端部26a的内径较外部导体205的外径小。然而,前端部26a具有其内径为 可伸縮的构造。因此,在同轴连接器1的往对方承接座201的装配的过程中,通过将外部导 体205插入前端部26a的内部,如图7(b)所示,前端部26a的内径即较图7(a)所示的第1 状态更为扩张。 在同轴连接器1被进一步向下侧推压后,如图7(c)所示,柱塞11的前端将可动端 子207向下侧推压。由此,固定端子206与可动端子207便分离。其结果是,可动端子207 即穿过柱塞11、螺旋弹簧12以及筒13与同轴缆线40的中心导体41成为导通状态。
另外,在图7(c)的状态下,突部26b卡合于形成在外部导体205外周的槽205a, 并且前端部26a接触外部导体205的上面205b。在因套筒30被向下侧推压的力而使上 面205b对前端部26a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较螺旋弹簧22开始收縮所需的力大后,螺旋弹簧22收縮,而套筒30相对于壳体25往下侧滑动。由此,前端部26a即收纳于下部31的筒状 部31a内,筒状部31a的内周面压接于前端部26a的外周面,由此突部26b坚固地卡合于槽 205a。进一步,通过筒状部31a的内周面压接于前端部26a的外周面,防止因前端部26a的 内径过度扩张而造成前端部26a塑性变形。由以上的动作,同轴连接器1成为装配于对方 承接座201的状态(以下称为第2状态)。 但是,在图8(b)所示的第2状态的同轴连接器1中,由于螺旋弹簧22较图8(a) 所示的第1状态呈更收縮的状态,因此壳体25从螺旋弹簧22承受力而被往下侧推压。其 结果是,会因螺旋弹簧22的力而有同轴连接器1容易从对方承接座201脱落之虞。
于是,同轴连接器1中设置有圆盘21、螺旋弹簧22、磁铁27以及磁轭23,以保持 图8 (b)所示的第2状态。具体而言,图7 (c)所示的第2状态下,套筒30滑动至较图7 (a) 所示的第1状态更低的下侧。因此,螺旋弹簧22呈收縮的状态,且磁轭23的下侧的端部接 触圆盘21。磁轭23的下侧的端部接触圆盘21,使第2状态的壳体25与套筒30被正确定 位。另外,由于圆盘21及磁轭23由磁性材料构成,因此会因磁铁27的磁力而彼此互相吸 附。这里,在第2状态下,圆盘21、磁铁27以及磁轭23被选择为使磁铁27对壳体25及套 筒30所产生的力大于螺旋弹簧22对壳体25及套筒30所产生的力。其结果是,在同轴连 接器1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时,前端部26a收纳于筒状部31a内,且因前端部26a接触筒 状部31a的内周面所造成的前端部26a的径扩张受到限制的状态,通过磁铁27保持。
接着,在使同轴连接器1从对方承接座201脱离时,通过与上述相反的步骤,也就 是以手指握住上部35的外周部再往上侧拉开即可。在将上部35往上拉的力与螺旋弹簧22 欲伸张的力的合力较磁铁27所产生的力大后,套筒30即往上侧移动,解除圆盘21与磁轭 23的接触。由此,由于磁铁27对圆盘21的吸附力变弱,因此螺旋弹簧22所产生的力即较 磁铁27所产生的力大。因此,下部31的锷部31b便通过螺旋弹簧22往上侧移动,且往上 侧移动至抵接壳体25的下面25c为止。此时,由于前端部26a突出至筒状部31a的外部, 因此前端部26a与筒状部31a的接触被解除且该前端部26a的径扩张。由此,突部26b即 从槽205a脱离。接着,在对方承接座201中,可动端子207即因本身的弹性而往上侧位移, 回归至与固定端子206的连接状态。 接着,针对将外部导体205插入前端部26a所需的力Fl、在图8(a)的状态下使螺 旋弹簧22收縮所需的力F2、在图8(b)的状态下螺旋弹簧22所产生的力F3以及在图8(b) 的状态下磁铁27所产生的力F4的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同轴连接器1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时,使用者必须以力Fl以上的力 将套筒30往下侧推压。由此,将外部导体205插入前端部26a。此外,力F2的大小必须较 力Fl大。当力F2的大小较力Fl小时,在将外部导体205插入前端部26a的前,螺旋弹簧 22收縮而套筒30往下侧滑动。此时,无法将同轴连接器1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在此, 本案发明人将同轴连接器1设计成力Fl的大小为4N,力F2的大小为5N。
在外部导体205插入前端部26a后,使用者以力F2以上的力将套筒30往下侧推 压。由此,螺旋弹簧22收縮而前端部26a便收纳于筒状部31a内,同轴连接器1被装配于 对方承接座201。 另一方面,将同轴连接器1从对方承接座201脱离时,使用者必须以较力F4与力 F3的差更大的力将套筒30往上拉。由此,螺旋弹簧22所产生的力F3与使用者的力的合
8力较磁铁27所产生的力F4大,圆盘21与磁轭23分离。于是,同轴连接器1从对方承接座 201脱离。本申请的发明人将力F3的大小设计成7N,并将力F4的大小设计成9N。由此,使 用者可通过施加2N以上的力,使同轴连接器1从对方承接座201脱离。
(效果)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同轴连接器l,如以下说明那样,与同轴连接器101相比可 获得较高耐久性。具体而言,同轴连接器101中,如图9所示,由于突部132b相对于壳体 125滑动,因此若重复将同轴连接器101装卸于对方承接座201,突部132b或壳体125便会 受到刮削而产生刮屑。此种碎屑会进入突部132b与壳体125的间,而阻碍套筒130的顺利滑动。 另外,若突部132b相对于壳体125滑动,突部132b及槽127a、127b会受到刮削。 因此,突部132b与槽127a、 127b便无法坚固地卡合。如以上所述,同轴连接器101有耐久 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同轴连接器l中通过磁铁27将壳体25拉升至上侧, 以保持装配置有对方承接座201的第2状态。因此,在同轴连接器1装卸于对方承接座201 时,由于壳体25与套筒30几乎不滑动,因此壳体25与套筒30的间不会产生刮屑。因此, 即使同轴连接器1被反复装卸于对方承接座201,亦不会阻碍套筒30的顺利滑动。根据以 上所述,与同轴连接器101相比,利用同轴连接器1可获得较高的耐久性。
此外,本发明人制作同轴连接器1、101,并进行该同轴连接器1、101的耐久测试。 习知同轴连接器101,在突部132b与壳体125之间涂布蜡时,在10000次左右的装卸会产生 不良,在突部132b与壳体125之间不涂布蜡时,在300次左右的装卸即产生不良。另一方 面,同轴连接器1已确认可耐受20000次以上相对对方承接座201进行装卸。根据以上,通 过耐久测试,可知同轴连接器1相较于同轴连接器101具有较高的耐久性。
另外,在同轴连接器101中,在突部132b与壳体125之间必须涂布蜡以提升耐久 性。然而,在同轴连接器l中,在壳体25与套筒30受到推压的状态下并不滑动,因此不需 蜡。 另外,如图8(b)所示,在同轴连接器l中,在装配于对方承接座201的第2状态, 圆盘21与磁轭23接触,而圆盘21与磁铁27则未接触。由此,如以下说明那样,壳体25与 套筒30稳定地吸附。 具体而言,圆盘21及磁轭23由强磁性体材料构成。因此,如图8(b)所示,若圆盘 21与磁轭23接触,便会产生如箭头小所示的磁通。此时,在磁铁27接触圆盘21时,圆盘 21与磁轭23最强吸附。因此,优选为圆盘21与磁轭23接触,且圆盘21与磁铁27亦接触。 另一方面,若圆盘21与磁轭23未接触,圆盘21与磁轭23间的吸附力相较于圆盘21与磁 轭23接触时的吸附力极小。即使在磁铁27与圆盘21之间有间隙,只要圆盘21与磁轭23 有接触,吸附力仅微幅降低,且该吸附力较稳定。 在实际的产品中,磁铁27穿过粘结剂固定于磁轭23,该粘结剂厚度的偏差会造成 磁铁27的下面的位置产生偏差。另外,经烧成的磁铁27的面精度不佳,该精度亦会造成磁 铁27的下面的位置产生偏差。如上述,因制造偏差等而难以制造成使圆盘21与磁轭23接 触,且圆盘21与磁铁27接触的状态。因此,考虑粘结剂的偏差以及磁铁27的面精度,而在 磁铁27的下面与圆盘21之间设置微幅的间隙,并设定圆盘21、磁轭23以及磁铁27的尺寸,以使圆盘21与磁轭23完全地接触。磁铁27进行高精度的研磨加工以降低其偏差。通
过在磁铁27与圆盘21之间设置间隙,则亦无须进行高精度的研磨加工。 另外,同轴连接器1中,磁铁27设置成位于螺旋弹簧22内。因此,同轴连接器1
相较于将磁铁设置于螺旋弹簧外的同轴连接器可谋求小型化。(其它实施方式) 此外,同轴连接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l,在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作 各种变更。 在同轴连接器1中,虽将磁轭23与磁铁27安装于套筒30,并将圆盘21安装于壳
体25,但磁轭23、磁铁27以及圆盘21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亦可将磁轭23与磁
铁27安装于壳体25,而将圆盘21安装于套筒30。然而,由于将平板状的圆盘21压入壳体
25较将圆筒状的磁轭23压入壳体25简单,因此优选为将磁轭23与磁铁27安装于套筒30,
并将圆盘21安装于壳体25。 另外,亦可设置磁铁以取代圆盘21。 另外,在同轴连接器1中,螺旋弹簧22与磁铁27虽较接近设置,但它们也可分离设置。 此外,在图7 (c)的状态下,前端部26a虽完全收纳于筒状部31a内,但并不一定要
完全收纳于筒状部31a内。在外部导体205的径较大时,前端部26a的径可能会大幅扩张,
前端部26a无法完全收纳于筒状部31a内。因此,只要前端部26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筒
状部31a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同轴连接器方面有用,特别是在能够获得具有优良耐久性的 同轴连接器方面较佳。
权利要求
一种同轴连接器,能够相对于具有外部导体的对方承接座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供所述外部导体插入的筒状的前端部分,且具有所述前端部分的直径能够伸缩的构造;探针,其在与所述壳体绝缘的状态下延伸于所述前端部分内;套筒,其具有插入有所述壳体的筒状部分;弹性体,其在所述对方承接座未被装配时,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产生力,以保持所述前端部分突出到所述筒状部分的外部的第1状态;磁铁,其在所述对方承接座已被装配时,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产生力,以保持下述的第2状态,即,使所述前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筒状部分内,并且通过所述前端部分接触所述筒状部分的内周面,以限制所述前端部分的径扩张的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套筒,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磁铁相对向的壳体磁性体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安装了所述磁铁的套筒磁性体部件,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壳体磁性体部件与所述套筒磁性体部件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状态下,在所述磁铁与所述壳体磁性体部件之间存在有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是在以所述前端部分突出的方向为下方时,在所述套筒内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侧的压縮弹簧;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套筒中朝向下侧的面即与所述壳体相对向的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压縮弹簧的内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套筒的朝向上侧的面与所述壳体的朝向下侧的面接触。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弹性体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所产生的力较所述磁铁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所产生的力大,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磁铁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所产生的力较所述弹性体对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所产生的力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同轴连接器。壳体(25)具有插入外部导体的前端部(26a),并且具有该前端部分(26a)的径能够伸缩的构造;探针(10)延伸于前端部(26a)内;套筒(30)具有插入有壳体(25)的筒状部(31a);螺旋弹簧(22)在承接座未被装配时,对壳体(25)及套筒(30)产生力,以保持前端部(26a)突出至筒状部(31a)的外部的状态;磁铁(27)在承接座已被装配置时,对壳体(25)及套筒(30)产生力,以使前端部(26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筒状部(31a)内,并且通过该前端部(26a)接触筒状部(31a)的内周面,以保持该前端部(26a)的径扩张受限制的状态。
文档编号H01R13/646GK101796695SQ200980100035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6日
发明者剱崎真一, 若松弘己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