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569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使用频率互相不同的两个天线的无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无线装置的一种,便携式电话得到广泛普及,就该便携式电话而 言,开发出了各种结构的便携式电话。其中,众所周知的是具有上下两个框体且将该两 个框体的端部作为铰链部链接在一起的折叠结构的便携式电话。例如,如图11 (a)及图11 (b)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如下无线装置上框 体301与下框体302通过铰链303链接。具体为,在该专利文献1揭示的无线装置中, 上框体301具有基板304及作为天线元件而发挥功能的导体,该导体经由供电部307连接 于下框体302所具有的匹配电路309。进而,在下框体302中,基板305上具有无线部电 路310,在该无线部电路310中,处理与天线元件进行共振的频率的高频信号。此外,作为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折叠结构的无线装置的其它先前例,众所周 知的有,具有使用频率互相不同的两个天线的无线装置关于这种具有两个天线的无线装 置,其具有能够利用频率不同的多个通信系统或者能够实现通信系统的利用及广播电波 的接收等众多优点。例如,能够使用一天线进行利用有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2GHz)频带的无线通信,此外,能够使用另一天线来接 收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超高频;470 770MHz)频带的电视电波。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6-54843号公报” ;2006年 2月23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此,在具有两个天线的无线装置中,若上框体具有一天线,且另一天线内置 于由上框体的端部与下框体的端部所构成的铰链部中,便会产生内置于铰链部中的天线 (以下称作内置天线)的天线特性发生劣化的问题。以下将对该问题进行说明。首先,如专利文献1揭示的无线装置,由于上框体具有天线,且下框体具有该 天线的匹配电路,因此,用以使上框体所具有的天线(以下称作框体天线)与框体天线的 匹配电路进行耦合的供电部便位于铰链部中。因此,由于内置天线内置在铰链部中,因 此内置天线与供电部便靠近。此外,该框体天线由导体图案所构成,且具有上框体的接 地图案的功能。在此,以往所众所周知的是,当在天线附近配置有接地时,会受该接地 的影响而使该天线的特性劣化。S卩,由于与内置天线相靠近的供电部连接于作为上框体接地图案的框体天线, 因此,接地便靠近内置天线,其结果,产生因受供电部的影响而致使内置天线的天线特 性发生劣化的问题。此外,该供电部经由框体天线的匹配电路还连接于下框体的接地图案,因此接地便靠近内置天线,其结果,因受供电部的影响而致使内置天线的天线特性更加劣化。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个框体的一方上 设有一个天线,且在该两个框体连结的连结部上设有与框体所具备的天线呈不同的天线 的无线装置,该无线装置可降低该连结部中具备的天线的特性劣化。(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无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框体,内置有与第1 频率发生共振的第1天线;第2框体,内置有用以与所述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 部;连结部,将所述第1框体与第2框体连结,且内置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频率的第2频 率发生共振的第2天线以及、使所述匹配部与所述第1天线电性耦合的耦合部;第1频率 透过元件,在连接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和连接所述匹配部与所述耦合 部的信号路径的其中至少一信号路径上,使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所述第2频率 的信号。根据所述的构成,第1天线与匹配部通过连结部所具有的耦合部而耦合,此 外,在该连结部中配置有第2天线。在此,第1天线连接于上框体的接地,从而发挥天 线的功能;或,相对于第2天线而言,第1天线自身发挥着上框体侧的接地图案的功能。 此外,用以与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部连接于下框体的接地。因此,所述耦合 部连接了上框体的接地与下框体的接地。在此,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以及连接 耦合部与匹配部的信号路径的其中任一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用以对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2 频率的信号进行屏蔽的第1频率透过元件,因此可减小该第2天线周边的接地效应,增大 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例如,当无线装置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上具备有所述的第1频率 透过元件时,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2频率的信号被第1频率透过元件屏蔽,从而不会经由 耦合部传输到上框体的接地即、第1天线。即,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上框体的接 地之间的连接被屏蔽。由此,耦合部便仅与下框体的接地相连接,其结果,与第2天线 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此外,在连接匹配部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第1频率透过元件时也同 样,即,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下框体的接地之间的连接被屏蔽,其结果,与第2天 线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此外,当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以及连接耦合部与匹配部的信号 路径的这两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第1频率透过元件时,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任何一接 地都不相连,与第2天线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便消失,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变为最 大。此外,该第1频率透过元件具有使第1天线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的特 性,因此通过设置该第1频率透过元件,第1天线的天线特性便不会发生劣化。如以上所述,即便第2天线与耦合部一同配置在连结部并相互靠近,本发明的 无线装置也可使靠近于第2天线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且可使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 以增大,因此其结果,可降低因呈接地的导体靠近第2天线而导致的第2天线的特性劣 化。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两个框体的一者中设有一天线,且在该 两个框体所连结的连结部中设有与框体所具备的天线不同的天线,因此本发明的无线装 置发挥着可降低该连结部所具有的天线的特性劣化的效果。(发明效果)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包括第1框体,内置有与第1频率发生共振的 第1天线;第2框体,内置有用以与所述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部;连结部,将 所述第1框体与第2框体连结,且内置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频率的第2频率发生共振的第 2天线以及、使所述匹配部与所述第1天线电性耦合的耦合部;第1频率透过元件,在连 接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和连接所述匹配部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的 其中至少一信号路径上,使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因此,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两个框体的一者中设有一天线,且在该两个框 体所连结的连结部中设有与框体所具备的天线不同的天线,因此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可降 低该连结部所具有的天线的特性劣化。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2(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的框图。图3(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的框图。图3(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的框图。图3(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的框图。图3(e)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的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电抗元件的配置例的说明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的变形例的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框图。图7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RF开关构成时 的、该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8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RF开关构成时 的、该RF开关的切换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所具备的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时 的、构成该滤波元件的各电抗元件的构成的框图。
图11 (a)是现有技术例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图11 (b)是现有技术例所涉及的无线装置的构成的框图。(附图标号说明)1无线装置1 ‘无线装置1 “无线装置2无线装置3无线装置10上框体(第1框体)11框体天线(第1天线)12透过元件(第1频率透过元件、滤波元件、开关切换元件)20下框体(第2框体)21下框体接地图案22透过元件(第1频率透过元件、滤波元件、开关切换元件)23匹配电路(匹配部)26无线部电路(信号处理部)27透过元件(第2频率透过元件、滤波元件、开关切换元件)31铰链部(连结部)32内置天线(第2天线)33供电部(耦合部、第1导体部)34供电部(耦合部、第2导体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图1 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无线装置1的构成)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 示将本发明的无线装置运用于折叠式便携式电话时的、无线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如图1所示,在无线装置1中,上框体10(第1框体)及下框体20(第2框体) 这两框体被包含有上框体10的端部以及下框体20的端部的铰链部31 (连结部)所连结, 上框体10及下框体20通过铰链部31而成为链接的折叠结构。通过该结构,上框体10 与下框体20能够以铰链部31为中心而转动。此外,上框体10包括由导体图案构成的框体天线11(第1天线),以及用以仅 使特定频率的高频信号透过的透过元件12 (第1频率透过元件)。铰链部31在自身内部 具有内置天线32(第2天线),该内置天线32所共振的频率(第2的频率,以下称作第2 频率)与框体天线11所共振的频率(第1的频率,以下称作第1频率)不同。下框体20 包括无线部电路25,对框体天线11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无线部电 路26(信号处理部),对内置天线32所共振的第2频率的高频信号进行处理;匹配电路23(匹配部),针对无线部电路25,与框体天线11的阻抗进行匹配;匹配电路24,针对 无线部电路26,与内置天线32的阻抗进行匹配;下框体接地图案21;透过元件22,用 以仅使特定频率的高频信号透过。在此,如图1所示,匹配电路23及24、无线部电路 25及26与下框体接地图案21相连接。关于透过元件12及22的详细说明,将于以后叙 述。此外,所述的无线部电路25及26是对第1频率的高频信号及第2频率的高频信号 的各自进行处理的电路,该电路构成与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现有技术的电路构成相同, 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1的说明中,框体天线11是能够在 UHF (Ultra High Frequency ; 470 770MHz)频带共振的天线,内置天线32是能够 在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900MHz)频 带、DCS (Digital Cellular Systems 数字蜂窝系统;1.8GHz)频带、PC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个人通讯服务;1.9GHz)频带、及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2GHz)频带共振的多频带天线,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框 体天线11也可以是能够在多个频带共振的多频带天线,此外,内置天线32也可以是 在1个频带共振的天线。作为其它的具体例,例如,框体天线11也可在UHF频带、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高级移动电话服务;850MHz)频带、及 GSM 频 带的其中至少一者的频带共振,内置天线32也可在DCS频带、PCS频带、及WCDMA 频带的其中至少一者的频带共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最佳形态,将框体天线11及内 置天线32的共振频带设为以上所述的频带,但框体天线11及内置天线32各自的共振频 带也可根据无线装置的规格而作适当变更,它们也可以在所述频带以外的频带共振。(铰链部31的构成)其次,参照图2(a)及图2(b)对铰链部3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图2(a)是沿 着图1所示的A线截下的无线装置1的截面图,图2 (b)是沿着图1所示的B线截下的无 线装置1的截面图。如图2(a)所示,铰链部31是以包含上框体10的端部与下框体20的端部的方式 而构成的,换而言之,是由上框体10及下框体20相互重合的部分所构成的。在铰链部 31的上框体10侧,具有供电部33(第1导体部),在下框体20侧具有供电部34(第2导 体部)。该供电部33及34由导电性的构件而构成,且相互分隔开。因此,供电部33与 供电部34之间为非直流性导通,而是通过由相互对向的供电部33及34的、面积及距离 所决定的电容来耦合,换而言之,由于供电部33及34呈电磁性耦合,所以框体天线11 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高频信号会透过该两者。此外,如图2(a)所示,透过元件12在该图中的X方向上,配置为不与上框体的 接地图案即、框体天线11相重合,此外,透过元件22在该图中的X方向上,配置成不与 下框体接地图案21相重合。作为具体例,优选不将上框体的接地图案即、框体天线11 设置在从透过元件12的外形起的周围Imm的范围内,且不将下框体接地图案21设置在 从透过元件22的外形起的周围Imm的范围内。此外,如图2(b)所示,在铰链部31的下框体20侧,具有内置天线32,该内置 天线32与匹配电路24连接。因此,内置天线32共振的第2频率的高频信号经由匹配电 路24后,由无线部电路26所处理。
在此,应注意的是,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1中,在 连接框体天线11与供电部33的信号路径中设有透过元件12,另外,在连接供电部34与 匹配电路23的信号路径中设有透过元件22。以下,对透过元件12及22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上框体10,构成上框体10的机壳(cabinet)(无图示) 为树脂材料,在由该树脂材料构成的机壳中具备有框体天线11、透过元件12、及供电部 33,但供电部33与上框体10的机壳呈一体时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下框体20也为同样,构成下框体20的机壳(未图示)为树 脂材料,在由该树脂材料构成的机壳中具备有内置天线32、供电部34、透过元件22、匹 配电路23、匹配电路24、无线部电路25、及无线部电路26,但供电部34与下框体20的 机壳呈一体时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由树脂材料构成上框体10的机壳,且框体天线10是 另行构成的,但使上框体10的机壳构成为金属壳等导电性构件,且把由该导电性构件所 构成的机壳用作框体天线11时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透过元件12及22的构成)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1所具有的透过元件12及22进行说明。首先, 无线装置1所具有的透过元件12及22具有如下特性使框体天线11所共振的第1频率 的高频信号透过,且将内置天线32所共振的第2频率的高频信号屏蔽。具有该特性的透 过元件12及22由组合有线圈或电容器等电抗元件的滤波元件所构成。以下,参照图3(a) 图3(e)及图4对具有所述特性的透过元件12及22的构成 例进行说明。图3(a) 图3(e)是表示,透过元件12及22由组合有电容器或线圈等电 抗元件的滤波元件而构成时的、该滤波元件内部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a 连接例e的表示 框图例,图4是表示图3(a) 图3(e)所示的连接例a e的各个中的、各电抗元件的配 置例的说明图。另外,对应各连接例,在图3(a) 图3(e)所示的、元件A、元件B及元件C的 各自中配置有线圈或电容器。此外,作为图3(a) 图3(e)所示的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 的连接对象,若该连接例适用于透过元件12,那么输入端子便连接于供电部33,输出端 子便连接于框体天线11。若该连接例适用于透过元件22,输入端子便连接于供电部34, 输出端子便连接于匹配电路23。另外,图3(a) 图3(e)所示的输入端子及输出端子的 连接对象也可以与所述连接方式相反。具体为,若该连接例适用于透过元件12,输入端 子便连接于框体天线11,输出端子便连接于供电部33,若该连接例适用于透过元件22, 输入端子便连接于匹配电路23,输出端子便连接于供电部34。首先,作为滤波元件的内部构成,也可如图3(a)所示那样,在输入端子与输出 端子之间并联连接元件A及元件B,从而构成滤波元件。在该连接例a的情况时,如图 4所示,把线圈作为元件A来配置,把电容器作为元件B来配置。此外,也可如图3(b)所示,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并联连接元件A及元件 B,进而使元件A及元件B在输出端子侧接线,并在该接线处与输出端子之间串联连接元 件C,从而构成滤波元件。在该连接例b的情况时,如图4所示,把线圈作为元件A来 配置,把电容器作为元件B来配置,把线圈或电容器作为元件C来配置。此外,也可如图3(c)所示,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串联连接元件A及元件B,进而使元件C相对于元件A及元件B呈并联连接,从而构成滤波元件。在该连接例 c的情况时,如图4所示,把线圈作为元件A来配置,把电容器作为元件B来配置,把线 圈或电容器作为元件C来配置。此外,也可如图3(d)所示,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连接元件A,并在元件 A和输入端子间的连接点与接地图案之间连接元件B,进而在元件A和输出端子间的连接 点与接地图案之间连接元件C,从而构成滤波元件。在该连接例d中,如图4所示,存在 两种配置例,即作为第1种配置,把线圈作为元件A来配置且把电容器作为元件B及 元件C来配置;作为第2种配置,把电容器作为元件A来配置,且把线圈作为元件B及 元件C来配置。此外,也可如图3(e)所示,在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串联连接元件A及元件 B,进而在元件A和元件B间的连接点与接地图案之间连接元件C,从而构成滤波元件。 在该连接例e的情况时,如图4所示,存在两种配置例,即作为第1种配置,把线圈作 为元件A及元件B来配置,且把电容器作为元件C来配置;作为第2种配置,把电容器 作为元件A及元件B来配置,且把线圈作为元件C来配置。另外,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的各电抗元件的电感值或电容值在满足如下条件的 方式下适当决定即可,该条件为基于图3及图4所示的连接例及配置例,透过元件12 及22具有使第1频率的高频信号透过,且将第2频率的高频信号屏蔽的特性。此外,构 成透过元件12及22的各电抗元件的连接及配置并不限定于所述图3(a) 图3(e)以及图 4所示的连接例及配置例,只要透过元件12及22具有所述特性,便也可以呈其它的连接 及配置。此外,透过元件12及22也无需都以相同的连接及配置而构成,也可以以互相 不同的连接及配置而构成。另外,也可将多个图3(a) 图3(e)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 来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具体而言,也可将两个图3(a)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来构成 透过元件12及22,也可将图3(a)所示的滤波器与图3(d)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来构成 透过元件12及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滤波元件而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因此 使用有线圈或电容器等电抗元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电介体滤波器来构 成透过元件12及22。作为由滤波元件构成的透过元件12及22的其它构成例,也可利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挠性印制电路板)或布线基板等中的信号线图案来构成透过元件12及 22。此时,能够利用FPC来构成供电部33或供电部34,且使1个FPC具有供电部的功 能以及所述的透过元件的功能。具体例为,利用FPC来构成供电部33,且利用FPC中的 信号线图案来构成透过元件12,从而能够使构成供电部33的FPC与构成透过元件12的 FPC成为一体形成的单个FPC。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1具有透过元件12及22,由此在内置 天线32所共振的第2频率下,供电部33与接地图案即、框体天线11之间的连接被屏蔽, 此外,供电部34与下框体接地图案21之间的连接被屏蔽。其结果,靠近于内置天线32 的供电部33及34便与接地图案分离,换而言之,靠近于内置天线32的供电部33及34 的接地作用减小,而内置天线32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其结果,可降低无线装置1中因 接地图案靠近所引起的内置天线32的特性劣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33与34非导通且呈电磁性耦合,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供电部33与34也可以接触且导通,此时,无线装置1也发挥与所述效果相同 的效果。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无线装置1设为上框体10与下框体20通过铰链部31 而链接的折叠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上框体10相对于下框体20滑动的滑 动式结构。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1具有透过元件12及22这两者,但本发明 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具有透过元件12或透过元件22的其中任一者。以下,将仅具有透 过元件12的无线装置作为所述无线装置1的变形例1来进行说明,将仅具有透过元件22 的无线装置作为所述无线装置1的变形例2来进行说明。(变形例1)首先,参照图5,对无线装置1的变形例即、无线装置1'进行说明。图5是表 示无线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另外,如上所述,该无线装置1'为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 1的变形例,因此在以下的无线装置1'的说明中,对与所述无线装置1不同之处进行说 明,对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的构件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5所示,无线装置1'不具有透过元件22而仅具有透过元件12。在此,由 于无线装置1'具有透过元件12,由此在内置天线32所共振的第2频率下,供电部33与 上框体10的接地图案即、框体天线11之间的连接被屏蔽。由此,在无线装置1'中,与 不具有透过元件12时的情形相比,供电部33及34的接地作用减小,内置天线32的电性 体积得以增大,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内置天线32的特性劣化。(变形例2)其次,参照图6,对无线装置1的变形例即、无线装置1"进行说明。图6是表 示无线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另外,如上所述,该无线装置1"为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 1的变形例,因此,在以下的无线装置1"的说明中,对与所述无线装置1不同之处进行 说明,且对具备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件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无线装置1"不具有透过元件12而仅具有透过元件22。在此,由 于无线装置1"具有透过元件22,由此在内置天线32所共振的第2频率下,供电部34与 下框体接地图案21之间的连接被屏蔽。由此,在无线装置1"中,与不具有透过元件22 时的情形相比,供电部33及34的接地作用减小,内置天线32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其 结果是能够降低内置天线32的特性劣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框体20侧的铰链部31具备有内置天线32,但本发 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上框体10侧的铰链部31具备有内置天线32。〔实施方式2〕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透过元件12及22由滤波元件而构成,但本发明中也可不 使用滤波元件,而由作为开关切换元件的RF(Radk) Frequency:射频)开关来构成透过元 件12及22。以下,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参照图7及图8,对由RF开关构成透 过元件12及22时的无线装置2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由RF开关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 时的、用以对无线装置2所具有的该RF开关进行控制的构成的框图。另外,无线装置2 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无线装置1相同,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装置1不
10同之处进行说明,且对具有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件附上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此 外,图7中仅记载有与所述RF开关的控制相关的构件,省略了图1所示的其它构件的图示。(无线装置2的构成)如图7所示,由RF开关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的无线装置2相对于图1所示的 无线装置1进一步具备切换控制部41,对由RF开关所构成的透过元件12及22进行控 制;控制部40,对切换控制部41输出指示信号。此外,在图7中,将透过元件12记为 RF开关12,且将透过元件22记为RF开关22。(RF开关12及22的切换动作)以下参照图8对无线装置2的RF开关12及22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图8是表 示无线装置2的RF开关12及22的切换动作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当无线装置2的用户接通无线装置2的电源(步骤1;以下简称为Si) 时,控制部40根据无图示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或无线部电路25来检测框体天线11 是否启动(S2)。在此,框体天线11的启动是指,通过所述用户界面而检测到了来自用 户的、开始视听第1频率即、UHF频带的电视的指示。在S2中,控制部40当检测到框体天线11的启动时,对切换控制部41输出用 以指示接RF开关12及22的指示信号,切换控制部41接收到该指示信号后,将RF开关 12及22接通(S3)。在此,RF开关12及22的接通是指,使框体天线11与无线部电路 25导通,另一方面,RF开关12及22的断开是指,使框体天线11与无线部电路25非导 通,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相同。另一方面,在S2中,若控制部40检测为框体天线11未启 动,便转移到S14的处理。其次,在S3中,当控制部40借助切换控制部41使RF开关12及22接通时,无 线装置2使用框体天线11来开始利用第1频率下的通信系统(S4)。其次,在S4中,当无线装置2开始利用第1频率下的通信系统时,控制部40根 据无图示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6检测内置天线32是否启动(S5)。在此,内置天线 32的启动是指如下等情况通过所述用户界面中检测到了来自用户的、开始利用第2频 率下的通信系统的指示;或,当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为音频通话等双向通信系统时, 通过内置天线32及无线部电路26而接收到了来自基站的呼叫信号。在S5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内置天线32的启动时,对框体天线11共振的第1 频率以及内置天线32共振的第2频率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能够同时利用第1频率下的 通信系统与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S6)。另一方面,当控制部40检测到内置天线32未 启动时,便转移到S18的处理。在S6中,当控制部40判断为能够同时利用第1频率下通信系统与第2频率下 的通信系统时,便将处理转移到S15。另一方面,当控制部40判断为不能同时利用所述 两个通信系统时,进行向用户通知不能同时利用的处理,并检测用户所选择的是使用有 框体天线11的通信系统与使用有内置天线32的通信系统的这两个通信系统中的哪一者 (S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S7中是由用户来选择两个通信系统中的某一者,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控制部40预先对框体天线11共振的频率以及能够与内 置天线32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的各者来设定优先顺序,然后控制部40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自动选择所要利用的通信系统,即自动选择所要使用的天线。在S7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使用有内置天线32的通信系统已被选择时,控制 部40便向无线部电路25输出结束使用框体天线11的指示(S8)。另一方面,当控制部 40检测到使用有框体天线11的通信系统已被选择时,便转移到S18的处理。进行了 S8的处理之后,控制部40对切换控制部41输出用以指示将RF开关12 及22断开的指示信号,切换控制部41接收了该指示信号后,使RF开关12及22断开 (S9)。在RF开关12及22断开之后,无线装置2使用内置天线32来开始利用第2频率 下的通信系统(SlO)。然后,在已开始利用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的无线装置2中,第2频率下的通信 系统被持续利用,直至控制部40通过无图示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6检测到内置天线 32的使用结束为止,(Sll)。在此,内置天线32的使用结束是指以下等情况通过所述 用户界面而检测到来自用户的、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的利用结束指示;或,当第2频率 下的通信系统为音频通话等双向通信系统时,通过内置天线32及无线部电路26从基站接 收到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s link)的断开信号。Sll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内置天线32的使用已结束时,无线装置2便结束第 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的利用(S12)。在S12的处理之后,控制部40检测无图示的用户界 面是否收到来自用户的、断开无线装置2的电源的指示,若检测到该电源断开指示,无 线装置2便将自身的电源断开而结束自身的动作处理。另一方面,若通过所述的用户界 面而未检测到使无线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控制部40便转移到S2的处理。此外,在所述的S3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框体天线11未启动时,控制部40通 过无图示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6来检测内置天线32是否启动(S14)。在此,若控制 部40检测到内置天线32未启动,便转移到S13的处理,若检测到内置天线32已启动, 便转移到SlO的处理。此外,在所述的S5中,控制部40若检测到内置天线32未启动,便检测无图示 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5是否收到框体天线11的使用结束的指示或信号(S18)。在 此,框体天线11的使用结束是指,通过所述用户界面检测到了来自用户的结束视听第1 频率即、UHF频带的电视的指示。在S18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框体天线11的使用已结束时,无线装置2便结 束第1频率下的通信系统的利用(S19)。在S19的处理之后,控制部40转移到S13的处 理。另一方面,在S18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框体天线11的使用还未结束时,便转移 到S5的处理。此外,在所述的S6中,当控制部40判断为能够同时利用第1频率下的通信系统 以及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时,无线装置2便使用内置天线32来开始利用第2频率下的 通信系统(S15)。然后,在已开始利用第2频率的通信系统的无线装置2中,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 统将被持续利用,直至控制部40通过无图示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6检测到内置天线 32的使用结束为止,(S16)。在该S16中,当控制部40检测到内置天线32的使用结束 时,无线装置2便结束利用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S17),控制部40便转移到S18的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2中,控制部40通过无图示 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5,取得用以表示框体天线11的系统是否启动的信息,换而言 之,取得用以表示框体天线11是否已被使用的信息(第1天线使用信息),此外,根据无 图示的用户界面或无线部电路26,取得用以表示内置天线32的系统是否启动的信息,换 而言之,取得用以表示内置天线32是否已被使用的信息(第2天线使用信息),并根据 所取得的所述两信息来对RF开关12及22进行切换。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 置2在框体天线11未启动的情况时,使用内置天线32并利用第2频率下的通信系统,此 时,靠近于内置天线32的供电部33及34便与接地图案呈分离,因此可降低因接地图案 靠近所引起的内置天线32的特性劣化。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装置2具有RF开关12及22这两者,但也 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及变形例2同样地具有RF开关12及22的其中任一者。此 时,也能够发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及2中所说明的具备透过元件12及22的任一者 时呈相同的作用及效果。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及2中,由滤波元件或RF开关构成透过元件12及 22,但也可为将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滤波元件与实施方式2中所说明的RF开关加以组 合来构成透过元件12及22。〔实施方式3〕以下参照图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无线装置3的构成的框图。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3的无线装置3是实施 方式1的无线装置1的变形例。因此,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不 同之处进行说明,且对具备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3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装置1不同之处在 于在内置天线32与匹配电路24之间,具备具有与透过元件12及22呈不同特性的透过 元件27。该透过元件27具有使内置天线32共振的第2频率透过,且将框体天线11共振 的第1频率屏蔽的特性。在此,在对具有透过元件27时的效果进行说明之前,对上框体与铰链部分别各 具有一天线时的无线装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具体为,在具有两个天线的无线 装置中,当在上框体具有一天线,且在下框体具有该天线的匹配电路,且在由上框体的 端部与下框体的端部所构成的铰链部中内置有另一天线时,内置在铰链部中的天线(以 下称作内置天线)与上框体所具有的天线(以下称作框体天线)的供电部便在铰链部处靠 近。虽然曾说明了因内置天线靠近框体天线的供电部而导致内置天线的天线特性劣化的 情况,但在此与上述的情况不同的是,因内置天线靠近框体天线的供电部而有可能导致 框体天线的天线发生特性劣化。如果加以详细说明,那么该问题的原因在于,在框体天 线共振的频率的高频信号透过框体天线的供电部时,该高频信号的电容量的一部分从框 体天线的供电部向内置天线传输,其结果使框体天线的增益降低。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3中,在内置天线32与匹配电路24之间具备具有 所述特性的透过元件27,由此可将内置天线32相对于框体天线11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电 长度(electrical length)缩短。由此,从供电部33及34向内置天线32传输的、第1频率 的高频信号的电容量便得以降低,其结果,框体天线11的增益得以提高。
13
另外,无线装置3所具有的透过元件27也可由实施方式1的图3及图4所示的 滤波元件所构成。此外,当由滤波元件构成所述的透过元件27时,也可不是图3及图4 所示的连接例,而是利用图10所示的电抗元件的连接例。具体为,也可如图10所示, 通过布线来连接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并在该布线与接地之间串联连接线圈与电容器, 从而构成滤波元件。另外,在图10所示的输入端子上连接着内置天线32,在输出端子上 连接着匹配电路24。进而,也可将多个图3(a)及图10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来构成透 过元件27。具体为,可将两个图3(a)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来构成透过元件27,也可 将图3(a)所示的滤波器与图3(d)所示的滤波器加以组合来构成透过元件27。此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由滤波元件而构成透过元件27,因此使用了线圈或电容器等电抗元件,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电介体滤波器来构成透过元件27。另外,作为由滤波 元件构成的透过元件27的其它构成例,也可通过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或配线基 板等中的信号线图案来构成透过元件27。此外,无线装置3所具有的透过元件27也可由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开关切换元 件而构成,该开关元件由RF开关所构成。此时,作为透过元件27的RF开关被参照实 施方式2的图7时所说明的、控制部40及切换控制部41所控制。具体为,控制部40检 测内置天线32的系统是否启动,换而言之,检测内置天线32是否已被使用,且控制部40 根据该检测的结果,借助切换控制部41对该RF开关进行切换。S卩,当内置天线32处于 使用状态时,该RF开关使内置天线32与无线部电路26导通,另一方面,当内置天线32 处于未使用状态时,该RF开关使内置天线32与无线部电路26为非导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无线装置3中,在内置天线32与匹配电路24之间 具有透过元件27,但也可在匹配电路24与无线部电路26之间具有透过元件27,此时, 也能够发挥提高框体天线11的天线特性的这一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由滤波元件或RF开关构成透过元件27,但也可将上 述滤波元件与RF元件这两者加以组合来构成透过元件27。此外,进一步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耦合部由连接于 所述第1天线的第1导体部与连接于所述匹配部的第2导体部所构成,且所述第1导体部 与所述第2导体部呈电磁性耦合。根据所述构成,由于构成耦合部的第1导体部与第2导体部是相互呈电磁性耦 合,因此可分离地配置。在此,由于第1导体部连接于第1框体所具有的第1天线,因 此第1导体部配置在第1框体中,由于第2导体部连接于第2框体所具有的匹配部,因此 第2导体部配置在第2框体中。此时,当第1框体相对于第2框体可动时,耦合部由相互分离开的第1导体部与 第2导体部所构成,由此,与耦合部由一个导体构成时相比,可大幅减轻因所述第1框体 的可动性而对耦合部施加的物理应力。其结果,与耦合部由一个导体构成时相比,具有 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发挥着可抑制第1框体与第2框体之间产生的电连接不良的 效果。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框体,内置有与第1频率 发生共振的第1天线;第2框体,内置有用以与所述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部; 连结部,将所述第1框体与第2框体连结,且内置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频率的第2频率发生共振的第2天线以及、使所述匹配部与所述第1天线电性耦合的耦合部;第1频率透过 元件,在连接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和连接所述匹配部与所述耦合部的 信号路径的其中至少一信号路径上,使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根据所述的构成,第1天线与匹配部通过连结部所具有的耦合部而耦合,此 外,在该连结部中配置有第2天线。在此,第1天线连接于上框体的接地,从而发挥天 线的功能;或,相对于第2天线而言,第1天线自身发挥着上框体侧的接地图案的功能。 此外,用以与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部连接于下框体的接地。因此,所述耦合 部连接了上框体的接地与下框体的接地。在此,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以及连接 耦合部与匹配部的信号路径的其中任一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用以对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2 频率的信号进行屏蔽的第1频率透过元件,因此可减小该第2天线周边的接地效应,增大 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例如,当无线装置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上具备有所述的第1频率 透过元件时,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2频率的信号被第1频率透过元件屏蔽,从而不会经由 耦合部传输到上框体的接地即、第1天线。即,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上框体的接 地之间的连接被屏蔽。由此,耦合部便仅与下框体的接地相连接,其结果,与第2天线 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此外,在连接匹配部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第1频率透过元件时也同 样,即,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下框体的接地之间的连接被屏蔽,其结果,与第2天 线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此外,当在连接第1天线与耦合部的信号路径以及连接耦合部与匹配部的信号 路径的这两信号路径上具备有第1频率透过元件时,因第2频率成分,耦合部与任何一接 地都不相连,与第2天线靠近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便消失,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变为最 大。此外,该第1频率透过元件具有使第1天线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的特 性,因此通过设置该第1频率透过元件,第1天线的天线特性便不会发生劣化。如以上所述,即便第2天线与耦合部一同配置在连结部并相互靠近,本发明的 无线装置也可使靠近于第2天线的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减小,且可使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 以增大,因此其结果,可降低因呈接地的导体靠近第2天线而导致的第2天线的特性劣 化。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两个框体的一者中设有一天线,且在该 两个框体所连结的连结部中设有与框体所具备的天线不同的天线,因此本发明的无线装 置发挥着可降低该连结部所具有的天线的特性劣化的效果。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无 线装置中,进而优选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为滤波元件。通过所述构成,即便第1天线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信号与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2 频率的信号同时传送到第1频率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的第1频率透过元件也能够使 第1频率透过,并屏蔽第2频率。由此,即便无线装置中同时使用有第1天线与第2天 线,即,即便同时利用有不同频带下的两个通信系统,也能够发挥降低第2天线的特性劣化的效果。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装置中,进而作为优选,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是 开关切换元件,其中,该开关切换元件根据用以表示所述第1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1天 线使用信息以及用以表示所述第2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2天线使用信息,对所述第1天 线与所述匹配部之间的耦合及非耦合进行切换。通过所述构成,当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不使用第1天线但使用第2天线时,可使第 1天线与所述匹配部之间为非耦合。即,在使用第2天线的系统处于启动时,能够对第1 天线与耦合部之间的导通、以及耦合部与匹配部之间导通的其中至少一者进行切断。由此,在使用第2天线的期间中,相对于第2天线而言,耦合部的接地作用得以 减小,第2天线的电性体积得以增大,其结果,可降低第2天线的特性劣化。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装置中,进而作为优选,所述第2框体具有对所述 第2频率的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部;在连接所述第2天线与所述信号处理部的信号路 径上,具备有使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的、第2频率透过元 件。在耦合部与第2天线都设置于连结部时的无线装置中,耦合部与第2天线相互靠 近。由此,透过耦合部的第1频率的信号的、电容量的一部分将会传输到第2天线。其 结果,第1天线的增益降低,从而导致第1天线的特性劣化。在此,通过所述构成,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能够对因第1频率成分而形成 的、第2天线与信号处理部间的连接进行切断,并将因第1频率成分而形成中的、第2天 线的电长度缩短。如此,通过缩短第2天线的电长度,从耦合部传输到第2天线的、第 1频率的高频信号的电容量便得以减小,其结果,能够降低第1天线的特性劣化。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装置中,进而优选所述第2频率透过元件为滤波元 件。通过所述构成,即便第1天线所共振的第1频率的信号以及第2天线所共振的第 2频率的信号同时输入到第2频率透过元件,由滤波元件构成的第2频率透过元件也可使 第2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第1频率的信号。由此,即便无线装置中同时使用有第1 天线与第2天线,S卩,即便同时利用有不同频带下的两个通信系统,也能够发挥降低第1 天线的特性劣化的这一效果。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无线装置中,进而作为优选,所述第2频率透过元件 是开关切换元件,其中,该开关切换元件根据用以表示所述第2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2 天线使用信息,对所述第2天线与所述信号处理部之间的导通或非导通进行切换。通过所述构成,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不使用第2天线时,能够使第2天线与信号 处理部为非导通。由此,在无线装置不使用第2天线的期间中,能够缩短第2天线的电 长度。因此,当本发明的无线装置在不使用第2天线的期间中使用第1天线时,能够降 低第1天线的特性劣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其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 更,将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加以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装置,在该无线装置中,在两个框体的一者中设有一天 线,在该两个框体所连结的连结部中设有与框体所具备的天线不同的天线,因此该无线 装置可降低该连结部所具备的天线的特性劣化,本发明尤其可用于具有使用频率互相 不同的两个天线且能够实现多通信系统利用或通信系统利用以及广播电波接收的、便携 式电话。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框体,内置有与第1频率发生共振的第1天线; 第2框体,内置有用以与所述第1天线的阻抗进行匹配的匹配部; 连结部,将所述第1框体与第2框体连结,且内置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频率的第2频 率发生共振的第2天线以及、使所述匹配部与所述第1天线电性耦合的耦合部;第1频率透过元件,在连接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和连接所述匹配部 与所述耦合部的信号路径的其中至少一信号路径上,使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 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部由连接于所述第1天线的第1导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匹配部的第2导体部 所构成,所述第1导体部与所述第2导体部呈电磁性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为滤波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为滤波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是开关切换元件,其中,该开关切换元件根据用以表示所述 第1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1天线使用信息以及用以表示所述第2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 2天线使用信息,对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匹配部之间的耦合及非耦合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频率透过元件是开关切换元件,其中,该开关切换元件根据用以表示所述 第1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1天线使用信息以及用以表示所述第2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 2天线使用信息,对所述第1天线与所述匹配部之间的耦合及非耦合进行切换。
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框体具有对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部;在连接所述第2天线与所述信号处理部的信号路径上,具备有使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 透过且屏蔽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的、第2频率透过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频率透过元件为滤波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频率透过元件是开关切换元件,其中,该开关切换元件根据用以表示所述 第2天线是否正被使用的第2天线使用信息,对所述第2天线与所述信号处理部之间的导 通或非导通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在本发明的无线装置中,两个框体所连结的连结部中设有与一框体所具备的天线不同的天线,该无线装置可降低该连结部中具备的天线的特性劣化。该无线装置(1)包括上框体(10),内置有与第1频率共振的框体天线(11);下框体(20),内置有框体天线(11)的匹配电路(23);铰链部(31),将上框体(10)与下框体(20)连结,且内置有与不同于所述第1频率的第2频率发生共振的内置天线(32)以及使匹配电路(23)耦合于框体天线(11)的供电部(33)及(34);透过元件(12)及(22),在连接框体天线(11)与供电部(33)的信号路径以及连接匹配电路(23)与供电部(34)的信号路径的其中至少一信号路径上,使所述第1频率的信号透过,且屏蔽所述第2频率的信号。
文档编号H01Q1/24GK102017289SQ2009801083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9日
发明者引野望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