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装置和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94441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装置和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装置和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和高功能化则要求电子机器所使用的电路元件进 一步小型化。随着电路元件的小型化则用于向配线基板安装的电极之间的狭窄间距化不可 缺少。作为电路元件的表面安装方法知道有在电路元件的电极上形成焊球,把焊球与配 线基板的电极焊盘进行焊接的倒装片安装方法。倒装片安装方法中受焊球自身的大小和焊 接时产生搭桥等的制约而电极的狭窄间距化有界限。作为为了克服这种界限的结构则知道 有把由半蚀刻基体材料所形成的突起结构作为电极或通路,在基体材料上经由环氧树脂 等绝缘树脂来安装电路元件,使电路元件的电极与突起结构连接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和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28926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0-68641号公报如现有这样作为绝缘树脂而使用环氧树脂,以把突起结构埋入绝缘树脂的方式来 层叠配线层、绝缘树脂和电路元件时,则以环氧树脂的流动性低为原因而在突起结构和与 它相对的电路元件的电极的界面处夹有树脂的残膜,有连接可靠性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以把突起结构埋入绝 缘树脂的方式来层叠配线层、绝缘树脂和电路元件,提高突起结构与电路元件电极的连接
可靠性。本发明的一形态是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具备设置有突起电极的配线层、设置有 与突起电极相对的元件电极的电路元件、设置在配线层与电路元件之间的由加压而引起可 塑流动性的绝缘树脂层,通过把配线层向绝缘树脂层压接而使突起电极贯通绝缘树脂层, 使突起电极与元件电极电连接。根据该形态,由于能抑制在突起电极与元件电极的界面处夹有绝缘树脂层的残 膜,因此,电路装置的连接可靠性被提高。上述形态中,突起电极也可以具有与元件电极的接触面实质上平行的上面部和 随着接近上面部、径变细而形成的侧面部。根据该形态,在把配线层、绝缘树脂层和电路元件利用压接进行层叠时,能使突起 电极顺利地贯通绝缘树脂层。
上述形态中,随着接近上面部、突起电极的径变细的程度也可以是在上端部比上 端部以外更大。根据该形态,由于突起电极与绝缘树脂层的界面的面积增加,所以能提高突 起电极与绝缘树脂层的贴紧性。上述形态中也可以具有多个电路元件。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是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电路元件、设置有 突起部的散热部件、设置在散热部件与电路元件之间的由加压而引起可塑流动性的绝缘树 脂层,通过把散热部件向绝缘树脂层压接而使突起部贯通绝缘树脂层,使突起部与电路元 件热连接。本发明的其他形态是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具备突起电 极形成工序,其在金属板上形成突起电极;压接工序,其把金属板和设置有与突起电极对应 的元件电极的电路元件经由由加压而引起可塑流动性的绝缘树脂层进行压接,通过使突起 电极贯通绝缘树脂层而使突起电极与元件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突起电极形成工序中,也可以把突起电极的形状形成得随着接近上面部而 径变细。在所述突起电极形成工序中,随着接近上面部、突起电极的径变细的程度也可以是 形成得在上端部比上端部以外更大。把上述各要点适当组合的,也包含在通过本专利申请所要求专利保护的发明范围。根据本发明,在以把突起结构埋入绝缘树脂的方式来层叠配线层、绝缘树脂和电 路元件的电路装置中,使突起结构与电路元件电极的连接可靠性被提高。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电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2(A) (C)是表示突起电极形成方法的工序剖面图;图3 (A) 3 (C)是表示突起电极与元件电极连接方法和配线层形成方法的工序剖 面图;图4(A) 4(C)是表示突起电极与元件电极连接方法和配线层形成方法的工序剖 面图;图5是表示突起电极的前端部分深入到元件电极状态的电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2电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7 (A)是从芯片侧看实施例3电路装置的立体图,图7⑶是从配线侧看实施例 3电路装置的立体图,图7(C)是图7(A)的A-A'线(图7(B)的B-B'线)的剖面图;图8 (A) 图8 (E)是表示实施例3电路装置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图;图9 (A) 图9 (C)是表示实施例3电路装置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图;图10(A)是表示实施例4电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10⑶是图10(A)的虚线C 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路装置 20配线层22突起电极 24铜板26焊球30绝缘树脂层 40电路元件 42元件电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1是表示实施例1电路装置10结构的剖面图。电路装置10具备把配线层20、 绝缘树脂层30和电路元件40按该顺序层叠的结构。配线层20由铜等金属部件构成,具备规定的配线图形。配线层20在与电路元件 40的各元件电极4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电极22。在形成有各突起电极22部分的配 线层20的外面侧设置有焊球26。突起电极22具有与后述元件电极42的接触面实质上平行的上面部27和随着接 近上面部27而径变细而形成的侧面部28。且本实施例的突起电极22,随着接近上面部27 而突起电极22的径变细的程度是在上端部29比上端部29以外更大。这样,由于突起电极 22与绝缘树脂层30的界面的面积增加,所以能提高突起电极22与绝缘树脂层30的贴紧 性,进而电路装置10的可靠性被提高。本实施例举例表示了把上面部27作为上边的梯形 两上端部的角削去的剖面形状的突起电极22。突起电极22贯通绝缘树脂层30而与电路元 件40所设置的元件电极42电连接。绝缘树脂层30被设置在配线层20与电路元件40之间,一个面与配线层20压接, 另一个面与电路元件40压接。绝缘树脂层30由加压时引起塑性流动的材料形成。作为加 压时引起塑性流动的材料能举出环氧系列热硬化型树脂。绝缘树脂层30所使用的环氧系 列热硬化型树脂例如只要是在温度160°C、压力8MPa的条件下具有粘度lkPa s特性的材 料便可。在温度160°C的条件下,对该材料以15MPa加压时,与不加压的情况比较则树脂的 粘度降低到约1/8。与此相对,热硬化前B级、、〒一J)的环氧树脂在玻化温度Tg以下 的条件下,与树脂不加压的情况相同程度地没有粘性,即使加压也不产生粘性。电路元件40使设置有元件电极42的电极面朝向绝缘树脂层30地与绝缘树脂层 30压接。电路元件40的具体例是集成电路(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等半导体芯片。在没设置焊球26部分的配线层20的外面以及没形成配线层20部分的绝缘树脂 层30的外面,被焊料抗蚀剂62所覆盖。在使用回流焊接工序等把焊球26与安装基板接合 时,利用焊料抗蚀剂62能抑制热对配线层20和绝缘树脂层30的损伤。本实施例的电路装置10由于作为绝缘树脂层30而使用了由加压引起塑性流动的 材料,所以在把配线层20、绝缘树脂层30和电路元件40按该顺序压接进行一体化时,能抑 制绝缘树脂层30的残膜夹在突起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之间,能谋求提高连接可靠性。(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图2(A) 图2(C)是表示突起电极22形成方法的工序剖面图。首先如图2(A)所示,准备至少具有比突起电极22的高度与配线层20的厚度的和 大的厚度的铜板24。本实施例中铜板24的厚度是125 u m。然后如图2(B)所示,利用光刻法在电极形成区域有选择地形成抗蚀剂(未图示), 把抗蚀剂作为掩模而在铜板24上形成规定图形的突起部25。各突起部25被设置成与电路 元件40所形成的各元件电极42的位置对应(参照图3 (A))。然后如图2(C)所示,利用氩(Ar)溅射把突起部25的顶部边缘削去而形成突起 电极22。本实施例突起电极22的高度、上面的径和基面的径分别是60iim、 20 y m和 小 60 y m。图3(A) 4(C)是表示突起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的连接方法和配线层20的形成方法的工序剖面图。如图3 (A)所示,在形成有规定图形的元件电极42的电路元件40与按上述方法制 作了突起电极22的铜板24之间夹入绝缘树脂层30。绝缘树脂层30的膜厚是突起电极22 高度的程度。使用冲压装置利用加压成型来把电路元件40、绝缘树脂层30和铜板24 —体 化。冲压加工时的压力和温度分别约是15MPa和180°C。利用冲压加工使突起电极22贯通 绝缘树脂层30,使突起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电连接。由于突起电极22具有随着接近上面 部而径变细而形成的侧面部,所以突起电极22顺利地贯通绝缘树脂层30。由冲压加工时的压力而绝缘树脂层30的粘度降低,绝缘树脂层30产生塑性流动。 这样,绝缘树脂层30被从突起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的界面50处挤出,绝缘树脂层30的 一部分不易残存在界面50处(参照图3 (B))。然后如图3(C)所示,通过蚀刻铜板24的整个反面侧来调整铜板24以到配线层的 厚度。本实施例配线层的厚度是35 iim。然后如图4(A)所示,利用光刻法,对准配线层的图形而有选择地形成抗蚀剂60。 具体说就是使用叠片装置向铜板24粘贴膜厚20 y m的抗蚀剂膜,使用具有配线层图形的光 掩模进行UV曝光后,使用Na2C03溶液进行显影,通过把未曝光区域的抗蚀剂除去而在铜板 24上有选择地形成抗蚀剂60。为了提高与抗蚀剂60的贴紧性,最好在进行抗蚀剂膜的叠 片之前根据需要对铜板24的表面施加研磨、清洗等前处理。然后如图4 (B)所示,使用氯化铁溶液对铜板24露出的部分进行蚀刻,形成具有规 定配线图形的配线层20,利用NaOH溶液等剥离剂把抗蚀剂剥离后,留下形成焊球的区域, 在配线层20和绝缘树脂层30外面印刷(>卜印刷)焊料抗蚀剂62。然后如图4(C)所示,在与突起电极22对应部分的配线层20上形成焊球26。通过以上说明的制造工序则能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电路装置10。上述的电路装置 10在利用冲压加工把突起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连接时,虽然元件电极42不变形,但也可 以如图5所示那样使突起电极22的前端部分深入元件电极42。这样,则能更可靠地把突起 电极22与元件电极42进行电连接,更加提高电路装置10的连接可靠性。为了如图5那样 使突起电极22的前端部分深入元件电极42,只要调节冲压加工时的压力、加压时间等加压 条件便可。(实施例2)上述实施例1中配线层20是单层,但配线层也可以是多层。图6表示实施例2电 路装置10的剖面结构。本实施例电路装置10的配线层是多层。实施例2电路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实施例2电路装置10 的制造方法中,经由第一层绝缘树脂层30a把配线层20a与电路元件40压接并使突起电极 22a与元件电极42电连接后,代替图4(C)所示的形成焊球26而是经由成为第二层的绝缘 树脂层30b来压接成为第二层的配线层20b。成为第二层的配线层20b也经过与图2(A) 图2(C)同样的工序而与配线层20a同样地设置有突起电极22b。第二层配线层20b的压接 通过反复图3(A) 图4(C)所示的工序来实现。这样,突起电极22b与配线层20a就被电 连接。这样,能把多层配线的构成更简便地进行,而且能提高多层配线内的连接可靠性 和多层配线与元件电极的连接可靠性。
6
(实施例3)图7 (A)是从芯片侧看实施例3电路装置的立体图,图7⑶是从配线侧看实施例 3电路装置的立体图,图7(C)是图7(A)的A-A'线(图7(B)的B-B'线)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电路装置100是包括LSI110、无源零件120和绝缘树脂层130的多芯 片模块(MCM)。绝缘树脂层130在规定位置设置识别标记132。且绝缘树脂层130设置有贯 通两主面之间的通路(突起电极)133。在绝缘树脂层130的一个主面上安装有多个LSI110 和无源零件120,在绝缘树脂层130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规定图形的配线层200。7(A) 7(C)中把焊球等部件省略。图8 (A) 图8 (E)和图9 (A) 图9 (C)是表示电路装置100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 图。如图8(A)所示,首先,把绝缘树脂层130的规定部位利用钻孔加工、激光加工等切削而 形成识别标记132。作为绝缘树脂层130使用由加压引起塑性流动的材料。绝缘树脂层130 的膜厚例如能设定为是30 u m。然后如图8(B)所示,在绝缘树脂层130的规定位置处设置了焊盘电极140后,使 用识别标记132把LSI110和无源零件120设置在对应的焊盘电极140上规定的位置。这 时,一边以绝缘树脂层130不热硬化程度的温度(例如80°C)加热,一边把LSI110和无源 零件120以数秒左右的短时间临时暂时粘接在绝缘树脂层130上。然后如图8 (C)所示,使用传递模法等利用密封树脂170把绝缘树脂层130、LSI110 和无源零件120进行封装化。然后如图8(D)所示,准备形成有与识别标记132对应的识别标记180的且制造入 有突起电极182的铜板184。接着如图8(E)所示,通过把对应的识别标记132与识别标记 180对准来定位铜板184,使用高精度贴合装置把焊盘电极140与突起电极182进行接合。 贴合条件例如是压力5MPa、温度180°C。然后在铜板184的外面,把干膜抗蚀剂(未图示)进行叠片,进行规定图形的UV(i 线)曝光后,使用0. 7%的Na2C03水溶液进行显影,把干膜抗蚀剂设定为规定的掩模图形。 如图9(A)所示,进而通过使用氯化铁溶液对铜板184露出的部分进行蚀刻,形成具有规定 配线图形的配线层200,使用2%的NaOH水溶液把干膜抗蚀剂剥离。然后如图9(B)所示,留下形成焊球的区域,在配线层200和绝缘树脂层130的外 面印刷光焊料抗蚀剂210。光焊料抗蚀剂210的膜厚例如能设定成30 u m。然后如图9(C)所示,在与突起电极182对应部分的配线层200上形成焊球220。 然后利用切割加工而切成规定的大小,这样就能制作电路装置100。(实施例4)图10(A)是表示实施例4电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10⑶是图10(A)的虚线C 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本实施例的电路装置300是把微处理器、芯片组、视频芯片、存储 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系统LSI)上的SoC(SyStem On a Chip)。一般地,90nm以下的 一代LSI由于随着栅极长度缩小的漏电流的增加而LSI自身成为高发热体。电路装置300具有经由元件电极350而把系统LSI320安装在绝缘树脂层310的 一个主面上的结构。绝缘树脂层310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规定图形的配线层330,焊球 340与配线层330接合。配线层330与元件电极350通过贯通绝缘树脂层310的通路312 电连接。
7
由铜等金属构成的散热板370经由由加压引起塑性流动的绝缘树脂层360而被设 置在系统LSI320上。绝缘树脂层360设置有热通路362而把散热板370与系统LSI320热 连接。这样,由高发热体系统LSI320产生的热迅速地向散热板370传递,因此,利用低成本 且简单的结构就能提高电路装置300的散热性。热通路362是预先在散热板370上形成的金属制突起部。该突起部具有随着成为 前端而径变细而形成的侧面部。通过使用冲压装置把设置有突起部的散热板370进行加压 成型而能形成使散热板370与系统LSI320热连接的热通路362。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还能加以各种设计 变更等的变形,这种加了变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例如上述各实施例在配线层的最外面形成有焊球,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 在最外层的配线层上粘接M0S晶体管,使M0S晶体管的源极电极、漏极电极和栅极电极与最 外层的配线层电连接。使用上述那样的突起电极并经由由加压引起塑性流动的绝缘树脂层而把不同的 配线层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机构,能适用在被叫做晶片级CSP(ChipSize Package 芯片尺寸 封装)处理的半导体封装制造处理中。晶片级CSP处理是以把半导体装置的封装尺寸设定 成与半导体芯片大致相同尺寸为目的,不切断芯片而以晶片状态直接地进行到封装工序的 技术。例如在晶片级CSP处理的再配线层的形成处理中,能把经由由加压引起塑性流动的 材料构成的绝缘树脂层而构筑上述那样形成有突起电极的配线层的工序根据需要而在晶 片整体上反复进行。这样,能不损害连接可靠性而谋求晶片级CSP的进一步小型化。与现 有的半导体封装制造处理相比,由于能简便地进行配线层的构筑,所以能降低半导体封装 的制造成本。本发明在层叠配线层、绝缘树脂和电路元件的电路装置制造领域中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一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有突起电极的由金属板构成的配线层、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电极相对的元件电极的电路元件、设置在所述配线层与所述电路元件之间的绝缘树脂层,所述突起电极贯通所述绝缘树脂层,使所述突起电极与所述元件电极电连接,所述突起电极由与所述配线层相同的材料构成且与所述配线层设置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电极具有与所述元件电极的接触面平行的上面部、 和随着接近所述上面部、径变细而形成的侧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接近所述上面部、所述突起电极的 径变细的程度是在上端部比所述上端部以外更大。
4.一种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路元件、设置有突起部的散热部件、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与所述电路元件之间、且由加压而引起可塑流动性的绝缘树脂层,通过把所述散热部件向所述绝缘树脂层压接而使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电路元件热连接。
5.如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层的所述电路元 件形成侧的相反侧设置焊接凸起。
6.一种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金属板的工序,该金属板具有比突起电极的高度和配线层的厚度的和更大的厚度;突起电极形成工序,通过蚀刻所述金属板,将突起电极与所述配线层一体地形成; 压接工序,其把所述金属板和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电极对应的元件电极的电路元件经由 绝缘树脂层进行压接,使所述突起电极与所述元件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突起电极形成工序中,把所述突起电极的形状形成得随着接近上面部而径变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起电极形成工序 中,随着接近所述上面部、所述突起电极的径变细的程度是形成得在上端部比所述上端部 以外更大。
全文摘要
一种电路装置及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以把突起结构埋入绝缘树脂的方式来层叠配线层、绝缘树脂和电路元件,提高突起结构与电路元件的电极的连接可靠性。电路装置(10)具备把配线层(20)、绝缘树脂层(30)和电路元件(40)按该顺序压接层叠的结构。配线层(20)在与电路元件(40)的各元件电极(4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电极(22)。绝缘树脂层(30)由加压时引起塑性流动的材料形成。突起电极(22)贯通绝缘树脂层(30)而与对应的元件电极(42)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L23/367GK101924085SQ2010101650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井上恭典, 柴田清司, 臼井良辅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