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189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的线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一般指令电话是冶金、化工等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有线通信系统之一。有线通信 系统一般由交换机、终端(如电话机)和电缆三个单元组成,其中电缆承担着传输信号的作 用,将交换机与终端或终端与终端连接起来。电缆接线盒是一个连接电缆的装置,接线盒的 主要作用是实现电缆的转接(跳接)或分线,通常情况下,从主机引出的电缆一般需要经过 多个接线盒跳接才能到达终端。一般指令电话的电缆连接方式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系统 中的终端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在指令和通话总线上。参见图1所示的通信电缆接线盒,电缆接线盒主要由防护罩5、进线端子2和出线 端子6组成,进线端子2与一根进线电缆1相连,出线端子6与三根出线电缆4相连,每一 根电缆芯线数量可依需求而定,一般为6对。为了实现出线电缆的并联连接,在接线盒中用 跳线3将出线端子跳接。但是,目前一般指令电话的通信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二个致命弱点1、当 系统中某一个终端或某一段电缆出现短路故障时,系统总线也即呈现短路,这时,整个通信 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了。2、当出现上述故障时,必须安排人员到现场逐个检查终端和电缆 接线盒,直至找到故障并给予排除,通信系统才能恢复正常使用,故障的处理过程是既费时 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缆短路故障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时间才能检测出故 障点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用以隔离故障区域,确保 系统正常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进线端子、出线端子,进 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出线端子与出线电缆相连,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的接口通过 跳线与其它接口相连,还包括电控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的进线端子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端子电连 接;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检测出线电缆的状态;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对所述出线电缆的状态进 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控开关。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信号发生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输出检测信号;[0013]信号读取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读取检测信号;整流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信号读取电路电连接,将交流检测信号转换成直流 信号;A/D转换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整流电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电连 接,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还设有串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联络。所述的电控开关、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也均设于防护罩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包括防护罩,防护 罩内设有进线端子、出线端子,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出线端子与出线电缆相连,进线 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的接口通过跳线与其它接口相连,还包括,电控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 的进线端子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端子电连接;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 电缆电连接,检测出线电缆的状态;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对所述出线电缆的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控开关。通过设 置在接线盒内的检测模块实时读取出线电缆的状态,发生故障时,由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至 电控开关,隔离故障区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另外,通过串行接口,还可以远程实时地对电 缆状态进行监控,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率和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的通信电缆接线盒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控开关与进线、出线端子的电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模块的电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包括防护罩15,防护罩15 内设有进线端子12、出线端子16,进线端子12与进线电缆11相连,出线端子16与出线电 缆14相连,进线端子12与进线电缆11相连的接口 121通过跳线13与其它接口 122相连, 还包括电控开关17,其输入端与所述的进线端子12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端子 16电连接。参见图3、图5,其中J01是进线端子12,J02至J04是出线端子16,其构成了 1 进3出的接线关系,每一根电缆的芯线为2对(4芯);电控开关17由JDQ01至JDQ06共6 个继电器组成,继电器触点二端分别与是进线端子12的J01和是出线端子16的J02-J04 连接。使用时,进线电缆11与是进线端子12的J01连接,3根出线电缆14分别与是出线端 子16的J02至J04连接。控制模块19通过线A送出低电平,使继电器JDQ01至JDQ06的 1、2触点闭合,进出电缆间保持畅通。假如第一根出线电缆11的第一对线(连接于J02-1、 J02-2)出现短路故障,控制模块19将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U7的PE (0)高电平、PE (6)低 电平通过线A送到继电器JDQ01,JDQ01继电器动作,对应JDQ01A和JDQ01B的1、2触点断
4开,这样第一根出线电缆的第一对线就脱离了系统,即与J01-1、J01-2脱离。检测模块18,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14电连接,检测出线电缆14的状态。检 测电路18主要分为信号发生电路、信号读取电路、整流电路和A/D转换电路。参见图4,其 中产生高频振荡信号的集成芯片U17和U18、继电器JDQ09至JDQ12及电容C39至C44等器 件组成了信号发生电路,通过线B1将检测信号传输至出线电缆14的每一对线路上。由光 电耦合器0PT0IS01、继电器JDQ07和JDQ08等器件组成的信号读取电路,通过线B2接收出 线电缆14中每一对线路上的检测信号并传送至整流电路。包含双运算集成放大器LM358 及二极管IN4148等器件组成的U11A、U11B、U12A、U12B构成了检测信号的整流电路,将接 收的交流检测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送A/D转换电路。U10为专用A/D转换芯片,由它完 成A/D转换,并将数字信号通过线C送给控制电路19。控制模块19,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18的输出端电连接,对所述出线电缆14的 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控开关17。如图5所示,控制模块19 包括8位的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U7和与其相连的自动复位电路U8。低功耗CMOS微处理 器U7的输入、输出端分别通过线A和线C与电控开关17及检测模块18相通,其中低功耗 CMOS微处理器U7的引脚PE0至PE6通过线A分别与电控开关17的继电器JDQ01至JDQ06 连接;引脚PB0至PB4通过连线C与检测模块18中的继电器JDQ07至JDQ12连接,用于控 制继电器动作;PB5至PB7、PF0至PF7脚通过线C与检测电路的A/D转换电路连接,接收8 位数字阻抗值;引脚PD0、PD1、PC0、PG0、PG1通过连线C来控制A/D转换电路U10的信号输 出o控制模块19还设有串行接口 20,用于和通信电缆检测系统的上位控制器进行通 信。图5中J07就是串行接口 20,其与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U7的引脚PD2、PD3、PD4相连。另外,将所述的电控开关17、检测模块18和控制模块19设于防护罩15内,使接线 盒能够在比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正常工作。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在接线盒内的检测模块可以实时的读取出线电缆的状态,发 生故障时,由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至电控开关,隔离故障区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另外,通过 串行接口,还可以远程实时地对电缆状态进行监控,提高通信系统的运行率和维护人员的 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进线端子、出线端子,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出线端子与出线电缆相连,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的接口通过跳线与其它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的进线端子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端子电连接;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检测出线电缆的状态;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对所述出线电缆的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控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信号发生电路,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输出检测信号; 信号读取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读取检测信号; 整流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信号读取电路电连接,将交流检测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A/D转换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的整流电路电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设有串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联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开关、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也均设于防护罩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通信电缆的接线盒,包括防护罩,防护罩内设有进线端子、出线端子,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出线端子与出线电缆相连,进线端子与进线电缆相连的接口通过跳线与其它接口相连,还包括,电控开关,其输入端与所述的进线端子电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的出线端子电连接;检测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的出线电缆电连接,检测出线电缆的状态;控制模块,其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对所述出线电缆的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电控开关。通过设置在接线盒内的检测模块实时读取出线电缆的状态,发生故障时,由控制电路发送信号至电控开关,隔离故障区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文档编号H01R13/70GK201608286SQ20102003307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宋旭, 张东昕, 徐燕春, 王水刚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