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87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很多种电子式继电器的结构比较类似,都是由壳体、底座、带标牌的面板、插 针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一块大电路板等部件组成,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 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数量很多,组装焊接工艺比较繁琐;2、插针与大电路板之间还是用电 线连接,而继电器中总共有11枚插针,工人经常容易焊错,废品率较高,而且电线易断,导 致继电器无法工作;3、面板是与壳体固定连接,大电路板是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大电路板是 从壳体后侧插入,总共有12种一系列的继电器,例如多功能多量定时器、通电延时继电器、 星三角转换器、通电延时继电器等等,虽然壳体和底座是通用的,但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使 用不同的大电路板和带标牌的面板,不易实现一系列产品的通用化生产;4、这一系列继电 器中有些继电器的面板上是有设定旋钮的,这设定旋钮本来是与大电路板上的电位器连接 的,但由于大电路板装入壳体后,大电路板上的电位器却不与设定旋钮处与同一个方位,只 能在出厂前设定好,而出厂后,用户无法自行设定,会对继电器的使用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实现一系列继电器通用 化生产及组装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下一个目的在于提高这一系列继电器的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优 化装配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底座、插针、 带标牌的面板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组,面板置于壳体前端面上,底座置于壳体的后 端面上,数根插针的一端均形成外接线端,另一端为内接线端,该内接线端穿过底座与电路 板上的相应部位连接,在面板上朝向壳体一面向后笔直延伸形成数条固定边,在每个固定 边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卡槽,在底座上朝向壳体一面上对应面板的固定边上的卡槽开 设有数个定位槽;电源板、电源连接板、整定板、前电板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 “ 口”型的上述电路板组,其中电源连接板设置在底座的朝向壳体一面上,数根插针的内接 线端与电源连接板上的对应电路焊接,前电板设置在朝向面板一侧并与电源连接板平行设 置,电源板与整定板平行设置,电源板与整定板的一侧分别插入底座的定位槽中,电源板与 整定板的另一侧上均形成与面板上的卡槽相适配的卡钩,并通过该卡钩与卡槽构成卡接配
I=I O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的大电路板按照功能分成电源板、电源连接板、整定板、前 电板,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 口 ”型的电路板组,而且相应设计这个电路板组 与底座和面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一系列的12款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在生产组装过程中,只 需根据不同的功能,更换电路板组中的前电板和整定板即可,实现了系列继电器的通用化生产及组装,而且电路板组与面板之间卡接连接,大大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更好地固定电路板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面板上固定边所在一面向 前电板一侧笔直延伸形成数条支撑条,支撑条抵压在前电板上。由支撑条配合固定边对电 路板组的固定,保证了电路板组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继电器的性能。针对一系列中的某些带设定选钮的继电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面板上带有 设定选钮,前电板上朝向壳体一端相应设置有与设定选钮对应的电位器,设定选钮的操作 端与电位器连接。由于有前电板的存在,设定选钮与电位器位置正好对应,便于出厂后,用 户自行设定。为了更好地固定电路板组,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面板上朝向定板壳体一面的 四个顶端均向后笔直延伸形成4条固定边,在电源板与整上也分别相应形成2个卡钩。为了便于生产和组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电源板与整定板的两侧的上、 下两端各形成2个卡钩。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去掉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是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1、 底座2、插针3、设定选钮9、带标牌4的面板5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路板组6,面板5置 于壳体1前端面上,底座2置于壳体1的后端面上,11根插针7的一端均形成外接线端,另 一端为内接线端,在面板5上朝向壳体1 一面向后笔直延伸形成4条固定边51,在每个固定 边51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卡槽511,在底座2上朝向壳体1 一面上对应面板5的固定边 51上的卡槽511开设有4个定位槽21,在面板5上的固定边51所在一面向前电板61 —侧 笔直延伸形成2条支撑条52,支撑条52抵压在前电板61上。电源板62、电源连接板63、整 定板64、前电板61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的电路板组6,其中电源连接 板63设置在底座2的朝向壳体1 一面上,11根插针3的内接线端与电源连接板63上的对 应电路焊接,前电板61设置在朝向面板5 —侧并与电源连接板63平行设置,电源板62与 整定板64平行设置,电源板62与整定板64的一侧分别插入底座2的定位槽21中,电源板 62与整定板64的另一侧上均形成与面板5上的卡槽511相适配的卡钩65,并通过该卡钩 65与卡槽511构成卡接配合。面板5上带有设定选钮9,前电板61上朝向壳体1 一端相应 设置有与设定选钮9对应的电位器10,设定选钮9的操作端91与电位器10连接。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组6按照功能分成电源板62、电源连接板36、整定板64、前 电板61,并将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 口,,型,这样的设计理念便于继电器的通 用化生产及组装,共有一个系列的12款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可以适用该结构,包括多功能多 量程定时器、MFMR通电延时继电器、星三角转换器、AS-DP2通电延时继电器、水位控制器、 多功能多量程宽电压时间继电器、AS-MP1电压监控器、AS-MP1/N400VAC电压监控器、三相保护继电器、不重复多量程时间继电器、电压窗口比较器、三相电压比较器。上述实施例在面板5上固定边51所在一面向前电板61 —侧笔直延伸形成2条支 撑条52,支撑条52抵压在前电板61上。由支撑条52配合固定边51对电路板组6的固定, 保证了电路板组6的安装可靠性,保证了继电器的性能。如果没有支撑条52也是可以的, 只是产品可靠性不如带支撑条52的。支撑条5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进行调整。上述实施例是带设定选钮10的继电器,因此面板5上带有设定选钮9,前电板61 上朝向壳体1 一端相应设置有与设定选钮10对应的电位器10,设定选钮9的操作端91与 电位器10连接。由于有前电板61的存在,设定选钮9与电位器10位置正好对应,便于出 厂后,用户自行设定。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是带计数器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由于电 路板组6中的电源板62和整定板64的尺寸比较大,所以面板5上的固定边51和支撑条52 的长度尺寸相应缩小。
权利要求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包括壳体、底座、插针、带标牌的面板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组,面板置于壳体前端面上,底座置于壳体的后端面上,数根插针的一端均形成外接线端,另一端为内接线端,该内接线端穿过底座与电路板上的相应部位连接,其特征在于在面板上朝向壳体一面向后笔直延伸形成数条固定边,在每个固定边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卡槽,在底座上朝向壳体一面上对应面板的固定边上的卡槽开设有数个定位槽;电源板、电源连接板、整定板、前电板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的上述电路板组,其中电源连接板设置在底座的朝向壳体一面上,数根插针的内接线端与电源连接板上的对应电路焊接,前电板设置在朝向面板一侧并与电源连接板平行设置,电源板与整定板平行设置,电源板与整定板的一侧分别插入底座的定位槽中,电源板与整定板的另一侧上均形成与面板上的卡槽相适配的卡钩,并通过该卡钩与卡槽构成卡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面板上固定边所在 一面向前电板一侧笔直延伸形成数条支撑条,支撑条抵压在前电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带有设定 选钮,前电板上朝向壳体一端相应设置有与设定选钮对应的电位器,设定选钮的操作端与 电位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朝向壳体 一面的四个顶端均向后笔直延伸形成4条固定边,在电源板与整定板上也分别相应形成2 个卡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朝向壳体一面 的四个顶端均向后笔直延伸形成4条固定边,在电源板与整定板上也分别相应形成2个卡 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源板与整定 板的两侧的上、下两端各形成2个卡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源板与整定板的 两侧的上、下两端各形成2个卡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源板与整定板的 两侧的上、下两端各形成2个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在面板上朝向壳体一面向后笔直延伸形成数条固定边,在每个固定边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卡槽,在底座上朝向壳体一面上对应面板的固定边上的卡槽开设有数个定位槽;电源板、电源连接板、整定板、前电板这4块电路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的上述电路板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使这一系列的12款电子式控制继电器在生产组装过程中,只需根据不同的功能,更换电路板组中的前电板和整定板即可,实现了系列继电器的通用化生产及组装,而且电路板组与面板之间卡接连接,大大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H01H45/02GK201601083SQ20102011067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30日
发明者刘方云, 陈武 申请人: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