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747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该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包括LIF(低 插入力)连接器和ZIF(零插入力)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连接器内触点(或称端子)数量的增加,以及多极连接器的普及,用于连接器 结合所需的插入力也在增加,从而连接器的接合操作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因此,有业界研 制了低插入力类型电子连接器,如公知的LIF(低插入力)连接器和ZIF(零插入力)连接
o例如,中国专利ZL01145694.9揭示了一种LIF(低插入力)类型的电子连接器,其 包括多个与配对连接器的终端接触的触点,以及保持所述触点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 一对呈第一凸轮元件形状的接触促进装置、一驱动装置、一对呈第二凸轮元件形状的分离 装置以及一对呈钩形元件形状的锁定装置等;所述一对接触促进装置之间通过齿轮机构传 动,以此构成一主动轴及从动轴,其推动所述触点并使其偏移;所述驱动装置设有一手柄, 其整体地驱动所述接触促进装置以及分离装置和锁定装置,在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接合 时,驱动装置动作,从而接触促进装置使所述触点与配对连接器的终端连接;所述分离装置 将与外壳结合的配对连接器保持在完全结合前的一定接合深度,以示意当前的接合状态; 所述锁定装置通过递进的方式锁定配对连接器。在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接合时,所述分离 装置不再保持在完全接合前的接合深度,接触促进装置推动触点以使其接触配对连接器的 终端,所述钩形元件锁定配对连接器,从而配对连接器从完全接合之前的保有一定接合深 度被拉入完全接合的状态。综上所述,此构造连接器是分别通过齿轮元件传动、钩形元件锁 定、分离装置控制接合状态实现连接器啮合功能。上述示例中,不但要求多个不同的元件如齿轮元件、钩形元件、分离装置等同时作 用以实现连接器啮合功能,且其中,所述齿轮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错位,导致整个运 动机构失效,簧片不复位,对插时损坏连接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组成简单并工作稳定可靠的低插入力类型连 接器,以避免现有连接器中存在的可能因为齿轮错位而损坏连接器以及其结构组成复杂的 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内设有一对呈凸轮元件形状的接触促进元件,各接触促进元件固设于转轴 上相对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对接触促进元件的转轴中,一者作为主动轴,另一者作为从动 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间经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 主动轮和固定于从动轴上的从动轮构成;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中,一者上设有一径向槽或 径向长孔,另一者上对应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凸设有一圆销;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的长度方向中线与其所在的主动轴/从动轴的轴心线相交,所述圆销插入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 中与径向槽或径向长孔滑动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均为异形槽轮,其沿槽轮边缘延伸出一钩状 部,从而形成一个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一端开口的钩状槽。2、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设有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止动 部。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核心在于其传动机构由固定 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和固定于从动轴上的从动轮构成;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中,一者上设 有一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另一者上对应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凸设有一圆销;所述径向槽或径 向长孔的长度方向中线与其所在的主动轴/从动轴的轴心线相交,所述圆销插入所述径向 槽或径向长孔中与径向槽或径向长孔滑动配合。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均为异形槽轮,其沿 槽轮边缘延伸出一钩状部,从而形成一个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一端开口的钩状 槽;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设有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止动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主动轴运动,经主动轮和从动轮间的圆销与径向槽或径向长孔的配合,从而带动从动轴可 靠地运动,从而一对接触促进元件同时动作推动多排触点(或称端子)的接触部分彼此贴 合与分离,再以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钩状槽以及止动部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从而 可靠地实现了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的接合与打开,避免了背景技术案例中齿轮发生错位的 可能,同时还可识别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当前是否完全接合。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分解立体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结合后组件的结构分 解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啮合后组件的前视图;附图5为图4状态一的截面剖视示意图;附图6为图5中传动机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7为图4状态二的截面剖视示意图;附图8为图7中传动机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9为图4状态三的截面剖视示意图;附图10为图9中传动机构的结构放大图。以上附图中1、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2、配对连接器;3、触点;4、外壳;5、接触促 进元件;6、主动轴;7、从动轴;8、主动轮;9、从动轮;10、径向长孔;11、圆销;12、驱动手柄; 13、钩状部;14、凸起;15、钩状槽;16、止动部;17、固定部;18、盖体;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3所示,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1,其包括多个与配对连接器2
4的终端接触的触点3,保持所述触点3的外壳4以及配对外壳4的一盖体18。所述外壳4内设有一对呈凸轮元件形状的接触促进元件5,各接触促进元件5 —体 固设于转轴上相对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对接触促进元件5的转轴中,一者作为主动轴6, 另一者作为从动轴7。一对接触促进元件5动作推动所述触点3并使其偏移。所述主动轴6和从动轴7间经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传动 机构由固定于主动轴6上的主动轮8和固定于从动轴7上的从动轮9构成;所述从动轮9 上设有一径向长孔10,该径向长孔10的长度方向中线与从动轴7的轴心线相交(如图6所 示);主动轮8上对应径向长孔10凸设有一圆销11,该圆销11插入所述径向长孔10中与 径向长孔10滑动配合。所述主动轮8和从动轮9均通过固定部17分别固定于所述主动轴 6和从动轴7上。具体如图示,固定部17为一方形孔,而主动轴6和从动轴7上与方形孔配 合的部位为方形轴端。如图2 4所示,所述外壳4还配备一驱动手柄12,该驱动手柄12与主动轴6 — 体成型,在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接合时,驱动手柄12动作,从而一对接触促进元件5推 动所述触点3与配对连接器2的终端连接。如图1及图5 10所示,所述主动轮8及从动轮9均为异形槽轮,其沿槽轮边缘 延伸出一钩状部13,从而形成一个与配对连接器2上的凸起14配合的一端开口的钩状槽 15,该钩状部13配合所述凸起14通过递进的方式锁定配对连接器2 ;所述主动轮8及从动 轮9上设有与配对连接器2上的凸起14配合的止动部16,该止动部16将与外壳4结合的 配对连接器2保持在完全结合前的一定接合深度,以示意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当前的 接合状态。如图5、6所示,为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结合状态一的示意图,此时连接器1与 配对连接器2刚刚结合,由于所述止动部16与设于配对连接器2凸起14的相互抵靠,使得 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之间留有一段间隙G,以示意现在处于未锁定状态。如图7、8所示,为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结合状态二的示意图,此时连接器1与 配对连接器2开始锁合,所述凸起14逐渐离开止动部16进入传动机构的钩状槽15中,由 于所述钩状部13对配对连接器2施加“拉”的作用,因此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之间的 间隙G开始变小。如图9、10所示,为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结合状态三的示意图,此时连接器1 与配对连接器2完全锁合,所述凸起14完全位于钩状槽15的槽底,所述钩状部13将配对 连接器2锁定,因此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2之间的间隙G消失。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长孔10也可以是一径向槽,即径向长孔10的朝向轮体边沿 的一端延长开口形成径向槽结构,当采用径向槽结构时,径向槽需设计得够长,保证圆销11 在径向槽中来回滑动而不会从径向槽的开口处脱出。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内设有一对呈凸轮元件形状的接触促进元件,各接触促进元件固设于转轴上相对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对接触促进元件的转轴中,一者作为主动轴,另一者作为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间经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和固定于从动轴上的从动轮构成;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中,一者上设有一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另一者上对应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凸设有一圆销;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的长度方向中线与其所在的主动轴/从动轴的轴心线相交,所述圆销插入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中与径向槽或径向长孔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均 为异形槽轮,其沿槽轮边缘延伸出一钩状部,从而形成一个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 一端开口的钩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及从动轮上 设有与配对连接器上的凸起配合的止动部。
专利摘要一种低插入力类型连接器,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内设有一对呈凸轮元件形状的接触促进元件,各接触促进元件固设于转轴上相对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一对接触促进元件的转轴中,一者作为主动轴,另一者作为从动轴;主动轴和从动轴间经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和固定于从动轴上的从动轮构成;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中,一者上设有一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另一者上对应径向槽或径向长孔凸设有一圆销;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的长度方向中线与其所在的主动轴/从动轴的轴心线相交,所述圆销插入所述径向槽或径向长孔中与径向槽或径向长孔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其结构组成更为简单,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1708375SQ20102018725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建江, 张小专 申请人:苏州仪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