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853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连接器技术领域,为通信行业使用的连接同轴电缆的射频同 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壳、绝缘子、内导体三部分。射频同轴连接器与 同轴电缆连接时,是通过同轴连接器的外壳与同轴电缆的接线尾部分相连接,将同轴电缆 的接线尾安装入外壳的槽中,使接线尾的外圈与外壳的槽的内壁紧密接触。同轴连接器的 外壳与同轴电缆的接线尾是独立的零件,通过组装完成连接功能,这种安装结构的缺陷是 1、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之间连接的电性能较差,电压驻波比、插入损耗和三阶互调性能 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2、由于同轴连接器使用环境的不同,在使用时温度会发生变化,会造 成外壳和接线尾两部分的松动甚至脱落,导致同轴连接器失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电性 能且连接简便的同轴连接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绝缘子和内导体,外壳 内腔同轴套有内导体,内导体与外壳之间同轴套有绝缘子,在外壳的连接端同轴连接有接 线尾,接线尾由前端和后端组成,外壳的连接端具有连接槽,接线尾的前端与外壳的连接槽 同轴相配、后端伸出外壳;前端的后端面上具有斜面;与斜面部位相对应的外壳后端的外 侧面上具有倒角面。本实用新型将接线尾固定连接于外壳上,接线尾与同轴连接器成为一个整体,可 防止接线尾与外壳的松动和脱离,使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更加简便和可靠,结构合 理,电性能良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半剖视图。图2是图1中I局部放大图。图中1.外壳;2.接线尾;2-1.前端;2-2.后端;3.绝缘子;4.内导体;A.斜面; B.倒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同轴连接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壳1、绝缘子3和内导体4三部分,其 中,外壳1为外部导体,在外壳1的内腔中同轴套有内导体4,在内导体4与外壳1之间同轴 套有绝缘子3,三部分紧密相连。在外壳1的连接端同轴连接有接线尾2,接线尾2由前端2-1和后端2-2组成,前端2-1为大端,后端2-2为小端。连接时,在外壳1的连接端设置一个连接槽,接线尾2的 前端2-1与该连接槽结构相对应,相互同轴配合安装,后端2-2伸出外壳1外,后端2-2的 结构与同轴电缆的连接结构相对应。如图2所示,在接线尾2的前端2-1的后端面上具有倒角,形成一个斜面A。在外 壳1的后端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个倒角面B,倒角面B的位置与斜面A部位靠近且相对应。 当接线尾2和外壳1装配后,用专用的铆接工具对外壳1上的倒角面B进行收铆, 使外壳1的倒角面B向内翻卷,形成卷边,该卷边包裹住接线尾2的斜面A,这样可彻底解决 接线尾2与外壳1的松动或接线尾2从外壳1中脱落。
权利要求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壳(1)、绝缘子(3)和内导体(4),外壳(1)内腔同轴套有内导体(4),内导体(4)与外壳(1)之间同轴套有绝缘子(3),其特征是外壳(1)的连接端同轴连接有接线尾(2),接线尾(2)由前端(2 1)和后端(2 2)组成,外壳(1)的连接端具有连接槽,接线尾(2)的前端(2 1)与外壳(1)的连接槽同轴相配、后端(2 2)伸出外壳(1);前端(2 1)的后端面上具有斜面(A);与斜面(A)部位相对应的外壳(1)后端的外侧面上具有倒角面(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外壳、绝缘子和内导体,外壳内腔同轴套有内导体,内导体与外壳之间同轴套有绝缘子,外壳的连接端同轴连接有接线尾,接线尾由前端和后端组成,外壳的连接端具有连接槽,接线尾的前端与外壳的连接槽同轴相配、后端伸出外壳;前端的后端面上具有斜面;与斜面部位相对应的外壳后端的外侧面上具有倒角面。将接线尾固定连接于外壳上,接线尾与射频同轴连接器成为一个整体,可防止接线尾与外壳的松动和脱离,使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连接更加简便和可靠,结构合理,电性能良好。
文档编号H01R13/504GK201752058SQ201020205929
公开日2011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韦诚 申请人:镇江金润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合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