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07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汇流条压卡 式连接座的接线盒。
背景技术
接线盒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制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外光伏组件接线盒的汇流条连接方式大都为通过弹性材料本身的弹性 卡住汇流条来连接电路。然而这个过程需要用工具先拨开弹性材料,让弹性材料适当变形 后,插入汇流条,然后通过弹性材料的弹性回复来卡住汇流条,由于汇流条是从上方垂直插 入的,其接触点只有一个。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汇 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 线盒,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座,连接座包括卡板和与卡板通过旋转轴连接的盖 板,卡板与盖板之间固定汇流条,盖板上远离旋转轴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板上对应位置处开 设有卡住卡扣的卡口,通过盖板上的卡扣卡入卡板上的卡口内,使得固定连接汇流条。进一步,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卡板上对应处开设有与凸起吻合的凹 槽,把汇流条的连接方式改为压卡式,由于压卡式的连接为三角形的凸起与凹槽相吻合,使 得汇流条的接触点变为三个,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在接线 盒内用旋转压卡件来固定连接汇流条后,提高了汇流条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可操作性,同时 大大降低了接线盒的厚度,有利于特殊组件在特定安装环境下的适应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连接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汇流条固定压卡结构图。图中1、壳体,21、卡板,211、卡口,212、凹槽,22、旋转轴,23、盖板,231、卡扣,232、
凸起,24、汇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0014]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具有壳体 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连接座,连接座包括卡板21和与卡板21通过旋转轴22连接的盖板 23,卡板21与盖板23之间固定汇流条24,盖板23上远离旋转轴22 —端设置有卡扣231, 卡板21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住卡扣231的卡口 211,盖板23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232, 卡板21上对应处开设有与凸起232吻合的凹槽212。将汇流条24放置于卡板21与盖板23之间,盖板23绕旋转轴22旋转后,通过盖 板23上的卡扣231扣入卡板21上的卡口 211内,对汇流条24进行固定,同时由于盖板23 上的三角形突起与卡板21上的凹槽212相吻合,使得汇流条24的接触点在三角形的三个 顶点上。由于接线盒汇流条24的连接可靠性是接线盒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车间生产组 件时汇流条24连接方式操作的方便性也非常重要,故而把汇流条24的连接方式改为压卡 式,把一个接触点改为三个,提高了汇流条24连接的可靠性,压卡式连接无需额外工具,提 高了可操作性。由于汇流条24水平固定的连接形式降低了接线盒的厚度,有利于特殊组件 在特定安装环境下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通过组件背板与电池片连接,进行作用。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具有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连接座包括卡板(21)和与卡板(21)通过旋转轴(22)连接的盖板(23),卡板(21)与盖板(23)之间固定汇流条(24),盖板(23)上远离旋转轴(22)一端设置有卡扣(231),卡板(21)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住卡扣(231)的卡(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 (23)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232),卡板(21)上对应处开设有与凸起(232)吻合的凹槽 (2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光伏电池组件的汇流条压卡式连接座的接线盒,具有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连接座,连接座包括卡板和与卡板通过旋转轴连接的盖板,卡板与盖板之间固定汇流条,盖板上远离旋转轴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板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住卡扣的卡口,盖板上设置有三角形凸起,卡板上对应处开设有与凸起吻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在接线盒内用旋转压卡件来固定连接汇流条后,提高了汇流条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可操作性,同时大大降低了接线盒的厚度,有利于特殊组件在特定安装环境下的适应性。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1758130SQ20102026576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9日
发明者周凯峰 申请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