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741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干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电池,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干电池的 外形结构。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部分处于正极中心位置,负 极均为导电体。当正极与负极连接形成回路时,电池就开始消耗自身储藏的电能。因 此,电池长时间放置在电器的电池盒中如果不将其取出,会加速干电池的耗电。若要防 止电池在电器非工作时间电能的浪费,则必须将电池从电器的电池盒中取出,待下次使 用时再装回电池盒。但是需要频繁地把电池取出装入又很不方便。人们往往为寻求方便 就把干电池直接放置在电器的电池盒中置之不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2575,
公开日1991年06月26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 改良干电池,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改良干电池,采用绝缘防潮壳膜分别封闭干电池的一 极至两极而成,杜绝两极通过空气放电,可以减少干电池的储存损耗,延长干电池的寿 命,其不足之处是没有解决干电池在电器在电池盒内非工作性耗费电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电池非工作性耗费,必须从电池盒中取出的问题。本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从电池盒中取出就可避免非工作性耗费的新型干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属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干电池,包括正极、负极、柱体,所述正极的部分金属突起,且为圆 柱形,所述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侧是导电体,另 一侧是绝缘体。本实用新型负极的导电体部分与正极金属突起部分在柱体的同一侧。 当一节干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干电池负极(电池底板)的导电体连接形成回路 时,达到正常的放电工作状态;当一节干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干电池负极(电 池底板)的绝缘体连接时,达到断电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池负极导电体部分为半圆形。只要将电池的负极垫片弹簧 偏至垫片中心的一侧,半圆的形状有利于用户能轻松地将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部分与另 一节电池负极的导电体部分或绝缘体部分对接,达到相应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转动 电池柱体实现电池断电的效果,免去将电池从 电器电池盒中取出才可避免电池非工作性耗费的麻烦,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负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在图1图2中,一种新型 干电池,包括正极1、负极、柱体,所述正极的部分金 属突起,且为圆柱形,所述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 侧是导电体3,另一侧是绝缘体2。电池负极导电体部分为半圆形。只要将电池的负极 垫片弹簧偏至垫片中心的一侧,半圆的形状有利于用户能轻松地将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 部分与另一节电池负极的导电体部分或绝缘体部分对接,达到相应的目的。当使用电器时,一节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负极连接时,便可拥有 两种状态导电或者不导电。使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的导电体相连 接,电池在电路中形成回路,电池处于正常放电的工作状态。当要结束电池的工作状态 时,转动电池的柱体,电池的正极金属突起与另一节电池的负极的绝缘体相连接时,电 池在电路中没有形成回路,电池结束放电的工作状态,这样就实现了断电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干电池,包括正极、负极、柱体,所述正极的部分金属突起,且为圆柱 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侧是 导电体,另一侧是绝缘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电池,其特征在于,负极的导电体部分与正极金 属突起部分在柱体的同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电池,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干电池的外形结构。正极的金属突起部分偏离至柱体中心线的一侧,电池负极一侧是导电体,另一侧是绝缘体。转动电池柱体实现电池断电的效果,免去将电池从电器电池盒中取出才可避免电池非工作性耗费的麻烦,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M2/30GK201796998SQ20102054586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吴添羽, 杨颖 , 陈宣羽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