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757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 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 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 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 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 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 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 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它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 波的干扰(EMI),所以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 过大,进而影响电气讯号的传递,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可防止电磁波干扰,保证电气讯号 的传递效果,避免产生客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含绝缘本体、盖体、数个导 电端子、金属壳体以及金属盖,其中绝缘本体后半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的 数个端子插槽,绝缘本体于容置空间内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凹槽。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插 槽中,其中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一接触端,导电端子的前端具有一焊接端,接触端位于容置 空间内,焊接端向前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外。金属壳体设于绝缘本体的前半部上,其中金属 壳体设有一左接触臂与一右接触臂,左接触臂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间内的左侧,右接触臂向 后延伸至容置空间内的右侧。盖体枢设于容置空间内,其中盖体具有一左转轴部与一右转 轴部,左转轴部与右转轴部枢设于凹槽内。金属盖设于盖体上,其中金属盖设有数个弹性 臂,该些弹性臂向着端子插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金属盖设有一左弹臂与一右 弹臂,左弹臂接触于左接触臂,右弹臂接触于右接触臂。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其为在绝缘本体上覆盖一金属壳体,在盖体上设有一 金属盖,且金属盖设有数个弹性臂以及左右弹臂,利用左右弹臂可搭接于金属壳体的左右 接触臂以及弹性臂可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的结构设计,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 的接地部接地,如此可达成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 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诉的问题。[0009]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 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连接器结构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结构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金属盖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4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盖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此连接器结构1包含绝缘本体2、 盖体3、数个导电端子4、金属壳体5、金属盖6以及软性传输单元7,其中绝缘本体2的后半 部具有一容置空间21以及设于容置空间21的数个端子插槽23,且绝缘本体2于容置空间 21内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凹槽25。数个导电端子4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23中,其中导电 端子4的后端具有一接触端42,导电端子4的前端具有一焊接端44,接触端42位于容置空 间21内,焊接端44向前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容置空间21中的 导电端子4的接触端42用以与软性传输单元7电性连接,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的导电端子 4的焊接端44用以与电路板(未绘示)焊接固定。金属壳体5盖设于绝缘本体2的前半部上,其中金属壳体5设有左接触臂56与右 接触臂58,左接触臂56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间21内的左侧,右接触臂58向后延伸至容置空 间21内的右侧。盖体3枢设于容置空间21内,其中盖体3具有一左转轴部32与一右转轴 部34,左转轴部32与右转轴部34可枢设于凹槽25内。金属盖6设于盖体3上,其中金属 盖6设有数个弹性臂60,该些弹性臂60向着该些端子插槽23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置空间 21内,金属盖6设有一左弹臂62与一右弹臂64,左弹臂62接触于左接触臂56,右弹臂64 接触于右接触臂58。在本实施例中,左弹臂62位于左接触臂56与左转轴部32之间,右弹臂64位于右 接触臂58与右转轴部34之间,且左弹臂62的上表面抵接于左接触臂56,左弹臂62的下 表面包覆于左转轴部32,同样地,右弹臂64的上表面抵接于右接触臂58,右弹臂64的下表 面包覆于右转轴部34,其中左弹臂62与右弹臂64的侧边皆呈一半圆形的弧状弹片结构, 且其上表面皆呈一半圆形凸面,其下表面皆呈一半圆形凹面,左转轴部32与右转轴部34上 皆设有一凹陷部36可分别与左弹臂62及右弹臂64的下表面嵌合,如此可保持左、右弹臂62,64与左、右转轴部32、34之间的整体旋转结构的稳定性。右接触臂58包括一右接触部 582以及一右嵌合部584,右接触部582弹性抵压接触于右弹臂64,右嵌合部584嵌合固定 于绝缘本体2的后半部上的右嵌合槽四内。左接触臂56包括一左接触部562以及一左嵌 合部564,左接触部562弹性抵压接触于左弹臂62,左嵌合部564嵌合固定于绝缘本体2的 后半部上的左嵌合槽27。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左接触部562及右接触部582与左弹臂62及右弹臂64彼 此之间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左接触部562及右接触部582皆呈一向下凸出的弹片结构,以与 左弹臂62与右弹臂64的上表面的半圆形凸面弹片结构紧密搭接。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 体2包括一前壁22、一左壁对、一右壁沈以及一底壁观,且前壁22、左壁M与右壁沈设 置于底壁28上且形成容置空间21,该些端子插槽23设置于底壁28上。金属壳体5包括一 上壳53、一下壳55以及连接上壳53与下壳55的一前壳51,前壳51覆盖于前壁22前方, 上壳53覆盖于前壁22、左壁M与右壁沈上方,下壳55覆盖于底壁28下方。在绝缘本体2的前壁22上设有二开口 220贯通前壁22连通至容置空间21,且面 向于右嵌合槽四以及左嵌合槽27设置,右接触臂58与左接触臂56经由此些开口 220穿 过前壁22延伸至容置空间21内,以利于将右嵌合部584与左嵌合部564插设且嵌合固定 于右嵌合槽四与左嵌合槽27,并且将右接触部582与左接触部562搭接于左弹臂62与右 弹臂64上,其中右嵌合槽四与左嵌合槽27位于凹槽25的后方,凹槽25位于前壁22与右 嵌合槽四及左嵌合槽27之间。另外,上壳53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左接地部532与一右接地部 534,底壁28邻近于左接地部532与右接地部534的接脚的部分设有一镂空部29,以使左接 地部532与右接地部534的接脚距离底壁观有一段间隙存在,如此可避免锡焊时的焊接不 良。再者,上壳53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上嵌合部57,下壳5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下嵌合 部59,上嵌合部57与下嵌合部59上亦设有倒刺(未标示),且上嵌合部57、下嵌合部59、 左接触臂56与右接触臂58的延伸方向皆为相同,如此以利于将金属壳体5安装固定于绝 缘本体2上。盖体3上设有数个孔洞30,其中该些弹性臂60穿过该些孔洞30延伸设置于该容 置空间21内。软性传输单元7插入于容置空间21内,其中软性传输单元7面对于金属盖 6的该些弹性臂60设有一金属层72,金属层72用以与该些弹性臂60搭接。之后再向下扳 动盖体3,以借由盖体3闭合时抵压于软性传输单元7上,来达到固定软性传输单元7的目 的。由于弹性臂60紧密搭接于金属层72上,之后再将金属壳体5上的数个前接地部52、后 接地部M、左接地部532以及右接地部534加以接地,如此即可达到连接器结构1的防止电 磁波干扰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此软性传输单元7为软性排线(FFC),此金属层72为铝 箔,然不限于此,软性传输单元7亦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此金属层72亦可为银胶涂 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其在绝缘本体上覆盖有一金属壳体,在盖体 上设有一金属盖,且金属盖设有数个弹性臂以及左右弹臂,左右弹臂可搭接于金属壳体的 左右接触臂,弹性臂可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如此可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受到 外界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诉的问题。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 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后半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数个端子插槽,该绝缘 本体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凹槽;数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其中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后端具有一接触端, 每一该些导电端子的前端具有一焊接端,该接触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焊接端向前延伸 凸出于该绝缘本体外;一金属壳体,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前半部上,其中该金属壳体设有一左接触臂与一右接 触臂,该左接触臂向后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的左侧,该右接触臂向后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 的右侧;一盖体,枢设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盖体具有一左转轴部与一右转轴部,该左转轴部 与该右转轴部枢设于该凹槽内;以及一金属盖,设于该盖体上,其中该金属盖设有数个弹性臂,该些弹性臂向着该些端子插 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金属盖设有一左弹臂与一右弹臂,该左弹臂接触于 该左接触臂,该右弹臂接触于该右接触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弹臂位于该左接触臂与该左转 轴部之间,该右弹臂位于该右接触臂与该右转轴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弹臂的上表面抵接于该左接触 臂,该左弹臂的下表面包覆于该左转轴部,该右弹臂的上表面抵接于该右接触臂,该右弹臂 的下表面包覆于该右转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弹臂与该右弹臂的侧边皆呈一 半圆形的弧状弹片结构,该左转轴部与该右转轴部上皆设有一凹陷部,分别与该左弹臂及 该右弹臂的下表面嵌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接触臂包括一左接触部以及一 左嵌合部,该左接触部弹性抵压接触于该左弹臂,该左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后 半部上的一左嵌合槽,该右接触臂包括一右接触部以及一右嵌合部,该右接触部弹性抵压 接触于该右弹臂,该右嵌合部嵌合固定于该绝缘本体的后半部上的一右嵌合槽,该左接触 部及该右接触部皆呈一向下凸出的弹片结构,以与该左弹臂以及该右弹臂的上表面搭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前壁、一左壁、一 右壁以及一底壁,且该前壁、该左壁与该右壁设置于该底壁上且形成该容置空间,该些端子 插槽设置于该底壁上,该前壁上设有二开口贯通该前壁连通至该容置空间,且面向于该右 嵌合槽以及该左嵌合槽设置,该左接触臂与该右接触臂经由该些开口穿过该前壁延伸至该 容置空间内,并且嵌合固定于该右嵌合槽与该左嵌合槽,该右嵌合槽与该左嵌合槽位于该 凹槽的后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一下壳以及 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的一前壳,该前壳覆盖于该前壁前方,该上壳覆盖于该前壁、该左壁与 该右壁上方,该下壳覆盖于该底壁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壳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向下弯折 延伸的一左接地部与一右接地部,该底壁邻近于该左接地部与该右接地部的接脚的部分设 有一镂空部,以使该左接地部与该右接地部的接脚距离该底壁有一段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上嵌合 部,该下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下嵌合部,该上嵌合部、该下嵌合部、该左接触臂以及该右 接触臂的延伸方向皆为相同以利于将该金属壳体安装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上设有数个孔 洞,该些弹性臂穿过该些孔洞延伸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结构,包含绝缘本体、盖体、数个导电端子、金属壳体以及金属盖,其中金属壳体设有一左接触臂与一右接触臂,盖体具有一左转轴部与一右转轴部,左转轴部与右转轴部枢设于绝缘本体上。金属盖设于盖体上,其中金属盖设有数个弹性臂,金属盖设有一左弹臂与一右弹臂,左弹臂弹性接触于左接触臂,右弹臂弹性接触于右接触臂。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820966SQ20102054923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林志杰, 蔡旺昆, 韦冠仰 申请人: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