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65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用的橡套软电缆,特别是一种升降机用耐移 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升降机上使用的电缆,由于长期在户外使用,不但要有很好的耐高、低温 性能,而且由于该电缆经常频繁的来回弯曲移动,并伴随着风向的转变而频繁的扭转,因此 对此电缆的耐移动及耐扭转要求也要求很高。现有多芯橡套软电缆的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绝缘动力线芯1、绝缘地线芯2、填 充层3、绕包层4和护套层5,电缆的导体采用GB/T3956-2008标准中的第五类软导体,先将 导体束绞成束合股线,再将若干股束合股线复绞成绞合导体,外周再挤制绝缘层即成绝缘 动力线芯1或绝缘地线芯2,绝缘动力线芯1与绝缘地线芯2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缆芯空 隙填充填充层3后,在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4用0. 15mm 0. 20mm无纺布重叠式绕包,再 挤制橡胶护套层5即成橡套软电缆。这种结构的橡套软电缆的不足之处是1、电缆的使用寿命短、电缆接头时剥离困难现有电缆由于填充层都是采用纤维 填充以保持电缆圆整,成缆外周采用0. 15 0. 20mm无纺布重叠绕包,绝缘动力线芯和绝缘 地线芯在成缆绞合时的节径比偏大,一般为12 14倍,导致绝缘动力线芯和绝缘地线芯与 橡胶护套层不紧密,电缆在频繁弯曲及扭转时,各自发生位置移动,造成电缆起包、导体 断裂、橡胶护套层损坏,极大地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且由于采用无纺布重叠绕包,在建筑 施工中电缆接头时剥离困难,给接头工作带来极大不便;2、电缆的地线芯极易折断现有电缆由于地线芯的标称截面小于动力线芯的标称 截面,且地线芯绝缘层的厚度小于动力线芯绝缘层的厚度,使得绝缘地线芯的外径小于绝 缘动力线芯的外径,造成该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勻,极易造成地线芯折断而缩短电 缆的使用周期;3、电缆的柔软度不能满足该电缆频繁移动及耐扭转的要求现有电缆由于导体束 绞成束合股线时的节径比为25 30倍,若干股束合股线复绞成绞合导体时内层节径比为 16 19倍、外层节径比为14 16倍,即束合股线的节径比、绞合导体的内层节径比和外层 节径比都偏大,导致导体的柔软度不能满足该电缆频繁移动及耐扭转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缆的柔软度高、使 用寿命长的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包括绝缘动 力线芯、绝缘地线芯、填充层、无纺布绕包层和护套层,绝缘动力线芯与绝缘地线芯成缆绞 合成成缆线芯,成缆绞合后缆芯空隙的填充层采用不硫化的橡胶条填充,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用0. 07 0. 15mm厚的无纺布间隙式绕包,橡胶护套层挤包在无纺布绕包后的成缆 线芯的外周。导体采用GB/T3956-2008标准中的第五类软导体,先将导体束绞成束合股线,导 体束绞成束合股线时节径比为12 16倍;若干股束合股线复绞成绞合导体时,股线绞向与 复绞绞向相反,内外层绞向相反,复绞时内层节径比为10 14倍;最外层束合股线右向束 绞,复绞成绞合导体时左向复绞,节径比为8 12倍;绞合导体外周再挤制绝缘层。绝缘动力线芯与绝缘地线芯的外经相同。绝缘动力线芯与绝缘地线芯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成缆绞合时成缆线芯的节径比 为8 10倍。本实用新型由于缆芯填充采用未硫化橡胶条填充,缆芯外用间隙式无纺布绕包, 再挤包外橡胶护套,使得缆芯与不硫化橡胶条及外橡胶护套成为一个整体,且缩小束合股 线的节径比及复绞成绞合导体的节径比,增加地线芯绝缘层的厚度,使得绝缘地线芯的外 径与绝缘动力线芯的外径一致,极大地提高了电缆的耐弯曲、抗扭转性能,经试验证明实 用新型经橡胶曲绕机往返10000次来回移动抗扭转试验,电缆表面不开裂,经5分钟耐压 2. 5U0不击穿,电缆的使用寿命长,电缆接头时剥离方便。以下以四芯橡套软电缆为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现有四芯橡套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现有四芯橡套软电缆的横截面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4所示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四芯橡套软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动 力线芯1、一根绝缘地线芯2、填充层3、绕包层4和护套层5,导体采用细铜丝,直径为 0. 15^0. 30mm,先将导体束绞成束合股线,导体束绞成束合股线时节径比为12-16倍;若干 股束合股线复绞成绞合导体时,股线绞向与复绞绞向相反,内外层绞向相反,复绞时内层节 径比为10-14倍,最外层束合股线右向束绞,复绞成绞合导体时左向复绞,节径比为8-12 倍;绞合导体外周再挤制绝缘层即成绝缘动力线芯1或绝缘地线芯2,即绝缘动力线芯1 由动力线芯11和动力线芯绝缘层12组成,绝缘地线芯2由地线芯21和地线芯绝缘层22组 成,地线芯21的标称截面小于动力线芯11的标称截面,地线芯绝缘层22的厚度大于动力 线芯绝缘层12的厚度,绝缘动力线芯1与绝缘地线芯2的外经相同,以增加电缆结构的稳 定性;绝缘动力线芯1与绝缘地线芯2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成缆绞合时节径比为8-10倍, 成缆绞合后,缆芯空隙的填充层3采用不硫化的橡胶条填充,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4采用 0. 07mm厚的无纺布间隙式绕包,间隙为0. 5个带宽,便于缆芯与护套层5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加电缆的耐移动性和抗扭转性,方便建筑施工中电缆的接头;橡胶护套层5挤包在绕包 后的成缆线芯的外周,护套层5采用拉伸强度1(Γ15ΜΡ的合成橡胶,以增加电缆承受较大外 力的能力。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四芯橡套软电缆,包括三根绝缘动力线 芯1、一根绝缘地线芯2、填充层3、绕包层4和护套层5 ;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4采用 0. 15mm厚的无纺布间隙式绕包,间隙为1个带宽。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包括绝缘动力线芯、绝缘地线芯、填充层、 无纺布绕包层和护套层,绝缘动力线芯与绝缘地线芯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橡胶护套层挤 包在无纺布绕包后的成缆线芯的外周,其特征是成缆绞合后缆芯空隙的填充层采用不硫化 的橡胶条填充,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用0. 07 0. 15mm厚的无纺布间隙式绕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其特征是导体束绞成束 合股线时节径比为12 16倍;若干股束合股线复绞成绞合导体时,股线绞向与复绞绞向相 反,内外层绞向相反,复绞时内层节径比为10 14倍;最外层束合股线右向束绞,复绞成绞 合导体时左向复绞,节径比为8 12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其特征是绝缘动力 线芯与绝缘地线芯的外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其特征是绝缘动力 线芯与绝缘地线芯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成缆绞合时成缆线芯的节径比为8 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其特征是绝缘动力线芯 与绝缘地线芯成缆绞合成成缆线芯,成缆绞合时成缆线芯的节径比为8 10倍。
专利摘要一种升降机用耐移动易剥离橡套软电缆,包括绝缘动力线芯1、绝缘地线芯2、填充层3、绕包层4和护套层5,绝缘动力线芯1的厚度与绝缘地线芯2的厚度相同,成缆绞合后缆芯空隙的填充层3采用不硫化的橡胶条填充,成缆线芯外周的绕包层4采用0.07mm厚的无纺布间隙式绕包,间隙为0.5个带宽,橡胶护套层5挤包在绕包后的成缆线芯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未硫化橡胶条填充,缆芯外用间隙式无纺布绕包,使得缆芯与不硫化橡胶条及外橡胶护套成为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电缆的耐弯曲、抗扭转性能,电缆的使用寿命长,电缆接头时剥离方便。
文档编号H01B7/02GK201927388SQ20102067700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冯春香, 刘明辉, 刘杨, 王晓荣, 陆朝燕 申请人:衡阳恒飞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