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61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连接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导线、实现导线电联 接的导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雷管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布孔设计对雷管脚线的长度要求不同。国标 GB8031-2005中推荐性规定脚线长度取为2m,这一规定能满足大多数常规爆破的需求。但 是,对于特殊爆破类型,例如深孔爆破,2m长的脚线就无法满足爆破布网的要求,这时往往 需要定制特殊规格的雷管,从而为生产管理带来不便。因此,也可采用在爆破施工现场根据 不同需求延长脚线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普通的实现导线间电联接的方式中,最常用的做法是将绝缘层剥去,将线芯拧在 一起或焊接在一起以实现导线间的电联接,最后用绝缘胶带将导线接头部分及裸露部分包 裹,以实现与外界的绝缘。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造成线路短 路。另外,采用绝缘胶布将线芯接头部分包裹,接头部分在潮湿环境中易出现短路现象,从 而损毁电路。还可以采用螺钉压接方式的接线端子实现导线间的导通。接线时先将待接导线端 部的绝缘层剥除,再将露出的导线线芯缠绕在螺钉或螺柱上,或是插入接线孔,继而旋紧螺 钉或螺母压住导线线芯形成接头实现导通。这种实现方式的操作工序比较繁琐。当对接线 可靠性要求较高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还可能影响接头的质量。另外,这种方式必须借助金 属件——螺钉的导电性能才能实现电联接。专利ZL93205872. 8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 一种快速接线子,用以实现快速接线。该 专利所涉及到的卡接技术方案是通过一种由金属卡接片和能带动导线卡入金属卡接片的 壳体以及底座等构成的一种导线卡接装置来实现的。同样地,该专利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也 必须通过金属件才能实现导线间的电联接。这些借助金属件实现电联接的方案的缺陷在于上述接线端子和接线子的设计方 案中,除金属件外,其他如壳体、底座等零部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塑料等,而橡 胶、塑料之类的材料与金属片的可靠粘结很难实现,这就为接线子的加工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亦即一种导线连接器,基于如下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来解决上述缺 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以实现导线之间的电联接的导线连接器,包含腔体和与该 腔体在形状上相配合的按钮,并且该按钮和腔体均由绝缘材料构成。该导线连接器的腔体 底部分布有一个或多个彼此隔离的凹槽,垂直于凹槽轴向的腔体外壁上分布有一个或多个 孔,每个孔穿过腔体外壁延伸至与该孔相对应的凹槽,形成一导槽;导线的线芯沿导槽进入 与该导槽相对应的凹槽,按压按钮进入腔体中,使得处于凹槽中的诸线芯在该凹槽中相互
3接触,形成电联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该导线连接器完全由绝缘材料构成,无需通过金属件 的间接导电作用就可以实现导线之间的电联接,既实现了可靠电联接,又方便了连接器的加工。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在于,上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进入该凹槽的各 线芯的直径,并小于进入该凹槽的诸线芯的直径之和。这样就能确保进入同一凹槽的各线 芯在按钮的按压作用下能彼此接触,从而实现可靠的电联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在于,与上述凹槽相对应的诸导槽彼此平行但不同 轴,从而,经由这些导槽进入该凹槽中的诸线芯彼此平行且错开。若不采用这一方案,诸线 芯在进入凹槽的过程中可能因相互作用而弯折,从而当按压按钮进入腔体时,诸线芯间存 在无法交叠的可能性,从而可能导致电联接的不可靠,甚至无法实现电联接。另外,在本实 用新型中导线连接器的腔体中注入诸如环氧树脂的粘稠状绝缘材料,能起到绝缘密封的作 用,从而能避免外界潮湿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电联接的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器实现单股导线电联接的实施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以平行于面A的平面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腔体,分别沿平行于面A、面B和面C的三个平面剖 开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以平行于面B的平面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导线连接器按下按钮装配完成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器实现双股导线电联接的实施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方式分别沿平行于面A和面B的两个平面剖开后的局部剖面 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实施方式分别沿一个平行于面A的平面和两个平行于面C的平面 剖开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专用于实现双股并排导线电联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实施方式分别沿一个平行于面A的平面和两个平行于面C的平 面剖开后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实施方式沿平行于面B的平面剖开后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器的按钮上设计有倒刺的实施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器按钮上设计有卡点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导线连接器1,包含腔体10和与该腔体10在形状上相配合的按钮2, 并且按钮2和腔体10均由绝缘材料构成。在腔体10的底部有一个凹槽16,参见图2所示。 腔体10的外表面A与凹槽16的轴向垂直。在该外表面A上有一个孔14,该孔14穿过腔 体10的外壁,延伸至与该孔14相对应的凹槽16中,形成一导槽18',参见图3所示。在与外表面A平行的另一外表面A'上也有一孔15,同样地,该孔15穿过腔体10的外壁,延 伸至相对应的凹槽16中,形成一导槽18,如图4所示。导线3的线芯沿导槽18'进入凹槽 16中,导线4的线芯经导槽18进入凹槽16中,形成如图4所示的状态,则当按压按钮2进 入腔体10中时,处于凹槽16中的两根线芯发生形变,并将在凹槽16中相互接触,形成图5 所示状态,至此实现了导线3与导线4的电联接。导线线芯在凹槽16中发生形变,有利于提高导线承受外部拉力作用的能力,因此 即使存在外在拉伸力的作用,处于凹槽16中的导线也不会轻易脱落,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电 联接的可靠性。为使得进入凹槽16的线芯能更可靠地实现电联接,可将凹槽16的宽度d取得大 于或者等于进入该凹槽16的各线芯的直径,小于进入该凹槽16的诸线芯的直径之和,参见 图2所示。这样就能确保进入同一凹槽的各线芯在按钮的按压作用下能彼此接触,从而实 现可靠的电联接。除此之外,还可在按钮2上设计与凹槽16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匹配的凸起20,如图 2所示,使得按钮2按入腔体10后,凸起20进入凹槽16,将导线线芯紧紧压入,并将凹槽16 内的空间几乎占满,这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使用可靠性。如图4所示,为使得诸线芯在进入凹槽16的过程中不因相互作用而弯折,将与凹 槽16相对应的导槽18和导槽18'设计得彼此平行但不同轴,这就能确保导线3和导线4 的线芯在进入凹槽16后彼此错开。并且,从图4中可以看出,导线3和导线4的错开距离 屯大于或等于这两股导线线芯的半径之和。从而,当按压按钮2进入腔体10时,线芯间能 可靠交叠,参见图5所示,因此有利于电联接的可靠性。当在多股线的网路连接中使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线连接器时,可采用多个 导线连接器1逐个分别地实现线路的连接。若要将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直接应用于多 股线的连接,则可对图1所示实施例做如下改变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腔体10的 外表面A和A'上分别设置多个孔,在腔体10的底部设置多个彼此隔离的凹槽16,并可在 按钮2上设置与凹槽16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均相匹配的复数个凸起20,用以压紧线芯使 之紧密接触。以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为例,导线连接器11用以实现两股线与两股线的分别电联 接。如图6,在导线连接器11的腔体10的外表面A上设置有孔21和孔22,外表面A'上设 置有孔23和孔24,腔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凹槽16和16'。其中,孔21和孔23分别经 由导槽31和33延伸至凹槽16中,孔22和孔24分别经由导槽32和34延伸至凹槽16' 中,如图8所示。并且,凹槽16与凹槽16'通过绝缘隔层17隔离,参见图7所示。这样就 能确保经由孔21和孔23进入腔体10中的导线线芯准确进入凹槽16中,同样地,经由孔22 和孔24进入腔体10中的导线线芯准确进入凹槽16'中。这就既同时实现了两股线的电联 接,又避免了线路的短路。与上述两个凹槽16和16'相对应地,可以采用两个按钮分别压 入两个凹槽中,也可以在按钮上设计两个如图7所示的与凹槽16/16'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的凸起20,用来将导线的线芯压紧,以实现可靠的电联接。由于导槽31与32隔离,导槽33与34隔离,因此,在使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实 现双股并排线的电联接时,除需使得导线进入凹槽的部分裸露外,还需使得并排的两股线 分开,以便两股线分别进入导槽,参见图8所示。
5[0034]为简化工序,可略微改变孔和对应的导槽的设计,将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设 计为图9所示实施例,即可直接适用于双股并排线的连接。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6所示实 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位于外表面A和A'上的孔的形状不同于图6中孔的形状,同时,与 孔30对应的导槽35和36也与图8所示导槽的形状有所区别。由图8可以看出,与孔21 和孔22对应的两个导槽31和32之间是彼此隔离的,而由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与孔30 对应的两个导槽35和36之间是相通的。因此,图9所示的导线连接器12更适用于双股并 排线之间的电联接。将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应用于电雷管或电子雷管网路时,可便利、可靠地延 长网路中的信号总线、网路干线、支线或雷管脚线,并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基于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设计,使其更适用。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图1所示实施例为例,与凹槽16对应的两个孔14和 15分别位于垂直于凹槽16轴向的两个外表面A和A'上。事实上,这两个孔14和15也可 位于同一外表面上。采用如此实现方式,导线3和导线4的线芯从腔体10的同一侧延伸至 凹槽16中,在按钮2的按压作用下,同样可以实现导线间的电联接。进一步地,通过改变孔 和导槽的尺寸,就能控制穿过同一个孔的导线的根数,因此,上述导线3和导线4也可经由 同一孔进入凹槽,形成电联接。为提高本实用新型导线连接器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时的性能,还可在将导线装入导 线连接器之前,在腔体10中注入类似于环氧树脂的胶质材料、类似于变压器油的油性绝缘 材料、或其它粘稠状绝缘材料,使得将按钮2压入腔体10中时,位于腔体10中的粘稠状绝 缘材料被挤入导槽中,从而使得腔体10中的导线线芯与外界隔离,进而避免了外界潮湿环 境的影响,有利于电联接的可靠性。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形成的电联接更可靠,还可将按钮2以及与按钮 2相接触的腔体10的内壁形成的空腔43均设计成倒锥形,并使得按钮2的锥度略大于上 述空腔43的锥度,这就可以使得按钮2被压入得更紧,从而按钮2更不易从上述空腔43中 弹出,这就进一步提高了电联接的可靠性。这里所说的锥度,即机械铸造业中所说的拔模斜度。除此之外,也可在按钮2上设计卡点40,例如图13所示,同时在腔体10的内壁上 设计与上述卡点40在数目、形状、大小及位置上均相匹配的卡槽41,从而,当按压按钮2进 入腔体10中后,卡点40嵌入与其对应的卡槽41中,与卡槽41卡紧。这也能提高电联接的 可靠性。与此类似地,也可将卡槽41设计在按钮2上,将相对应的卡点40设计在腔体10 内壁上,技术效果相同。另外,在按钮2或腔体10的内壁上设计倒刺42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例如图12 所示。从而,当按钮2进入腔体10中后,按钮2与腔体10将可靠地卡紧,从而电联接更可罪。上述倒锥形方案、卡点40与卡槽41的配合使用、以及倒刺42的设计都可以避免 外力作用时按钮2出现松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连接器能够更好地实现电联接。
权利要求一种导线连接器,用以实现导线之间的电联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连接器包含腔体和与该腔体在形状上相配合的按钮,所述按钮和所述腔体均由绝缘材料构成,所述腔体的底部分布有一个或多个彼此隔离的凹槽,垂直于凹槽轴向的腔体外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孔;每个孔穿过所述腔体外壁延伸至与该孔相对应的所述凹槽,形成一导槽;所述导线的线芯沿所述导槽进入与该导槽相对应的凹槽;按压所述按钮进入所述腔体中,使得处于所述凹槽中的诸所述线芯在该凹槽中相互接触,形成电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进入该凹槽的各所述线芯的直径,并小于进入该凹槽的 诸所述线芯的直径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诸导槽彼此平行但不同轴,使得经由这些导槽进入该凹槽中的诸 线芯彼此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上分布有与所述凹槽的数目、形状和大小均相匹配的凸起;按压所述按钮进入所述腔体中,所述凸起将所述凹槽中的线芯压紧,形成电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中注有粘稠状绝缘材料,使得所述按钮进入所述腔体后,所述腔体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稠状绝缘材料为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和与所述按钮相接触的所述腔体的内壁形成的空腔均为倒锥形,所述按钮的 锥度略大于所述空腔的锥度;按压所述按钮进入所述腔体中,所述按钮与所述空腔紧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上分布有卡点,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分布有与所述卡点在数目、形状、大小及位 置上均相匹配的卡槽;按压所述按钮进入所述腔体中,所述卡点嵌入所述卡槽中,与所述卡槽卡紧。
9.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导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或所述腔体的内壁上分布有倒刺,使得所述按钮按压进入所述腔体后,所述 按钮与所述腔体卡紧。
专利摘要一种导线连接器,用以实现导线之间的电联接。该导线连接器包含腔体和与该腔体在形状上相配合的按钮,按钮和腔体均由绝缘材料构成;腔体的底部分布有一个或多个彼此隔离的凹槽,并且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进入该凹槽的各线芯的直径,小于进入该凹槽的各线芯直径之和;垂直于凹槽轴向的腔体外壁上有一个或多个孔,每个孔穿过腔体外壁延伸至与该孔相对应的凹槽,形成导槽,并且与凹槽对应的诸导槽彼此平行但不同轴;导线的线芯沿导槽进入与该导槽相对应的凹槽中时,在该凹槽中彼此错开,按压按钮进入腔体中,使得处于凹槽中的诸线芯在该凹槽中相互接触,形成电联接。如此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实现导线间的电联接,而且方便了导线连接器的加工。
文档编号H01R4/18GK201601229SQ201029166008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周全红, 张宪玉, 杨柏, 颜景龙 申请人:北京北方邦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