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966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插座,其包含具备插座单元之插座体,经由所述插座单元将直流电力供应给插头。
背景技术
习知上,提供一种交流电(AC)插座,用于经由可移除式而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插座的插头以将电驱动电力(交流电力)供应给电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及电话)(例如,参见JP5-2076^A)。在此交流电插座中,未对将两个插头插脚插入至交流电插座的两个插脚插入孔中的方向施加限制。因此,插头可易于插入至交流电插座中。同时,大多数电装置利用直流(DC)电力作为其驱动电力。为此,AC-DC转换器将自交流电插座供应的交流电力转换成DC电力且接着将其馈入至电装置。在AC-DC转换器将交流电力转换成DC电力时,会出现电力损失。在努力防止此电力损失之过程中,已知一种用于将DC电力供应至电装置的DC插座(例如,参见JP7-15835A)。DC插座的使用使得能够省略原本设置于DC插座与电装置之间的AC-DC转换器。现有技术中已知可用于此DC插座的两种插头,一种具有单一插头插脚 (如JP7-15835A中所公开),且另一种具有遵照IEC标准的两个插头插脚。在具有两个插头插脚的插头中,插头插脚分成正插脚及负插脚。相应地,DC插座具备插入正插脚的正插脚插入孔及插入负插脚的负插脚插入孔。就两个插头插脚及两个插入孔的结构而言,有时情况为正插脚插入至负插脚插入孔中而负插脚插入至正插脚插入孔中(亦即,发生反向插入)。顾及此情况,DC插座具备用于防止反向插入的结构。如与交流电插座相比,在DC插座中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若在电力输送期间自DC 插座移除插头,则DC插座与插头之间持续产生电弧。为使自插头外部看不见电弧,插头具备用于在外部遮盖插头插脚的包围壁。作为具有包围壁及两个插头插脚的DC插座的实例, 存在一种遵照IEC标准的可用的DC插座。参看图48A及图48B,将对遵照IEC标准的DC插座及插头进行描述。如图48A中绘示,插头100包含用于与DC插座的插座单元110电性连接的两个正及负插头插脚101 (参见图48B)及用于在外部遮盖插头插脚101的圆柱形包围壁102。向下突出的肋状物103沿垂直方向设置于包围壁102的上端部分中。插头插脚101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与包围壁102的中心CRl相同的位置处且在水平方向上与中心CRl间隔开。如图48B中所说明,插座单元110包含插入有包围壁102的插入凹槽111及由插入凹槽111包围的插头接纳部分112。插入凹槽111被形成为环状形状(在如在插头100的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肋状物插入凹槽113(其中插入有插头100的肋状物103) 沿垂直方向设置于插入凹槽111的上端部分中。在插头接纳部分112中,形成两个插脚插入孔114,插头100的插头插脚101插入于所述两个插脚插入孔114中。插脚插入孔114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与插入凹槽111的中心CR2相同的位置且在水平方向上与中心CR2间隔开。
藉由在以下状态下将插头100插入至插座单元110而使插头100与插座单元110 彼此连接插头插脚101与插脚插入孔114对准、包围壁102与插入凹槽111对准,且肋状物103与肋状物插入凹槽113对准。为避免插头100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110中,插头100需要在插头100之肋状物 103与插座单元110之肋状物插入凹槽113对准的情况下插入至插座单元110。换言之,在使用者用视觉确认设置于插头100的包围壁102中的肋状物103的位置后,使用者必需将肋状物103与肋状物插入凹槽113对准。因此,将插头100插入至插座单元110中的任务
变得繁琐且费力。作为用于防止反向插入的另一插座结构,能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其中,代替省略肋状物103,在垂直方向上偏离插头接纳部分之中心的位置中设置插脚插入孔(如图49A中所示)。更具体言之,如图49A中所示,插座单元200具备具有环状形状(在如在插头的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的插入凹槽201。两个插脚插入孔203设置于由插入凹槽201 包围的圆形插头接纳部分202的中心CR3的上侧处。然而,插头接纳部分202的水平宽度随着其在垂直方向上逐渐远离中心CR3而变小。因此,用来连接两个插脚插入孔203的距离DRl变小。因此,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03 中的插头的插头插脚(未图示)之间的距离减小。此情形引起降低插头插脚之介电强度 (dielectric strength)的问题。作为对此问题之解决方案,可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其中,如图49B中所说明,藉由增加该插入凹槽201之外径DR2使插头接纳部分112之大小增加。此情形使得能够增加两个插脚插入孔203之间的距离DR5 (使得DR5变成大于DRl)。然而,插头接纳部分202之大小的增加导致插座单元200之大小的增加。因此,插座单元110之外径不可落在多达三个模块中之一者的尺寸(下文称作「单模块尺寸」)内, 所述三个模块在大小上遵照日本工业标准(参见Jis C 8303)且可并肩附接至大正方形毂型可互换布线装置(large-square-boss-type interchangeable wiring device)之固定框架(参见JIS C 8375)。因此,必需使用专用于插座单元200之固定框架。可附接至遵照日本工业标准之固定框架的布线装置不可附接至此专用固定框架。此情形引起布线装置及插座单元不可一起附接至共同固定框架的问题。另外,DC插座可具有以下构造,其中,插脚插入孔呈矩形通孔而非圆形通孔之形式,插头之扁平插脚(flat pin)(未图示)可插入于所述矩形通孔中。更具体言之,如图50A中所示,插座单元300具备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的插入凹槽301。两个插脚插入孔303设置于由插入凹槽 301包围的插头接纳部分302的垂直方向上之中心CR4的上侧处(其中该中心CR4表示连接插头接纳部分302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插脚插入孔303形成为长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在扁平插脚经形成以具有与插头插脚之横截面积相同的横截面积的情况下,扁平插脚之垂直尺寸变得大于插头插脚之垂直尺寸。因此,插脚插入孔303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长距离地延伸。更具体言之,插脚插入孔303之下端部分向下延伸超过中心CR4。因此,若插头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300中,则扁平插脚部分进入插脚插入孔303中且能够与插座单元300之插脚接纳件(未图示)接触。
鉴于此,可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其中,如图50B中所绘示,藉由使插入凹槽301之外尺寸DR3及DR4大于图50A中说明之插入凹槽301的外尺寸来使插头接纳部分302之大小增加。因此,插脚插入孔303之整个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定位于中心CR4之上侧处,此使得能够防止反向插入。然而,这引起插头接纳部分302之大小的增加导致插座单元300之大小的增加的问题。此外,具有与遵照IEC标准之DC插座之包围壁相同的包围壁的习知DC插座不具有能够允许使用者容易地执行建构于DC插座中之端子或插脚接纳件与用于经由其供应DC 电力之电线之间的连接的结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DC)插座,其具备一种构造,所述构造用于防止反向插入且能够避免大小增加同时准许电线与端子或插脚接纳件之间的较易连接。根据本发明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之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之实质上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含具有插座单元之插座主体,插头适于连接至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插座主体之正面中。另外,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且所述包围壁插入其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此外,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侧中的一侧之参考侧来布置且插头插脚插入于其中,且插座主体接纳连接至插入至插脚插入孔中之插头插脚的插脚接纳件;端子,其电性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及锁定弹簧,其适于将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压在所述端子上,所述电线经由设置于插座主体上之电线插入孔而插入。就上文陈述之本发明而言,插入凹槽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因此,与插入凹槽具有环状形状之情况相比,能够限制插头之包围壁的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插入方向,藉此而增加使用之简易性。此外,插脚插入孔设置于某位置中,所述位置距插头接纳部分之沿插脚插入孔之布置方向延伸的参考侧较距插头接纳部分之在垂直于参考侧之垂直方向上与参考侧相对的侧更近。由于此特征,能够在无需在插座之插入凹槽或插头之包围壁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反向插入至DC插座中。因此,与在DC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之情况相比,变得能够防止增加DC插座之大小。此外,插座主体包含电线插入孔,供应DC电力用之电线插入于所述电线插入孔中。锁定弹簧设置于插座主体之内部空间内以将电线压在端子上。由于此特征,可使用锁定弹簧之弹性藉由端子及锁定弹簧将电线夹住。此使得能够易于执行电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根据本发明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之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之实质上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含具有插座单元之插座主体,插头适于连接至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插座主体之正面中。另外,所述插座单
7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 且所述包围壁插入其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 (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此外,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侧的一侧之参考侧来布置且插头插脚插入于其中,且插座主体接纳连接至插入至插脚插入孔中之插头插脚的插脚接纳件;端子,其电性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及螺纹(screw)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端子处且在上紧时适于将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压在所述端子上,所述电线经由设置于插座主体上之电线插入孔而插入。就上文陈述之本发明而言,插入凹槽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因此,与插入凹槽具有环状形状之情况相比,能够限制插头之包围壁的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插入方向,藉此而增加使用之简易性。此外,插脚插入孔设置于某位置中,所述位置距插头接纳部分之沿插脚插入孔之布置方向延伸的参考侧较距插头接纳部分之在垂直于参考侧之垂直方向上与参考侧相对的侧更近。由于此特征,能够在无需在插座之插入凹槽或插头之包围壁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反向插入至DC插座中。因此,与在DC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之情况相比,变得能够防止增加DC插座之大小。另外,藉由上紧螺纹部件而将电线压在端子体部分上。因此,与端子体部分与电线是藉由(例如)钎焊或焊接而彼此连接的情况相比,使用者能够易于执行将电线连接至端子体部分的任务。根据本发明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之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之实质上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含具有插座单元之插座主体,插头适于连接至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插座主体之正面中。另外,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 且所述包围壁插入其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 (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此外,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侧的一侧之参考侧来布置且插头插脚插入于其中,且插座主体接纳连接至插入至插脚插入孔中之插头插脚的插脚接纳件;端子,其电性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且部分暴露在插座主体外。就上文陈述之本发明而言,插入凹槽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因此,与插入凹槽具有环状形状之情况相比,能够限制插头之包围壁的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插入方向,藉此而增加使用之简易性。此外,插脚插入孔设置于某位置中,所述位置距插头接纳部分之沿插脚插入孔之布置方向延伸的参考侧较距插头接纳部分之在垂直于参考侧之垂直方向上与参考侧相对的侧更近。由于此特征,能够在无需在插座之插入凹槽或插头之包围壁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反向插入至DC插座中。因此,与在DC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之情况相比,变得能够防止增加DC插座之大小。此外,电线连接至端子之暴露于插座主体外部之部分,使得可经由端子将DC电力自电线供应至插脚接纳件。由于此特征,可藉由经由焊接或钎焊而将电线连接至端子之暴露部分来可靠地执行电线与插脚接纳件的电性连接。


图1为绘示具备根据本发明之DC插座的DC分配系统之总体构造的示意图。图2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DC插座之透视图,且图2B为其正视图。图3A为绘示尚未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透视图,且图;3B为绘示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透视图。图4为绘示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及板的正视图。图5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背面结构的透视图。图7A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之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其中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尚未插入至插座主体中,且图7B为绘示电线插入至插座主体中的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图8A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之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其中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插入至插座主体中,且图8B为绘示操作释放按钮的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图9A为绘示插入至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中的插头之透视图,且图9B为其正视图。图10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与插头之间的插入关系的透视图。图1IA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及插头之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其中插头尚未插入至插座中,且图IlB为绘示插头插入至插座中的横截面结构之剖面图。图12为绘示反向插入至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中之插头的正视图。图13A至图13D为绘示形状随供应电压变化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不同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14A及图14B为绘示形状随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变化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不同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15A至图15G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附接至固定框架的不同实例之正视图。图16A至图16D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一群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17A至图17D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另一群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18为绘示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另一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19为绘示比较用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20A及图20B为绘示另一比较用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21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DC插座之平面图,图21B为其正视图, 图21C为其侧视图,且图21D为其后视图。图22为绘示第二实施例之DC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图23A为沿图21D中之线A-A截取之剖面图,绘示尚未连接有电线的第二实施例之DC插座,图2 为沿图21D中之线A-A截取的剖面图,绘示连接有电线的第二实施例之 DC插座,且图23C为绘示连接有电线的第二实施例之DC插座的侧视图。图24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的DC插座之平面图,图24B为其正视图, 图24C为其侧视图,且图24D为其后视图。图25为绘示第三实施例之DC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图2队为沿图MD中之线B-B截取的剖面图,绘示尚未连接有电线的第三实施例之DC插座,且图^B为沿图MD中之线B-B截取的剖面图,绘示连接有电线的第三实施例之DC插座。图27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的DC插座之平面图,图27B为其正视图, 图27C为其侧视图,且图27D为其后视图。图28为绘示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图29A为沿图27D中之线C-C截取的剖面图,绘示尚未连接有电线的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且图29B为沿图27D中之线C-C截取的剖面图,绘示连接有电线的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图30A至图30D为绘示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不同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31A为绘示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之经修改实例的透视图,且图31B为其正视图。图32A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的DC插座之透视图,且图32B为其正视图。图33A为绘示尚未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透视图,且图3 为绘示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透视图。图34为绘示附接至固定框架的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正视图。图35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分解透视图。图36A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背面结构的透视图,且图36B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侧面结构的侧视图。图37A为绘示插入至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中的插头之透视图,且图37B为其正视图。图38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与插头之间的插入关系的透视图。图39A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之横截面结构的剖面图,其中插头尚未插入至插座中,且图39B为绘示插头插入至插座中的横截面结构之剖面图。图40为绘示反向插入至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中之插头的正视图。图41A至图41D为绘示形状随供应电压而变化的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不同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42A及图42B为绘示形状随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变化的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的不同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43A至图43D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一群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44A至图44D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另一群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45为绘示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另一经修改实例的正视图。图46A至图46C为绘示形状随供应电流变化的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的不同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47A及图47B为绘示习知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48A为绘示习知插头之正视图,且图48B为绘示习知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49A及图49B为绘示比较用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图50A及图50B为绘示另一比较用DC插座之插座单元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看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之实施例,附图形成本发明之一部分。将参看图1来描述设置于住宅H中之直流(DC)配电系统70的总体方面。参看图1,用于输出DC电力之DC电力供应单元71及作为负载受DC电力驱动之电装置72设置于住宅H中。DC电力经由DC供应线Wdc而供应给电装置72,DC供应线Wdc连接至DC电力供应单元71之输出端子。就此而言,电装置72之实例包含信息装置72a(诸如,个人计算机及其类似者)、照明装置72b、正门系统(front door system)装置72c (诸如,对内电话及其类似者)及家庭安全装置72d (诸如,火传感器及其类似者)。在DC电力供应单元71与电装置72之间,设置DC断路器73,用于监视流经DC供应线Wdc之电流及用于在检测到麻烦时限制或中断经由DC供应线Wc自DC电力供应单元 71供应给电装置72的DC电力。DC断路器73与电装置72成对应关系来设置。基本上,DC电力供应单元71藉由执行自住宅H外部之交流电源AC供应之电力(例如,商用电力)的转换来产生DC电力。更具体言之,经由设置于配电板74中之主断路器75 将交流电源AC之交流电力输入至包含开关电源的AC-DC转换器76。接着,藉由AC-DC转换器76将交流电力转换成DC电力。经由协作控制单元(collaborative controlunit) 77将自AC-DC转换器76输出之DC电力馈入至各个DC断路器73。在DC电力供应单元71中,设置以下各者二次电池78a,其在无电力自交流电源 AC供应时(例如,在交流电源AC之断电周期(outage period)期间)工作;及太阳能电池78b或燃料电池78c,用于产生DC电力。二次电池78a、太阳能电池78b及燃料电池78c 构成与主电源79相对的分散型电源78,主电源79包含用于自交流电源AC产生DC电力的 AC-DC转换器76。协作控制单元77控制自主电源79供应之DC电力及自分散型电源78馈入之DC电力的分配。协作控制单元77具备DC-DC转换器77a。DC-DC转换器77a将自主电源79供应之DC电力的电压及自分散型电源78馈入之DC电力的电压转换至所要电压。就上文陈述之构造而言,对主电源79及分散型电源78之DC电力进行适当分配且将其供应给电装置 1。就此而言,DC插座(下文称作「插座1」)设置于DC断路器73中之每一者与电装置72中之信息装置72a中的每一者或图中未示之家用电装置之间。插座1连接至DC供应线Wdc中之每一者。信息装置72a中之每一者的插头IC (参见图9A、图9B及图10)连接至插座1,使得DC电力供应单元71之DC电力可供应给信息装置7 中之每一者。第一实施例现将参看图2至图1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具体化为嵌入于建筑物之墙壁部分中的DC插座。首先参看图2至图4,将对插座1之构造及用于将插座1安装至安装框架2的结构进行描述。如图2A中绘示,插座1包含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插座体1A、容纳于插座体IA内之插脚接纳件1B(参见图IlA及图11B)等等。在以下描述中,插头1C(参见图10)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被称作「前后方向」。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插座体IA之纵向方向被称作「水平方向」,且插座体IA之宽度方向被称作「垂直方向」。另外,沿前后方向放置插头IC之侧被称作「前侧」,且沿前后方向放置插座1之侧被称作「后侧」。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彼此垂直。插座体IA包含大体盒形插座主体10,其用树脂材料射出成型且在前后方向上其前侧处开口 ;及大体盒形盖20,其用树脂材料射出成型且在前后方向上其后侧处开口。插座体IA更包含一对连接框架30,所述连接框架30在盖20安装至插座主体10后附接在适当位置。连接框架30藉由压制金属板来形成。插座主体10及盖20界定用于容纳插脚接纳件1B、端子1D、锁定弹簧IE及释放按钮1F(其皆最佳地绘示于图5中)的内部空间。插脚接纳件IB藉由端子ID及锁定弹簧IE而连接至自DC供应线Wdc (参见图1) 延伸而来之电线,DC供应线Wdc布置于建筑物墙壁部分之墙面的背面侧处。此确保DC电力自DC电力供应单元71 (参见图1)供应给插脚接纳件1B。在盖20之水平相反侧处,设置连接框架安装部分21,其安装有连接框架30。向前突出超过连接框架安装部分21的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插座单元22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连接框架安装部分21之间。用于DC电力之插头IC可移除地连接至插座单元22。插座单元22具有插入凹槽23,所述插入凹槽23自插座单元22之正面22a向后凹陷且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23在其两个垂直下部及水平相反转角处具备倾斜部分23a(在如在插头IC之插入方向上(亦即,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另外,延伸凹槽部分2 设置于插入凹槽23之下部延伸部之中心处。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之形状随电源之供应电压及电流以及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变化。在由插入凹槽23包围之插座单元22之区域中,设置插头接纳部分M,其具有与插座单元22之正面2 齐平的正面Ma。插头接纳部分M在形状上对应于插入凹槽23,且经形成为两个侧沿垂直方向延伸且两个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两个插脚插入孔25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插脚插入孔25为电力供应插脚插入孔,其经形成为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之通孔。如图2B中所绘示,插脚插入孔25沿参考侧24b (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外周边边缘的上侧)来布置。插脚插入孔25中之每一者设置于偏心位置中,所述偏心位置距参考侧Mb比距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2 更近。换言之,插脚插入孔25 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之上侧处(其中该中心Cl表示连接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亦即,单点划线)的交点)。插脚插入孔25布置于中心Cl沿水平方向之相反侧处。详言之,插脚插入孔25之在垂直方向上面向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Mc的下端部分2 布置于参考侧24b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经过中心Cl的直线Ll (双点划线)之间。亦即,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 25a布置于直线Ll沿垂直方向之上侧处。在水平方向上测量的大体矩形插头接纳部分M之宽度Hl在倾斜部分23a及延伸凹槽部分2 不存在之区域中沿垂直方向为实质上恒定的。因此,即使插脚插入孔25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中心Cl上方,但能够防止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Dl的减少。此使得能够防止出现插座单元200之插脚插入孔203之间的距离DRl减少的问题(如图49A中所说明)及插座单元200之大小增加的问题(如图49B中所说明)。由于插脚插入孔25经形成为圆形形状,因此与在图50A及图50B中所说明之插脚插入孔303相比,变得能够减少插座单元22在垂直方向上之宽度。因此,如与插脚插入孔 303经形成为矩形形状使得其长边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如图50A及图50B中所说明)的插座单元300相比,能够将插脚插入孔25布置于落在单模块尺寸内的插头接纳部分M中之中心Cl的上侧处。因此,能够防止出现插头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300中的问题(如图 50A中所说明)及插座单元300大小增加的问题(如图50B中所说明)。如图3A中所绘示,插座体IA具有遵照日本工业标准之大小(参见JISC 8303),且形成为落在多达三个模块中之一者的尺寸(下文中称作「单模块尺寸」)内的大小,所述三个模块可并肩附接至大正方形毂型可互换布线装置之固定框架2 (参见JIS C 8375)固定框架2形成为框架形状且在其中心处具备长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之大体矩形开口 40。在固定框架2之上端部分及下端部分中,设置固定地紧固至开关盒(未图示) 之固定部分41。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互连各固定部分41的一对连接部分42设置于固定部分 41之水平末端部分中。各固定部分41中之每一者具有第一通孔43,螺钉(未图示)插入至其中,作为用于将各固定部分41中之每一者紧固至开关盒的紧固部件;以及第二通孔44,螺钉(未图示)插入至其中以作为用于紧固板3 (参见图4)之紧固部件。各连接部分42中之每一者具备在前后方向上自连接部分42中之每一者的内边缘向后延伸的装置固定部分45。在装置固定部分45中,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而穿过装置固定部分45的多个垂直间隔开之固定孔46。如图;3B中所绘示,插座体IA之连接框架30中之每一者具备两个垂直间隔开之突起31。藉由使突起31与固定框架2之固定孔46接合来将插座体IA安装至固定框架2。如图4中所绘示,板3在前后方向上之向前侧处附接至固定框架2。板3具有开口 3a,其形成为落在单模块尺寸内之大小。插座1之插座单元22容纳于开3a内。因此,在前后方向上自墙面之前侧仅可看见板3及插座单元22。接下来,将参看图5至图8来详细地描述插座1之内部构造及插座1中之电性连接结构,所述电性连接结构介于插脚接纳件IB与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之间。参看图5,插座1包含插脚接纳件1B,其用于在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与插头插脚52连接;端子1D,其电性连接至插脚接纳件IB ;弹性锁定弹簧IE ;及释放按钮 1F,其能够按压锁定弹簧1E,全部部件容纳于插座体IA内。
插座1之插座主体10具有用于容纳此等部件之内部空间。换言之,插脚接纳件 1B、端子1D、锁定弹簧IE及释放按钮IF布置于插座主体10之内部空间内。可藉由将此等部件放在一起来使其简化。举例而言,插脚接纳件IB与端子ID可形成为单一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插座1具备与插脚插入孔25之数目一致的两个插脚接纳件1B。插脚接纳件IB中之每一者(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包含用于将插头插脚52固持在适当位置中的固持器部分60及自固持器部分60持续向后延伸的扁平端子连接部分61。固持器部分60与端子连接部分61经由使用单种材料而一体式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端子ID中之一者连接至插脚接纳件IB中之一者。如图5、图7A及图7B中所绘示,端子ID中之每一者(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包含插脚搁置部件(rest-member)连接部分62,其连接至插脚接纳件IB中之每一者的端子连接部分61 ;弹簧移动限制部分63,其弯曲以遮盖锁定弹簧IE中之每一者;以及端子部分 64,供应DC电力用之电线中之每一者连接至所述端子部分64。插脚搁置部件连接部分62、 弹簧移动限制部分63及端子部分64经由使用单种材料而一体式形成。在DC电力供应用之电线L(参见图7B)中之每一者连接至端子部分64之后,经由插脚搁置部件连接部分62 而将DC电力供应给插脚接纳件1B。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弹簧IE中之两者设置于端子ID中之一者上。锁定弹簧IE中之每一者(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包含用于有弹性地按压电线L 中之每一者的按压件65。按压件65可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65 包含第一按压件65a,用于在前后方向上的后侧处按压电线L中之每一者;及第二按压件 65b,用于在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处按压电线L中之每一者。各释放按钮IF中之每一者设置于布置于端子ID中之每一者中的锁定弹簧IE中。 锁定弹簧IE与端子ID中之每一者的端子连接部分61成相对关系而设置于插座主体10之内部空间内。释放按钮IF中之每一者(其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包含可与锁定弹簧IE接合之套环(collar)部分66。亦即,释放按钮IF中之每一者能够藉由套环部分66而按压锁定弹簧IE之第一按压件65a。自DC供应线Wdc延伸以供应DC电力的电线L(参见图7B)在前后方向的后侧配合至插座1之插座主体10。如图6中可见,插座体IA之插座主体10具有插入电线L之电线插入孔11。电线插入孔11之数目取决于锁定弹簧IE之数目。为将插脚接纳件IB电性连接至DC供应线Wc,自插座主体10外部将电线L插入且穿过电线插入孔11。图7A为绘示在电线L插入至电线插入孔11中之前的插座1之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在图7A中,以横截面来仅绘示插座主体10。此横截面是沿图6中之单点划线Sl-Sl而截取。图7B为绘示在电线L插入至电线插入孔11中之后的插座1之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在图7B中,以横截面来仅绘示插座主体10。此横截面是沿图6中之单点划线 Sl-Sl而截取。如图7A及图7B中所绘示,插入且穿过电线插入孔11中之每一者的电线L中之每一者受驱动而至端子ID中之每一者的端子部分64与锁定弹簧IE中之每一者的按压件65 之间。此时,按压件65弹性变形以远离端子部分64而移动,藉由其复原力使电线L中之每一者保持在适当位置中。亦即,电线L中之每一者藉由端子ID及锁定弹簧IE来夹住。
14
在本实施例中,电线L中之每一者在两个点处藉由第一按压件6 及第二按压件 6 来夹住。与电线L中之每一者在一点处被夹住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将电线L中之每一者稳固地固持在适当位置中。以此方式,藉由锁定弹簧IE将插入且穿过电线插入孔11 以供应DC电力之电线L压在端子ID上。因此,自DC供应线Wdc延伸之电线L经由锁定弹簧IE及端子ID而连接至插脚接纳件1B。在本实施例中,可藉由将工具(未图示)自后侧驱动至插座主体10中且接着执行指定任务来将驱动至插座主体10中之电线L拉出。如图6中所绘示,在数目上与释放按钮 IF对应之工具插入孔12形成于插座体IA之插座主体10中。诸如小型起子或其类似者之工具可插入至工具插入孔12中。为自插座主体10拉出由端子ID及锁定弹簧IE夹住之电线L,将工具(未图示) 插入且穿过工具插入孔12中之一者以操作各释放按钮IF中之一者。图8A为绘示在电线 L中之每一者插入至电线插入孔11中之每一者中后但在藉由所述工具操作释放按钮IF中之一者之前出现的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在图8A中,以横截面来仅绘示插座主体10。此横截面是沿图6中之单点划线S2-S2截取。图8B为绘示在藉由所述工具来操作各释放按钮 IF中之一者后出现的状态的示意剖面图。在图8B中,以横截面来仅绘示插座主体10。此横截面亦沿图6中之单点划线S2-S2截取。如图8A中所绘示,在释放按钮IF未藉由所述工具来操作的情况下,电线L中之每一者藉由第一按压件6 及第二按压件6 在两个点处夹住。若释放按钮IF中之一者如图8B中所绘示般操作,则释放按钮IF中之每一者的套环部分66按压第一按压件65a。换言之,释放按钮IF中之每一者按压锁定弹簧1E,使得第一按压件6 可远离电线L中之每一者而移动。因此,第一按压件6 及端子部分64可自夹住电线L中之每一者释放。藉由释放在两点处夹住之电线L中之每一者的一点处的夹持,变得能够易于自插座主体10拉出电线L中之每一者。接下来,将参看图9至图11来描述插头IC之构造及用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 中的结构。参看图9A,插头IC包含电缆部分50及连接至电缆部分50之插头体51。插头体 5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插座1之插头接纳部分24(参见图10)相对的相对表面51a。在相对表面51a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自相对表面51a向后突出的两个插头插脚52及用于在外部遮盖插头插脚52的大体矩形的包围壁53。插头插脚52经设置以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向后突出而超过该包围壁53。该包围壁53经构造以具有对应于插座1之插入凹槽23之形状的形状。如图9B中所绘示,插头插脚52设置于包围壁53之中心C2的上侧处(其中该中心C2表示连接该包围壁53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亦即,单点划线)之交点)。插头插脚 52沿水平方向而布置于中心C2之相反侧处。详言之,插头插脚52之下端部分5 布置于水平方向上延伸而经过中心C2之直线L2(双点划线)上方。在如图10中所绘示插头IC配合至插座1时,插头体51之包围壁53插入至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中。此时,插头插脚52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在遵照IEC标准之习知插座单元110中,如图48A及图48B中所绘示,插入凹槽 111及包围壁102经形成以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此意味插头100之包围壁102可在圆周方向的360度上插入至插入凹槽111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23及包围壁53具有大体正方形形状(或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此意味包围壁53相对于插入凹槽23 之插入方向限于两个方向。藉由以此方式来限制插头IC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变得令使用者能够易于决定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的方向。因此,使用者可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同时避免反向插入。参看图11A,插脚接纳件IB布置于插脚插入孔25中。在如图IlB中所说明插头 IC插入至插座1中时,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保持由插座1之插脚接纳件IB夹住。此时, 固持器部分60弹性变形以藉由其弹力将插头插脚52固持在适当位置。因此,插座1及插头IC进入导电状态。在如图12中所说明的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的情况下,插头 IC之插头插脚52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下方。因此,插头插脚52 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正面2 接触,藉此使得不可能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在此状态下,插脚插入孔25与插头插脚52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可靠地防止插头插脚52无意中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接下来,将参看图13来描述随供应电压变化的插座单元22之形状。插座单元22之形状可如下地改变。不同种类之供应电压(例如,6V、12V、24V及 48V)用于自DC电力供应单元71供应之电力来操作的电装置72。因此,变得能够藉由改变插入凹槽23及插头接纳部分M (亦即,插座单元22之大体矩形部分)之四个角中之至少一者的形状来根据供应电压而辨别插座单元22。更具体言之,一个或两个倾斜部分23a与6V、12V及48V之供应电压成对应关系而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在此种情况下,24V之供应电压用作参考电压。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中对应于倾斜部分23a的一些角亦形成为与倾斜部分23a —致的倾斜形状。若供应电压为6V,如图13A中所绘示,则一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右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12V,如图13B中所绘示,则一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左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48V,如图13C中所绘示,则两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左下角及右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MV,如图13D 中所绘示,则无倾斜部分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任一角中。类似地,插头IC之包围壁53具有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一致地形成之一个或两个倾斜部分。此使得能够根据供应电压来辨别插座单元22。因此,除非插头IC之包围壁53 的形状匹配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的形状,否则插头IC不可插入至插座1中。此防止供应电压彼此不同的插座1与插头IC之间的连接。参看图19,形状随供应电压变化且遵照IEC标准的比较插座单元400具有根据供应电压而形成的四个切开凹槽404至407。更具体言之,具有环状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的插入凹槽401形成于插座单元400中。在由插入凹槽401包围之插头接纳部分402中,形成插入插头(未图示)之插头插脚的插脚插入孔403。沿插头接纳部分402之下周边边缘,以一方式形成切开凹槽404至407,使得其与插入凹槽401组合且在径向上自插入凹槽401向内凹陷。在插头接纳部分402之上周边边缘中,形成用于防止插头之反向插入的切开凹槽408。
就此而言,切开凹槽404至407对应于供应电压6V、12V、24V及48V,且形成于自存在切开凹槽408之参考位置(0° )起顺时针方向之120°、150°、210°及对0°位置中。 不同种类之插头包含与切开凹槽404至407成对应关系而设置的不同之识别肋状物。识别肋状物中之一者插入至切开凹槽404至407中之相应一者中,藉此确保匹配供应电压之插头插入至插座单元400中。然而,在插座单元400中,各切开凹槽404及407布置于插脚插入孔403附近。此情形引起插头接纳部分402遭受强度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插头中之每一者的识别肋状物形成于包围壁之内表面上,因此使用者难以在插头之前后方向上自前侧用视觉确认所述识别肋状物的位置。为此,使用者需要自插头之后侧确认所述识别肋状物之位置以将插头之识别肋状物的位置与插座单元400之切开凹槽404至407中之相应者的位置对准,且接着将插头插入至插座单元400中。此举将使插头插入至插座单元400中之任务变复杂。然而,在本实施例之插座1中,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下部角中。由于此特征,与上文刚刚陈述之习知插座单元400的构造相比,倾斜部分23a与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与习知插座单元400之构造相比,能够防止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降低。由于插头IC之包围壁53的总体形状视供应电压而改变,因此使用者可在插头IC 之前后方向上在前侧处用视觉确认插头IC相对于插座单元22的匹配位置。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接下来,将参看图14A及图14B来描述随作为电源之电力供应电路(未图示)之种类而变的插座单元22之形状。电力供应电路设置于DC电力供应单元71与插座1之间且例如安装于配电板74内。电力供应电路包含至少两种电路,亦即特低电压电路(extra-low voltage circuit,ELV)及安全特低电压电路(safety extra-low voltage circuit,SELV)。ELV 及 SELV分别在IEC标准中之IEC60950-1及IEC603;35-1中指定。电装置72(参见图1)具有不同的内部绝缘结构,此视使用ELV及SELV中之哪一者而定。更具体言之,具有ELV之电装置72使用双绝缘结构或加强型绝缘结构,此意味所述绝缘结构极其严格。相反,情况有时为具有SELV之电装置72不使用双绝缘结构或加强型绝缘结构。因此,具有SELV之电装置72的绝缘结构比具有ELV之电装置72的绝缘结构简单。在具有ELV之电装置72连接至用于SELV之插座1的情况下,不出现问题。此是因为具有ELV之电装置72的绝缘结构极其严格。相反,若具有SELV之电装置72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1,则通常出现的情况为电装置72在经供应危险高电压时会发生故障。此是因为基于SELV的电装置72之绝缘结构为简化的。因此,需要辨别插座1及插头IC是否与 ELV或SELV兼容。详言之,必需防止具有SELV之电装置72无意中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
Io鉴于此,如图14A中所绘示,用于SELV之插座单元22包含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的延伸凹槽23b。延伸凹槽23b与插入凹槽23组合且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自插入凹槽23之下侧向上延伸。相反,如图14B中所绘示,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是省略延伸凹槽23b的结构。插座单元22之此形状改变无关紧要。因此,使用者能够辨别用于SELV之插座单元22与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尽管用于ELV之插头IC可插入至用于SELV之插座单元22中,但用于SELV之插头IC不可插入至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中。此使得能够防止具有SELV之电装置72无意中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1。在形状随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变化的插座单元中,可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第一构造),其中,如图20A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 独立于插入凹槽23而形成。此外,可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第二构造),其中,如图20B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入凹槽23 外部,亦即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外部。然而,第一构造遭受一种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因该延伸凹槽2 与插脚插入孔 25之间的距离的缩短而降低的问题。尽管第二构造没有强度降低问题,但其引起插座单元 22之大小归因于延伸凹槽2 之设置而变大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该延伸凹槽2 与该插入凹槽23在其下侧中组合。与第一构造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插脚插入孔25与延伸凹槽2 之间的距离。此外,能够防止插座单元 22之大小的任何增加,因为该延伸凹槽23b自插入凹槽23之下部延伸部向上延伸,亦即,因为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因此,就本实施例而言,变得能够解决在上文陈述之第一构造及第二构造中引起的问题。接下来,将参看图46A至图46C来描述视供应电流及供应电压而变的插头接纳部分M及插入凹槽23的形状。在图46A至图46C中,将用于48V之供应电压及SELV电路的 DC插座1用作实例。存在着需要(例如)6A、12A及16A之供应电流的多个电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在自前面观看的插头接纳部分24之形状中形成凹痕(indentation)来改变该插入凹槽 23之形状,藉此使DC插座1可视供应电流之种类而得以辨别。换言之,基于如图46A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6A之DC插座1,在12A及16A之供应电流的DC插座1中设置所述凹痕。具体言之,在如图46B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12A之DC插座1中,三角形形状之第二延伸凹槽23c,藉由在左右方向Y上自倾斜凹槽23c在内部延伸而设置于倾斜凹槽23c 之上部部分处。类似地,构成三角形形状之第二延伸凹槽23c’的两条边的凹痕180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对应于第二延伸凹槽23c’的部分处。此外,在如图46C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16A之DC插座1中,第二延伸凹槽23c’及凹痕180设置于两个插入凹槽23c中之每一者的上部部分处。同时,在倾斜凹槽23c未设置于插入凹槽23中的情况下,第二延伸凹槽23c’及凹痕180中之每一者可经形成以具有自前面观看为实质四边形之形状。根据供应电压、供应电流或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来改变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 23的形状的各种实例描述于由本申请案之申请人申请的PCT申请案第PCT/IB2010/001892 号中,所述PCT申请案之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接下来,将参看图15A至图15G来描述插座1之布置的变化。由于本实施例之插座1经设定为具有单模块尺寸,因此能够将同种类的插座1独立地或与日本工业标准中指定之具有单模块尺寸或两模块尺寸之其它布线装置组合地附接至固定框架2。换言之,插座1及布线装置可附接至共同的固定框架2。三模块尺寸之开口 3a形成于图15A至图15G中所绘示之板3中之每一者中。如图15A中所绘示,同种类的插座1可多个地附接至固定框架2 (参见图3)。如图15B中所绘示,形状随供应电压变化的插座1及形状随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变化的插座1 可组合地附接至固定框架2。如图15C中所绘示,插座1可与用于同轴电缆之插座5及用于电话线之模块化插座6相组合而安装。如图15D中所绘示,插座1可与用于LAN之模块化插座7及用于电话线之模块化插座6相组合而安装。如图15E中所绘示,插座1可与交流电插座4组合而安装。如图15F中所绘示,插座1可与开关8组合而安装。如图15G中所绘示,插座1及交流电插座如可设置于双开口型之固定框架2中。插座1之布置的变化不限于前述实例(图15A至图15G中所绘示)。 上述变化之实例可以组合方式来具体化。本实施例之插座1能够提供以下有利的效果。(1)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经构造以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因此,与具有环状形状之插入凹槽相比,能够限制插头IC之包围壁53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的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所要插入方向,藉此而改良使用之简易性。因此,使用者可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同时避免反向插入。另外,插脚插入孔25沿插头接纳部分M之上部及外部周边边缘而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无需在插入凹槽23或包围壁53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因此,与在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插座1之大小的增加。(2)插座主体10设有电线插入孔11,电线L插入至电线插入孔11中以自外部供应DC电力。在插座主体10之内部空间内,提供锁定弹簧1E,用于将插入且穿过电线插入孔 11之电线L压在端子ID上。由于此特征,可使用各锁定弹簧IE之弹性以藉由端子ID及锁定弹簧IE而将电线L夹住。此使得能够易于执行电线L与端子ID之连接。(3)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在垂直方向上位于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时防止插头插脚52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生反向插入。(4)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中。包围壁53亦具备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一致的倾斜部分。由于包围壁53之形状及插入凹槽23之形状可随供应电压而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将插头IC错误地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此外,使用者可藉由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用视觉确认包围壁53之形状来断定插头IC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5)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 2 附近)。与倾斜部分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上侧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参考侧 24b附近)的构造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倾斜部分23a与插头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因此, 变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且因此可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6)插头接纳部分M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且形状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 —致的倾斜侧。此使得能够防止插入凹槽23之宽度变窄。在插头接纳部分M不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的倾斜侧的假设情况中,仅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形成为倾斜形状。因此,插头接纳部分M与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之间的宽度在倾斜部分23a中变得窄于在除倾斜部分23a外之区域中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侧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成对应关系来形成。此使得能够解决插入凹槽23之宽度变窄的问题。(7)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形成为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侧一致的倾斜形状。因此,倾斜形状为简单的,且可藉由仅切掉插入凹槽23及插头接纳部分对之四个角中的一些来实现。由于此特征,能够以较简单方式提供能够防止插头IC错误地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的结构。此使得能够易于制造插座1。(8)该延伸凹槽23b经构造以自该插入凹槽23延伸。与该延伸凹槽23b独立于该插入凹槽23而形成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防止插座单元22之大小增加及插头接纳部分 M之强度降低。(9)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该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与该延伸凹槽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与该插入凹槽23之间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10)插座单元22之正面2 在前后方向上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正面2 齐平。 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向前突出而超过该包围壁53。此等构造确保了 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在该包围壁53相当多地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之前,插头插脚52与插头接纳部分M接触。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辨识出插头IC至插座单元22中之反向插入。在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不再有可能将插头IC保持附接至插座单元22。此消除使插头IC保持反向而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可能性。(11)插座体IA经形成为遵照日本工业标准且落在多达三个模块中之一者的尺寸内,所述三个模块可并肩附接至大正方形毂型可互换布线装置之固定框架2。由于此特征, 能够将插座体IA附接至其它等同地标准化之布线装置的固定框架2。因此,无需另外制造专用于插座体IA之固定框架,此有助于使固定框架标准化。此使得能够将插座1与其它布线装置一起附接至固定框架2,所述其它布线装置经形成为落在单模块尺寸或两模块尺寸内的大小,此增强插座1之使用上的简易性。第一实施例之经修改实例本实施例之插座1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可如下修改。以下经修改实例并非仅适用于第一实施例,而是可以彼此组合之方式来具体化。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但该延伸凹槽 2 之形成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如图16A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自该插入凹槽23之下侧向下延伸。如图16B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自插入凹槽23之上侧向上延伸。如图16C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3b可经形成以在水平方向上自插入凹槽23之左侧向左延伸。如图16D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水平方向上自该插入凹槽 23之右侧向右延伸。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插座1之供应电压藉由在插入凹槽23之下侧的一个或两个角中形成倾斜部分23a来进行识别,但用于识别插座1之供应电压的构造不限于此。若该插入凹槽23之形状改变以准许插入具有兼容供应电压之插头的包围壁,这是完全可行的。举例而言,如图17A中所绘示,可藉由切掉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一者来形成
20台阶状凹座23c。如图17B中所绘示,可藉由部分切掉该插入凹槽23来形成在侧面向外突出的突起23d。在此种情况下,插头IC之包围壁53经形成以具有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相同的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代替切掉该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之一者以形成凹座23c,如图17C及图17D中所示,可在该插入凹槽23之下侧的右角或左角中形成该延伸凹槽23b。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该倾斜部分23a及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但该延伸凹槽2 之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倾斜部分23a及延伸凹槽2 可形成于该插入凹槽23之上侧中。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但下端部分2 之位置不限于此。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 中时防止插头插脚52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为完全可行的。此意味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可实质上形成于与中心Cl相同之垂直位置中。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该插入凹槽23经形成为长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短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大体矩形形状,但该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不限于此。该插入凹槽23可形成为具有实质上相等之水平边及垂直边的正方形形状。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在插头接纳部分M中形成两个插脚插入孔25,但如图18中所绘示,可在插头接纳部分M中另外形成作为另一插脚插入孔的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26。 正如插脚插入孔25,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插头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接地插头插脚(未图示)插入至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中。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可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之下侧处且在中心Cl下方。此外,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可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水平中间位置中且在与中心Cl相同之水平位置中。在图18中,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之面向插头接纳部分M之参考侧24b的上端部分26a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2 与直线Ll之间。在具有此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之插座1中,与具有与接地插脚插入孔沈相同之面积且具有长边垂直延伸之矩形形状的接地插脚插入孔(未图标)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302中(如图50A中所说明)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各插入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亦即,经修改实例之插座1使得插脚插入孔25与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之间的距离易于确保。在具有插头插脚52及接地插头插脚之插头(未图示)中,能够增加插头插脚52 与接地插头插脚之间的距离。尽管根据第一实施例插座1经形成以具有落在单模块尺寸内的大小,但插座1之大小不限于此。举例而言,插座1可形成为落在一个半模块尺寸、两模块尺寸或三模块尺寸内的大小。第二实施例现将参看图21至图2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具体化为嵌入于住宅之墙壁部分中的DC插座。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不同之处在于提供端子2D来代替端子1D、锁定弹簧IE及释放按钮1F。此外,在插座主体10之某些结构方面且在端子2D与电线之连接结构方面,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现将着重于与第一实施例之不同点来对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相同部件将由相似部件符号表示且将省略对其之描述。
如图21A至图21D中所绘示,插座1包含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插座体1A、插脚接纳件1B(参见图24)及端子2D(两者皆容纳于插座体IA内)。插脚接纳件IB容纳于由插座主体10及插座体IA之盖20界定之内部空间内,且经由端子2D连接至电线Wc。端子2D 之某些部分布置于插座体IA之水平相反末端附近(参见图21D)。参看图22,插脚接纳件IB及端子2D容纳于插座体IA之内部空间内。更具体言之,插脚接纳件IB及端子2D之后部部分以使得插脚接纳件IB附接至端子2D的状态而置放于插座主体10内。端子2D中之每一者包含在前后方向上向后开放之大体U型端子体部分80及以螺纹方式连接至端子体部分80的螺钉部件81。端子体部分80包含插脚搁置部件固持部分 82,其固定有插脚接纳件IB中之每一者;及螺钉固持部分83,其附接有螺钉部件81。螺钉固持部分83与插脚搁置部件固持部分8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在电线Wdc连接至插座体IA时,如图23A中所绘示,预先自螺钉固持部分83松开螺钉部件81,因此在螺钉固持部分83与螺钉部件81之头部81a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间隙。在此状态下,电线Wdc中之每一者绕着螺钉部件81之轴81b而卷绕。接下来,如图2 中所绘示,上紧螺钉部件81,使得螺钉部件81之头部81a可更接近于螺钉固持部分83,藉此使螺钉固持部分83及螺钉部件81之头部81a夹住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因此,如图23C中所绘示,将绕着螺钉部件81之轴81b而卷绕的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压在端子体部分80上。在自插座体IA移除电线Wdc时,以相反次序来进行刚在上文提及之任务。就此而言,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包含所谓的绞合的线导体W1,所述绞合的线导体 Wl藉由将多根细铜丝与用于遮盖导体Wl之电绝缘覆盖部分W2绞合在一起而形成。就电线Wdc之构造而言,与由比导体Wl之细铜丝厚的棒状铜部件所形成的单线导体相比,能够易于弯曲该导体Wl。插头IC之构造及用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的结构与上文参看图9至图15 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情况相同,且因此将省略掉对其之描述。本实施例之插座1能够提供以下的有利效果。(1)就本实施例而言,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经构造以具有在其两个角中形成之倾斜部分23a。因此,与如图48B、图49A及图49B中绘示的环状形状之插入凹槽111或 201相比,能够限制插头IC之包围壁53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的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所要方向,藉此改良使用之简易性。因此,使用者可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同时避免反向插入。另外,插脚插入孔25沿插头接纳部分M之外周边边缘的上侧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无需在插入凹槽23或包围壁53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因此,与在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插座1之大小的增加。(2)就本实施例而言,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在垂直方向上位于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时防止插头插脚52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生反向插入。(3)就本实施例而言,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包围壁53亦具备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一致的倾斜延伸部。由于包围壁53之形状及插入凹槽23之形状可随供应电压而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将插头IC错误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此外,使用者可藉由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用视觉确认包围壁53之形状来断定插头IC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4)就本实施例而言,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2 附近)。与倾斜部分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上延伸部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参考侧Mb附近)的构造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倾斜部分23a与插头插入孔25 之间的距离。因此,变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且因此,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 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5)就本实施例而言,插头接纳部分M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 23a且形状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 —致的倾斜侧。此使得能够防止插入凹槽23之
宽度变窄。在插头接纳部分M不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的倾斜侧的假设情况中,仅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形成为倾斜形状。因此,插头接纳部分M和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之间在倾斜部分23a中的宽度变得窄于除了倾斜部分23a外之区域中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侧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成对应关系来形成。此使得能够解决插入凹槽23之宽度变窄的问题。(6)就本实施例而言,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经形成为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侧一致的倾斜形状。因此,倾斜形状为简单的且可藉由仅切掉插入凹槽23及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中的一些来实现。由于此特征,能够以较简单方式提供能够防止插头IC 错误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的结构。此使得能够易于制造插座1。(7)就本实施例而言,延伸凹槽23b经构造以自插入凹槽23延伸。与延伸凹槽23b 独立于插入凹槽23形成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防止插座单元22之大小增加及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减少。(8)就本实施例而言,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与延伸凹槽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与插入凹槽23之间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9)就本实施例而言,插座单元22之正面2 在前后方向上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正面2 齐平。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向前突出超过该包围壁53。此等构造确保,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在该包围壁53相当多部分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之前,插头插脚52与插头接纳部分M接触。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辨识出插头IC至插座单元22中之反向插入。在插头IC 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不再有可能将插头IC保持附接至插座单元22。此消除了使插头IC保持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可能性。(10)就本实施例而言,藉由上紧螺钉部件81将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压在端子体部分80上。与端子体部分80与电线Wdc中之每一者藉由(例如)钎焊或焊接而彼此连接的情况相比,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执行将所述电线Wdc中之每一者连接至所述端子体部分80的任务。(11)就本实施例而言,插座体IA经形成为遵照日本工业标准且落在多达三个模块中之一者的尺寸内,所述三个模块可并肩附接至大正方形毂型可互换布线装置之固定框架2。由于此特征,能够将插座体IA附接至其它等同标准化布线装置之固定框架2。因此,无需另外制造专用于插座体IA之固定框架,此有助于使固定框架标准化。 此使得能够将插座1与其它布线装置一起附接至固定框架2,所述其它布线装置经形成为落在单模块尺寸或两模块尺寸内的大小,此增强插座1之使用的简易性。第三实施例现将参看图M至图沈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具体化为嵌入于住宅之墙壁部分中的DC插座。在插座主体10及端子2D之某些结构方面且在端子2D与电线Wdc之连接结构方面,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现将着重于与第二实施例之不同点来对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相同部件将由相似部件符号表示且将省略对其之描述。参看图24A至图MD,插座主体10之底壁11具备两对电线插入孔12,电线Wdc (参见图26)经由所述两对电线插入孔12插入。底壁11之存在电线插入孔12的区域经形成以在前后方向上向后突出超过底壁11之剩余区域。如图25中所绘示,端子2D中之每一者包含端子体部分80、螺钉部件81及连接至螺钉部件81之轴81b的扁平固定件84。固定件84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插脚搁置部件固持部分82与螺钉固持部分83之间。在电线Wdc附接至插座体IA时,如图26A中所绘示,预先使固定件84相对于螺钉固持部分83成间隔开之关系。在此状态下,将电线Wdc中之每一者经由电线插入孔12中之每一者而插入至螺钉固持部分83与固定件84之间的水平间隙中。接着,如图^B中所绘示,上紧螺钉部件81 (向外上紧),使得螺钉部件81之头部 81a可在水平方向上远离螺钉固持部分83而移动。因此,固定件84朝着螺钉固持部分83 移动,使得电线Wc中之每一者可由固定件84及螺钉固持部分83夹住。在自插座体IA移除电线Wdc时,以相反次序来执行刚在上文提及之任务。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之效果(1)至(11)类似的有利效果。第四实施例现将参看图27至图四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具体化为嵌入于住宅之墙壁部分中的DC插座。在插座主体10及端子2D之某些结构方面且在端子2D与电线Wdc之连接结构方面,本实施例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现将着重于与第二实施例之不同点来对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相同部件将由相似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将省略对其之描述。如图27A至图27D中所绘示,插座主体10之侧壁13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经过侧壁13的切开部分14(参见图28)。端子2D部分容纳于切开部分14内。插座主体10 之底壁11具备两个电线插入孔15,电线Wdc经由所述两个电线插入孔15插入。如图观中所绘示,端子2D中之每一者包含有在前后方向上向后开放之盒形端子体部分85及以螺纹方式连接至端子体部分85的螺钉部件81。插脚接纳件IB中之每一者固定至端子体部分85之前端。螺钉部件81连接至端子体部分85之上表面。
在电线Wdc附接至插座体IA时,如图^A中所绘示,使螺钉部件81之轴81b相对于端子体部分85之下板8 成间隔开之关系。在此状态下,将电线Wdc中之每一者插入至螺钉部件81之轴81b与端子体部分85之下板8 之间的垂直间隙中。接着,如图29B中所绘示,藉由使螺钉部件81之轴81b朝着下板8 移动来上紧螺钉部件81,藉以使电线Wc 中之每一者由螺钉部件81之轴81b的垂直端面及端子体部分85之下表面8 夹住。在自插座体IA移动电线Wdc时,以相反次序来执行刚在上文提及之任务。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之效果(1)至(11)类似的有利效果。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之经修改实例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之插座1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可如下修改。以下经修改实例并非仅适用于第二至第四实施例,而是可以彼此组合之方式来具体化。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之中心位置中,但该延伸凹槽2 之形成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该延伸凹槽2 可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的右端部分或左端部分中。另外,该延伸凹槽2 之形成位置不限于插入凹槽 23之下部延伸部。或者,延伸凹槽2 可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延伸部中之任一者中。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但该延伸凹槽2 之形成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如图30A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自插入凹槽23之下侧向下延伸。如图30B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自插入凹槽23之右侧向右延伸。该延伸凹槽2 之形成位置不限于图30A及图30B中所绘示之位置。或者,该延伸凹槽2 可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其它延伸部中。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该插座1之供应电压是藉由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 23a来识别,但用于识别插座1之供应电压的构造不限于此。若插入凹槽23之形状改变以准许插入具有兼容的供应电压之插头的包围壁,则这样是完全可行的。举例而言,如图30C中所绘示,可藉由切掉该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一者来形成台阶状凹座23c。如图30D中所绘示,可藉由部分切掉该插入凹槽23来形成在侧面向外突出的突起23d。在此种情况下,插头IC之包围壁53经形成以具有与插入凹槽23相同之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后侧所见之平面图中)。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但其可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上侧中。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 24之中心Cl上方,但下端部分2 之位置不限于此。若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时防止插头插脚52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则这样是完全可行的。此意味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可实质上形成于与中心Cl相同之位置中。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插入凹槽23经形成为长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短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大体矩形形状,但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不限于此。插入凹槽23可形成为具有实质上相等之水平边及垂直边的正方形形状。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插脚插入孔25是由插入插头IC之两个插头插脚52 的两个插入孔形成,但插脚插入孔25之构造不限于此。如图31A中所绘示,插脚插入孔25 可包含插入插头IC之两个电力供应插脚的两个电力供应插脚插入孔25A及插入插头IC之一个接地插脚的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25B。如图31B中所绘示,电力供应插脚插入孔25A及接地插脚插入孔25B分别形成为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接地插脚插入孔25B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中心Cl下方且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间位置中。此使得能够增加电力供应插脚插入孔25A与接地插脚插入孔25B之间的距离,且因此增强插入至插入孔25A及25B中之插头插脚的绝缘强度。尽管根据第二至第四实施例插座1经形成以具有落在单模块尺寸内的大小,但插座1之大小不限于此。举例而言,插座1可形成为落在一个半模块尺寸、两模块尺寸或三模块尺寸内的大小。尽管根据第二实施例电线Wc中之每一者是由端子2D中之每一者及螺钉部件81 之头部81a夹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弧形形状或环形形状(包含多边环形形状 (诸如,矩形环形形状)及圆环状形状)之金属垫圈可连接至螺钉部件81之轴81b,使得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可由端子2D中之每一者及金属垫圈夹住。在第三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将金属垫圈连接至螺钉部件81之轴81b,使得电线Wc 中之每一者可由端子2D中之每一者及金属垫圈夹住。在第四实施例中,同样能够将弧形形状或环形形状(包含多边环形形状(诸如,矩形环形形状)及圆环状形状)之固定件以螺纹方式连接至螺钉部件81之轴81b的末端部分,使得电线Wdc中之每一者可由端子2D中之每一者及固定件夹住。第五实施例接下来,将参看图32至图46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的DC插座。在本实施例中,插座1为嵌入于室内物品80(参见图1)中之嵌入类型。作为室内物品80之实例,广泛已知有一种冲洗单元,诸如具有洗脸盆之浴室盥洗台。所述冲洗单元具备插座1。诸如干燥机、电动牙刷及电动刮胡刀(其皆未绘示于附图中)之电装置的插头 IC通常连接至插座1。首先,将参看图32至图34来描述插座1之构造及用于将插座1附接至固定框架 2的结构。如图32A中所绘示,插座1包含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插座体1A、容纳于插座体IA 内之插脚接纳件IB(参见图39)等等。插座体IA包含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插座主体10 (参见图35),其藉由树脂材料射出成型以容纳插脚接纳件IB ;以及盖20,其以使得插座主体10可在前后方向上嵌入于盖 20之后侧中的形状而藉由树脂材料来射出成型。插脚接纳件IB连接至自DC供应线Wdc延伸之电线,DC供应线Wdc布置于建筑物墙壁部分之墙面的背面侧处。此确保DC电力自DC电力供应单元71供应给插脚接纳件1B。在前后方向上盖20之前侧处,设置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的插座单元22。用于DC电力之插头IC可移除地连接至插座单元22。在前后方向上盖20之后侧处,设置沿前后方向自插座单元22向后延伸的大体矩形实心形状之体存放部分27。在体存放部分27之水平相反表面上,设置用于将插座1附接至室内物品80 之固定框架2 (参见图33)的接合凸耳观。插座单元22具有插入凹槽23,所述插入凹槽23自插座单元22之正面22a向后凹陷且形成为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23在其两个垂直方向的下部及水平方向相对的角中具备倾斜部分23a (在如在插头
26IC之插入方向上(亦即,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 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之形状随电源之供应电压及电流以及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变化。在由插入凹槽23包围之插座单元22之区域中,设置插头接纳部分M,其具有与插座单元22之正面2 齐平的正面Ma。插头接纳部分M在形状上对应于插入凹槽 23,且形成为两个侧沿垂直方向延伸且两个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两个插脚插入孔25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
插脚插入孔25为电力供应插脚插入孔,其形成为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之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头接纳部分M中设置作为另一插脚插入孔的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26。正如插脚插入孔25,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形成为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之通孔。如图32B中所绘示,插脚插入孔25沿参考侧Mb (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外周边边缘的上侧)来布置。插脚插入孔25中之每一者设置于偏心位置中, 所述偏心位置距参考侧24b比距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2 更近。换言之,插脚插入孔25 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之上侧处(其中该中心Cl表示连接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亦即,单点划线)的交点)。插脚插入孔25布置于中心Cl沿水平方向之相反侧处。详言之,插脚插入孔25之在垂直方向上面向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Mc的下端部分2 布置于参考侧24b与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经过中心Cl的直线Ll (双点划线)之间。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之下侧处且在中心Cl下方。此外,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水平中间位置中,亦即,在水平方向上在与中心Cl相同之水平位置中。详言之,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之面向插头接纳部分 24之参考侧Mb的上端部分26a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2 与直线Ll之间。大体矩形插头接纳部分M之水平宽度Hl在倾斜部分23a不存在之区域中沿垂直方向为实质上恒定的。因此,即使插脚插入孔25在垂直方向上设置于中心Cl上方,也能够防止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Dl的减少。此使得能够防止出现插座单元200之插脚插入孔203之间的距离DRl减少的问题(如图49A中所说明)及插座单元200之大小增加的问题(如图49B中所说明)。由于插脚插入孔25形成为圆形形状,因此与在图50A及图50B中所说明之插脚插入孔303相比,变得能够减少插座单元22之垂直宽度。因此,与插脚插入孔303形成为长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如图50A及图50B中所说明者)的插座单元300相比, 能够将插脚插入孔25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之中心Cl的上侧处。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如图50B中所说明的插座单元300之大小增加的问题。由于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亦形成为圆形形状,因此与接地插脚插入孔304(参见图 50A及图50B)相比,变得能够减少插座单元22之垂直宽度。此使得能够将接地插脚插入孔 26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之中心Cl之下侧处,而无需增加插座单元22之大小。此外,与插脚插入孔303与接地插脚插入孔304之间的距离DR6 (参见图50A及图 50B)相比,能够增加插脚插入孔25与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之间的最短距离。因此,与对应于插座单元300之插头相比,能够增加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A与接地插头插脚52B(参见图 37A及图37B)之间的最短距离。
如图33A中所绘示,插座体IA之体存放部分27经形成以具有允许体存放部分27 插入至室内物品80之固定框架2中的大小。固定框架2构成室内物品之一部分,且具有长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开口 40。开口 40之形状使得盖20之体存放部分27可自固定框架2之前侧嵌入于开口 40中。在体存放部分27自固定框架2之前侧嵌入至开口 40中时,接合凸耳观发生弹性变形。在接合凸耳观之弹力下,将固定框架2夹于插座单元22之后端部分与接合凸耳观之间。因此,如图33B中所绘示,插座1嵌入于固定框架2中且附接至固定框架2。一旦如图34中所说明插座1嵌入于固定框架2中,则仅自固定框架2之前侧可看见插座单元22。接下来,将参看图35、图36A及图36B来描述插座1之内部构造及插座1中之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介于插脚接纳件IB与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之间。参看图35,插座1包含插脚接纳件IB,所述插脚接纳件IB容纳于插座体IA内,且在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与插头插脚52A及接地插头插脚52B (参见图37A)连接。 插座1之插座主体10具有插脚搁置部件插入孔11,其充当用于存放插脚接纳件IB之内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插座1包含与图37A中所绘示之插头IC的形状一致的三个插脚接纳件1B。插脚接纳件IB中之每一者(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包含用于将插头插脚52A 固持在适当位置中的固持器部分60及自固持器部分60持续向后延伸的端子部分61。用于经由其供应DC电力之电线中之每一者连接至端子部分61。固持器部分60与端子部分61 经由使用单种材料而一体式形成。插脚接纳件IB充当连接至用于供应DC电力的电线的端子。或者,插座1可经构造以独立于具有固持器部分60之插脚接纳件IB而包含具有连接至电线之端子部分的端子 (未图示)。换言之,插脚接纳件IB与所述端子可一体式或独立地形成,只要固持器部分60 与端子部分61彼此电性连接便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6A中所绘示,作为端子的插脚接纳件IB之端子部分61暴露于插座主体10之外部。换言之,与端子部分61之形状一致的通孔12形成于插座主体10 之背面上,使得插脚接纳件IB之端子部分61可自插座主体10经由通孔12而向后突出。自DC供应线Wdc延伸以供应DC电力的电线藉由焊接而连接至暴露在插座主体10 外部的端子部分61。端子部分61与电线可藉由电弧焊接或其它焊接方法来代替软钎焊而连接至彼此。可藉由以此方式将电线连接至端子部分61来将DC电力自电线供应给插脚接纳件IB。接下来,参看图37至图39来描述插头IC之构造及用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 中的结构。参看图37A,插头IC包含电缆部分50及连接至电缆部分50之插头体51。插头体 5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插座1之插头接纳部分对(参见图38)相对的相对表面51a。在相对表面51a上,设置以下各者两个插头插脚52A,其自相对表面51a向后突出;一个接地插头插脚52B,其自相对表面51a向后突出;及大体矩形的包围壁53,其用于在外部遮住插头插脚52A及接地插头插脚52B。插头插脚52A经设置以稍微向前突出而超过该包围壁53之前端。接地插头插脚 52B经设置以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向前突出而超过该包围壁53。插头IC之包围壁53经构造以具有对应于插座1之插入凹槽23之形状的形状。如图37B中所绘示,插头插脚52A设置于包围壁53之中心C2的上侧处(其中该中心C2表示连接该包围壁53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亦即,单点划线)之交点)。插头插脚52A布置于中心C2沿水平方向之相反侧处。详言之,插头插脚52A之下端部分5 布置于水平方向上延伸经过该中心C2之直线L2 (双点划线)上方。接地插头插脚52B设置于包围壁53之中心C2的下侧处(其中该中心C2表示连接该包围壁53之四个角的两条对角线(亦即,单点划线)之交点)。接地插头插脚52B布置于水平中间位置中(亦即,在与中心C2相同之水平位置中)。详言之,接地插头插脚52B 之上端部分52b布置于水平方向上延伸经过该中心C2之直线L2 (双点划线)下方。在如图38中所绘示插头IC配合至插座1时,插头体51之包围壁53插入至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中。此时,插头插脚52A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且接地插头插脚 52B插入至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中。在遵照IEC标准之习知插座单元110中,如图49A及图49B中所绘示,插入凹槽 111及包围壁102经形成以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此意味插头100之包围壁102可在圆周方向的360度上插入至插入凹槽111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入凹槽23及包围壁53具有大体正方形形状(或大体矩形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此意味该包围壁53相对于插入凹槽23之插入方向限于两个方向。藉由以此方式来限制插头IC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 变得令使用者能够易于决定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的方向。因此,使用者可易于将插头IC 插入至插座1中,同时避免反向插入。参看图39A,插脚接纳件IB布置于插脚插入孔25中。在如图39B中所说明般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时,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A保持由插座1之插脚接纳件IB夹住。此时,固持器部分60发生弹性变形以藉由其弹力将插头插脚52A固持在适当位置。因此,插座1及插头IC进入导电状态。尽管图39A及图39B中未绘示,但接地插头插脚52B以类似方式而电性连接至插座1。在使用者试图如图40中所说明般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的情况下,插头 IC之插头插脚52A在垂直方向上定位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下方,且接地插头插脚 52B在垂直方向上定位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因此,插头插脚52A及接地插头插脚52B将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正面2 接触,藉此使得不可能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 1中。在此状态下,插脚插入孔25与插头插脚52A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与接地插头插脚52B亦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可靠地防止插头插脚52A 无意中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接下来,将参看图41A至图41D来描述随供应电压而变化的插座单元22之形状。插座单元22之形状可如下地改变。不同种类之供应电压(例如,6V、12V、MV及 48V)用于以自DC电力供应单元71供应之电力来操作的电装置72。因此,变得能够藉由改变该插入凹槽23及插头接纳部分M (亦即,插座单元22之大体矩形部分)之四个角中之至少一者的形状以根据供应电压来辨别插座单元22。更具体言之,一个或两个倾斜部分23a与6V、12V及48V之供应电压成对应关系而
29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在此种情况下,24V之供应电压用作参考电压。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中对应于倾斜部分23a的一些角亦形成为与倾斜部分23a —致的倾斜形状。若供应电压为6V,则如图41A中所绘示,一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右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12V,则如图41B中所绘示,一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左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48V,则如图41C中所绘示,两个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左下角及右下角中。若供应电压为MV,则如图 41D中所绘示,无倾斜部分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任一角中。类似地,插头IC之包围壁53具有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一致地形成之一个或两个倾斜部分。此使得能够根据供应电压来辨别插座单元22。因此,除非插头IC之包围壁53 的形状匹配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幻的形状,否则插头IC不可插入至插座1中。此防止供应电压彼此不同的插座1与插头IC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之插座1中,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下角中。 由于此特征,与图19中所绘示之比较插座单元400的构造相比,倾斜部分23a与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与习知插座单元400之构造相比,能够防止插头接纳部分M 之强度降低。由于插头IC之包围壁53的总体形状视供应电压而改变,因此使用者可在插头IC 之前后方向上在前侧处用视觉来确认插头IC相对于插座单元22的匹配位置。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接下来,将参看图42A及图42B来描述随作为电源之电力供应电路(未图示)之种类而变的插座单元22之形状。电力供应电路设置于DC电力供应单元71与插座1之间且安装(例如)于配电板74内。电力供应电路包含至少两种电路,亦即,特低电压电路(ELV)及安全特低电压电路(SELV)。ELV及SELV分别在IEC标准中之IEC60950-1及IEC603;35-1中指定。电装置72 (诸如,家用电装置及其类似者)具有不同的内部绝缘结构,此视使用 ELV及SELV中之哪一者而定。更具体言之,具有ELV之电装置72使用双绝缘结构或加强型绝缘结构,此意味所述绝缘结构极其严格。相反,情况有时为具有SELV之电装置72不使用双绝缘结构或加强型绝缘结构。因此,具有SELV之电装置72的绝缘结构比具有ELV之电装置72的绝缘结构简单。在具有ELV之电装置72连接至用于SELV之插座1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此是因为电装置72之绝缘结构极其严格。相反,若具有SELV之电装置72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1,则通常出现的情况为电装置72在被供应危险之高电压时会发生故障。此是因为电装置72之绝缘结构为简化的。因此,需要辨别插座1及插头IC是否与ELV或SELV兼容。 详言之,必需防止具有SELV之电装置72无意中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1。鉴于此,如图42A中所绘示,用于SELV之插座单元22包含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左下延伸部中的延伸凹槽23b。延伸凹槽23b与插入凹槽23组合且经形成以自插入凹槽 23之下部延伸部向上延伸。相反,如图42B中所绘示,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是省略延伸凹槽23b的结构。插座单元22之此形状改变无关紧要。因此,使用者能够辨别用于SELV 之插座单元22与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尽管用于ELV之插头IC可插入至用于SELV之插座单元22中,但用于SELV之插头IC不可插入至用于ELV之插座单元22中。此使得能够防止具有SELV之电装置72无意中连接至用于ELV之插座1。在形状随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变化的插座单元中,能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第一构造),其中,如图47A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 独立于插入凹槽23而形成。此外,能想到要使用以下构造(第二构造),其中,如图47B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入凹槽23 外部,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外部。然而,第一构造遭受一种因该延伸凹槽2 与插脚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的缩短而使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降低的问题。尽管第二构造没有强度降低问题,但其引起一种归因于该延伸凹槽2 之设置而使插座单元22之大小变大的问题。若该延伸凹槽2 与插入凹槽23在其下侧中组合,则与第一构造相比,能够增加该插脚插入孔25与该延伸凹槽2 之间的距离。此外,若该延伸凹槽23b自该插入凹槽23 之下部延伸部向上延伸(亦即,若延伸凹槽2 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则能够防止插座单元22之大小的任何增加。因此,藉由将该延伸凹槽2 与该插入凹槽23 —体式形成, 变得能够解决在上文陈述之第一构造及第二构造中引起的问题。本实施例之插座1能够提供以下的有利效果。(1)插座单元22之插入凹槽23经构造以具有大体矩形形状。因此,与图48中所绘示的环状形状之插入凹槽111相比,能够限制插头IC之包围壁53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的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断定插头IC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所要方向,藉此改良使用的简易性。因此,使用者可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同时避免反向插入。另外,插脚插入孔25沿插头接纳部分M之外周边边缘的上侧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无需在插入凹槽23或包围壁53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下防止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因此,与在插座中另外形成防反向插入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插座1之大小的增加。(2)藉由将电线连接至作为端子之插脚接纳件IB的暴露在插座主体10外部之端子部分61而自电线将DC电力供应至插脚接纳件1B。若电线是藉由焊接或钎焊而连接至插脚接纳件IB的暴露在插座主体10外部之端子部分61,则能够可靠地执行电线与插脚接纳件IB之间的电性连接。(3)插脚接纳件IB与端子可形成为单一部件。换言之,插脚接纳件IB充当端子。 由于此特征,与插脚接纳件IB与端子彼此独立地形成之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之数目。(4)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在垂直方向上位于中心Cl上方。此使得能够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中时防止插头插脚52A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发生反向插入。(5)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中。包围壁53亦具备与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一致的倾斜部分。由于包围壁53之形状及插入凹槽23之形状随供应电压而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将插头IC错误地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此外,使用者可藉由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用视觉确认包围壁53之形状来断定插头IC相对于插座1之插入方向。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将插头IC插入至插座1中。(6)倾斜部分23a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下侧 2 附近)。与倾斜部分形成于插入凹槽23之上侧中(亦即,插头接纳部分M之参考侧24b附近)的构造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倾斜部分23a与插头插入孔25之间的距离。因此, 变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且因此,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7)插头接纳部分M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且形状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 —致的倾斜侧。此使得能够防止插入凹槽23之宽度变窄。在插头接纳部分M不具有位置对应于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的倾斜部分的假设情况中,仅该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形成为倾斜形状。因此,插头接纳部分M之外周边边缘与该插入凹槽23之外周边边缘之间在倾斜部分23a中的宽度变得窄于除了倾斜部分23a外之区域中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侧与该插入凹槽23 之倾斜部分23a成对应关系而形成。此使得能够解决该插入凹槽23之宽度变窄的问题。(8)该插入凹槽23之倾斜部分23a形成为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倾斜部分一致的倾斜形状。因此,倾斜形状为简单的且可藉由仅切掉该插入凹槽23及插头接纳部分M之四个角中的一些来实现。由于此特征,能够以较简单方式提供能够防止插头IC错误地插入至供应电压不同于插头IC之供应电压的插座1中的结构。此使得能够易于制造插座1。(9)该延伸凹槽23b经构造以自该插入凹槽23延伸。与该延伸凹槽23b独立于该插入凹槽23而形成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防止该插座单元22之大小增加及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降低。(10)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该插入凹槽23之下部延伸部中。与延伸凹槽形成于插脚插入孔25与该插入凹槽23之间的情况相比,此使得能够增加插头接纳部分M之强度。因此,能够防止在插入及拉出插头IC时原本会发生的对插头接纳部分M之损害。(11)插座单元22之正面2 在前后方向上与插头接纳部分M之正面2 齐平。 插头IC之插头插脚52A在前后方向上稍微向前突出而超过该包围壁53。此等构造确保了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在该包围壁53相当多部分插入至插入凹槽23中之前,插头插脚52A与插头接纳部分M相接触。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清楚地辨识出插头IC至插座单元22中之反向插入。在插头IC 反向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时,不再能够将插头IC保持成附接至插座单元22。此消除了使插头IC保持反向地插入至插座单元22中的可能性。(12)插头接纳部分M具备插入有接地插头插脚52B的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26。 接地插脚插入孔沈具有圆形形状(在如在插头IC之插入方向上所见之平面图中)。由于此特征,插座1是与具有接地插头插脚52B之插头IC以及不具有接地插头插脚之插头(未图示)兼容。第五实施例之经修改实例第五实施例之插座1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可如下修改。以下经修改实例并非仅适用于第五实施例,而是可以彼此组合之方式来具体化。该延伸凹槽2 可不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M中。举例而言,如图43A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自插入凹槽23之下侧向下延伸。如图4 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垂直方向上自该插入凹槽23之上侧向上延伸。如图43C 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3b可经形成以在水平方向上自该插入凹槽23之左侧向左延伸。如图43D中所绘示,该延伸凹槽2 可经形成以在水平方向上自该插入凹槽23之右侧向右延伸。尽管根据第五实施例插座1之供应电压藉由在插入凹槽23之下侧的一个或两个角中形成倾斜部分23a来进行识别,但用于识别插座1之供应电压的构造不限于此。若插入凹槽23之形状改变以准许插入具有兼容供应电压之插头IC的包围壁53,则这样是完全可行的。举例而言,如图44A中所绘示,可藉由切掉该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的一者来形成台阶状凹座23c。如图44B中所绘示,可藉由部分切掉该插入凹槽23来形成在侧面向外突出的突起23d。在此种情况下,插头IC之包围壁53经形成以具有与该插入凹槽23相同之形状(在如在前后方向上自前侧所见之平面图中)。代替切掉该插入凹槽23之四个角中之一者以形成凹座23c,如图44C及图44D中所示,可在插入凹槽23之下部延伸部的右端或左端部分中形成该延伸凹槽23b。尽管根据第五实施例倾斜部分23a及该延伸凹槽2 形成于该插入凹槽23之下侧中,但该延伸凹槽2 之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倾斜部分23a及该延伸凹槽2 可形成于该插入凹槽23之上侧中。尽管根据第五实施例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M之中心Cl上方,但下端部分2 之位置不限于此。在使用者试图将插头IC反向插入至插座1 中时若防止了插头插脚52A插入至插脚插入孔25中,则这样是完全可行的。此意味插脚插入孔25之下端部分2 可实质上形成于与中心Cl相同之垂直位置中。尽管根据第五实施例插头接纳部分M具备接地插脚插入孔沈,但本发明可适用于如图45中所绘示未在插头接纳部分M中形成接地插脚插入孔沈的插座1。插座体IA可形成为遵照日本工业标准且落在多达三个模块之单模块尺寸、一个半模块尺寸、两模块尺寸或三模块尺寸内的大小,所述三个模块可并肩附接至一种大正方形毂型可互换布线装置之固定框架。此构造使得能够将插座体IA附接至其它等同地标准化之布线装置的固定框架(未图示)。因此,无需另外制造专用于插座体IA之固定框架,此有助于使固定框架标准化且增强插座1之使用的简易性。尽管根据第五实施例该插入凹槽23经形成为长边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且短边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大体矩形形状,但该插入凹槽23之形状不限于此。该插入凹槽23可形成为具有相等之水平边及垂直边的正方形形状。尽管已经参照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3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的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的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其具有所述插头适于连接的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正面中,其中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包围壁适于插入所述插入凹槽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周边侧中的一侧的参考侧来布置,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适于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且所述插座主体中包含插脚接纳件,其连接至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的所述插头插脚; 端子,其电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及锁定弹簧,其适于将用于供应DC电力的电线压在所述端子上,所述电线经由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上的电线插入孔而插入。
2.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的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的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其具有使所述插头适于连接的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正面中,其中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包围壁适于插入所述插入凹槽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周边侧中的一侧的参考侧来布置,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适于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所述插座主体中包含插脚接纳件,其连接至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的所述插头插脚; 端子,其电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及螺钉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端子处,且在上紧时适于将用于供应DC电力的电线压在所述端子上,所述电线经由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上的电线插入孔而插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端子中的每一个具备通孔;且所述螺钉部件中的每一个包含头部及轴,所述轴自所述头部延伸且螺纹连接至所述插座主体,且在所述螺钉部件藉由上紧而固定至所述通孔时,所述螺钉部件藉由所述轴的与所述头部相反的端面而将所述电线中的每一个压在所述端子中的每一个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螺钉部件中的每一个包含头部及自所述头部延伸的轴,且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插座主体内且螺纹连接至所述螺钉部件的所述轴的固定件,所述端子中的每一个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固定件中的每一个之间具备通孔,所述轴经由所述通孔而插入,且所述固定件中的每一个布置成在所述螺钉部件上紧时朝着所述端子中的每一个而移动以将所述电线中的每一个压在所述端子中的每一个上。
5.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的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的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括插座主体,其具有使所述插头适于连接的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正面中,其中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包围壁适于插入所述插入凹槽中;及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且形成为在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入方向上所见的平面图中为大体矩形形状,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其沿充当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周边侧中的一侧的参考侧来布置,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适于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所述插座主体中包含插脚接纳件,其连接至插入所述插脚插入孔中的所述插头插脚; 端子,其电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且部分暴露在插座主体外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及所述插入凹槽中的至少一个自其前面观看时的形状根据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的种类而部分地改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 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减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切割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至少一角及沿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外周边形成所述插入凹槽来进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DC插座,其中形状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改变的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距所述参考侧的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 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增加。
11.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是藉由形成自所述插入凹槽延伸的延伸凹槽来部分地改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是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中来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设置成距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所述正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及所述插入凹槽的至少一个自其前面观看时的形状根据充当电力供应源的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部分地改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减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切割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至少一角及沿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外周边形成所述插入凹槽来进行。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DC插座,其中形状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改变的所述插入凹槽之一部分距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增加。
20.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是藉由形成自所述插入凹槽延伸的延伸凹槽来部分地改变。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是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中来形成。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设置成距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所述正面上。
24.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仅在所述电力供应电路为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时才部分地改变。
25.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包含接地插脚,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插脚插入孔包含插入所述插头的所述接地插脚的接地插脚插入孔。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接地插脚插入孔被偏离设置成更靠近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
全文摘要
一种直流电(DC)插座将DC电力供应给连接至其的插头。所述DC插座包含具有插座单元之插座主体,该插头适于连接至插座单元,插座单元设置于插座主体之正面中。另外,插座单元包含插入凹槽,其经形成为自前面观看时为大体矩形之形状且包围壁插入至其中;及大体矩形形状之插头接纳部分,其由所述插入凹槽包围。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包含沿参考侧布置之多个圆形插脚插入孔,且所述插座主体接纳连接至所述插头插脚之插脚接纳件;端子,其电性连接至所述插脚接纳件;及锁定弹簧,其适于将用于供应DC电力之电线压在所述端子上。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2484339SQ20108003485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上野哲, 加藤一祐, 川本隆司, 滝井利之, 近藤真树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