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电连接器和同轴屏蔽电缆的连接装置以及相应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965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电连接器和同轴屏蔽电缆的连接装置以及相应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电连接器和同轴屏蔽电缆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减少由电流穿过电缆尤其是当大功率电流传输时所产生的电磁扰动的目标,可以在电缆上装配如文献FM858719所述的电磁屏蔽装置。这样的屏蔽电缆以同轴电缆的形式实现,即包括中心导体,围绕着中心导体的绝缘体和交替围绕绝缘体的编织层 (地线编织层)。以上所有均被保持和保护在壳体内部。地线编织层形成电磁屏障。为了使这样的电磁屏蔽有效,需要在电缆的每个端部使编织层接地。为了实现电缆在连接器上最佳的连接,首先应该使绝缘体、编织层和壳体分别被切去相对于电缆端部来说足够长的长度,以便释放需要与电路的电端子联接的电导体。为了使编织层的端部接地,需要剥除壳体的端部以便释放编织层的端部。通常围绕着所述编织层压接有接地的金属环以为了实现编织层和地线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法可以将地线焊接在所述编织层上。围绕着编织层的金属环的组装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操作,需要足够大的紧固力以确保足够的电接触,但在太紧的情况下有损坏编织层或绝缘体的风险。通过焊接电线的组装具有较小的高频电磁率,因此不一定符合所有所述连接器的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工业上便于实现的设备,该设备允许使屏蔽电缆接合至电连接器,在确保将连接器紧固在该同轴电缆外部的编织层上的恒定的紧固挤压力的同时避免所有损坏编织层或损坏由所述编织层所覆盖的绝缘体的风险。为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一种连接电连接器和同轴屏蔽电缆的连接装置所述电缆包括导电芯和围绕着所述芯的绝缘体,芯的端部超出绝缘体的端部,所述电缆还包括围绕着绝缘体但不超过绝缘体的端部的导电编织层和围绕着所述编织层的壳体,靠近电缆的端部的一部分编织层是裸露的;所述连接器包括形成绝缘底座的第一部分、形成绝缘盖的第二部分、定位在所述底座上用于与编织层的裸露部分连接的第一电路和定位在所述底座上用于与所述芯的端部连接的第二电路,所述盖和/或所述底座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能够在将底座紧固在盖上之后夹紧编织层的裸露部分,从而确保编织层与第一电路之间的电接触,将盖紧固在底座上同时确保了编织层与第一电路之间的电接触以及电缆的芯的端部与第二电路之间的电接触。根据第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元件具有适于在将所述盖紧固在所述底座上之后将编织层压紧的硬度。根据第二个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元件具有允许限制由所述导电元件施加在所述编织层上的压力的弹性。导电元件包括导电带,所述导电带每端均联接到底座或联接到盖,所述带的中心部分是自由的。根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第一个变型,所述导电带由金属带形成,所述金属带包括沿着所述中心部分的褶皱,所述褶皱能够变形以允许所述导电带弹性伸展。根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变型,所述导电带具有金属带和固定在所述金属带之下的弹性带,所述金属带包括沿着所述中心部分的互相分隔开的横向局部切口,所述弹性带确保所述切口返回贴紧的位置,从而允许所述导电带弹性伸展。根据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第三个变型,所述导电带具有包括沿着所述中心部分的环和和与所述环交替的扁平部分的金属带,所述环能够变形,所述导电带还具有固定在所述扁平部分之下的弹性带,从而确保所述环能够返回就位,以便允许所述导电带弹性伸展。导电带包括在用于与所述编织层接触的表面上的导电覆盖层,用以确保所述导电带与所述编织层之间的电连续性。底座和所述盖每个均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能够互相相对定位,以为了在所述电缆的裸露部分处夹紧所述编织层。两个导电元件的端部被固定在底座和盖上,两个导电元件的相应的端部能够互相接触从而确保电连续性和允许将这两个导电元件联接至电路。底座和盖包括密封设备用于在所述盖在底座上安放就位之后夹紧电缆,确保在所述电缆的裸露部分处的所述编织层的接触密封性。本发明也涉及电连接器,在该电连接器中,所述底座和/或所述盖包括导电带,所述导电带具有与支撑在所述底座和/或所述盖上的表面交替的一系列自由部分,每个自由部分在将所述盖紧固在所述底座上之后夹紧所述电缆,且每个电缆包括在所述电缆的端部处部分裸露的编织层,使得所述导电元件在所述电缆的裸露部分处与所述编织层接触。


本发明其它的技术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晰地在附有附图的下文中进行阐述,在所附附图中图1是示出有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和用于被组装到该连接器上的屏蔽电缆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有固定至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上的电缆的横向剖面图;图3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的组成元件的不同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图2分别是示出有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件连接器1和用于组装到该连接器 1上的屏蔽电缆2的分解透视图和该组件组装好的横向剖面图。连接器1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形成连接器1的基座的底座11和盖12。屏蔽电缆2 包括用于引导电流的中心芯21(或导体)和在电缆的整个长度上围绕着所述芯21且用于将芯21与地线编织层23隔绝开的电绝缘体22。在电缆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编织层23围绕着芯21。所述编织层23对由通过电缆2的芯21的电流所发射的磁场形成电磁屏障。 电缆2具有使编织层23相对外部环境绝缘且受到保护的外壳M。电缆2的其中一端固定至连接器1。在该端部,电缆2的中心芯21裸露一段足够长的长度,以允许将带孔的扁平接片25安装到芯上。所述带孔的接片25设有圆形开口 26,从而允许确保与定位在底座11 上的触头的良好的电连接,下面将进行描述。可以调整编织层23的长度使其不超过电绝缘体22,从而完全避免与中心芯21或与接片25发生接触的风险。编织层23在足够长的长度上是裸露的以为了允许与设置在底座11中的两个导电元件3电连接。导电元件3分别是由底座11承载的下部带31和由盖12承载的上部带32。所述两个带3至少在互相面对的表面上设有导电的表面覆盖层。两个带3的端部33固定在底座11或盖12上,且所述带3 的中心部分34是自由的。将两个带3的每个的两个端部33固定至底座11和盖12上可以先通过粘贴以确保预先保持,再通过螺钉5通过位于带3边上的圆形开口 35用于将盖12 固定在底座11上进行固定。第一电路36 (部分示出)与下部带31联接。连接器1的底座 11也设有电触头4,该电触头4由导电板41和定位销42组成,在所述导电板41上放置有接片25,穿透到圆形开口沈中的所述定位销42沿导电板41挡住接片25 (但也可以是从所述接片25中穿过芯21的自由端可以直接地与底座11的电路连接)。第二电路43 (部分示出)将导电板41延长;所述第二电路允许将芯21与主电路(未示出)联接。如图2所示,预先裸露的编织层23定位成与底座11的下部带31和上部带32接触。穿过连接器1的盖12进入到底座11的钻孔13中的螺钉5穿过带3的开口 35确保将盖紧固在底座上。下部带31和上部带32相应的端部33互相接触,从而确保了上部带31 和下部带32之间的电连续性。上部带31和下部带32适应编织层23的形状,施加沿着与编织层23接触的表面均勻分布的力。带3必须具有足够的弹性以为了能够与直径在一定公差范围内(fourchette de tolerance)的电缆配接,同时在所述电缆上保持足够的压力以为了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接触。接触压力必须也保持在一定限值之内,以为了不损坏编织层23和/或绝缘体22。图3至图5示出了具有最佳导电性和如上所述的合适弹性的带3的不同的实施方式。在图3中示出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示出了整体是金属的连续的带3a。带3a包括沿着所述带3a的中心部分3 横向设置的通过扁平区段分隔开的褶皱6,从而确保了与编织层23有同样多的接触表面。褶皱6由两个成V形的相邻的扁平薄片61构成;接触表面和褶皱成折叠式设置。形成V形褶皱6的薄片61的深度,以及所使用的金属(通常是碳含量很高的HLE钢)使得由金属带3a施加在编织层23上的压力可以变化。为了改善所述金属带3a的导电性,能够提供良好导电质量的金属层,例如铜可以覆盖用来与编织层23发生接触的带3a的表面。在图4中示出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示出了成两部分的带北。形成金属片71的第一部分覆盖形成弹性带(例如橡胶带)72的第二部分;金属片71固定在弹性带72上。将金属片71固定在弹性带上可以通过将弹性带72硫化到金属片71上来实现,所述金属片71 将具有有利于保持的接触表面。金属片71包括从其两个纵边开始交替延伸且沿带北的中心部分34b横向延伸的一系列的切口 73。带北具有由金属片71在弹性带72上所形成的蛇形线路,切口 73互相分隔开,以为了允许带北伸展。弹性带72确保了带北的弹性,所述弹性使得一旦在松弛的片北上施加压力时能够将切口 73互相收紧。金属片71可以直接地通过柔性的金属来实现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例如铜。在图5中示出了带3c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变型,该带3c具有金属片81和弹性带 82。以柔性金属实现的金属片81设有交替的环83和扁平区段84。片81被固定在弹性带上82。自由的环83穿过弹性带82,使得扁平区段84的内表面与弹性带82接触。扁平区段84的外表面用于与编织层23接触。弹性带82允许控制环83的间距,同时使带8伸展且确保其弹性。如第二个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片可以直接地用铜制成,从而允许与编织层23 的良好导电性。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应用在汽车的情况下,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所述连接器1具有与电缆2接触的密封表面,从而避免了与潮湿环境发生接触的表面的氧化。为此,底座11 和盖12可以具有互补的接触表面以允许通过沿着所述接触表面设置密封件从而确保密封部分的密封性。在带3的侧表面上进行镀锡从而保护接触面不受氧化和确保组装部分的密封性。底座11和盖12 —旦组装好,则在电缆2通过的位置处具有圆柱形的开口,所述圆柱形开口的直径与电缆2的直径相近,且带有密封件以确保电缆2的外壳M与连接器1之间的密封性。连接器也可以允许若干个电缆2之间的并联连接,使得同一上部带和下部带同时夹紧不同电缆的编织层23。底座或盖具有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与将每个电缆分开的带的平直部分协作。所述平直部分确保了在上部带和下部带之间的一系列接触点。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有可能采纳若干个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的改动。尤其是,在涉及实现必须同时具有良好导电性和所需弹性的带3时,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电连接器(1)和同轴屏蔽电缆O)的连接装置所述电缆⑵包括导电芯和围绕着所述芯的绝缘体(22),芯(21)的端部超出绝缘体(2 的端部,所述电缆还包括围绕着绝缘体0 但不超过绝缘体0 的端部的导电编织层和围绕着所述编织层的壳体(M),靠近电缆 (2)的端部的一部分编织层是裸露的;所述连接器(1)包括形成绝缘底座(11)的第一部分、形成绝缘盖(1 的第二部分、 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用于与编织层的裸露部分连接的第一电路(36)和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用于与所述芯的端部连接的第二电路G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12)和/或所述底座(11)包括导电元件(3),所述导电元件(3)能够在将底座(11)紧固在盖(1 上之后夹紧编织层的裸露部分,从而确保编织层03) 与第一电路(36)之间的电接触,将盖(12)紧固在底座(11)上同时确保了编织层03)与第一电路(36)之间的电接触以及电缆的芯的端部与第二电路G3)之间的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C3)具有允许使该导电元件受控变形的几何形状,从而允许限制由所述导电元件C3)施加在所述编织层上的压力。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C3)包括导电带(31,32),所述导电带(31,32)每端均联接到底座(11)或联接到盖(12),所述带(31,32) 的中心部分(34)是自由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3a)由金属带形成,所述金属带包括沿着所述中心部分(34)规则分布的褶皱(6),所述褶皱(6)能够变形以允许所述导电带(3a)沿着所述带的长度弹性伸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3b)具有金属带(71)和固定在所述金属带(71)之下的弹性带(72),所述金属带(71)包括沿着所述中心部分(34) 规则分布的横向局部切口(73),所述切口(73)能够相互分开,所述弹性带(72)确保所述切口从靠近的位置返回,从而允许所述导电带(3b)弹性伸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3 具有包括环(83)和扁平部分(84)的金属带(81),所述环(8 沿着所述中心部分(34)规则分布,所述扁平部分(84)与所述环(8 交替,所述环(8 能够变形,所述导电带(3 还具有固定在所述扁平部分(84)之下的弹性带(82),从而确保所述环(8 能够返回就位,以便允许所述导电带 (3c)弹性伸展。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3)包括在用来与所述编织层接触的表面上的导电覆盖层,从而确保所述导电带C3)与所述编织层03)之间的电连续性。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和所述盖 (12)每个均包括导电元件(3),所述导电元件(3)能够互相相对定位,以为了在所述电缆 (2)的裸露部分处成直角地夹紧所述编织层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导电元件(3)的端部(33)被固定在底座(11)和盖(1 上,两个导电元件(3)的相应的端部(3 能够互相接触从而确保电连续性和允许将这两个导电元件C3)联接至所述电路(36)。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盖包括导电带,所述导电带具有与支撑在所述底座和/或所述盖上的表面交替的一系列自由部分,每个自由部分在将所述盖紧固在所述底座上之后夹紧所述电缆,且每个电缆包括在所述电缆的端部处部分裸露的编织层,使得所述导电元件在所述电缆的裸露部分处成直角地与所述编织层接触。
11.一种用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形成绝缘底座(11)的第一部分、形成绝缘盖(1 的第二部分、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的第一电路(36)、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的第二电路03),以及用于与第一电路G3)电接触的至少一个导电元件(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电连接器(1)和同轴屏蔽电缆(2)的连接装置,所述电缆(2)包括导电芯(21)和围绕着芯(21)的绝缘体(22),芯(21)的端部超出绝缘体(22)的端部,所述电缆还包括围绕着绝缘体(22)但不超过绝缘体(22)端部的导电编织层(23)和围绕着编织层(23)的壳体(24),靠近电缆(2)端部的一部分编织层(23)是裸露的;所述连接器(1)包括形成绝缘底座(11)的第一部分、形成绝缘盖(12)的第二部分、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用于与编织层(23)的裸露部分连接的第一电路(36)和定位在所述底座(11)上用于与所述芯的端部连接的第二电路(43),所述盖(12)和/或底座(11)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能够在将底座(11)紧固在盖(12)上之后夹紧编织层(23)的裸露部分,从而确保编织层(23)与第一电路(36)之间的电接触。将盖(12)紧固在底座(11)上同时确保了编织层(23)与第一电路(36)之间的电接触以及电缆(2)的芯(21)的端部与第二电路(43)之间的电接触。
文档编号H01R9/05GK102484324SQ20108003476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
发明者A·格里沃 申请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