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966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电(DC)插座。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将DC电力供应给驱动电源为DC电源之电装置(诸如,收音机及电话)的 DC插座(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案第H07-015835(JP07-015835A)号,第
段至第
段)。JP07-015835A之DC插座包含主体,其容纳于设置于墙壁内部之开关盒中;及转换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以将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另外,所述DC插座包含AC连接端子,其设置于主体之面向开关盒的后侧上;及插座部分,其设置于主体之面向房间内部的前侧上。安装于墙壁内部之AC电源的电力线连接至AC连接端子,且电装置之插头可拆卸式连接至所述插座部分。因此,在AC电源之电力线连接至DC插座之AC连接端子时,转换器将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使得可将DC电力供应给已有插头连接至DC插座之插座部分的电装置。同时,在插头连接至DC插座及与DC插座断开时,可能会产生电弧。尤其,在用于供应DC电力之DC插座的情况下,与AC插座相比,所产生之电弧可能会持续,且因此DC插座需要电弧保护单元。然而,JP07-015835A之DC插座具有以下插座部分,其具有插脚插孔型端子且未具备用于包围插头之插头插脚的部件。因此,可自外部看到所产生之电弧。作为包含电弧保护单元之DC插座的实例,已经公开了一种由IEC标准(CEI/IEC 60906-3)而标准化之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的插头及插槽。图37C及图37D绘示由IEC 标准来标准化之插头110。两个插头插脚112布置于设置于插头110之前端部分处的圆柱形部分111内部。同时,如图37A及图37B中所绘示,插槽100包含圆形开口 101,插头110之圆柱形部分111插入而通过所述圆形开口 101 ;圆柱形突出部分102,其自圆形开口 101突出以插入至圆柱形部分111中;插脚插入孔103,其开口至突出部分102之前端面;及插脚接纳件104,其设置于突出部分102内部以与插脚插入孔103连通。在插头110连接至插槽100 时,经由插脚插入孔103插入至突出部分102中的插头插脚112分别与插脚接纳件104接合,使得自插槽100将电力供应给插头110。如图37A至图37D中所绘示,在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插槽100中,两个插脚插入孔103在延伸经过突出部分102之中心的线Ll上且在关于突出部分102之中心对称的两个位置处开放。为此,在突出部分102之周边表面上形成键槽105,且在圆柱形部分111之内周边表面上形成肋状物113,使得插头插脚112将不会在与插脚插入孔103之极性未对准之状态下插入至插脚插入孔103中。另外,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插头110及插槽100对应于四种供应电压。为识别供应电压之种类,插槽100及插头110分别包含电压识别凹槽106,其关于键槽105成预定角度来形成于突出部分102之周边表面上;及电压识别肋状物114,其关于肋状物113成预定角度来突出地形成于插头110之圆柱形部分111的内周边表面上。然后,藉由将键槽105及电压识别凹槽106分别与肋状物113及电压识别肋状物 114接合来防止插头110在与插槽100之极性未对准的情况下反向或错误地插入至插槽 100中。然而,在圆柱形部分111插入至圆形开口 101中时,在旋转插头110的同时,需要找到圆柱形部分111之肋状物113及114分别与插槽100之键槽105及凹槽106接合的位置。因此,变得不便于使用插槽100及插头110。为防止在不使用键槽105及肋状物113之情况下插头110反向插入至插槽100中, 考虑将两个插脚插入孔103布置于线Ll下方或上方之侧处(例如,如在图37A中用虚线绘示之线Ll下方的侧处)。然而,由于突出部分102具有圆柱形形状,因此在插脚插入孔103 布置于线Ll下方或上方之侧处时,插脚插入孔103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因此,插槽100 按比例增大以便获得绝缘距离。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DC插座,其能够在未按比例增大之情况下防止插头反向插入至插座且在插头连接至插座时易于将插头与插座对准。根据本发明之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之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之实质上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含具有插座单元之插座主体,所述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之正面中。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头接纳部分,其具有插入有所述插头之插头插脚的多个插脚插入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插入凹槽,其经形成以包围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所述插入凹槽适于接纳所述插头之包围壁;及插脚接纳件,用于与分别插入而通过所述插脚接纳孔之插头插脚连接。对应于用于供应DC电力之插脚接纳件的两个插脚接纳孔沿插头接纳部分之充当参考侧之一侧而布置,且偏离地布置以使距参考侧较距参考侧之相对侧更近。插头接纳部分及插入凹槽中之至少一者自其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视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之种类而部分地改变。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改变,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插头接纳部分之面积减小。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视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视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之种类而切割插头接纳部分之实质四边形形状的至少一侧及沿插头接纳部分之外周边而形成插入凹槽来进行。形状视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之种类而改变的插入凹槽之一部分可距参考侧之相对侧较距参考侧更近。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改变,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插头接纳部分之面积增加。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藉由形成自插入凹槽延伸之延伸凹槽来改变。在此情况下,延伸凹槽可藉由使插入凹槽之一部分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中而形成,且延伸凹槽可经设置以使距插头接纳部分之参考侧的相对侧较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或者,延伸凹槽可藉由使插入凹槽之一部分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插座主体之正面上。插头接纳部分及插入凹槽中之至少一者自其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视充当电力供应源之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部分地改变。在此情况下,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能仅在电力供应电路为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时才部分地改变。插头之插头插脚可包含接地插脚,且插头接纳部分之插脚插入孔可包含插入有插头之接地插脚的接地插脚插入孔。在此情况下,接地插脚插入孔可偏离地设置以致较接近于参考侧之相对侧。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所述插座单元包含自正面观看时具有大体四边形形状之插头接纳部分,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由插入凹槽包围着。在插头接纳部分中,对应于用于供应DC电力之插脚接纳件的两个插脚插入孔沿插头接纳部分之充当参考侧的一侧而布置,且偏离成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之参考侧。因此,能够易于辨识插头插入至插座单元中的定向。另外,由于插头插入至插座单元中的定向受插头之将插入至绕着实质四边形形状之插头接纳部分而设置的插入凹槽中的实质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限制,因此能够实施能够易于执行位置对准、防止反向插入且便于使用的DC插座。另外,插头接纳部分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因此,即使当两个插脚插入孔偏离地布置成较接近于参考侧时,仍能够获得足够之绝缘距离而无需缩短插脚插入孔之间的距离,以藉此防止DC插座按比例增大。此外,插头接纳部分之外周边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因此,能够防止具有不同电压之插头的错误插入,且易于自插头接纳部分之外周边形状来辨别供应电压之种类。另外,由于在插头接纳部分之外周边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时插头之外周边形状不同地改变,因此能够易于辨识相应的插头插入至DC插座中的定向且易于将插头插入至DC插座中。最后,插头接纳部分具有至少一角被切割的外周边之四边形形状。因此,能够防止DC插座按比例增大而不使插头接纳部分突出至实质四边形形状之外侧。


本发明之目的及特征将自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对以下实施例之描述而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绘示在插头连接至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DC插座之前的插头及DC插座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A至图2C分别为绘示所述DC插座的正视图、右视图及部分仰视剖面图。图3为绘示安装框架及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DC插座的外观的透视图。图4为绘示将连接至所述DC插座之插头的外观的透视图。图5A及图5B为绘示所述DC插座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图6A至图6D为绘示所述DC插座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图7A至图7E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DC插座的正视图。图8A至图8D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的DC插座的正视图。图9为绘示所述DC插座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
图10绘示使用所述DC插座之DC配电系统的结构。图IlA至图IlD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的分别对应于四个供应电压(亦即,6V、12V、24V及48V)的DC插座之正视图。图12为绘示将连接至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头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3A至图13F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的DC插座之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图14为绘示将连接至第五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头的外观的透视图。图15A至图15C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的DC插座之透视图、正视图及仰视图。图16A至图16C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的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供应电流之种类而改变。图17A至图17D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的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图18A及图18B为绘示将连接至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头的外观的透视图及正视图。图19A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待连接的DC插座与插头的透视图。图19B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之正视图,其解释插头反向连接至DC插座的情况。图20A至图20D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图21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的修改之透视图。图22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的另一修改之透视图。图23A及图23B为绘示第六实施例之DC插座的又一修改之透视图。图24A至图24C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的DC插座之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改变。图25A及图25B为绘示待连接至第七实施例之DC插座的插头之外观的透视图。图沈为绘示第七实施例之DC插座的又一修改之正视图。图27A至图27C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的DC插座之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改变。图28A及图^B为绘示第八实施例之DC插座的修改之正视图。图四为绘示第八实施例之DC插座之安装状态的正视图。图30A及图30B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的DC插座之透视图及正视图。图31A及图31B为绘示待连接至第九实施例之DC插座之插头的外观的透视图及正视图。图32A至图32D为绘示第九实施例之DC插座的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图33A至图3 为绘示第九实施例之DC插座的正视图,其中插头接纳部分及接纳凹槽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改变。图34A至图34E为绘示第九实施例之DC插座的修改之正视图。图35A至图35B为绘示第九实施例之DC插座的修改之正视图。图36A及图36B为绘示扁平片形插头插脚插入至DC插座中之插脚插入孔中的情况的解释视图。图37A至图37D绘示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的插槽及插脚,其中图37A及图37B为插槽之正视图及横剖面图,且图37C及图37D为插头之正视图及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参看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之实施例,附图形成本发明之一部分。在实施例中,将壁埋式DC插座用作实例。本发明可应用于插座(诸如,固定至电装置之插座)、使未固定之绳之连接延伸用的绳连接器体,及非固定式多插座电源板及其类似者。(第一实施例)将参看图1至图6D来描述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之DC插座埋入于诸如墙壁之建筑表面中。DC插座1及(例如)可拆卸地连接至DC插座1之插头2构成用于 DC电力之插头连接器。除非另外描述,否则基于图2A来定义DC插座1之向上、向下、左及右方向。图2A绘示DC插座1之前侧,且图2B之右侧指示DC插座1之后侧。DC插座1包含埋入于建筑表面中之插座主体10,插座主体10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插座主体10包含前侧开放之实质矩形体11及后侧开放之实质矩形盖12,其两者藉由一种组装框架13而组装在一起。体11及盖12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且该组装框架13由金属材料制成。插座主体10具有遵照日本工业标准(见JIS C 8303)之大小。插座主体10具有单模块尺寸,且三个插座主体可并肩附接至用于大正方形毂型之互换布线装置之安装框架 (见 JIS C 8375)。在盖12之正面上,凸台12a自其向前突出以作为将固定于安装框架50之开口 54 中的单一单元。实质U型组装框架13之中心部分安装于设置于凸台1 之相反末端侧处的肩状物12b中之每一者中。组装框架13之相反末端侧分别插入于形成于盖12及体11 之侧面处的接合凹座12c及Ila中,且设置于组装框架13之相反末端侧之前端部分处的实质V型接合爪13c分别张开以与接合凹座Ila之相对末端部分相接合。因此,体11与盖12 藉由组装框架13而组合。一对接合爪13a突出地设置于组装框架13之中心部分之外周边部分处,其能够与设置于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之安装框架50上的接合开口接合。另外,接合开口 1 设置于突出部分处,所述突出部分自该组装框架13之中心部分之内周边部分向前突出以在安装于由金属材料制成之安装框架(未图示)中时与所述安装框架之接合爪接合。插座单元14设置于凸台1 之正面上,插头2可拆卸式地连接至所述插座单元 14。具体言之,插座单元14设置于凸台1 之正面的中心部分处。插座单元14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且包含插头接纳部分15,其中形成有两个圆形插脚插入孔16 ; 插入凹槽17,其经形成以包围插头接纳部分15以便接纳插头2之包围壁23 ;及两个插脚接纳件18,其用于分别与插头2之经由插脚插入孔16而插入至插座主体10中的插头插脚22 接合。具体言之,所述两个插脚插入孔16经设置以对应于用于供应DC电力之两个(正及负)插脚接纳件18。插脚插入孔16是沿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一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为上侧,其充当参考侧KL)而布置,且距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参考侧KL)较距其与参考侧KL相对之下侧更近。另外,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与插脚插入孔16之间的距离为插脚插入孔16与其下侧之间的距离的1/2或更少。另外,易于辨识出插脚插入孔16布置于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处。接纳于插座主体10中的是待分别电性连接至插脚接纳件18之所谓快速连接端子结构的连接端子(未图示)。DC电力供应之电力供应线(未图示)插入而通过在体11之后侧处开放的线插入孔以连接至连接端子。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案第H10-1444M号中所公开之习知快速连接端子(例如)可用作快速连接端子结构之连接端子(未图示),且将省略对其之描述及说明。图3绘示在DC插座1安装于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之安装框架50中之前的DC插座1及安装框架50。安装框架50在其纵向相反末端处具有安装件51。安装件51中之每一者包含用于盒螺钉(box screw)之长孔52 ;用于附接夹紧托架之附接孔(未图示);及用于板螺钉(plate screw)之螺钉孔53。三组接合孔(未图示)形成于一个纵向侧件55中,一组接合孔是由两个接合孔构成,且纵向延伸之板件57向下悬挂地安装于另一纵向侧件56中。三个接合孔59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于板件57中,且突出件58经安装成自接合孔59中之每一者而向上突出。在经由该安装框架50而将DC插座1埋入且安装于建筑表面上时,首先将该组装框架13之设置于DC插座1之一侧处的接合爪13a分别插入至设置于安装框架50之侧件阳中的接合孔(未图示)中。接着,在置放于各个突出件58之相反的肩状物58a上的同时,将组装框架13之设置于DC插座1之另一侧处的接合爪13a分别插入至接合孔59中。 以此方式,将插座主体10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同时经由开口 M而暴露凸台1 之正面。接下来,经由向建筑表面开放之埋孔而将来自电源之电力供应线拖拽至内部中, 且将电力供应线之未遮盖中心线插入而通过设置于体11之背面中之电线插入孔以将电力供应线电性连接至端子。此外,藉由埋入该插座主体10之后部部分而将安装框架50固定于建筑表面上,以藉此允许经由安装框架50而将DC插座1之插座主体10固定于建筑表面上。如图5A中所绘示,装饰板60设置于安装框架50之正面上,且DC插座1之插座单元14经由形成于装饰板60中之窗口 61而暴露。另外,由于DC插座1之插座主体10可经形成以具有单模块尺寸,因此如图5B中所绘示,三个DC插座1可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如图6A至图6C中所绘示,DC插座可与其它布线装置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具体言之,在图6A中,DC插座1、TV插座3及LAN模块化插座4 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在图6B中,DC插座1、LAN模块化插座4及电话模块化插座5 —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在图6C中,两个DC插座1与布线装置6 (诸如,指示灯)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 50中。另外,在图6D中,经形成以具有三模块尺寸之AC插座7安装于两个安装框架50中之一者中,且经形成以具有单模块尺寸之三个DC插座1安装于另一安装框架50中。同时,如图4中所绘示,连接至DC插座1之插头2包含水平方向上较长之矩形形状之插头主体21,其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且具有足以用手握住的大小。在插头主体21之正
9面(面向DC插座)上,突出地设置两个圆杆形插头插脚22,且设置矩形管状包围壁23以包围两个插头插脚22。此处,插头主体之正面与包围壁23之前端之间的距离经设定为稍长于插头主体之正面与插头插脚22之前端之间的距离。另外,两个插头插脚22沿包围壁23之一侧(例如,上侧)而布置,以使得插头插脚22与包围壁23之上侧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插头插脚22与包围壁23之下侧之间的距离。同时,来自插头主体21之背面的电缆M连接至负载装置(未图示)。因此,在插头2连接至DC插座1时,经由电缆M而将DC电力供应给负载装置。在插头2连接至DC插座1时,插头2首先接近DC插座1,使得插头插脚22与插脚插入孔16对准。接着,将插头2之包围壁23插入至DC插座1之插入凹槽17中,且将插头插脚22配合至插脚插入孔16中。其后,插头2继续到达预定位置以藉此使插头插脚22与插脚接纳件18形成电性接合且机械接合。另外,在插头插脚22接合至插脚接纳件18时, 包围壁23之前端部分已插入至插入凹槽17中。因此,即使当在插头插脚22之接合期间产生电弧时,自外部也看不到所产生之电弧。在使插头2与DC插座1断开时,首先夹住插头2再将其拉出。接着,插头插脚22 与插脚接纳件18及插脚插入孔16脱离。其后,插头2之包围壁23自插入凹槽17分离出, 以藉此易于使插头2与DC插座1断开。另外,在插头插脚22与插脚接纳件18脱离时,包围壁23之前端仍插入至插入凹槽17中。因此,即使当在插头插脚22之脱离期间产生电弧时,自外部仍不能看到所产生之电弧。在本实施例之DC插座1中,待插入至插头2之包围壁23中的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矩形形状,且开口至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两个插头插脚22沿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参考侧)KL而布置且较接近于所述上侧KL,使得插头插脚22与上侧KL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插头插脚22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与参考侧KL相对)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易于辨识插头2连接至插座单元14的定向。另外,插头2连接至插座单元14的定向受插头2之矩形管状包围壁23所限制,所述矩形管状包围壁23将插入至绕着插头接纳部分15而设置的插入凹槽17中。因此,能够实施以下的DC插座1,其与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具有圆形接合部分的用于SELV电路之插槽相比,能够易于执行位置对准、防止反向插入且便于使用。另外,在插座单元14中,由于不同于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SELV电路的插槽,该插入凹槽17仅是绕着插脚插入孔16开口至的插头接纳部分15来设置而无键槽,因此能够简化插座单元14之形状,令其具有令人满意之强度而未致使DC插座1按比例增大。在插头接纳部分15在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圆形形状之情况下,在两个插脚插入孔16布置于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一侧处时,插脚插入孔16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 然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15在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例如,矩形) 形状,因此即使当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上侧(亦即,参考侧KL)时,插脚插入孔16仍未变得更近。因此,能够获得令人满意之绝缘距离而未使DC插座1按比例增大。在本实施例之插入式连接装置中,可在插头2中设置扁平片形插头插脚而非圆杆形插头插脚22,且如图36A中所绘示,可在插头接纳部分15中形成矩形插脚插入孔16"。 在此种情况下,扁平片形插头插脚之横截面积需要与圆杆形插头插脚22之横截面积相同。
10因此,插头插脚具有窄宽度及长水平长度。为此,如图36A中所绘示,与圆形插脚插入孔16 相比,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15中之插脚插入孔16"亦具有长的水平长度。在插座主体10经形成以具有单模块尺寸时,插脚插入孔16"之纵向尺寸(上下方向尺寸)与圆形插脚插入孔16之上下方向尺寸之间的差异为小的。因此,尽管插脚插入孔16"在上下方向上关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位置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但难以获得插脚插入孔16"之大偏离量,且因此亦难以辨识出插脚插入孔 16"经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或是下侧。另外,插脚插入孔16"经形成以稍长于扁平片形插头插脚之纵向尺寸。因此,在插脚插入孔16"之开口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偏离量较小的情况下,在插头2在反向方向上插入至DC插座中时,扁平片形插头插脚之末端部分可反向地插入至插脚插入孔16"中。为此,如图36B中所绘示,需要增加插脚插入孔16"之开口位置的上下方向上的偏离量。然而,此使插座主体10按比例增大。相反,由于插脚插入孔16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圆形形状,因此与矩形插脚插入孔 16"相比,能够增加插脚插入孔16之开口位置的上下方向上的偏离量。因此,易于辨识出插脚插入孔16经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其上侧或是下侧。另外,在插头2以反向定向插入至DC插座中时,插头2之插头插脚22将不会插入至插脚插入孔16中。同时,本实施例之DC插座1用于图10中所绘示之DC配电系统中。图10绘示DC配电系统应用于独立式住宅H的实例。或者,所述DC配电系统可应用于多户住宅 (multi-family attached house)或诸如租住建筑(tenant building)之建筑。在住宅H中,安装有以下各者DC电力供应单元72,用于输出DC电力;DC插座1, 其设置于必需之位置处,经由DC供应线Wdc将DC电力供应给DC插座1 ;及多个电装置(例如,冰箱80a、TV 80b及电话80c),其皆藉由DC电力来操作。藉由将电装置80a至80c之插座插头连接至DC插座1来将DC电力供应给电装置80a至80c。另外,分别在DC电力供应单元72与DC插座1之间设置DC断路器73,以便监视流经DC供应线Wdc之电流,且在检测到异常时限制或中断经由DC供应线Wdc而自DC电力供应单元72至DC插座1之电力供应。DC电力供应单元72通常将自住宅H外之AC电源AC (例如,商用电源)供应之AC 电力转换成DC电力。在图10中,DC电力供应单元72包含AC/DC转换器74及控制单元75, 且AC电力经由设置于配电器70中之主断路器71而输入至包含开关电源的AC/DC转换器 74。经转换之DC电力经由控制单元75而输入至各个的DC断路器73。DC电力供应单元72更包含二次电池77以便为无电力自AC电源AC供应之时段 (例如,AC电源AC停电)作准备。除了二次电池77夕卜,用于产生DC电力之燃料电池78及 /或太阳能电池76亦可一起使用。在此种情况下,关于包含AC/DC转换器74 (其用于藉由使用自AC电源AC供应之AC电力来产生DC电力)之主电源,太阳能电池76、二次电池77 及/或燃料电池78充当分散式电源。另外,太阳能电池76、二次电池77及燃料电池78中之每一者包含用于控制输出电压之电路单元。另外,二次电池77包含用于控制充电之电路单元以及用于控制输出电压之电路单元。电装置80a至80c视装置类型而需要多种电压。为此,控制单元75优选是包含DC/ DC转换器,用于将自主电源及分散式电源供应之特定电压转换成必需的电压以分别将经转换之电压供应给相应的DC插座1。可视电装置及/或建筑物之使用环境来恰当地判定DC 电力之供应电压。此处,用于将DC电力供应给DC插座1之电力供应源的电力供应电路设置于AC电力供应源AC与DC插座1之间,例如设置在配电器70内部。(第二实施例)将参看图7来描述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15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有至少一角被切割。由于除了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外第二实施例之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之构造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存在着需要(例如)6V、12V、24V、48V之供应电压的多个电装置。在待连接至电装置之DC插座的供应电压高于电装置之供应电压的情况下,电装置之插头的绝缘部分可能会受到损害或插头之温度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在DC插座之供应电压低于电装置之供应电压时,电装置之性能可能会被损坏。本实施例之DC插座1接收(例如)四种DC电压6V、12V、24V及48V。图7A、图7B、 图7C及图7D分别绘示6V、12V、24V及48V之DC插座。具体言之,在6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其具有藉由斜切右下角而形成之倾斜侧15a。 插入凹槽17亦具有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一致的形状。另外,在12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其具有藉由斜切左下角而形成之倾斜侧15a。 插入凹槽17亦具有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一致的形状。在24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无倾斜侧之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最后,在48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其具有藉由斜切右下角及左下角而形成之倾斜侧15a。插入凹槽17亦具有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一致的形状。如上文所描述,在24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且在6V、12V及48V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以下的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其具有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藉由斜切所述角中之至少一者而形成的倾斜侧15a。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具有不同的外周边形状。因此, 能够藉由使用插头接纳部分15之外周边形状来易于辨别供应电压之种类。另外,由于插头接纳部分15具有至少一角是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被斜切的实质四边形(矩形)外周边形状,因此能够防止DC插座1按比例增大,此是因为插头接纳部分 15之形状未自所述矩形形状延伸。此外,由于插头接纳部分15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具有不同的外周边形状,且插头 2之包围壁23的外周边形状会改变以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一致,因此能够防止需要特定供应电压之插头2错误地连接至供应与所需特定供应电压不同之电压的DC插座,且易于辨识出插头2连接至相应的DC插座1的定向。因此,能够更易于将插头2插入至相应的 DC插座1中。在本实施例之插头接纳部分15中,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斜切其在上侧之相对侧 (下侧)上之一个或多个角,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所述上侧。因此,与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斜切上侧之角的情况(其中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所述上侧)相比,能够获得具有切割角之侧与插脚插入孔16之间的较长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的降低。在本实施例中,藉由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切割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的(多个) 角来改变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然而,切割角之位置及数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之那些位置及数目。可切割参考侧KL (上侧)之(多个)角,或可切割上侧及下侧之(多个)角,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成较接近于所述参考侧KL (上侧)。切割截面之形状亦不限于本实施例。如图7E中所绘示,可藉由有角度地切割插头接纳部分15之角来形成角状凹座15h。(第三实施例)将参看图8及图9来描述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之DC插座 1中,其与插头2接合之部分的形状并不视充当电力供应源之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改变。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延伸来形成用于识别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的识别延伸凹槽17d(在下文中,简称为「延伸凹槽17d」)。由于除了延伸凹槽17d以外第三实施例之构造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之构造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作为充当电力供应源之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特低电压(ELV)电路、功能特低电压(FELV)电路及其类似者藉由IEC标准来标准化。如图8A至图8D中所绘示,在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延伸凹槽19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的在下侧之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处。图8A、图8B、图8C及图8D分别绘示6V、12V、24V及 48V之DC插座1。如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有至少一角被切掉之实质四边形形状。在图10中所绘示之DC配电系统中,用于将DC电力供应给DC插座1之电力供应电路设置于AC电力供应源AC与DC插座1之间,例如设置在配电器70内部。由于该延伸凹槽19藉由使该插入凹槽17局部延伸而形成,因此与凹槽是与插入凹槽17分开形成之情况相比,能够较易于维持着盖12之强度。归因于该延伸凹槽19之简单形状,亦变得较易于制造该延伸凹槽19。另外,由于该延伸凹槽19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 15中与所述侧(上侧)相对之侧处,因此能够获得该延伸凹槽19与插脚插入孔16之间的足够距离且同时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降低,其中所述插脚插入孔16偏离所述侧而布置。另外,由于延伸凹槽19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15中而形成,因此与使插入凹槽17延伸至与插头接纳部分15相对之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凸台12a 之正面的大小变小,藉此来防止DC插座按比例增大。延伸凹槽19之位置、形状及数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之那些位置、形状及数目。若可藉由使用延伸凹槽19来识别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则延伸凹槽19之位置、形状及数目可变。同时,在ELV电路之DC插座1中,如图7A至图7D中所绘示,无延伸凹槽19形成。 因此,能够视是否存在延伸凹槽19而易于辨别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在SELV电路之插头2中,在包围壁23之内表面上形成用于与识别延伸凹槽19接合的识别肋状物(未图示)。然而,在ELV电路之插头2中无识别肋状物形成。为此,ELV 电路之插头2可连接至ELV电路及SELV电路之DC插座1。另一方面,SELV电路之插头2
13仅连接至SELV电路之DC插座1。同时,由于SELV电路之绝缘水平高于ELV电路之绝缘水平,因此用在SELV电路中之负载装置(在下文中,被称作「SELV装置」)的绝缘性能可能无需与用在ELV电路中之负载装置(在下文中,被称作「ELV装置」)的绝缘性能一样高,且SELV装置之绝缘性能可通常低于ELV装置之绝缘性能。因此,若绝缘性能低于ELV装置的绝缘性能之SELV装置用在 ELV电路中,其中所述ELV电路之绝缘水平低于SELV电路之绝缘水平,则SELV装置可能受到漏电所损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SELV电路之插头2不能够连接至ELV电路之DC插座1而仅能够连接至SELV电路之DC插座1,因此不可能在ELV电路中使用SELV装置。同时,ELV装置可连接至SELV电路之DC插座1。然而,ELV装置之绝缘性能高于SELV装置之绝缘性能, 且SELV电路之绝缘水平高于ELV电路之绝缘水平。因此,若ELV装置用在SELV电路中,则 ELV装置可不会受到损害。图9绘示DC插座1之构造状态。在图9中,具有ELV电路的24V及48V之两个DC 插座IA及IB ;以及具有SELV电路的24V之一个DC插座IC 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第四实施例)将参看图IlA至图12来描述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之DC插座1中, 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至少一角是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被切割的实质四边形形状;且插入凹槽17是绕着插头接纳部分15之周边形成,使得插入凹槽17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凹槽19是藉由使插入凹槽17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15中而形成,使得自前面观看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及插入凹槽17 (包含延伸凹槽 19)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部分地改变。由于除了形成延伸凹槽19以外第四实施例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之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图IlA至图IlD分别为绘示对应于四个供应电压(亦即,6V、12V、MV及48V)之 DC插座1的正视图。在插头接纳部分15中,两个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以致较接近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充当参考侧KL的上侧。在6V之DC插座1中,如图IlA中所绘示,延伸凹槽19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的左端附近。在12V之DC插座1中,如图IlB中所绘示,延伸凹槽19形成于关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之中心稍左的位置处。在24V之DC 插座1中,如图IlC中所绘示,延伸凹槽19形成于关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之中心稍右的位置处。最后,在48V之DC插座1中,如图IlD中所绘示,延伸凹槽19形成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的右端附近。同时,在待连接至DC插座1之插头2中,如图12中所绘示,用于与延伸凹槽19接合之肋状物23a自包围壁23之底面突出。因此,通过肋状物23a仅与相应的延伸凹槽19 接合来防止需要某电压之插头2错误地连接至以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供应与所需的电压不同的供应电压。如上文所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藉由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在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的不同位置处形成有自插入凹槽17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15的延伸凹槽19,使得插入凹槽17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部分地改变。因此,与延伸凹槽是与插入凹槽17分开形成之情况相比,变得易于维持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归因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简单形状,则制
14造插头接纳部分15亦变得较容易。另外,延伸凹槽19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15中而形成,插入凹槽17之形状改变,以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插头接纳部分15之面积变小。因此,能够防止插座主体10按比例增大,此是因为插头接纳部分15之实质四边形形状未自所述矩形形状延伸。此外,延伸凹槽19形成于靠近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参考侧(上侧)KL相对的侧 (下侧)处,插脚插入孔偏离所述参考侧KL来布置。因此,能够获得插入凹槽17 (包含延伸凹槽19)与插脚插入孔16之间的足够距离,且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降低。(第五实施例)将参看图13A及图14来描述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之DC插座1中, 延伸凹槽19是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延伸至插头接纳部分15中而形成,以便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部分地改变插入凹槽17(包含延伸凹槽19)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凹槽20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插座主体 10 (亦即,凸台12a)之正面上,以便部分地改变插头接纳部分15及插入凹槽17(包含延伸凹槽20)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由于除了形成延伸凹槽20外第四实施例之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之构造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图13A至图13D分别为绘示对应于四个供应电压(亦即,6V、12VJ4V及48V)之 DC插座1的正视图。在插头接纳部分15中,两个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成较接近于充当参考侧KL之上侧。在6V之DC插座1中,如图13A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0自插入凹槽17 之下侧外周边之左端部分向外(在图13A中为向下)延伸,且突起15c自插头接纳部分15 之下侧周边突出至延伸凹槽20中,使得插入凹槽17之形状部分地改变。另外,在12V之DC 插座1中,如图13B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0自插入凹槽17之左外周边之下侧部分向外(在图13B中为向左)延伸,且突起15c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左周边突出至延伸凹槽20中,使得插入凹槽17之形状部分地改变。在24V之DC插座1中,如图13C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0自插入凹槽17之下侧外周边之右端部分向外(在图13C中为向下)延伸,且突起15c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周边突出至延伸凹槽20中,使得插入凹槽17之形状部分地改变。另外,在48V之DC插座1 中,如图13D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0自插入凹槽17之右外周边之下侧部分向外(在图13D 中为向右)延伸,且突起15c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右周边突出至延伸凹槽20中,使得插入凹槽17之形状部分地改变。此外,如图13F中所绘示,在不设置突起15c且同时保持插头接纳部分15在自前面观看时成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仅可形成延伸凹槽20以便部分地改变插入凹槽17之形状。同时,在将连接至DC插座1之插头2中,如图14中所绘示,用于与延伸凹槽20接合之肋状物23b自包围壁23之外表面突出;且用于与突起15c接合之接合凹槽23c形成于包围壁23之内表面中。因此,通过肋状物2 及突起15c分别仅与相应的延伸凹槽20及相应的接合凹槽23c接合,防止需要某供应电压之插头2错误地连接至以下的DC插座,所述DC插座供应有与所需的供应电压不同的供应电压。
如上文所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凹槽20藉由使插入凹槽17局部地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插座主体10(亦即,凸台12a)之正面上,以藉此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部分地改变插头接纳部分15及插入凹槽17之形状。另外,插入凹槽17之形状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之情况相比,插头接纳部分 15之面积变大。因此,能够令人满意地维持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而未使插头接纳部分 15之面积变得小于实质四边形形状之插头接纳部分15之面积,即使当插入凹槽17之形状改变时仍如此。插头接纳部分15之突起15c的位置、形状及数目以及插入凹槽17之延伸凹槽20 的位置、形状及数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者。若供应电压之种类可藉由插头接纳部分15 及/或插入凹槽17来识别,则可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插头接纳部分15及插入凹槽17 之形状中的至少一者,而不管已改变部分之位置、形状及数目。(第六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参看图15A至图20D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的DC插座1。在本实施例中,插头接纳部分15及插入凹槽17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视供应电流之种类而部分地改变。由于第六实施例之构造与第一实施例之构造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参看图15A至图17D,插入凹槽17包含在上下方向Z上延伸之一对第一凹槽17a ; 在左右方向Y上延伸之一对第二凹槽17b ;及用于分别将第一凹槽17a连接至下部第二凹槽17b的倾斜凹槽17c。倾斜凹槽17c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线Ll (指示在上下方向Z上长度之一半的部分)下方。另外,插入凹槽17包含自下部第二凹槽17b向上连续延伸的第一延伸凹槽17d,第一延伸凹槽17d设置于下部第二凹槽17b在左右方向Y上之中心部分处。插头接纳部分15包含分别对应于第一凹槽17a之第一侧15f ;分别对应于第二凹槽17b之第二侧15g ;分别对应于倾斜凹槽17c之倾斜侧15a ;及分别对应于第一延伸凹槽17d之凹入部分。倾斜侧1 分别构成倾斜凹槽17c之部分,且分别与面向倾斜侧15a 之面向侧17e平行地设置着。在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线Ll上方,设置两个插脚插入孔16,其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而经过插头接纳部分15。换言之,上部第二侧15g充当参考侧KL,且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成距参考侧KL较距下部第二侧15g更近。如图15C中所绘示,在体11之底壁Illa处,设置有使电线插入而通过之四个线通孔lib ;及两个操纵孔11c。线通孔lib及操纵孔Ilc充当在前后方向X上延伸而穿过底壁 Illa的通孔。操纵孔Ilc用于将DC供应线Wdc与DC插座1分离。将参看图16A至图17D来描述视供应电流及供应电压而变的插头接纳部分15及插入凹槽17的形状。在图16A至图16C中,将用于48V之供应电压及SELV电路的DC插座 1用作实例。存在着需要(例如)6A、12A及16A之供应电流的多个电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在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中自前面观看形成凹痕(indentation)来改变插入凹槽17之形状,藉此使DC插座1可视供应电流之种类而得以辨别。换言之,基于如图16A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6A之DC插座1,在供应电流为12A及16A之DC插座1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凹痕。具体言之,在如图16B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12A之DC插座1中,藉由在左右方向Y上自倾斜凹槽17c而在内部延伸,使三角形形状之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倾斜凹槽17c之上部部分处。类似地,构成三角形形状之第二延伸凹槽17c'的两条边的凹痕180 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对应于第二延伸凹槽17c'的部分处。此外,在如图16C中所绘示的供应电流为16A之DC插座1中,第二延伸凹槽17c‘及凹痕180设置于两个插入凹槽 17c中之每一者的上部部分处。同时,在倾斜凹槽17c未设置于插入凹槽17中的情况下, 第二延伸凹槽17c'及凹痕180中之每一者可经形成以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之形状。图16A至图16C绘示在供应电压为48V之情况下的DC插座1,且图17A至图17D 绘示在供应电流为6A之情况下的DC插座。或者,用于识别供应电流及供应电压之插入凹槽17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可混合。具体言之,如图17A至图17D中由虚线所绘示,第二延伸凹槽17c'及凹痕180可分别设置于插入凹槽17及插头接纳部分15之左下角及/ 或右下角处。因此,能够制造能够识别多个供应电压及供应电流的DC插座1,例如在供应电压为(例如)6V之情况下为6V与6A、6V与12A,及6V与16A的DC插座。除了供应电压及供应电流之上述识别外,亦能够一起识别DC插座1是对应于SELV 电路或是ELV电路。具体言之,如图16A至图16C中所绘示,第一延伸凹槽17d可设置于 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且如图17A至图17D中所绘示,第一延伸凹槽17d未设置于ELV 电路之DC插座1中。因此,能够制造两种DC插座1,亦即,在(例如)供应电压为6V且供应电流为6A之情况下,具有ELV电路的6V与6A之DC插座1 ;及具有SELV电路的6V与6A 之DC插座1。接下来,将参看图18A至图19B来描述插头2之结构。如图18A及图18B中所绘示,插头2之包围壁23具有与插入凹槽17之形状(见图19A及图19B)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具体言之,包围壁23具有对应于插入凹槽17之第一凹槽17a、第二凹槽17b及倾斜凹槽17c的形状;且对应于第一延伸凹槽17d之第一肋状物 123a、对应于第二延伸凹槽17c‘之第二肋状物12 设置于包围壁23中。如图18B中所绘示,插头插脚22设置于包围壁23之在上下方向Z上之中心线L2 上方。插头插脚22沿左右方向Y布置,且正插头插脚(图18B中之左侧)及负插头插脚 (图18B中之右侧)构成插头插脚22。如图19A中所绘示,在插头2连接至DC插座1时,包围壁23首先插入至插入凹槽 17中。接着,插头插脚22分别插入至插脚插入孔16中。有正插头插脚插入而通过之正插脚插入孔及有负插头插脚插入而通过之负插脚插入孔共同构成了插脚插入孔16。如图19B中所绘示,在插头2反向插入至DC插座1中时,插头插脚22布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线Ll (见图15B)下方。因此,使插头插脚22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正面15e接触,藉此使得不可能将插头2反向插入至DC插座1中。换言之,在插头2反向插入至DC插座1中时,插头插脚22与插脚插入孔16在上下方向Z上分开地定位。因此,能可靠地防止此反向插入。具体言之,在此种情况下,第二肋状物12 未与第二延伸凹槽17c'对准。换言之,使第二肋状物12 与包围壁之正面1 接触,藉此使得不可能将包围壁23反向地插入至插入凹槽17中。因此,可防止包围壁23反向插入至插入凹槽17中。接下来,将参看图20A及图20B来描述DC插座1之各种布置。如图20A中所绘示,在DC插座1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的状态下,装饰框架60自安装框架50之前面而附接至安装框架50。单模块尺寸之窗口 61形成于装饰板60中以暴露该盖12之正面。由于DC插座1之大小为单模块尺寸,因此由日本工业标准来标准化的单模块或两模块尺寸的DC插座1与其它布线装置可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换言之,DC插座1与所述布线装置一起安装于安装框架50中。三模块尺寸之窗口 62形成于装饰板60中。举例而言,如图20B中所绘示,设置供应电压为48V之DC插座1,其具有不同形状以识别供应电流。对于另一实例,如图20C中所绘示,设置供应电流为6A之DC插座1,其具有不同形状以识别该供应电压。对于再一实例,在图20D中绘示DC插座1、同轴电缆插座33及电话模块化插座34。布线装置不限于同轴电缆插座33及电话模块化插座34。举例而言,可使用AC插座及/或LAN模块化插座。根据本实施例之DC插座1的效果将描述如下。(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凹槽17c'视供应电流之种类而设置于接纳凹槽17 中。因此,能够提供形状可改变以识别供应电流之种类的DC插座1。另外,由于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插入凹槽17中,因此与插脚插入孔之形状改变以识别供应电流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插头插脚22之通用形状。若插头插脚22之形状改变,则插脚接纳件18之形状需要改变以与插头插脚22之形状一致。然而,由于插头插脚22之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未改变,因此亦能够获得插脚接纳件18之共同形状,而不管供应电压之种类。因此,能够藉由仅改变该盖12之形状来辨别供应电压之种类。(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因此,与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中心线Ll上方之情况相比,由于能够获得第二延伸凹槽17c'与插脚插入凹槽16之间的较大距离,因此能够改良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因此,能够在插头2插入至DC插座1中且与DC插座1分离时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受到损害。(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因此在插头2 反向插入至DC插座1中时,插头2之第二肋状物12 未与第二延伸凹槽17c'对准。换言之,第二肋状物12 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正面1 接触,且因此抑制第二肋状物12 反向插入于第二延伸凹槽17c'中。因此,可防止该包围壁23反向插入至插入凹槽17中。(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凹槽17c'藉由使插入凹槽17延伸而形成。因此,与第二延伸凹槽17c’是与插入凹槽17分开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盖12按比例增大且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被损坏。相同情况可适用于第一延伸凹槽17d。(修改)本实施例之DC插座1可修改如下,而不限于本实施例。另外,所述修改可个别地实现或选择性地加以组合。尽管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是应用于DC插座1,但其可应用于AC插座。此外,插脚插入孔16在本实施例中布置于中心线Ll上方。插脚插入孔可替代布置于中心线Ll下方
18或布置于与中心线Ll相同之位置处。尽管倾斜凹槽17c及倾斜侧1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但倾斜凹槽 17c及/或倾斜侧1 可设置于中心线Ll上方或设置于与中心线Ll相同之位置处。在倾斜凹槽17c及倾斜侧1 可能设置于中心线Ll上方之情况下,倾斜凹槽17c及倾斜侧15a 可分别朝着上部第二凹槽17b及上部第二侧15g而倾斜。尽管用于识别供应电流之种类的凹痕180及第二延伸凹槽17c'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但凹痕180及/或第二延伸凹槽17c ‘可设置于中心线Ll上方或设置于与中心线Ll相同之位置处。在凹痕180及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与中心线Ll相同之位置处的情况下,凹痕180及第二延伸凹槽17c'中之每一者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之形状。在凹痕180及第二延伸凹槽17c'设置于中心线Ll上方的情况下,凹痕180 及第二延伸凹槽17c ‘分别自上部第二侧15g及上部第二凹槽17c延伸。尽管第二延伸凹槽17c'在本实施例中经形成以朝着插头接纳部分15延伸,但第二延伸凹槽17c'不限于此。或者,第二延伸凹槽17c'可经形成以除了插入凹槽17之外而在(例如)上下或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相同情况可适用于第一延伸凹槽17d。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仅插脚插入孔16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中,但如图21中所绘示,除了插脚插入孔16外,可进一步设置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在此种情况下,接地插脚插入孔16a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之左右方向Y上之中心部分处。以此种构造,总共设置三个插脚接纳件18以对应于两个插脚插入孔16及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尽管插入凹槽17及插头接纳部分15中之每一者在本实施例中自前面观看时具有两个角被切割之实质四边形形状,但插入凹槽17及插头接纳部分15之每一形状不限于此。 举例而言,如图21中所绘示,插入凹槽17及插头接纳部分15中之每一者可经形成以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而无该倾斜凹槽17c及倾斜侧15a。另外,插入凹槽17及插头接纳部分15 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可分别为环形形状及圆形形状,而不限于实质四边形形状。藉由此种构造,能够获得与本实施例之效果(1)类似的效果。 尽管DC插座1在上述实施例中埋入于墙壁中,但DC插座1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举例而言,DC插座1可应用于如图22中所绘示之多插座电源板40。尽管DC插座1在上述实施例中经形成以具有单模块尺寸,但DC插座1可经形成以具有两模块尺寸(如图23A中所绘示)或三模块尺寸(如图23B中所绘示)。尽管插入凹槽17在上述实施例中自前面观看时具有较长边在左右方向Y上且较短边在上下方向Z上的矩形形状,但插入凹槽17之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插入凹槽17 自前面观看时可具有在左右方向Y上与上下方向Z上长度相同的正方形形状。(第七实施例)将参看图24A至图沈来描述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之DC插座1中, 延伸凹槽19藉由自插入凹槽17朝着插头接纳部分15延伸而形成以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插入凹槽17之形状。在本实施例之DC插座1中,延伸凹槽20藉由在插座主体(亦即,凸台12a)之正面中自插入凹槽17向外部延伸而形成;且突起15c藉由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周边朝着延伸凹槽20突出而形成,以便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插入凹槽17 (包含延伸凹槽20)的形状。由于除了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外第七实施例之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之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作为用于本实施例之DC插座1的电力供应电路,存在由IEC标准来标准化之ELV 电路及SELV电路。插入凹槽17 (包含延伸凹槽20)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图24A及图24B分别为绘示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DC插座1的正视图。在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延伸凹槽20藉由自插入凹槽17之左下部分朝着外部(例如,图24A中之下侧)延伸而形成;且突起15c藉由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周边的左侧部分朝着延伸凹槽20突出而形成。此外,在ELV电路之DC插座1中,延伸凹槽20 藉由自插入凹槽17之右下部分朝着外部(例如,图24B中之下侧)延伸而形成;且突起15c 藉由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下侧周边的右侧部分朝着延伸凹槽20突出而形成。或者,如图MC中所绘示,插入凹槽17之形状可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设置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之插头接纳部分15及仅形成延伸凹槽20来进行。图25A及图25B分别绘示连接至DC插座1之SELV电路及ELV电路的插头2。如图25A中所绘示,在SELV电路之插头2中,待与延伸凹槽20接合之肋状物沈突出地形成于包围壁23之周边表面的一部分(下部壁之外表面的右侧部分)处,以便对应于设置于SELV 电路之DC插座1中的延伸凹槽20 ;且待与突起15c接合之插入凹槽27突出地形成于包围壁23之内周边表面的一部分(下部壁之内表面的右侧部分)处,以便对应于设置于SELV 电路之DC插座1中的突起15c。此外,如图25B中所绘示,在ELV电路之插头2中,待与延伸凹槽20接合之肋状物沈突出地形成于包围壁23之周边表面的一部分(下部壁之外表面的左侧部分)处,以便对应于设置于ELV电路之DC插座1中的延伸凹槽20 ;且待与突起15c接合之插入凹槽27突出地形成于包围壁23之内周边表面的一部分(下部壁之内表面的左侧部分)处,以便对应于设置于ELV电路之DC插座1中的突起15c。以此方式,插入凹槽17(包含延伸凹槽20)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SELV 电路或ELV电路)而部分地改变。因此,能够由插入凹槽17之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的差异来容易地辨别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另外,如上文所描述,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在SELV之DC插座1中的位置不同于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在ELV电路之DC插座1中的位置;且待分别与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接合的肋状物沈及插入凹槽27处于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插头2中之每一者中。因此,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插头2分别连接至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DC插座而不出现反向连接。为此,能够安全地使用SELV装置,而不会出现所需要之绝缘性能低于 ELV装置之绝缘性能的SELV装置用在绝缘水平低于SELV电路之绝缘水平的ELV电路中的情况。另外,由于延伸凹槽20在本实施例中是藉由自插入凹槽17向外部延伸而形成以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插入凹槽17之形状,因此能够维持插头接纳部分15 之强度而未减少插头接纳部分15之正面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17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以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相比,插头接纳部分 15之面积增加。因此,与凹槽17之形状改变以使得插头接纳部分15之面积减小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被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凹槽20藉由自插入凹槽17之下部部分朝着外部(在图24A 至图MC中为下侧)延伸而形成。然而,延伸凹槽20之位置、形状及数目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者。举例而言,如图沈中所绘示,延伸凹槽20可藉由自插入凹槽17之右侧部分朝着外部(在图26中为右侧)延伸而形成,且突起15c可藉由自插头接纳部分15之右周边朝着延伸凹槽20突出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形成于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DC插座1 中。然而,延伸凹槽20及突起15c可仅形成于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且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环形形状之插入凹槽17可设置于ELV电路之DC插座1中。(第八实施例)将参看图27A至图四来描述第八实施例之DC插座1。在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延伸凹槽19及20是藉由自插入凹槽17延伸以便部分地改变插入凹槽17之形状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17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不同地改变,以使得与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形状相比,插头接纳部分15之面积减小。由于除了插入凹槽17之形状外第八实施例之构造与第七实施例之构造实质上相同,因此具有实质上相同之构造及功能的部件藉由相同的部件符号来表示,且在本文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图27A及图27B分别为绘示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DC插座1的正视图。在ELV 电路之DC插座1中,如图27B中所绘示,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 (矩形)形状;且插入凹槽17之外周边形状类似于其内周边形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外周边形状)。此外,在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如图27A中所绘示,倾斜侧1 藉由斜切该插入凹槽17 (插头接纳部分1 之右下角而形成;且该插入凹槽17之外周边形状类似于其内周边形状。图四绘示DC插座1之安装的实例,其中SELV电路之一个DC插座1及ELV电路之两个DC插座1安装于装饰框架60中。同时,在将连接至本实施例之相应的DC插座1的 SELV电路及ELV电路之插头2中,将与插入凹槽17接合之包围壁23的形状会改变以与相应的DC插座1之插入凹槽17的形状一致。如上文所描述,在ELV电路之DC插座1中,插头接纳部分15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四边形(矩形)形状,且包围插头接纳部分15之插入凹槽17的形状保持不变。相反,在 SELV电路之DC插座1中,插入凹槽17之形状改变,以使得与ELV电路之DC插座1相比,插头接纳部分15之面积减小。因此,ELV电路之插头2连接至ELV电路之DC插座,而SELV电路之插头2仅连接至SELV电路之DC插座而未连接至ELV电路之DC插座,此归因于该包围壁23与插头接纳部分15之右下角之间的干涉。因此,能够安全地使用SELV装置,同时防止所需要之绝缘性能低于ELV装置之绝缘性能的SELV装置用在绝缘水平低于SELV电路之绝缘水平的ELV电路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凹槽17之形状藉由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斜切该插入凹槽17之四个角中之至少一者来不同地改变。因此,能够易于辨识该插入凹槽17及/ 或插头接纳部分15之形状差异以及将插入至相应的DC插座1中之插头2的定向。在切割
21该插入凹槽17之角时,该插入凹槽17之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藉由斜切所述角来部分地改变, 然而,所述角可被切成任何形状。举例而言,如图27C中所绘示,可实质上有角度地切割所述角以形成角状凹座15h。此外,由于插入凹槽17之右下角被切且两个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以较接近于与插入凹槽17之下侧相对的参考侧(上侧),因此能够获得插入凹槽17与插脚插入孔 16之间的足够距离,藉此来抑制插头接纳部分15之强度被损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入凹槽17之右下角被斜切以改变该插入凹槽17之形状, 但可切割不同于右下角之其它角。该插入凹槽17之形状可藉由切割在参考侧(上侧)上之(多个)角而改变,插脚插入孔16偏离地布置成较接近于所述参考侧(上侧);或藉由切割左上角及左下角以形成倾斜侧1 而改变。在图27A至图^A中所绘示之DC插座1中,该插入凹槽17自前面观看时之形状藉由切割该插入凹槽17之至少一角而改变;且该插入凹槽17之外周边形状类似于该插入凹槽17之内周边形状。另一方面,如图^B中所绘示,可藉由切割插头接纳部分15之角来仅改变该插入凹槽17之内周边形状,同时保持该插入凹槽17之外周边形状呈实质四边形形状。此使得较易于辨识出插头接纳部分15之正面与该插入凹槽17之形状的形状差异。(第九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插头接纳部分15中仅设置插入插头2之插头插脚22的插脚插入孔16。在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中,如图30A及图30B中所绘示,除了插脚插入孔16外, 进一步设置接地插脚插入孔16a。接地插脚插入孔16a设置于中心线Ll下方的左右方向Y 上之中心部分处。在此种构造中,总共设置三个插脚接纳件18以对应于两个插脚插入孔16 及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具体言之,参看图30A及图30B,插脚孔160包含两个插脚插入孔16,其沿参考侧 KL而布置,所述参考侧KL充当插头接纳部分15之在左右方向Y上延伸的一侧,亦即,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上侧;及一个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其设置于一偏离位置处,以使其在上下方向Z上比插脚插入孔16距参考侧KL更近。换言之,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在上下方向Z上设置于插脚插入孔16下方。如图30B中所绘示,插脚插入孔16设置于一偏离位置处,以使其距插头接纳部分 15之参考侧KL比距相对侧更近。换言之,插脚插入孔16在上下方向Z上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点Cl(亦即,来自每一角之对角线(虚线)之交点)上方;且分别设置于关于中心点Cl在左右方向Y上之相反侧处。尤其,插脚插入孔16在上下方向Z上之下端部分16'布置于包含中心点Cl之(双点划线)中心线Ll上方较接近于参考侧KL的侧上或中心线Ll上方。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在上下方向Z上设置于中心点Cl下方,且在左右方向Y上设置于两个插脚插入孔16之中心部分处。换言之,接地插脚插入孔16a在上下方向Z上设置于对应于中心点Cl之位置处。尤其,接地插脚插入孔16a之上端部分16a'设置于中心线 Ll下方。接下来,将参看图31A及图31B来描述本实施例之插头2的构造。如图31A中所绘示,插头插脚220包含插头插脚22,其在图31A及图31B之左右方向上沿面向插座面之一侧而布置;及一个接地插脚22a,其设置于插头插脚22下方。
插头插脚22经设置以使得其前端位于包围壁23之前端后面。接地插脚2 经设置以使得其前端位于包围壁23之前端的前面。如图31B中所绘示,插头插脚22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包围壁23之中心点C2(亦艮口,来自每一角之对角线(虚线)之交点)上方;且分别设置于左右方向上关于中心点C2之相反侧处。尤其,插头插脚22在上下方向上之下端部分22'布置于包含中心点C2之(双点划线)中心线L2上方。接地插脚2 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中心点C2下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两个插头插脚22之中心部分处(亦即,在上下方向上对应于中心点C2之位置处)。尤其,接地插脚2 之上端部分22a'设置于中心线L2下方。图32A至图32D绘示视供应电压之种类而改变的插入凹槽17之形状的实例,且图 33A及图3 绘示视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改变的插入凹槽17之形状的实例。由于已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视供应电压及电力供应电路之种类而改变的插入凹槽17之形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对其之多余描述。尽管在图33A中延伸凹槽17i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左下角处,但延伸凹槽17i之位置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如图34A中所绘示,延伸凹槽17i可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右下角处。延伸凹槽17i可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四个角中的任一者处而不限于插入凹槽17 之左下角及右下角。另外,延伸凹槽17i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中,但不限于此。举例而言,延伸凹槽17i可经设置以自插入凹槽17之下侧向下延伸(如图34B中所绘示)或自插入凹槽17之上侧向上延伸(如图34C中所绘示)。或者,延伸凹槽17i可经设置以自插入凹槽17之左侧向左延伸(如图34D中所绘示)或自插入凹槽17之右侧向右延伸(如图 34E中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凹槽17c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下侧的一个角或两个角处以识别DC插座1之供应电压的种类。然而,用于识别供应电压之种类的此类构造不限于此。若插入凹槽17之形状改变,以使得插入凹槽17仅在插头2之供应电压对应于自DC插座1供应之电压时才可插入至插头2之包围壁23中,则使用插入凹槽17之形状便足够。因此,举例而言,如图35A中所绘示,可藉由切割该插入凹槽17之一个角来设置台阶状凹座17h。另外,如图35B中所绘示,可藉由使该插入凹槽17之一部分向外突出而设置该延伸凹槽20。同时,插头2之包围壁23经形成以自前面观看时具有与该插入凹槽17之形状相同的形状。尽管倾斜凹槽17c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下侧处,但倾斜凹槽17c可设置于插入凹槽17之上侧处。在本实施例中,插脚插入孔16之下端部分16'设置于插头接纳部分15之中心点 Cl上方。然而,下端部分16'之位置不限于此。下端部分16'可经设置,以使得在插头2 反向插入至DC插座1中时插头插脚22不可插入至插脚插入孔16中。因此,下端部分16' 可设置于与中心点Cl之位置实质上相同的位置处。虽然已相对于实施例来绘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以下申请专利范围中所界定的本发明之范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及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电(DC)插座,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所述插头,所述插头包含具有圆杆形状的多个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所述插头插脚的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括具有插座单元的插座主体,所述插头适于连接至所述插座单元,所述插座单元设置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正面中,其中所述插座单元包含插头接纳部分,其具有插入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的多个插脚插入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其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上四边形的形状;插入凹槽,其被形成以包围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周边,所述插入凹槽适于接纳所述插头的所述包围壁;及插脚接纳件,用于与分别插入而通过所述插脚接纳孔的所述插头插脚连接,其中对应于用于供应DC电力的所述插脚接纳件的所述插脚接纳孔中的两个沿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充当参考侧的一侧而布置且偏离地布置成距所述参考侧比距所述参考侧的相对侧更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及所述插入凹槽中的至少一个自其前面观看时的形状根据供应电压或供应电流的种类而部分地改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 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切割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至少一角及沿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外周边而形成所述插入凹槽来进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插座,其中形状根据所述供应电压或所述供应电流的所述种类而改变的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距所述参考侧的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 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增加。
7.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是藉由形成自所述插入凹槽延伸的延伸凹槽来部分地改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是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中来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被设置以使距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所述正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接纳部分及所述插入凹槽中的至少一个自其前面观看时的形状根据充当电力供应源的电力供应电路的种类而部分地改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减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不同地改变,所述改变是藉由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切割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至少一角及沿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外周边而形成所述插入凹槽来进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形状根据所述电力供应电路的所述种类而改变的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距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被改变,使得与所述插头接纳部分自前面观看时具有实质上四边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面积增加。
16.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是藉由形成自所述插入凹槽延伸的延伸凹槽来部分地改变。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是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头接纳部分中来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被设置以距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比距所述参考侧更近。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延伸凹槽是藉由使所述插入凹槽向外延伸而形成于所述插座主体的所述正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入凹槽自前面观看时的所述形状仅在所述电力供应电路为安全特低电压(SELV)电路时才部分地改变。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插头的所述插头插脚包含接地插脚,且所述插头接纳部分的所述插脚插入孔包含插入所述插头的所述接地插脚的接地插脚插入孔。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DC插座,其中所述接地插脚插入孔被偏离地设置以更靠近所述参考侧的所述相对侧。
全文摘要
插头适于连接至DC插座以将DC电力供应给插头。所述插头包含插头插脚及用于包围插头插脚的实质四边形形状之包围壁。所述DC插座包含插座主体,其具有插座单元,插头适于连接至插座单元。插座单元包含插头接纳部分,其具有插入插头插脚的插脚插入孔;插入凹槽,其经形成以包围插头接纳部分之周边,所述插入凹槽适于接纳所述包围壁;及插脚接纳件,用于与分别插入而通过插脚接纳孔之插头插脚连接。对应于插脚接纳件之两个插脚接纳孔沿插头接纳部分之参考侧而布置,且偏离地布置以使距参考侧较距参考侧之相对侧更近。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2484340SQ20108003486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上野哲, 加藤一祐, 川本隆司, 滝井利之, 近藤真树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