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馈电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116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间接馈电天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适用在无线电子装置中的天线和天线馈电排列。
背景技术
适于接收无线信号的现代装置具有存在分歧的要求。一方面,在减小装置尺寸和降低装置成本方面存在不断的压力。另一方面,在改善性能方面存在不断的期望。天线已经被证实是面临对这些方面进行优化的一个挑战性领域。生产包括天线在内的装置希望天线在一系列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有效工作,同时尺寸小且制作成本低。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使天线具有期望的谐振频率,因此天线可以在期望的频率上(例如,850MHz或2. 3GHz)有效工作,但天线元件的尺寸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 从性能的观点来看,也希望配置一种天线使其能在一系列频率(例如,具有足够的频率带宽)内有效工作。特别是对于发射信号的天线,具有足够的阻抗带宽是有益的,因为在合适频率范围之外的发射会造成反射功率的增加,这对于馈电部或发射机是有害的。一种解决天线阻抗带宽的方法是增加到接地面的距离。然而对于天线可利用的空间体积经常是有限的。由于现有的用于提高天线阻抗带宽的技术,必然地在天线设计中经常需要妥协。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天线设计。

发明内容
天线系统的一实施例包括一谐振元件,所述谐振元件与一接地面电性耦合。所述谐振元件还配置为与一耦合器电容耦合,且所述耦合器电性耦合到一馈电部,所述馈电部配置为电耦合到一发射器(其也可以是收发器)。这样,所述谐振元件间接耦合到馈电部。 当所述耦合器经由所述馈电部、所述耦合器元件和所述谐振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以及所述耦合器和所述接地面之间的电容耦合接收来自所述发射器的信号时,有助于提供一种与使用同等尺寸的谐振元件和直接馈电的天线系统相比提高了带宽的天线系统。


通过参考下面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结构组成和操作方式及其目的和优点将被更好的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其中图1是高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天线实施例的电路图;图3A是示出在阻抗匹配之前图1的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3B是示出在阻抗匹配之后图1的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图4示出直接馈电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图5A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B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A是图5A所示天线的电路图;图6B是图5B所示天线的电路图;图7A是示出在阻抗匹配之前图5A的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图7B是示出在阻抗匹配之后图5A的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图8是示出直接馈电天线的阻抗特性的史密斯圆图;图9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A是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B是图14A的低阻抗间接馈电狭槽天线的截面图;图15是包括低阻抗狭槽馈电天线和提供寄生谐振元件的高阻抗狭槽馈电天线的天线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天线实施例的阻抗匹配网络的电路图;图17A是示出在低频范围内图15的天线的天线阻抗的史密斯圆图;图17B是示出在高频范围内图15的天线的天线阻抗的史密斯圆图;以及图18是描述图15的天线的频率范围隔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描述并不意欲限制于所述清楚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外说明,在此公开的特征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其他组合,为了简练的目的不再另外描述。示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天线,其为一给定的天线体积提供改善的阻抗带宽。高阻抗狭槽馈电天线(High impedance slot fed antenna, HISFA)和低阻抗狭槽馈电天线(Low impedance slot fed antenna, LISFA)允许使用对天线馈电的新技术。由于在移动通信装置中可供天线占用的空间有限,上述天线在移动通信装置中是有用的。这些 HISFA和LISFA也具有允许不同特性的天线系统单独调校的能力,这可以对开发周期提供一重大改进,因为调整系统的一个方面不会对其它系统特性产生大的影响。图1示出了一第一实施例,其为高阻抗狭槽馈电天线(HISFA) 10。该HISFA被设置为与电路板12相连接,该电路板12提供了一接地面13和一收发器150。该HISFA 10包括通过一接地臂16与接地面13连接的一谐振元件14以及与电路板12和谐振元件14间隔开的一耦合器18。一馈电部20经由传输线15a电连接到收发器15,且该馈电部20可以包括一电路元件21 (其可以是允许收发器15和天线10之间更好阻抗匹配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且馈电部20提供允许天线10发射信号的输入端。
图1中示出了电路板12的一部分。电路板12的尺寸及接地面13 (其用虚线示出)和收发器15 (其可以经由传输线1 耦合至接地面13)的位置和配置可以根据特定装置的设计参数而改变。收发器经常是安装在电路板12上的一模块,其提供集成的发射和接收能力。然而,虽然典型的收发器集成了接收和发射功能,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使用的收发器这个术语意欲更广义地表示一种可提供接收能力和发射能力的功能模块,而不论其是否是一直接集成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的部件。进而,收发器具有耦合到馈电部的一传输路径和耦合到接地面的一第二传输路径。接地面13典型地是设置在电路板12的一层或多层中,同时为说明目的用虚线以分立区域(discrete area)示出接地面13,接地面13经常基本上延伸穿过整个电路板同时提供多个空置区(void)以允许信号迹线延伸通过该接地面。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希望沿着接近谐振元件14所处区域的大部分电路板12设置接地面13,并希望接地面13能够延伸到电路板的边缘。在电路板上使用接地面是本领域已知的,因此为了简练的目的将省略对特定接地面设计的整个形状和尺寸的更多的讨论,可以认识到在特定电路板设计中可以适当的使用不同的接地面配置。接地面13包括一边缘22,该边缘22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延伸到由相对两端部Ma,24b之间的距离所定义的长度。谐振元件14通过接地臂16连接到电路板12,接地臂16耦合到电路板12的接地面13上。示出的谐振元件14是平面的长方形且包括相对的自由端部Ma J4b。该谐振元件14的长度被端部2 和24b之间的距离所限定。谐振元件14与接地面13的边缘22隔开。另外,谐振元件14位于电路板12所在的平面上方。在一实施例中,谐振元件14可以距离电路板12的边缘22大约3mm且位于电路板22上方大约5mm处。该谐振元件14可以由适于作为谐振元件的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形成。示出的接地臂16是L形的且优选是短的以最小化电感,接地臂16包括第一部分沈和第二部分观,但接地臂16也可以是其它希望的形状(例如弹簧或弹簧夹(pogo clip))。接地臂16的第一部分沈从电路板12延伸且基本上垂直于电路板12。第二部分 28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9a和第二端^b。第二部分28的第一端29a连接于第一部分沈的上端。第二部分观基本上与第一部分沈垂直地延伸。谐振元件14在第二部分观的第二端29b处连接于接地臂16的第二部分观。接地臂16也可以由合适的导电材料形成,其可以是与谐振元件14使用的材料相同或不同。为了提供对谐振元件的性能的更多控制,可以与谐振元件14串联放置一电感器25,并且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接地臂16和接地面13之间放置一电感器25。示出的耦合器18是长方形平面形状,并良好地安装在天线和接地面之间,但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耦合器18示出在接地面13的边缘22和谐振元件14之间且与边缘22 间隔开。然而,耦合器18不必位于接地面13和谐振元件14之间,也可以位于使得接地面和谐振元件之间发生期望的耦合的其它位置上。耦合器18也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导电材料。 如将在下面描述的那样,耦合器18具有一长度,且可以按照期望调节该长度。馈电部20经由传输线15a与收发器15进行电通信,并基本上从电路板12向耦合器18延伸。馈电部2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导电元件形成,且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具有大约50 欧姆(Ohms)的阻抗。与现有技术中典型地提供直接馈电连接并且其中馈电部直接与谐振元件连接的天线不同,图1中示出的谐振元件14是间接馈电。更具体地,当信号经由天线10向远程位置无线发射时,在馈电部20和谐振元件14之间不提供直接连接。相反,馈电部20 (经由传输线15a)接收来自收发器15的信号并将该信号提供给耦合器18。耦合器18电容耦合于谐振元件14,而且这允许将发射到耦合器的能量提供给谐振元件(其继而被配置为像传统天线那样辐射信号)。谐振元件14的性能也受到接地面13与耦合器和谐振元件两者之间的电容耦合的影响。同样,当天线10接收信号时,由谐振元件14接收到的信号经由耦合器 18通过电磁或电容耦合以及由接地臂16提供的与接地面13的连接而传递至收发器15。天线10整体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位于所述路径上的元件21、25(其可能的位置如图1所示) 的值、及电容耦合在一起的所述天线的多个元件的间隔和方向来调整。换言之,耦合器18 和谐振元件14之间的间隔、边缘22和耦合器18之间的间隔、及边缘22和谐振元件14之间的间隔影响着天线10的性能。另外,耦合器18的尺寸也将影响特定天线配置的性能。如果边缘22没有延伸到谐振元件的整个长度,这也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电容耦合。下面将更详细地对其进行描述。图2示出了图1的HISFA的一等效电路30。电路30包括一接地面32,等效于电路板12的接地面13 ;—谐振元件34,等效于谐振元件14 ;以及一馈电部36,等效于图1的馈电部20。此夕卜,图2的等效电路3O还包括(^合丨;^丄親針如丄親合^2^谐振44、和L匹配妨。C親合i38、C親合240和(親合342表示图1的HISFA中存在的电容耦合。耦合电容器C !38表示谐振元件14和耦合器18之间的电容耦合。耦合电容器Clf^240表示耦合器18
和接地面13之间的电容耦合。耦合电容器Ci^342表示接地面13和谐振元件14之间的电容耦合。(^合⑶^船冽和(船342之间的关系用于调整谐振的频率范围宽度,以(对于特定应用)优化天线10的性能。谐振电感L — 44表示支撑谐振元件14的接地臂16和电路板12的接地面13之间的电感。该电感可以由图1中的元件25提供,如本文将会描述的,其提供的分立电感具有被选择的、用以迫使谐振元件34,14在特定频率上谐振的值。更具体地,谐振元件的尺寸关系到它的频率响应。对于那些不希望(无论出于空间原因还是成本原因)充分增加谐振元件的尺寸以提供期望的频率响应的应用而言,可以串联设置一电感器在谐振元件和接地面之间,以电性地增加具有谐振电感(例如1^,44) 的谐振元件的长度。可以理解,当观察史密斯圆图时,这将使卷曲位置向着低频方向(例如,曲线(plot)的右侧)移动。接下来,如上所述,电容耦合器的长度可以调节。增加电容耦合器18的长度会导致谐振元件的频率响应(将在下面讨论)的曲线位置顺时针移动。这样,通过改变耦合器 18的长度,可以改变整个曲线(和卷曲)在史密斯圆图上的位置。由于只改变耦合器的长度不会影响耦合器和谐振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及耦合器和接地面之间的电容耦合的耦合率,这允许分别调节卷曲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史密斯圆图中的卷曲的合成位置将允许使用不同部件(和值),以确保天线系统的阻抗与收发器的阻抗(典型地大约50欧姆,但可以达到任何期望值)匹配,使得驻波比(SWR)对于重视的频率处于期望的水平。为了调整匹配具有收发器的天线系统的阻抗,一匹配部件LES46在馈电部36和收发器15之间提供合适的值,匹配部件Lrae46可以由元件21提供。在一实施例中,匹配部件Lrae46可以是被选择的且与馈电部20串联设置的一分立阻抗,以使耦合器18的阻抗与馈电部20匹配。在图2中,由于在史密斯圆图中卷曲的位置,阻抗匹配部件46被示作为串联电感器。然而可以理解,如果卷曲位置在史密斯圆图的右上部分,也可以是串联电容器 Ces作为替代的阻抗匹配部件46。此外,如果卷曲位于史密斯圆图的左下或左上部分,阻抗匹配部件可以分别是并联的电感器或电容器。HISFA 10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通信标准中。例如,在一实施例中,HISFA可以用于提供GSM 850和GSM 900标准的覆盖范围,且具有不多于大约_6dB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然而,应该注意到,HISFA可以根据需要用于不同频率范围。正如已知的,GSM 850标准利用824MHz和849MHz之间的频率发送信息、且利用 869MHz和894MHz之间的频率接收信息。GSM 900标准利用890MHz和915MHz之间的频率发送信息并利用935MHz和960MHz之间的频率接收信息。因此,当使用GSM 850标准和GSM 900标准时,谐振元件频率响应的中心为大约890MHz时可以优化HISFA性能。为了在大约 890MHz上提供谐振元件14的谐振,天线10的频率响应可以通过使用电感器来调谐,例如通过在接地臂16和接地面13之间串联放置一分立电感器,这可以调整谐振电感44,其将使谐振元件14在期望的890MHz的频率上谐振。可以理解,使用的电感器(如果需要)的值将根据对谐振元件的频率响应期望的转变而改变。图3A的史密斯圆图50提供了图1示出的天线10的实施例在不同频率上的阻抗的曲线56。按照惯例,史密斯圆图50提供表示天线阻抗为零的左侧参考点52和表示阻抗无限大的右侧参考点M。曲线56包括第一点或开始点58和第二点或结束点60。在圆图 50的上半部分的点表示具有正虚部(imaginary component)的阻抗,而在圆图50的下半部分的点表示具有负虚部的阻抗。第一点58标示天线在大约500MHz频率上的阻抗。第二点 60标示天线10在大约3GHz频率上的阻抗。通常,随着频率的升高,天线的阻抗从高阻抗点顺时针向较低阻抗点移动。曲线56包括一卷曲62。卷曲62提供了一交叉点63,在交叉点 63处阻抗的曲线56与自身相交。沿着卷曲62的点表示这样一些频率,在这些频率(例如天线的频率带宽)下谐振元件14是处于谐振状态。如上所述,谐振元件14趋于谐振的频率由天线的预期使用所确定。这样,如果谐振元件14没有在足够低的频率上谐振,谐振元件14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增加电感器(如上述讨论的那样)来变得较低,该电感器使卷曲62在史密斯圆图中沿着图示的曲线逆时针移动。这允许系统的设计者不必非得增加谐振元件14的尺寸。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谐振元件14的谐振频率通过在接地面13、32和谐振元件14、 34之间应用谐振电感而改变。例如当电感器25/电感器放置在接地面13、 32和谐振元件14、34之间时,元件14、34谐振的频率降低了(例如,卷曲62在史密斯圆图上的曲线中的位置被改变了)。例如,如果期望的谐振频率是890MHz且谐振元件14的尺寸太小而不能在890MHz上谐振,那么可以通过在接地面13和谐振元件14的接地臂16之间应用电感器25来迫使谐振元件14在890MHz上谐振。通过增加或减小的值,可以实现将元件的谐振频率微调到期望的谐振频率。例如,如果设计者希望谐振元件14在较低的频率谐振,设计者可以增加的值。另一方面,如果设计者希望使谐振元件14在较高的频率上谐振,设计者可以减小的值。除了调谐天线10以在期望的频率上提供谐振外,也可以通过增加天线10的带宽来优化天线10的性能,如下面将要讨论的那样。一旦实施卷曲为期望的大小,所述系统可以被进一步的优化,以使耦合器18的阻抗与收发器的阻抗匹配。通过在图3B的史密斯圆图70中提供的天线阻抗的曲线74来说明通过该阻抗匹配的调谐。当不存在阻抗失配时,没有能量被反射,且天线提供了 1.0的驻波比。当存在阻抗失配时,能量被反射,驻波比提高。典型地,馈电部20的期望阻抗是50欧姆。因此,为了帮助减小阻抗失配,LES46(其可以是电感器,且在图1中由元件21表示) 可以串联设置在耦合器之前,以减少收发器和耦合器18之间的阻抗失配。在史密斯圆图中通过中心点在最佳中心点(prime center point)66处的圆来表示驻波比。1.0的驻波比由最佳中心点66自身来表示,例如,半径等于零的圆。在该中心点66,馈电部20的阻抗与耦合器18的阻抗完全匹配,例如,没有反射能量。然而在任何给定的天线里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抗失配,尽管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地使天线阻抗与馈电部阻抗匹配,使天线阻抗的曲线尽可能地接近最佳中心点66。典型地,3.0或更低的驻波比视为提供可接受的反射范围。 这样,在图3A和;3B的史密斯圆图50、70中示出了驻波比为3的圆72,其表示天线的驻波比为3。因此,可以通过观测落入在驻波比为3的圆72内的曲线74的部分,并通过确定与这部分曲线相对应的频率,来确定天线10的带宽。如之前所提到的,图3A示出阻抗匹配之前的天线10的阻抗。如图3A所示,间接馈电天线10的天线阻抗在史密斯圆图50的高阻抗区域开始,例如接近高阻抗参考点54。 从图3A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当没有提供阻抗匹配时,曲线56不能落入驻波比为 3的圆72中。图:3B示出通过使用Lrae将间接馈电HISFA阻抗匹配到50 Ω。在图中示出的天线阻抗曲线74的部分以第一点76开始、且以第二点78结束。示出的曲线74的部分基本上仅包括天线阻抗曲线的卷曲部分。这样,由于使用了阻抗匹配,曲线74的卷曲如期望的那样落入到驻波比为3的圆内。在一实施例中,曲线74的第一点76对应于820MHz 的频率,第二点78对应于960MHz的频率,这表明阻抗匹配的天线10的带宽包括了从大约 820MHz 到 960MHz 的频率。应该注意到,有时简单地向史密斯圆图的中心移动卷曲可能是不够的,因为谐振元件的带宽是不足够的。或者换一种说法来说是卷曲覆盖的频率范围太小了。已经确认增加频率范围的一种方式是改变耦合器和谐振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与耦合器和接地面之间的电容耦合的比率。增加该比率将增加卷曲的频率范围(例如增加卷曲的大小)。已经确认由增加卷曲的大小带来的益处通常是有限的,因为仍然希望使卷曲位于SWR为3的圆内, 这样比SWR为3的圆大的卷曲实际上可能会减小天线系统的可利用带宽。因此,通过调整电容耦合比率将卷曲的大小增加到某个大小后再向具有适当的匹配网络的中心移动卷曲的位置可能是有益的。作为比较,图4的史密斯圆图80包括阻抗曲线82,其示出天线系统的阻抗特性,该天线系统具有用于产生图3A和图;3B中的曲线的同样的谐振元件14,但使用标准的直接馈电。与图:3B中阻抗曲线74的整个卷曲都位于SWR为3的圆72中不同,在图4中阻抗曲线 82的卷曲只有一部分落入SWR为3的圆72内。更具体地,阻抗曲线82包括与SWR为3的圆72相交的第一点84和与SWR为3的圆72相交的第二点86。相交的第一点84对应于 831MHz的频率而相交的第二点86对应于920MHz的频率。这样,如图4所示的直接馈电天线的带宽为大约831MHz到920MHz,因为尝试在该范围以外的频率使用天线将会导致不理想的SWR率,那会损坏收发器。下面的表1提供了使用标准直接馈电方法和图1所示HISFA10的间接馈电方法的带宽比较。如表1所示,标准直接馈电天线具有89MHz的带宽。相比之下,间接馈电的HISFA 10的带宽是170MHz。HISFA的阻抗特性与切比雪夫匹配(Chebychev match)的阻抗特性非常相似。表1 标准直接馈电和高阻抗狭槽馈电的阻抗带宽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地面,其具有一边缘;一谐振元件,其具有一主体部和一支撑臂,所述主体部沿所述边缘延伸,所述支撑臂将所述主体部电性耦合到所述接地面;一馈电部,其配置为从发射机接收一信号;以及一耦合器,其沿所述边缘布置且电性耦合到所述馈电部,并与所述谐振元件电性隔离, 所述耦合器配置为电容耦合到所述谐振元件的所述主体部且电容耦合到所述接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馈电天线在史密斯圆图中的一阻抗曲线包括一卷曲,所述卷曲表示所述间接馈电天线在第一位置处的一谐振频率,且所述耦合器沿所述接地面的所述边缘延伸一第一距离,其中将所述第一距离变为一更大的第二距离使得所述间接馈电天线在史密斯圆图上的阻抗曲线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一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大所述耦合器和所述谐振元件之间的电容耦合相对所述耦合器和所述接地面之间的电容耦合的比率将使所述卷曲从一第一尺寸增加至一第二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馈电部电性耦合的一预定匹配网络,所述预定匹配网络配置为改变所述卷曲在史密斯圆图中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卷曲的一大部分位于驻波比为3的圆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接地面之间的一分立电感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网络是与所述馈电部串联的一电感器或一电容器中的一个。
7.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地面,位于具有一狭槽的一电路板中,所述狭槽具有一第一长度,所述狭槽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缘和一第二边缘,所述狭槽配置为提供横跨所述狭槽的电容耦合;一馈电部,其从所述第一边缘延伸到所述第二边缘,所述馈电部配置为从一收发器接收一信号;以及一谐振元件,其具有一支撑臂和一主体部,所述支撑臂电性耦合到所述接地面,且所述主体部布置为电容耦合到位于所述狭槽一侧的所述接地面,所述狭槽的该侧与所述第二边缘对齐,其中所述狭槽配置为使得在工作时从所述馈电部返回到所述收发器的一信号电流路径在一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二边缘移动且在一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二边缘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面是所述电路板的一部分,且所述狭槽延伸穿过所述电路板,其中所述狭槽在所述狭槽的一侧限定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部分,而在所述狭槽的第二侧限定第二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元件被支撑在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部分上,且所述谐振元件横跨所述狭槽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是一主体部而所述第二部分是一指状部,所述谐振元件连接于所述指状部,且所述谐振元件在所述接地面的所述指状部上方延伸。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狭槽基本上为U形。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串联在所述接地面和所述谐振元件的所述主体部之间的一分立电感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馈电部电通信的一匹配网络,所述匹配网络配置为在工作时使所述馈电部与一相应的收发器的阻抗匹配,以在一频率范围内提供小于3的驻波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网络由与所述馈电部串联的一电感器或一电容器中的一个提供。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部分包括一凹口, 所述谐振元件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主体部,所述谐振元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凹口对齐。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元件是一第一谐振元件,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一耦合器,其与所述接地面相隔开;一第二谐振元件,其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耦合器相隔开,所述第二谐振元件具有一第一主体部和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谐振元件经由一支撑部电性耦合到所述接地面,其中所述耦合器被配置为电容耦合到所述接地面且电容耦合到所述谐振元件,而且其中所述谐振元件被配置为大约是所述第一谐振元件相关的期望的谐振频率的波长的一半;以及一第二馈电部,其电性耦合到所述耦合器,所述第二馈电部配置为从所述收发器接收一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元件基本上为L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元件被配置为在至少300MHz的带宽上具有驻波比小于3的频率响应,且所述第二谐振元件被配置为在至少 IOOMHz的带宽上具有小于3的驻波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元件被配置为具有在 1710MHz到2170MHz中间的一频率响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谐振元件被配置为具有在 820MHz到960MHz中间的一频率响应。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间接馈电天线。在一实施例中,一耦合器电性耦合到一馈电部。所述耦合器电容耦合到一谐振元件且所述谐振元件电性耦合到一接地面。所述系统改进了带宽,并允许在天线设计中单独地调整谐振频率、天线带宽、卷曲在史密斯圆图中的位置和相关阻抗匹配网络。
文档编号H01Q1/38GK102598408SQ201080050547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8日
发明者奥利·贾戈尔斯基, 西蒙·斯文森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