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989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手机、电话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便携式音响、相机等设备上且能够顺畅地插入及拔出IC卡或PC卡、SD卡、SIM 等卡介质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手机、电话机、PDA、便携式音响,相机等设备上组装有用于安装包括CPU 及存储用IC芯片的卡介质(IC卡、PC卡、SD卡、SIM卡等)的卡连接器。在卡介质的一面上设有用于与容纳在卡介质中的IC芯片电连接的垫片部。另外, 在卡连接器的里侧平面的一侧设有与垫片部接触的触头部。并且,现在还公开有防止将卡介质倒置而插入卡连接器中的卡连接器的发明。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095449号公报(第0037 0038段,图5、图6))所述的卡连接器1组合下壳构件2与上壳构件3而构成,具备扁平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形成有容纳卡20的扁平的中空空间。在形成于壳体中的空间内设有弹出机构4。该弹出机构4 是用于排出卡20的机构。弹出机构4包括可沿下壳构件2的一侧壁13自由地滑动、由弹簧构件9推压而向壳体的外部移动的弹出构件8。弹出构件8具有在与该弹出构件8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朝里侧突出的卡抵接部35,以使卡抵接部35与卡20的前端部抵接的状态滑动移动,从而排出卡20。在卡20的一个角部设有切口部21。另一方面,卡抵接部35形成相对于滑动方向倾斜、与所插入的卡20的切口 21良好地卡合的被抵接面。并且,若卡20倒置插入,卡20 的切口部21以外的角部则钩挂在成为抵接部35的被抵接面上,从而卡20的局部无法容纳于壳体中。专利文献1将这点作为“误操作防止方法”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卡介质901的一个例子的后视图。近年来,将垫片部902不与边缘部邻接地配设在中央位置的卡介质901正在普及。这种卡介质901的一个例子是SIM卡。在考虑让卡介质901安装的卡连接器(未图示)的情况下,将与垫片部902接触的触头部(未图示)配设于从在卡连接器上形成的卡介质901的容纳空间的最深处到开口侧的位置。因此,对于手机等设备,在组装用于安装卡介质901的卡连接器的情况下与在组装专利文献1 所述的卡连接器1的情况下,设备内的各种零部件(未图示)的配置布局有很大不同。此外,对于卡连接器也存在薄型化、小型化、对于卡的插入及拔出有充分的强度、 能够容易地拔出被插入的卡之类的结构等的要求。因此,发明者从本质上重新审视了现有的设计思想,即将设于卡介质901的一个角部的切口部903朝向里侧而将卡介质901安装在卡连接器上。并且,以使切口部903朝向跟前侧安装卡介质901为前提,对有效运用切口部903进行了思考。并且,直至创造出对卡介质的插入及拔出的任一方都是有利的、能够进行保持以避免在正规的方向被插入的卡介质脱落的卡连接器的技术思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卡连接器的卡介质的顺畅地插入及拔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是将使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按这种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扁平的卡介质以上述第一侧面为里侧、并在沿着上述第二侧面的插入方向滑动插入并保持的卡连接器,其具备(i)壳体,其形成有用于让上述卡介质插入的开口与从上述开口延伸且容纳上述卡介质的容纳空间;(ii)锁定构件,其具有,与上述第一侧面接触的第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与上述第二侧面接触的第二部分,在与上述第二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与上述第三侧面接触的第三部分,至少使上述第一部分位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且相对于上述壳体移动自如地保持在上述壳体中;上述壳体具有限制在与上述插入方向交叉且离开上述开口的方向上移动的上述第三部分的限制部。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从开口插入的卡介质的第一侧面推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处与壳体的内壁面接触,锁定构件在容纳空间内旋转,第三部分在开口的里侧方向上移动并从限制部脱离,该第三部分与第三侧面接触。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卡介质的卡连接器的顺畅地插入及拔出。再有,还能够实现保持以正规方向插入的卡介质。


图1是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卡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安装有卡介质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连接器主体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6是锁定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定位在锁定构件保持区域的锁定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限制锁定构件的第三部分的状态的限制部的俯视图。图9是开始将卡介质插入容纳空间中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0是将卡介质插入容纳空间中结束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1是与锁定构件的第三部分分离的状态的限制部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卡介质的一个例子的后视图。图中101-卡连接器,102-壳体,105-开口,106-容纳空间,110-锁定构件,116-第一部分,117-第二部分,118-第三部分,119-突部,121-支点部,122-第一引导部,123-限制部, 126-第二引导部,201-卡介质,203-切口部(第三侧面),204-第二侧面,205-第一侧面, A-插入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至图11说明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卡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图2是卡连接器101的分解立体图。卡连接器101组装于手机、电话机、PDA、便携式音响,相机等设备上。在卡连接器101上安装卡介质201。卡介质201包括CPU及存储用IC芯片。卡介质 201例子是IC卡、PC卡、SD卡、SIM卡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卡介质201是SIM卡的情况进行说明。卡介质201的结构与根据图12所述的卡介质901是相同的。若再次说明,卡介质201是俯视为大致矩形形状且为适当厚度的扁平的卡,具有IC芯片(未图示)与垫片部 202 (参照图6及图7),在一个角上形成有作为第三侧面的切口部203。IC芯片容纳于卡介质201中。垫片部202与IC芯片电连接。卡连接器101具备扁平且俯视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102,将卡介质201容纳并保持在该卡连接器101内。壳体102以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罩104覆罩在作为下侧且由合成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的连接器主体103上而构成。壳体102在长边侧的一侧部设有开口 105。并且,在壳体102的内部形成有从开口 105延伸的、俯视为“二”字形的扁平的容纳空间106。在容纳空间106的底面106a上配置有触头部107。在容纳空间106 中容纳有从开口 105滑动地插入的卡介质201。此时,卡介质201将使垫片部202露出的面向下,并使切口部203面向卡介质201的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由此,容纳于容纳空间106 中的卡介质201的垫片部202与触头部107接触。其中,将卡介质201上与插入方向A平行且与切口部203连接的侧面称为第二侧面204。另外,将在插入方向A的里侧且与第二侧面204连接的侧面称为第一侧面205。S卩,卡介质201是扁平的卡,并将第一侧面205、第二侧面204与切口部203按该顺序排列而形成。触头部107是金属条片且具有弹性,向上方推压卡介质201。另外,在罩104上形成有将卡介质201向下方压入的卡推压部108。因此,容纳于容纳空间106中的卡介质201 由触头部107与卡推压部108夹着其上下。另外,卡介质201由连接器主体103的内侧面、 弹出机构109及锁定构件110 (任一个均在下面叙述)保持其侧面。图3是安装有卡介质201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立体图。另外,图3省略了图示罩104。参照图2及图3,卡连接器101具备弹出机构109与锁定构件110。弹出机构109 实现卡介质201对容纳空间106的顺畅地插入及取出。锁定构件110与容纳于容纳空间 106中的卡介质201接触并保持。详细地说,锁定构件110与插入壳体102中的卡介质201 的第一侧面205、第二侧面204及切口部203接触,从而锁定该卡介质201的移动。弹出机构109与锁定构件110分别设于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面中从开口 105侧观察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出机构109相对于开口 105设于右侧,锁定构件110相对于开口 105设于左侧。另外,也可以做成弹出机构109相对于开口 105设于左侧、锁定构件110相对于开口 105设于右侧。图4是表示连接器主体103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连接器主体103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首先,对弹出机构109进行说明。弹出机构109具备弹出构件111、弹簧112及凸轮杆113。弹出构件111俯视为曲柄状且沿插入方向A自由地滑动。在弹出构件111上形成有心形凸轮114。在心形凸轮114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凸轮槽115。另外,凸轮杆113的一端部由连接器主体103限制。凸轮杆113的另一端部进入凸轮槽115中,并以压力与凸轮槽115的底面接触。在凸轮槽115的底面设有台阶部,以使凸轮杆113只在规定的环绕方向运动。另外,弹簧112将弹出构件111沿插入方向A向开口 105侧推压。若在容纳空间106内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推压卡介质201,则第一侧面205将弹出构件111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推压。若解除卡介质201的推入,则弹簧112将弹出构件111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推回。此时,凸轮杆113钩挂在心形凸轮114上,弹出构件111 停止在使卡介质201从开口 105不露出的位置(参照图10)。在该状态下,若再次在容纳空间106内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推入卡介质201,则凸轮杆113与心形凸轮114分离。并且, 若解除卡介质201的推入,则弹簧112将弹出构件111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推压,从而弹出构件111将卡介质201从开口 105排出(参照图9)。图6是锁定构件110的立体图。图7是定位在锁定构件保持区域106b的锁定构件110的立体图。另外,图7省略了图示罩104。接着,对锁定构件110进行说明。锁定构件110将板状的长的金属材料折弯而成。锁定构件110定位在锁定构件保持区域106b。所谓该锁定构件保持区域106b是指,成为容纳空间106的一部分,比该容纳空间106的底面 106a凹下一层而形成,沿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面在插入方向A上延伸的区域。锁定构件110具有第一部分116、第二部分117及第三部分118并按该顺序连接。 第一部分116位于锁定构件110的一端部。锁定构件110弯曲成俯视为U字形,且具有弹性。第一部分116定位在容纳空间106的里侧。从开口 105插入的卡介质201的第一侧面 205(参照图4)与第一部分116接触。第二部分117在与第一部分116交叉的方向上呈棒状地延伸。其中,第一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7的连接处116a形成曲面。从开口 105插入的卡介质201的第二侧面204(参照图4)与第二部分117接触。第三部分118位于锁定构件110的另一端部,在与第二部分117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三部分118折弯为三角状,且具有弹性。第三部分118定位在开口 105的端部附近,并为在背离开口 105侧敞开的形状。 第三部分118通过锁定构件110在容纳空间106的内部旋转,而与从开口 105插入的卡介质201的切口部203(参照图4)接触。另外,连接器主体103与罩104 (参照图2等)形成防脱空间106c。防脱空间106c 位于锁定构件保持区域106b的容纳空间106的里侧。另外,在锁定构件保持区域106b中, 在比防脱空间106c靠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设有连通空间106d。连通空间106d比防脱空间 106c还窄,并沿插入方向A延伸。锁定构件110以第一部分116配置于防脱空间106c内、 且第二部分117在连通空间106d内配置在沿插入方向A延伸的方向的状态,由连接器主体 103与罩104夹着,并在壳体102中有间隙且相对于该壳体102自由移动地被保持。锁定构件110具有突部119和爪部119a。突部119从锁定构件110的第二部分 117的侧面向与容纳空间106相反一侧突出。爪部119a从锁定构件110的第二部分117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参照图7,在连接器主体103上形成有支点部121。支点部121在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面,中间隔着锁定构件110的第二部分,位于与容纳空间106相反一侧。该支点部121 从容纳空间106的内侧面朝向容纳空间106的内侧方向呈角状地突出。在连接器主体103上形成有第一引导部122。第一引导部122形成于容纳空间106 的内侧面,以从支点部121向开口 105侧将容纳空间106扩宽的方式在相对于插入方向A 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图8是限制锁定构件110的第三部分118的状态的限制部123的俯视图。在罩 104上形成有限制部123。限制部123俯视为大致三角形,从罩104向开口 105突出。在背离开口 105侧敞开的形状的第三部分118钩挂在该限制部123上。并且,在限制部123的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的侧面上设有突起124。形成于第三部分118上的台阶部钩挂在突起124 上。在罩104上形成有引导槽125。弓丨导槽125从俯视的罩104的边缘向内侧延伸,并接着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延伸。从锁定构件110向上方突出的爪部119a从下方进入到该引导槽125中。若锁定构件110移动,则引导槽125限制爪部119a的移动。由此,锁定构件 110沿着规定的移动轨迹移动。即,爪部119a与引导槽125构成第二引导部126,使锁定构件Iio相对于壳体102滑动自如地卡合且引导锁定构件110。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 第二引导部126也可以构成为使从罩104突出的轨道部(未图示)与形成在锁定构件110 上的凹部(未图示)卡合。图9是开始将卡介质201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俯视图。 在如上构成的卡连接器101中,弹出构件111被弹簧112推压且定位在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另外,锁定构件110的第三部分118钩挂在限制部123上。因此,锁定构件110在插入方向A上不移动。在将卡介质201安装在卡连接器101上的情况下,卡介质201从开口 105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插入。此时,使卡介质201的垫片部202露出的面朝下。另外,切口部203朝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由此,锁定构件110、弹出构件111都被推入容纳空间106的里侧, 并且,垫片部202与触头部107接触。以下,有时将这种卡介质201的方向称为“正规的方向,,。弹出构件111被卡介质201的第一侧面205推压并向容纳空间106的里侧移动。 弹出构件111由于弹出机构109的功能而停止在容纳空间106的里侧的规定位置。图10是将卡介质201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结束的状态的卡连接器101的俯视图。 锁定构件110的第一部分116被卡介质201的第一侧面205推压,向容纳空间106的里侧移动。此时,第一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7的连接处116a与连接器主体103的内壁面接触。 由此,锁定构件110在容纳空间106内旋转,并沿图10所示的旋转方向R运动。并且,第二部分117与第三部分118靠近卡介质201。若第三部分118靠近卡介质201且向开口 105 的内侧方向移动,则第三部分118从限制部123离开。由此,锁定构件110可在插入方向A 上移动。在此,在锁定构件110旋转时,支点部121与旋转的锁定构件110干涉,从而使锁定构件110可靠地旋转。再有,第一引导部122引导设于锁定构件110上的突部119,可使第二部分117及第三部分118可靠地靠近卡介质201。另外,若想要将卡介质201以朝着正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状态从开口 105向插入方向A的里侧插入,则卡介质201的切口部203定位在离开锁定构件110的第三部分118 的部位。因此,即使锁定构件110要沿旋转方向R旋转,但第三部分118与卡介质201的侧面相互干涉而无法从限制部123脱离。在此,若第三部分118被限制部123限制,则锁定构件110无法在插入方向A上移动。即,即使要将卡介质201以朝着正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状态从开口 105插入,锁定构件110也不移动,卡介质也不会被容纳在卡连接器101中。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能够像SIM卡那样实现防止切割了一个角的形状的卡介质 201的反插。图11是将卡介质201插入容纳空间106中结束的状态的限制部123的俯视图。当锁定构件110旋转时,设于锁定构件110上的爪部119a被引导槽125引导。由此,锁定构件110沿规定的移动轨迹移动,第三部分118从限制部123可靠地离开,第二部分117及第三部分118可靠地靠近卡介质201。卡介质201从卡连接器101的排出通过在将卡介质201推压到插入方向A的里侧后解除该压入而完成。此时,卡介质201的第一侧面205将弹出构件111压入到插入方向 A的里侧。并且,在解除了压入时,弹簧112将弹出构件111推到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由此,卡介质201从开口 105中排出。另外,如图9所示,弹出构件111由于弹出机构109的功能而能够移动到使卡介质201从容纳空间106中排出的位置。在此,锁定构件110的第三部分118被卡介质201的切口部203推压且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移动。由此,锁定构件110的整体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移动。并且,若把持住从开口 105露出的卡介质201并向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拔出,则第三部分118被切口部 203推压并与限制部123并列,再有,第三部分118向离开开口 105的方向上移动并嵌入限制部123,继而台阶部118a钩挂在突起IM上。此时,爪部119a沿引导槽125移动,锁定构件110描绘与插入时相同的轨迹而移动。因此,爪部119a可靠地被引导槽125限制。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通过从开口 105插入的卡介质201的第一侧面205推压第一部分116,第一部分116与第二部分117的连接处116a便与壳体102的内壁面接触,锁定构件110在容纳空间106内旋转,第三部分118向开口 105的内侧方向移动而从限制部123离开,该第三部分118便与切口部203接触。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卡连接器101的卡介质201的顺畅地插入及拔出。再有,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1是与SIM相对应的。在该情况下,垫片部202根据其规格,设于不是卡介质201的边缘部的中央部分。因此,即使将切口部203朝着插入方向A的跟前侧且未将卡介质201 (SIM卡)的整体容纳于容纳空间106中,也能够只通过插入卡介质201的局部而将垫片部202定位在容纳空间106内。即,可以使容纳空间106在插入方向A的进深长度比卡介质201的插入方向A的长度短,从而能够使卡连接器101小型化。
8
权利要求
1.一种卡连接器,是将使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按该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扁平的卡介质以上述第一侧面为里侧、并在沿着上述第二侧面的插入方向滑动插入并保持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有用于让上述卡介质插入的开口与从上述开口延伸且容纳上述卡介质的容纳空间;以及锁定构件,其具备,与上述第一侧面接触的第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与上述第二侧面接触的第二部分,在与上述第二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与上述第三侧面接触的第三部分,至少使上述第一部分位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且可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移动地保持在上述壳体中;上述壳体具有限制在与上述插入方向交叉且离开上述开口的方向上移动的上述第三部分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支点部,该支点部在上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中间隔着上述第二部分,形成在与上述容纳空间相反一侧,并向上述容纳空间的里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构件还具备从上述第二部分向与上述容纳空间相反一侧突出的突部,上述壳体还具备使上述第二部分朝向上述容纳空间地引导上述突部的第一引导部,该第二部分通过从上述开口插入的上述卡介质的上述第一侧面推压上述第一部分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使上述锁定构件相对于上述壳体滑动自如地卡合并引导上述锁定构件的第二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朝向上述开口突出,上述第三部分为向背离上述开口一侧敞开的形状并钩挂在上述限制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卡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卡连接器的卡介质的顺畅地插入及拔出。将卡介质(201)插入壳体(102)的开口(105)中。卡介质以第一侧面(205)为里侧且在沿着第二侧面(204)的插入方向A上滑动地插入。壳体移动自如地保持锁定构件(110)。锁定构件的插入方向A的里侧设有第一部分(116)。锁定构件的第二部分(117)在与第一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锁定构件的第三部分(118)在与第二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若卡介质的第一侧面与第一部分接触,则锁定构件旋转,从而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与卡介质接触。限制部(123)限制与插入方向A交叉且离开开口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部分。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2280751SQ2011101092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佐佐木良, 镰谷裕康 申请人:Sm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