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56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能确保安装位置精度、节省空间,节约成本,电容组群数量与联接方式变更、安装与维护十分方便。
背景技术
整流与逆变电源是电力电子系统比如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通讯、工业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军用车载、医疗救护车、警车、船舶、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领域。在整流与逆变电源中,电解电容组群是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减小大功率电源体积、提高安装与维护的便利性及可靠性是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电解电容群组的定位与固定方式,比较常见的有采用金属卡箍与螺钉实现定位与紧固、采用绝缘材料上开圆孔组群来实现定位与紧固、采用在电容组群安装板上安装若干个限位件来实现定位等等, 上述方式存在安装空间要求大、材料成本高、安装与拆卸效率低等缺点,不适应安装空间要求较小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能确保安装位置精度、节省空间,节约成本,电容组群数量与联接方式变更、安装与维护十分方便。以解决现有大功率整流逆变电源产品中电容组群体积大、成本高、安装与维护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电解电容器组群,包括电容固定座、电解电容、电容绝缘盖板、螺钉、壳体,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等。壳体上四周设置有通风散热孔组群、壳体底板上设置了定位孔组群,壳体四周侧板上设置了带螺孔的安装耳。电容固定座通过其底部的圆柱销卡入壳体底部孔保证定位精度,电解电容放入电容固定座相应的孔内,相邻电容固定座之间设置了 5mnT8mm的距离保证电解电容之间的气流通畅便于散热;电容绝缘盖板通过螺钉紧固到壳体上,电解电容的正负极接线柱穿过电容绝缘盖板。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的外表面设置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按照电容组群的串并联方式将电容组群联接起来,并且在相应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上设置电容群组的正负级联接孔,通过紧固螺钉将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固定到相应电容的正负接线柱上。所述的壳体采用薄钢板折弯与冲压制作。所述的电容固定座采用阻燃工程塑料注塑而成。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为环氧酚醛层压布板。[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用阻燃工程塑料制作的通用化电容固定座(如图7),每个卡座上安装的电容数量可根据产品具体要求灵活设计成若干组群。如图4为6X3,如图5为4X3,如图6为2X3。2、电容固定座宽度小于电解电容直径,在组群安装模式下可显著节省空间。3、电解电容固定座通用化结构,使得电容配置可灵活安排,横向与纵向排布均可, 组合灵活,如图4、图5、图6所示。4、本结构方案材料成本低、装配非常方便,效率高。5、在特殊情况下,本方案可以做变更设计处理,即可以将电容固定座与壳体设计为一个整体零件,比如用工程塑料等绝缘材料通过注塑或机械加工制作。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流逆变电源电容器组群的安装结构方案,对于电容数量比较多的大功率整流逆变电源产品比如高压变频器逆变单元等,可大大节省安装空间,产品结构更加紧凑,通风散热效果良好,安装非常方便,并且电容组群的安装联接方式非常灵活,零部件结构简单且制造工艺容易,产品维护性好。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方案实施简单、成本低廉、定位精度高、配置灵活、散热性能良好、通用化程度高、装配与维修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相关电力电子设备、尤其是整流与逆变电源产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排电容时爆炸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图北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6X3电容组群排布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4X3电容组群纵向排布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2X3电容组群横向排布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固定座其中1 一电容固定座、2—电解电容、3—电容绝缘盖板、4 一螺钉、5 —壳体、6 — 第一电容联接铜排、7 —第二电容联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电解电容器组群,包括电容固定座1、电解电容2、电容绝缘盖板3、螺钉4、壳体5,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等。壳体5上四周设置有通风散热孔组群、壳体5底板上设置了定位孔组群,壳体5四周侧板上设置了带螺孔的安装耳;电容固定座1通过其底部的圆柱销卡入壳体5底部孔保证定位精度,电解电容2 放入电容固定座1相应的孔内,相邻电容固定座1之间设置了 5mnT8mm的距离保证电解电容2之间的气流通畅便于散热;电容绝缘盖板3通过螺钉4紧固到壳体5上,电解电容2的正负极接线柱穿过电容绝缘盖板3。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3的外表面设置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按照电容组群的串并联方式将电容组群联接起来,并且在相应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上设置电容群组的正负级联接孔,通过紧固螺钉4将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固定到相应电容的正负接线柱上。所述的壳体5采用薄钢板折弯与冲压制作。所述的电容固定座1采用阻燃工程塑料注塑而成。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3为环氧酚醛层压布板。以某型单元串联型高压变频器整流与逆变电源(简称功率单元)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如图1所示、功率单元直流滤波电容组群通过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分别与整流桥、IGBT等器件相连(图中未画出IGBT等器件),电容组群通过第一电解电容2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实现串并联接。如图2、3所示,电容组群安装结构由壳体5、电容固定座1、电解电容2、电容绝缘盖板3、紧固螺钉4、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等组成。上述结构件中壳体5由1.5 2mm厚薄钢板折弯冲压而成,上面设置散热孔阵列、电容固定座安装孔阵列、电容盖板固定耳等结构。电容绝缘盖板3由环氧酚醛层压布板制作,上面开有电容组群接线柱穿过的通孔阵列等。电容固定座1由阻燃工程塑料注塑成型而成。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由铜板冲压而成。如图2、3所示,电容组群的装配顺序如下1、在逆变电源壳体5底板上开定位孔阵列,电容固定座1上设计有四个圆柱定位柱,将1号件安装到壳体5上。2、将电解电容2逐一按照电气接线要求放入电容固定座1大孔中,电解电容2与电容固定座利用孔轴定位原理保证定位精度。3、将电容绝缘盖板3通过螺钉4固定到壳体5上。通过螺钉将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分别与电解电容2正负接线柱联接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包括电容固定座(1)、电解电容(2)、电容绝缘盖板(3)、壳体(5),其特征在于壳体(5)上四周设置有通风散热孔组群、壳体(5)底板上设置了定位孔组群,壳体(5) 四周侧板上设置了带螺孔的安装耳;电容固定座(1)通过其底部的圆柱销卡入壳体(5)底部孔,电解电容(2)放入电容固定座(1)相应的孔内,相邻电容固定座(1)之间设置了 5mnT8mm的距离;电容绝缘盖板(3 )通过螺钉(4)紧固到壳体(5)上,电解电容(2)的正负极接线柱穿过电容绝缘盖板(3);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3)的外表面设置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 (7),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按照电容组群的串并联方式将电容组群联接起来,并且在相应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上设置电容群组的正负级联接孔,通过紧固螺钉(4)将第一电容联接铜排(6)、第二电容联接铜排(7)固定到相应电容的正负接线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5)采用薄钢板折弯与冲压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固定座(1)采用阻燃工程塑料注塑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绝缘盖板(3)为环氧酚醛层压布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流与逆变电源上的电解电容组群,壳体上四周设置有通风散热孔组群、壳体底板上设置了定位孔组群,壳体四周侧板上设置了带螺孔的安装耳;电容固定座通过其底部的圆柱销卡入壳体底部孔,电解电容放入电容固定座相应的孔内,电容绝缘盖板通过螺钉紧固到壳体上,电解电容的正负极接线柱穿过电容绝缘盖板;电容绝缘盖板的外表面设置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按照电容组群的串并联方式将电容组群联接起来,并且在相应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上设置电容群组的正负级联接孔,通过紧固螺钉将第一电容联接铜排、第二电容联接铜排固定到相应电容的正负接线柱上。
文档编号H01G9/004GK202134410SQ20112015034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文森林, 王宏英, 陈飞 申请人:湖北三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