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31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尤其是一种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需要电能传输的应用,目前有两种方案,第一种广泛得到实际应用的是初级、次级一体式的变压器,或者变压使用,或者隔离使用,这种方式在更换负载的时候,易发生点火花,不符合安全生产规程的要求,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第二种是非接触充电用变压器及充电式电动器具装置,即分离式变压器。其制造和研究目前主要在理论和少量实验研究阶段。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方式采用的是初次级分离的靠电磁感应耦合传送能量的变压器,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在化工、钻井、工矿、水下探测等特殊行业中的某些场合下的电工设备馈电限制的使用,但是漏磁大、成本高、效率低,《光明日报》网络版2007年02月08日07:39时间报道新闻《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据报道中已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的研制装置,其电能输出传输效率为70%,在家庭用电等一些用电效率不高的环境下尚可满足要求,但在很多用电效率高的条件下这种电能传输效率明显偏低,并且制造成本太高。因此,设计一种漏磁小、成本低、效率高的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磁小、成本低、效率高的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供电端和用电端,供电端包括“[”型或“E”字形供电端磁芯以及缠绕在供电端磁芯上的初级线圈和连接在初级线圈两端的交流电源,用电端包括“]”型或反“E”字形用电端磁芯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供电端与用电端结合后,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近似完整的“ 口”字形或“日”字形磁芯,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闭合的磁力线通道。优选地,供电端和用电端之间的间隙趋近零。进一步优选地,供电端还包括供电端磁芯载体,在供电端磁芯载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左导体接触点,在左导体接触点上连接有供电端信号线,用电端还包括用电端磁芯载体,在用电端磁芯载体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右导体接触点,在右导体接触点上连接有用电端信号线,左导体接触点与右导体接触点接触电连接。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左导体接触点为两个,供电端信号线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左导体接触点上,所述的右导体接触点为两个,用电端信号线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右导体接触点上,两根供电端信号线作为供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两根用电端信号线作为用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供电端安装变压器初级线圈和磁芯以及控制电路,用电端安装变压器次级线圈、磁芯和负载以及控制电路,供电端和用电端装置零间隙安装,这样就可以既达到了一体式变压器的效率,又达到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安全性能。控制信号传输和信息信号传输使用导体接触传输,信号电流控制在1毫安以内,达到安全规程中的本安的要求。在供电端和用电端安装的控制电路用来完成供电的通断和功率大小的控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供电端A和用电端B,供电端A包括“[” 型或“E”字形供电端磁芯1以及缠绕在供电端磁芯1上的初级线圈和连接在初级线圈两端的交流电源3,用电端B包括“]”型或反‘ ”字形用电端磁芯2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2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4,供电端A与用电端B结合后,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构成近似完整的“ 口”字形或“日”字形磁芯,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构成闭合的磁力线通道。供电端A和用电端B之间的间隙9趋近零。供电端A还包括供电端磁芯载体10,在供电端磁芯载体10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左导体接触点7,在左导体接触点7上连接有供电端信号线5,用电端B还包括用电端磁芯载体11,在用电端磁芯载体1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右导体接触点8,在右导体接触点8上连接有用电端信号线6,左导体接触点7与右导体接触点8接触电连接。所述的左导体接触点7为两个,供电端信号线5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左导体接触点上,所述的右导体接触点8为两个,用电端信号线6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右导体接触点上,两根供电端信号线5作为供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两根用电端信号线6作为用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
权利要求1.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端(A)和用电端(B),供电端(A) 包括“[,,型或“E”字形供电端磁芯(1)以及缠绕在供电端磁芯(1)上的初级线圈和连接在初级线圈两端的交流电源(3),用电端(B)包括“]”型或反‘ ”字形用电端磁芯(2)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2)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4),供电端(A)与用电端 (B)结合后,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构成近似完整的“口”字形或“日”字形磁芯, 供电端磁芯(1)与用电端磁芯(2)构成闭合的磁力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端(A)的磁芯和用电端(B )的磁芯之间的间隙(9 )趋近零(零间隙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端(A)还包括供电端磁芯载体(10),在供电端磁芯载体(10)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左导体接触点(7),在左导体接触点(7)上连接有供电端信号线(5),用电端(B)还包括用电端磁芯载体(11),在用电端磁芯载体(11)的左端面上设置有右导体接触点(8),在右导体接触点(8)上连接有用电端信号线(6),左导体接触点(7)与右导体接触点(8)接触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体接触点(7) 为两个,供电端信号线(5)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左导体接触点上,所述的右导体接触点 (8)为两个,用电端信号线(6)为两根,分别连接在两个右导体接触点上,两根供电端信号线 (5)作为供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两根用电端信号线(6)作为用电端控制装置的电源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供电端和用电端,供电端包括“[”型或“E”字形供电端磁芯以及缠绕在供电端磁芯上的初级线圈和连接在初级线圈两端的交流电源,用电端包括“]”型或反“E”字形用电端磁芯以及缠绕在用电端磁芯上的次级线圈和连接在次级线圈两端的负载,供电端与用电端结合后,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近似完整的“口”字形或“日”字形磁芯,供电端磁芯与用电端磁芯构成闭合的磁力线通道。是一种漏磁小、成本低、效率高的非导体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文档编号H01F38/14GK202043044SQ20112017011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姬志刚, 姬志强, 曹志强, 王亚涛, 贾海亮 申请人:姬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