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移相稳定性的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02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高移相稳定性的移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相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站天线上的移相器。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通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基站天线的广泛使用,这就存在着建网选址的问题。为了能够提高网络的覆盖面积,必须提高基站天线对建网环境的适用能力,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天线方向图下倾。经业界调查研究显示,2度 15度下倾范围可以满足95%的应用场景要求。要实现方向图的下倾,有机械下倾和电调下倾两种方式,但是机械下倾有着严重的缺陷,如方向图波瓣宽度难以控制,安装难度较大等,而这些都是电调天线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所以,使用电调天线解决下倾问题是最佳途径。电调天线必须使用移相器。移相器通常通过其内的耦合臂和移相导轨的耦合来传输信号,并通过耦合臂的移动来改变耦合臂和移相导轨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来调节传输信号的相位。然而由于耦合臂的移动,耦合臂和移相导轨之间的距离会出现波动而造成耦合臂和移相导轨的耦合不稳定,从而造成移相器的移相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移相的移相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包括一上腔体、一与上腔体配合的下腔体、一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的移相导轨、一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的与移相导轨电连接的耦合臂、一设置在下腔体上的用于带动耦合臂运动的驱动件及一固定在耦合臂上并与上腔体弹性抵接的压紧结构。所述压紧结构具有一胶套、一嵌入胶套的柱塞、 一置于柱塞内的硅胶弹柱及一陶瓷弹珠,胶套安装在耦合臂上,陶瓷弹珠置入柱塞内并抵接硅胶弹柱,且陶瓷弹珠的一部分露出柱塞并抵顶在上腔体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套具有一容纳部和一固定部,容纳部呈圆缸柱状,固定部从容纳部垂直延伸出来,该固定部卡固在耦合臂上,柱塞嵌入在容纳部内。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柱塞具有呈圆缸柱状的柱状部及从柱状部的顶端向外延伸的抵接部,柱状部嵌入胶套的容纳部内,抵接部抵接在容纳部上,硅胶弹柱放置在柱状部内。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柱塞具有呈圆缸柱状的柱状部及从柱状部的顶端向内突伸的卡接部,硅胶弹柱放置在柱状部内,陶瓷弹珠通过卡接部卡入柱状部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压紧结构的陶瓷弹珠容易在上腔体上滑动且耐磨特性好,而硅胶弹柱的弹性稳定好且其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小,因此在耦合臂运动时,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压紧结构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小且其使耦合臂与移相导轨之间距离的变化小,从而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稳定性好。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相器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移相器在移除上腔体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移相器的压紧结构组合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效果,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其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移相器包括上腔体10、与上腔体10配合的下腔体20、设置在上腔体10与下腔体20之间的移相导轨30、设置在上腔体10与下腔体20之间的与移相导轨30电连接的耦合臂40、 设置在下腔体20上的用于带动耦合臂40运动的驱动件50、与耦合臂40连接的用于馈入信号的馈电片60及固定在耦合臂40上并与上腔体10弹性抵接的压紧结构70。移相导轨30呈连续弯折的波浪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导轨30包括呈圆弧状的外圈导轨310及设置在外圈导轨310内的呈圆弧状的内圈导轨320,所述外圈导轨310 与内圈导轨320同心设置,S卩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的圆心相同。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都采用连续弯折的波浪形状。由于所述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都采用连续弯折的波浪形状,因此在有限尺寸的要求下,增加移相导轨30的长度,加大移相器的移相量,从而增加了具有该移相器的基站天线的方向图的下倾角度。耦合臂40采用1. 5mm环氧板基片单面线路板,其能与外圈导轨310、内圈导轨320 进行耦合连接,确保了良好的三阶无源互调性能。耦合臂40之与外圈导轨310、内圈导轨 320的耦合处呈扇形状,以增大其与外圈导轨310、内圈导轨320之间的耦合面积,从而确保两者能够良好耦合。所述驱动件50为旋转轴,通过转动旋转轴带动耦合臂40相对移相导轨30运动。 所述馈电片60呈长条状,其一端枢接在驱动件50上,其另一端延伸至下腔体20的边缘。压紧结构70用于使耦合臂40与外圈导轨310、内圈导轨320紧密耦合,所述压紧结构70包括安装在耦合臂40上的胶套710、柱塞720、硅胶弹柱730及陶瓷弹珠740。胶套710具有一容纳部711和一固定部712,容纳部711呈圆缸柱状。固定部712 从容纳部711垂直延伸出来,该固定部712卡固在耦合臂40之位于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之间的部分上。柱塞720具有呈圆缸柱状的柱状部721、从柱状部721的顶端向外延伸的抵接部 722及从柱状部721的顶端向内突伸的卡接部723。柱状部721嵌入胶套710的容纳部711 内,抵接部722抵接在容纳部711上。硅胶弹柱730呈圆柱状,其放置在柱状部721内。陶瓷弹珠740通过卡接部723卡入柱状部721内,且其一部分露出柱塞720并抵顶在上腔体 10上。本实施例移相器的移相原理是通过旋转耦合臂40来改变其到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两端的长度,从而实现本实施例移相器的移相。在旋转耦合臂40时,上腔体10 抵压陶瓷弹珠740,陶瓷弹珠740挤压硅胶弹柱730,硅胶弹柱730抵压柱塞720,柱塞720 抵押胶套710,从而胶套710抵押耦合臂40使其与外圈导轨310、内圈导轨320紧密耦合。由于,本实施例移相器的压紧结构70的陶瓷弹珠740容易在上腔体10上滑动且耐磨特性好,而硅胶弹柱730的弹性稳定好且其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小,因此在旋转耦合臂 40时,本实施例移相器的压紧结构70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小且其使耦合臂40与移相导轨30 之间距离的变化小,从而本实施例移相器的移相稳定性好。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移相器的移相导轨30呈连续弯折的波浪形状,等效于加长了移相导轨30的线长,增加了移相量;馈电片70通过耦合臂40将馈线的信号输送到外圈导轨310与内圈导轨320上,在旋转耦合臂40时,可以防止馈线的移动,进而可以避免馈线折断。当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能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相器,包括一上腔体(10)、一与上腔体(10)配合的下腔体(20)、一设置在上腔体(10)与下腔体00)之间的移相导轨(30)、一设置在上腔体(10)与下腔体00)之间的与移相导轨(30)电连接的耦合臂(40)、一设置在下腔体00)上的用于带动耦合臂GO) 运动的驱动件(50)及一固定在耦合臂GO)上并与上腔体(10)弹性抵接的压紧结构(70);其特征是所述压紧结构(70)具有一胶套(710)、一嵌入胶套(710)的柱塞(720)、一置于柱塞(720)内的硅胶弹柱(730)及一陶瓷弹珠(740),胶套(710)安装在耦合臂00) 上,陶瓷弹珠(740)置入柱塞(720)内并抵接硅胶弹柱(730),且陶瓷弹珠(740)的一部分露出柱塞(720)并抵顶在上腔体(1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胶套(710)具有一容纳部(711)和一固定部(712),容纳部(711)呈圆缸柱状,固定部(712)从容纳部(711)垂直延伸出来,该固定部(712)卡固在耦合臂(40)上,柱塞(720)嵌入在容纳部(71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柱塞(720)具有呈圆缸柱状的柱状部 (721)及从柱状部(721)的顶端向外延伸的抵接部(722),柱状部(721)嵌入胶套(710)的容纳部(711)内,抵接部(72 抵接在容纳部(711)上,硅胶弹柱(730)放置在柱状部(721) 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柱塞(720)具有呈圆缸柱状的柱状部 (721)及从柱状部(721)的顶端向内突伸的卡接部(723),硅胶弹柱(730)放置在柱状部 (721)内,陶瓷弹珠(740)通过卡接部(723)卡入柱状部(72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相器,包括一上腔体、一下腔体、一设置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的移相导轨、一与移相导轨电连接的耦合臂、一用于带动耦合臂运动的驱动件及一固定在耦合臂上并与上腔体弹性抵接的压紧结构。该压紧结构具有一胶套、一嵌入胶套的柱塞、一置于柱塞内的硅胶弹柱及一陶瓷弹珠,胶套安装在耦合臂上,陶瓷弹珠置入柱塞内并抵接硅胶弹柱,且陶瓷弹珠的一部分露出柱塞并抵顶在上腔体上。由于压紧结构的陶瓷弹珠容易在上腔体上滑动且耐磨特性好而使耦合臂与移相导轨之间距离的变化小,而硅胶弹柱的弹性稳定且其对电气性能的影响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H01Q3/32GK202111227SQ2011201812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张呈斌, 张羿, 罗华忠, 陈晖 申请人:东莞市晖速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