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484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的接触器,其内部电磁系统内放置磁轭的支架是由两部分连接形成的, 具体的是通过在两部分支架上分别注塑出盲孔,然后对盲孔通过人工加工形成螺纹孔,并使用联接板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相配合实现两部分的连接,由于螺纹孔不能直接通过注塑形成,而是需要人工对盲孔进行加工,从而增加的人工劳动力,而且在紧固螺钉与螺纹孔配合时,需要复杂的夹具进行夹紧定位,操作繁琐。注塑盲孔时不能有效的保证其尺寸精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解决了现有电磁系统中磁轭的支架部分存在连接时人工劳动力高、操作麻烦以及误差大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安装效率,消除了连接时需进行夹紧的弊端,而且保证其连接精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成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线圈以及位于线圈内侧的磁轭,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有穿过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螺钉或螺栓,所述螺钉或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通过螺母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在两支架上设置连接孔,并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连接杆实现两者的连接,操作方便、步骤简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紧固装配简单,均能满足现有装配流水线要求,省时省力,固定牢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支架1,第一支架11,第一通孔111,第一卡槽112,第二支架12,第二卡槽122,第二通孔121,线圈2,磁轭3,连接杆4,螺母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所示,该交流接触器,包括由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组成的支架 1,所述支架1上设有线圈2以及位于线圈2内侧的磁轭3,所述第一支架11内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支架12内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11 和第二通孔121内设有穿过并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连接杆4。根据上述方案,由于采用了在两支架上设置连接孔,并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连接杆实现两者的连接,操作方便、步骤简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紧固装配简单,均能满足现有装配流水线要求,省时省力,固定牢固。由图1、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4为螺钉或螺栓,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端设有第一卡槽112,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外端设有第二卡槽122,所述螺钉或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11 和第二通孔121且其头部与第二卡槽122相配合,末端与设于第一卡槽112内的螺母5相连接。上述的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2均为沉孔,通孔以及沉孔均利用塑料的注塑成型工艺自动形成紧固螺钉所需的,加工方便,通过穿过通孔的螺钉并与沉孔、螺母5相配合实现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尾部并紧。采用螺钉或螺栓并通过螺母5紧固的连接方式,操作方便、步骤简单,连接牢固。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 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由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 组成的支架(1),所述支架 ⑴上设有线圈⑵以及位于线圈⑵内侧的磁轭(3),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11)内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支架(1 内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21), 所述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内设有穿过并连接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 的连接杆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4)为螺钉或螺栓,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端设有第一卡槽(112),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外端设有第二卡槽 (122),所述螺钉或螺栓穿过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且其头部与第二卡槽(122) 相配合,末端与设于第一卡槽(112)内的螺母( 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主要解决了现有电磁系统中磁轭的支架部分存在连接时人工劳动力高、操作麻烦以及误差大的问题。包括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组成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线圈以及位于线圈内侧的磁轭,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有穿过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杆。由于采用了在两支架上设置连接孔,并通过穿过连接孔的连接杆实现两者的连接,操作方便、步骤简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紧固装配简单,均能满足现有装配流水线要求,省时省力,固定牢固。
文档编号H01H50/16GK202268307SQ20112036486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振坤, 陈晓军 申请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