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926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在通电情况下,吸合线圈长期带电。由于长期带电,吸合线圈会产生热量,消耗电能。如供电不稳定会造成动触点和静触点上下频繁动作,触点和吸合线圈都会被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供电不稳定会造成动触点以及静触点上下频繁动作,容易造成触点和吸合线圈都会被烧坏的技术难题,同时环保又节能。本实用新型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和芯体,所述芯体上缠绕有线圈,所述芯体为永久磁钢。其中,还包括合闸、分闸开关,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位于壳体外部,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与线圈连接。其中,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合闸、跳闸。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板,以及与主板分别连接的跳合闸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以及信号输入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信号并传送给主板,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接受的信号,所述跳合闸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跳闸或合闸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主板连接的状态监控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吸合线圈不带电的难题,不会造成触点和吸合线圈都会被烧坏,同时节能环保。

附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其中,1、动静触点;2、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进行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2和芯体,所述芯体上缠绕有线圈2,所述芯体为永久磁钢。还包括合闸、分闸开关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位于壳体外部并与线圈2连接。(开关的合闸和分闸是通过这个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内置的线圈,如果线圈吸合则开关合闸,动静触电是接触状态;如果线圈拉伸则开关跳闸,动静触点是非接触状态(动静触电的分别对应的是开关的进线和出线),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2的合闸、跳闸。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板,以及与主板分别连接的跳合闸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以及信号输入模块,状态监控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信号并传送给主板,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接受的信号,所述跳合间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跳闸或合闸信号。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主要功能是无压节能,能长期吸合线圈。磁保盒给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分合闸电磁线圈2 —个400-600豪秒的合闸电压信号,线圈2工作使动静触点 1结合,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合间供电,当外界停电时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还是处在合闸状态,不受外界影响。如需断电检修时,磁保盒给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分合闸电磁线圈1 一个 400-600豪秒的分间电压信号,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分间停止供电,当外界停电时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还是处在分间状态,不受外界影响。实现节能环保的这一特点。辅助开关是有一组常闭,两组常开触点组成的,可以实现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分合间状态指示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和芯体,所述芯体上缠绕有线圈,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为永久磁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合间、分间开关, 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位于壳体外部,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与线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合闸和分闸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线圈的合闸、跳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板, 以及与主板分别连接的跳合闸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以及信号输入模块,所述信号输入模块用于接收信号并传送给主板,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接受的信号,所述跳合闸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跳闸或合闸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主板连接的状态监控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线圈和芯休,所述芯休上缠绕有线圈,所述芯休为永久磁钢。本实用新型的无压节能交流接触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吸合线圈不带电,不会造成触点和吸合线圈都会被烧坏,又同时起到了低碳环保的作用。
文档编号H01H47/02GK202230954SQ20112038858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赵雪亮 申请人:江西光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