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905阅读:17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很多设备的核心部位,其造价较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马达电流过大或者线圈温度过高以及三相电路中一相接触不良或者缺相错相等原因,都会给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带来问题,轻则可能造成整个系统工作不正常,重则可能烧毁压缩机。这就需要安装一个甚至几个保护装置,来保护压缩机的安全运行。目前,普通空调一般都采用定频技术,当空调设定在制冷或制热条件下,空调工作至设定的室内温度以上时,压缩机就会停止运转,而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一定值时,压缩机又会重新启动,也就是空调对温度控制是通过频繁的开停压缩机来达到温度的相对平衡。普通空调压缩机的保护器安装在压缩机端盖的卡座上,并采用过热和过载的双向保护, 即压缩机的工作电流会流经保护器,使保护器的热敏元件双金属片发热,同时保护器也会感应壳体传导的热量,由于空调在工作时压缩机需要频繁的启动,压缩机很可能处于异常工作状况,此时流过保护器的电流会异常增大、导致压缩机异常发热、当保护器总的热量达到某一设定的保护温度时,保护器就会动作,切断电路,防止压缩机烧毁。变频空调则是采用变频技术来控制压缩机的工作,空调开机后压缩机不会停机, 而是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速度。当空调设定为某一工作温度时,变频器会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判断工作频率和电流,从而控制压缩机的运转速度,频率高制冷量大,频率低制冷量小, 当室温越接近设定温度,转速就越慢,然而它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就越小,达到省电、节能、舒适的目的。由于变频空调工作过程中电流本身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普通空调用压缩机保护器无法通过过载保护的方式来保护压缩机,因此都是采用电路控制的方式,将变频空调保护器贴装在压缩机端盖上,其一对触点串接在电路控制板中,流过触点的电流为毫安级的控制信号电流,通过保护器感应压缩机端盖的温度,当压缩机出现异常、其表面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保护器动作,通断信号传递到电路控制板中实现对压缩机的保护。现有技术的变频空调压缩机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控制保护,由于温度传感器需要相应电路进行判断来控制电路的通断,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存在着反应动作不灵敏、可靠性差,无法起到切断电路的作用,造成电路断开不彻底而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它采用锥形顶盖的双金属片和推杆结构,使得保护器能最快、最准确的感应到压缩机端盖的温度,使保护器及时感知压缩机的发热状况,从而提高保护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包括设有双金属片、动接触片、静接触片、A连接端子和B连接端子的基座上扣接罩壳,其特点是双金属片为锥形顶盖状的感温热敏元件,由定位盘卡设在基座上;定位盘为一端面设有定位槽, 另一端面设有定位台阶,中心设有定位孔的圆形卡盘;动接触片为一端铆接动触点的“V” 形弹片,弹片上设有凸点;静接触片为一端铆接静触点的导电片;A连接端子由短铆钉与动接触片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B连接端子由长铆钉与静接触片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上;动触点与静触点弹性压接,定位盘卡设在基座上,其定位孔内套装推杆,双金属片设置在定位盘的定位槽上,推杆一端设置在动接触片上的凸点上,其另一端与双金属片接触,罩壳套装在双金属片上与基座扣接并封装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温度感应灵敏,动作准确,可靠性高,大大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图3为动接触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接线脚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罩壳又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插片结构的接线脚结构示意图;图11为直角结构的接线脚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1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广附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双金属片2、动接触片10、静接触片16、A 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的基座8上扣接罩壳1,双金属片2为锥形顶盖状的感温热敏元件,由定位盘4卡设在基座8上;定位盘4为一端面设有定位槽3,另一端面设有定位台阶5,中心设有定位孔6的圆形卡盘;动接触片10为一端铆接动触点14的“V”形弹片, 弹片上设有凸点9 ;静接触片16为一端铆接静触点15的导电片;A连接端子11由短铆钉 12与动接触片10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8上;B连接端子21由长铆钉13与静接触片16 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8上;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弹性压接,处于相互接触的闭合状态, 在A、B两连接端子11、21之间就形成一个电流通路;定位盘4卡设在基座8上,其定位孔6 内套装推杆17,双金属片2设置在定位盘4的定位槽3上,推杆17 —端设置在动接触片10 上的凸点9上,其另一端与双金属片2接触连接,罩壳1套装在双金属片2上与基座8上的凸台7扣接并封装成一体,罩壳1采用热传导系数较大的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参阅附图3,动接触片10采用高弹性的铍铜材料制作成一端铆接动触点14的“V” 形弹片,在弹片的中部设有凸点9,推杆17 —端与凸点9接触,推动动接触片10向下运动,动接触片10采用杠杆原理来提高和放大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触点的断开距离,提高了电气安全性和寿命。参阅附图圹附图5,A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为直角结构,其上设有铆接孔22,A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通过铆接孔22由短铆钉12和长铆钉13分别与动接触片10和静接触片16铆接并将其固定设置在基座8上。参阅附图6 附图7,罩壳1为设有耳环18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参阅附图8 附图9,罩壳1为设有耳环18和固定环19的又一实施例结构。参阅附图10,A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为插片20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参阅附图11 附图12,A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为设有插槽23的又一实施例结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安装、使用的在初始状态下,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处于相互接触的闭合状态形成一个电流通路,将罩壳1的端盖贴装在压缩机的端盖上,A、B两连接端子11、21串接在变频空调的控制电路中。当压缩机异常工作时,压缩机的端盖发热并传导给罩壳1,热量传递到设置于罩壳1下面的热敏感温的双金属片2,此时双金属片2就会发生弯曲,当压缩机的端盖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双金属片2就会发生突跳,推动设置在双金属片2下方的推杆17,推杆17的另一端便推动动接触片10,动接触片10发生弹性变形向下移动,带动处于接触状态的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断开,整个电路被切断,便形成一个通断的信号提供给变频空调的控制电路,进行压缩机的保作。当故障排除后压缩机的端盖温度回到正常工作温度时,由于温度降低热量散失,双金属片2会发生突跳回复原状,动接触片10由于弹性作用回复到初始的闭合状态,此时的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重新闭合,电路导通并形成一个通断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罩壳1采用热传导系数较大的铝合金材料,感温热敏元件双金属片2紧靠于罩壳 1下面,这就使得保护器能最快最准确的感应到压缩机端盖的温度,使保护器及时感知压缩机的发热状况,从而提高保护器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定位盘4上的定位槽3可以约束双金属片2的位置,使其只能在垂直方向运动,并设有一个用来水平定位推动柱的定位孔6,而定位盘4通过定位台阶5与基座8形成配合定位,保证了双金属片2与定位孔6内套装的推杆17以及动接触片10的接触点位置的重复性,保证了保护器每一次保护的温度一致性, 从而提高了保护器的精确度。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包括设有双金属片(2)、动接触片(10)、静接触片 (16)、A连接端子(11)和B连接端子(21)的基座(8)上扣接罩壳(1),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2)为锥形顶盖状的感温热敏元件,由定位盘(4)卡设在基座(8)上;定位盘(4)为一端面设有定位槽(3),另一端面设有定位台阶(5),中心设有定位孔(6)的圆形卡盘;动接触片 (10)为一端铆接动触点(14)的“V”形弹片,弹片上设有凸点(9);静接触片(16)为一端铆接静触点(15)的导电片;A连接端子(11)由短铆钉(12)与动接触片(10)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8)上;B连接端子(21)由长铆钉(13)与静接触片(16)铆接并固定设置在基座(8) 上;动触点(14)与静触点(15)弹性压接,定位盘(4)卡设在基座(8)上,其定位孔(6)内套装推杆(17),双金属片(2)设置在定位盘(4)的定位槽(3)上,推杆(17)—端设置在动接触片(10)上的凸点(9)上,其另一端与双金属片(2)接触,罩壳(1)套装在双金属片(2)上与基座(8)扣接并封装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用热保护器,包括设有双金属片、动接触片、静接触片、A连接端子和B连接端子的基座上扣接罩壳,其特点是双金属片为锥形顶盖由定位盘卡设在基座上;动接触片为一端铆接动触点的“V”形弹片,弹片上设有凸点;静接触片为一端铆接静触点的导电片;动触点与静触点弹性压接,定位盘的定位孔内套装推杆,推杆一端设置在动接触片上的凸点上,其另一端与双金属片接触,罩壳套装在双金属片上与基座扣接并封装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温度感应灵敏,动作准确,可靠性高,大大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37/04GK202230952SQ2011203999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李奇峰 申请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