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490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塑壳断路器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由于分闸时动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所以需要加上灭弧罩。 但是随着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仅有灭弧罩的灭弧方式已经不太能够满足部分特殊需求, 所以其结构仍有亟需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灭弧效果的塑壳断路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静触头、动触头、 和具有分合间手柄的操作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置放静触头的置放槽,所述各置放槽中固定设有灭弧罩和用尼龙塑料制成的灭弧加强件,所述灭弧加强件设有限位槽,所述静触头上的静触点位于该限位槽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头上固定设有用尼龙塑料制成的辅助灭弧件,所述辅助灭弧件位于动触点与动触头转轴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静触点旁设置耐弧绝缘材料制成的辅助灭弧件和灭弧加强件,一方面是限制电弧弧根面积,另一方面是绝缘材料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气体,提高弧区压力,并冷却电弧,增强弧区的消游离作用,使弧柱电阻上升,提高电弧电压。在回路电动力和铁质栅片吸引力的双重作用下,电弧进入栅片灭弧罩,被分隔成多段短弧,由于近阴极效应致使电弧电压大幅度上升。当电源电压不能维持电弧电压时,电弧将熄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底座1,灭弧罩12,灭弧加强件13,限位槽131,静触头3,静触点 31,动触头4,辅助灭弧件41,动触点42,转轴43,操作机构5,分合闸手柄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是一种具有分合闸指示机构的低压塑壳断路器,见图1,包括底座1、静触头3、动触头4、和具有分合间手柄6的操作机构5 ;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置放静触头3 的置放槽,所述各置放槽中固定设有灭弧罩12和用尼龙塑料制成的灭弧加强件13,所述灭弧加强件13设有限位槽131,所述静触头3上的静触点31位于该限位槽131中。
3[0012]所述动触头4上固定设有用尼龙塑料制成的辅助灭弧件41,所述辅助灭弧件41位于动触点42与动触头4转轴43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在动静触点旁设置耐弧绝缘材料制成的辅助灭弧件41和灭弧加强件13,一方面是限制电弧弧根面积,另一方面是绝缘材料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气体,提高弧区压力,并冷却电弧,增强弧区的消游离作用,使弧柱电阻上升,提高电弧电压。 在回路电动力和铁质栅片吸引力的双重作用下,电弧进入栅片灭弧罩,被分隔成多段短弧, 由于近阴极效应致使电弧电压大幅度上升。当电源电压不能维持电弧电压时,电弧将熄灭。 另外还通过在灭弧罩外设置多层消游离网,使飞弧距离为零。通过在灭弧室外设置多层消游离网,使飞弧距离为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1)、静触头(3)、动触头G)、和具有分合闸手柄(6)的操作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置放静触头(3)的置放槽,所述各置放槽中固定设有灭弧罩(1 和用尼龙塑料制成的灭弧加强件(13),所述灭弧加强件(13) 设有限位槽(131),所述静触头(3)上的静触点(31)位于该限位槽(13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4)上固定设有用尼龙塑料制成的辅助灭弧件(41),所述辅助灭弧件Gl)位于动触点G2)与动触头(4)转轴 (43)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底座、静触头、动触头、和具有分合闸手柄的操作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置放静触头的置放槽,所述各置放槽中固定设有灭弧罩和用尼龙塑料制成的灭弧加强件,所述灭弧加强件设有限位槽,所述静触头上的静触点位于该限位槽中。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灭弧效果。
文档编号H01H73/18GK201975358SQ2010206784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南贤章, 周安跃, 王特 申请人:环宇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