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769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LED手电筒内的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手电筒已经相当普及,尤其是一种利用干电池做电源的LED手电筒,由于LED手电筒内有正负极区分,因此经常在使用过程中,如干电池正负极的顺序放错,导致LED手电筒内的电路板短路、烧掉,从而整个LED手电筒报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干电池正负极的顺序放错的情况下,LED手电筒内的电路板也不会产生短路的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反光杯、灯板、线路板、LED灯,所述的灯板上连接固定有一 LED灯,该LED灯位于反光杯的内中心,LED灯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于线路板上;所述的线路板与灯板间设置有一固定连接筒,且该线路板与LED手电筒内的干电池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连接筒的筒壁内设置有两凸条,且沿该凸条向上设置有两凸点,且该凸点高出于所述的固定连接筒。作为优选,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筒内的两凸点相匹配的圆形槽;且该线路板上的圆形槽扣于固定连接筒内的两凸点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凸点高出于线路板,且该高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干电池的正极接触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干电池负极与线路板相接近时,通过固定连接筒内设有的两凸点,使该干电池负极不与线路板相接触,从而防止LED手电筒内的电路板产生短路的现象,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止电路板短路、烧掉的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负极接触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电池正极接触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I、反光杯,2、灯板,3、线路板,4、LED灯,5、导线,6、固定连接筒,7、干电池,31、圆形槽,61、凸条,62、凸点,71、正极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反光杯I、灯板2、线路板3、LED灯4,所述的灯板2上连接固定有一 LED灯4,该LED灯4位于反光杯I的内中心,LED灯4通过两根导线5连接于线路板3上;所述的线路板3与灯板2间设置有一固定连接筒6,且该线路板3与LED手电筒内的干电池7相接触。[0013]所述的固定连接筒6的筒壁内设置有两凸条61,且沿该凸条61向上设置有两凸点62,且该凸点62高出于所述的固定连接筒6。所述的线路板3上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筒6内的两凸点62相匹配的圆形槽31 ;且该线路板3上的圆形槽31扣于固定连接筒6内的两凸点62上。所述的凸点62高出于线路板3,且该高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干电池7的正极接触点71。本实用新型当干电池7正极接触线路板3时,此时,干电池7的正极接触点71与 线路板3能完全接触,从而于LED手电筒正常发光(如附图2所示);当干电池7负极接触线路板3时,由于固定连接筒6内设有的两凸点62高于线路板3,此时,干电池7的负极接触点与线路板3不能接触(如附图I所示),从而防止了电路板3短路、烧掉等情况。除上述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包括反光杯(I)、灯板(2)、线路板(3)、LED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板(2)上连接固定有一 LED灯(4),该LED灯(4)位于反光杯(I)的内中心,LED灯(4)通过两根导线(5)连接于线路板(3)上;所述的线路板(3)与灯板(2)间设置有一固定连接筒(6),且该线路板(3)与LED手电筒内的干电池(7)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筒(6)的筒壁内设置有两凸条(61),且沿该凸条(61)向上设置有两凸点(62),且该凸点(62)高出于所述的固定连接筒(6)。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路 板(3)上设置有与固定连接筒(6)内的两凸点(62)相匹配的圆形槽(31);且该线路板(3)上的圆形槽(31)扣于固定连接筒(6)内的两凸点(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点(62)高出于线路板(3),且该高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干电池(7)的正极接触点(71)。
专利摘要一种防止电池极性倒反的控制装置,包括反光杯、灯板、线路板、LED灯,所述的灯板上连接固定有一LED灯,该LED灯位于反光杯的内中心,LED灯通过两根导线连接于线路板上;所述的线路板与灯板间设置有一固定连接筒,且该线路板与LED手电筒内的干电池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干电池负极与线路板相接近时,通过固定连接筒内设有的两凸点,使该干电池负极不与线路板相接触,从而防止LED手电筒内的电路板产生短路的现象,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防止电路板短路、烧掉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M2/34GK202419147SQ2011204595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姚振东, 涂红辉, 陈声连 申请人:宁波双鹿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