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991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型的便携器材和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等由于功能多祥,使用和携帯方便而备受人们的青眯。这些便携设备的发展,对电池的小型化、轻型化、高功率、高能量、长循环寿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由于电压高、容量高、体积小、重量轻、无记忆效应等独特性能,又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成为广为关注的研究热点。 虽然锂离子电池在替代传统蓄电池作为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等动カ电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当锂离子电池滥用或误用时如高温下使用或充电器控制失效,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若热量来不及散失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就会引发电池的安全性,甚至引起电池热失控,故如何提高电池安全性,及时散去电池内部的产生的热量成为锂离子电池生产エ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动カ锂离子电池多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车领域,其外壳分装多为铝壳或聚合物电芯,但其内部通常为多个极组并联结构,而目前多极组并联结构的电芯,通常只是将极组并联放置,然后用胶带固定,当出现较大电流负载时,电池内部会大量产热,电池中心极组产生的热量很难快速导出,会使热量大量积累,造成局部快速升温,会过快的消耗电解液,致使电池内阻増加,极化増大,极大的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ー种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高功率及大容量的动カ锂离子电池,可快速散去大电流放电时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及安全性能的的散热袋及多极组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ー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ー边设有开ロ,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μπι ;上述结构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O. 5-l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l_3mm。本实用新型还涉及ー种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它包括多个极组、金属壳体、电解液及散热袋;所述散热袋包括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ー边设有开ロ,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多个极组一一套接于散热袋的主袋体中,散热袋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填充有电解液;所述散热袋外层与壳体热接触;[0012]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缪米;上述结构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O. 5-l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l_3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多极组锂离子电池的每个极组均加套ー散热袋,从而通过散热袋加强极组与最外层与金属壳体的接触,以提高极组之间的散热能力,达到电芯均匀散热的目的,从而起到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机组锂离子结构示意图。I-主袋体;101-开ロ ;102_通孔;2_金属壳体;3_电解液;4_极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

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1,主袋体I三边密封,另ー边设有开ロ 101,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102,较佳的,袋体表面应均匀的设置多个通孔102,最佳的应当成规则均匀分布多个通孔102(如呈网状),由此袋体上均匀的通孔102设置可很好助于电解液的扩散,使得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包裹在主袋体I中的电池极组的极片中电解液可得到及时的补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进ー步的,主袋体I开ロ 101的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1_3_,从而可保证极组能够轻松套入,且不损坏散热套。主袋体I的厚度不大于50 μ m,而其表面通孔的孔径为O. 5-lmm。本实用新型还涉及ー种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如图2为ー个六级组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它包括散热袋、金属壳体2、电解液3及六个极组4。其中散热袋I的结构与上述相同,及包括绝缘导热主袋体1,主袋体I三边密封,另ー边设有开ロ 101,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102 ;所述六个极组4 一一对应散热袋的主袋体I套接其中,及六个极组4对应有六个散热袋,而后散热袋设置在金属壳体2中,所述散热袋外层与金属壳体2热接触同理,较佳 的,上述主袋体表面应均匀的设置多个通孔102,最佳的应当成规则均匀分布多个通孔102 (如呈网状),由此袋体上均匀的通孔102设置可在锂离子电池的极组放置于金属壳体2后,便于金属壳体2中的电解液的扩散,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极片中电解液可得到及时的补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进ー步的,主袋体I开ロ 101的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l_3mm,从而可保证极组能够轻松套入,且不损坏散热套。主袋体I的厚度不大于50 μ m,而其表面通孔的孔径为 O. 5~1mmη作为另ー实施例,上述散热袋的主袋体I可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0027]由此,在锂离子电池装配时,将已卷绕好的卷芯(及极组)分别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绝缘的散热袋中,之后再装入金属壳体2中,散热袋的最外层与金属壳体2直接接触,使热量能够快速传导,后续装配エ艺不变。使用时,当锂离子电池内极组4产生大量热时,各个极组4会通过各自的散热袋将热量快速导出,通过锂离子电池的金属壳体2散去,及电池内部各极组4之间,极组4与外金属壳体2之间可呈现连续的金属散热结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热量可有效的导出,改善电池性能,不造成锂离子电池内部局部热量积累,避免其影响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 u 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 5-lmm。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1_3_。
6.一种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极组、金属壳体、电解液及散热袋;所述散热袋包括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多个极组一一套接于散热袋的主袋体中,散热袋设置在壳体中,壳体中填充有电解液;所述散热袋外层与壳体热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由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热胶布或导热硅胶片制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的厚度不大于50缪米。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5-1_。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体的开口内径教锂离子电池极组宽度大l_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袋,它包括用于套接锂离子电池极组的绝缘导热主袋体,主袋体三边密封,另一边设有开口,于袋体表面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多极组锂离子电池的每个极组均加套一散热袋,从而通过散热袋加强极组与最外层与金属壳体的接触,以提高极组之间的散热能力,达到电芯均匀散热的目的,从而起到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M2/02GK202373630SQ2011204645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1日
发明者朱继涛 申请人:深圳市慧通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