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773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子产品,特别是一种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娱乐功能在电子产品(例如MID、PND等)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兼容更強大的接收天线。但现有的电子产品均只包括单一功能的天线,也就是说,有些电子产品的天线只能接收FM (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信号,有些电子产品的天线只能接收CMMB(China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信号,因此现有的电子产品无法满足接收两种不同信号(例如Fi^PCMMB)的需 求。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能够接收不同的信号,满足多功能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包括天线组件、壳体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所述收容槽包括与所述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还包括ー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弾性件,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收容槽内弯折延伸,当所述天线组件分别从所述第一开ロ及所述第二开ロ被拉出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天线组件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别与所述弹性件电连接的第一收发模块及第ニ收发模块,以实现所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收容槽之靠近所述第一开ロ及所述第二开ロ处。优选地,通过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收容槽之内壁之间的摩擦カ将所述天线组件定位于所述收容槽内。优选地,所述天线组件为双向伸縮式结构,并包括两端开ロ的基部天线筒及小天线,所述小天线穿过所述基部天线筒,所述基部天线筒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收容槽内,通过拉动所述小天线使得所述基部天线筒分别从所述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伸出所述收容槽,且所述弹性件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从而实现所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优选地,所述小天线包括杆部及位于所述杆部两端的ー对头部,所述杆部的长度与所述收容槽的长度相同。优选地,所述基部天线筒之外表面突设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环绕所述基部天线筒且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之中间位置处,当所述基部天线筒被拉出所述第一开ロ或第二开ロ时,所述弹性件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优选地,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两端开ロ的中部天线筒,所述中部天线筒夹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与所述小天线之间,且与所述基部天线筒与所述小天线共同形成所述双向伸缩式结构,以增加所述天线组件的伸长量。优选地,所述小天线之外表面突设第一挡止部,所述中部天线筒之两端开ロ处分别设有内突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挡止部设于所述两个第二挡止部之间,且所述第二挡止部限制所述第一挡止部移出所述中部天线筒。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止部与所述中部天线筒的内壁接触,且通过摩擦カ实现所述小天线与所述中部天线筒之间不同位置处的定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之天线组件分别从收容槽之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被拉出,从而实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

图I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天线结构的电子产品之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之电子产品壳体之局部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电子产品之天线组件的立体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之天线组件之基部天线筒的立体剖视图。图5为图3所示之天线组件之中部天线筒的立体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之天线组件之小天线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之天线组件与电子产品壳体之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之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之小天线被拉出电子产品壳体之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之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之小天线继续被拉出电子产品壳体,且中部天线筒被小天线拉出基部天线筒之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之电子产品天线结构之天线组件之基部天线筒被拉出电子产品壳体,且基部天线筒被弾性件夹紧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产品100天线组件 10小天线12杆部122头部124第一挡止部 126基部天线筒 14导电部142第四挡止部 144中部天线筒 16第三挡止部 164第二挡止部 166壳体20[0040]侧边21收容槽22第一开ロ222第二开ロ224隔板23电路板30第一收发模块32 第二收发模块34弹性件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I及图2,本实用新型之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应用于电子产品100,并包括天线组件10、壳体20、固定于壳体20内的电路板30及一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弾性件40。所述壳体20内设收容槽22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10,所述收容槽22包括与所述壳体20外部相通的第一开222及第ニ开224。本实施方式中,收容槽22邻近壳体20之一个侧边21,且为直槽,第一开222与第二开224相对设置。壳体20内包括隔板23,隔板23与侧边21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22。弾性件40固定于所述隔板23,且朝向所述收容槽22内弯折延伸。当所述天线组件10分别从所述第一开222及所述第二开224被拉出所述壳体20时,所述弹性件40发生弹性变形且分别与所述天线组件10紧密接触。所述电路板30包括分别与所述弹性件40电连接的第一收发模块32及第ニ收发模块34,以实现所述电子产品100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收发模块32为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模块,第二收发模块34为FM (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模块。当天线组件10被拉出第一开222时,其中一个弹性件40与天线组件10电连接,并将天线组件10所接收的信号传输至第一收发模块32,当天线组件10被拉出第二开224吋,另ー个弾性件40与天线组件10电连接,并将天线组件10所接收的信号传输至第二收发模块34。所述弹性件40分别位于所述收容槽22之靠近所述第ー开222及所述第二开224处。天线组件10于收容槽22内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天线组件10与所述收容槽2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天线组件10定位于所述收容槽22内,即天线组件10与收容槽22之间为过盈配合。请參阅图3-图6,所述天线组件10为双向伸縮式结构,并包括小天线12、两端开ロ的基部天线筒14及中部天线筒16。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中部天线筒16的设置,天线组件10只包括小天线12及基部天线筒14,所述小天线12穿过所述基部天线筒14,所述基部天线筒14滑动连接于所述收容槽22内,通过拉动所述小天线12使得所述基部天线筒14分别从所述第一开ロ222及第ニ开ロ 224伸出所述收容槽22,且所述弾性件40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基部天线筒14,从而实现所述电子产品100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部天线筒14之外表面突设导电部142,所述导电部142环绕所述基部天线筒14且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14之中间位置处,当所述基部天线筒14被拉出所述第一开ロ 222或第二开ロ 224时,所述弹性件40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142。所述小天线12包括杆部122及位于所述杆部两端的一对头部124,所述杆部122的长度与所述收容槽22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当小天线12之杆部122完全收容于收容槽22内吋,小天线的ー对头部124分别外露于壳体20之外部,以方便使用者拉动小天线12 (如图7所示)。为了增加所述天线组件的伸长量,也可以在小天线12与基部天线筒14之间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线筒,天线筒之间层层套叠形成伸縮式天线结构。两端开ロ的中部天 线筒16就是夹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14与所述小天线12之间,且与所述基部天线筒14与所述小天线12共同形成所述双向伸縮式结构,以增加所述天线组件的伸长量。所述小天线12之外表面突设第一挡止部126,所述中部天线筒16之两端开ロ处分别设有内突的第二挡止部166,所述第一挡止部126设于所述两个第二挡止部166之间,且所述第二挡止部166限制所述第一挡止部126移出所述中部天线筒16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挡止部126与所述中部天线筒16的内壁接触,且通过摩擦カ实现所述小天线12与所述中部天线筒16之间不同位置处的定位,即小天线12与中部天线筒16之间为过盈配

ロ ο所述中部天线筒16的外表面突设第三挡止部164,所述基部天线筒14之两端开ロ处分别设有内突的第四挡止部144,所述第三挡止部164设于所述两个第四挡止部144之间,且所述第四挡止部144限制所述第三挡止部164移出所述基部天线筒14(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挡止部164与所述基部天线筒14的内壁接触,且通过摩擦カ实现所述中部天线筒16与所述基部天线筒14之间不同位置处的定位,即中部天线筒16与基部天线筒14之间为过盈配合。图7所示之天线组件10之小天线12之杆部122完全收容在收容槽22内,杆部122两端的一对头部124分别外露于第一开ロ 222及第ニ开ロ 224的外部。基部天线筒14及中部天线筒16位于收容槽22内之中间位置处,且中部天线筒16位于基部天线筒14内之中间位置处,基部天线筒14之导电部142与收容槽22之间为过盈配合,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通过摩擦カ实现基部天线筒14与壳体20之间的定位。当拉动第二开ロ 224处的小天线12之头部124,也就是将天线组件10从第二开ロ 224拉出壳体20,小天线12之第一挡止部126朝向中部天线筒16之第二挡止部166移动,当第一挡止部126移动至接触第二挡止部166,如图8所示。此时,继续拉动小天线12,小天线12带动中部天线筒16移动,中部天线筒16之第三挡止部164朝向基部天线筒14之第四挡止部144移动,当第三挡止部164移动至接触第四挡止部144,如图9所示。此时,继续拉动小天线12,中部天线筒16带动基部天线筒14移动,基部天线筒14之导电部142朝向弹性件40移动,当导电部142移动至弹性件40处时,继续拉动小天线12,导电部142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至弹性件40与收容槽22之间,且迫使弾性件40发生弹性变形,也就是说,弾性件40与导电部142之间相互干渉,如图10及图11所示。因此,弾性件40电连接干天线组件10与电路板30之间,从而,触发天线组件10之收发信号的功能。[0063]综上所述,电子产品100之天线结构之天线组件10能够选择性从壳体20之两个开ロ被抽出,从而实现电子产品100之天线结构接收不同频段的信号,使用同一天线组件 10触发电子产品100内的不同收发模块,从而实现多功能的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包括天线组件、壳体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与所述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所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还包括一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收容槽内弯折延伸,当所述天线组件从所述第一开ロ或所述第ニ开ロ被拉出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天线组件紧密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别与所述弹性件电连接的第一收发模块及第ニ收发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收容槽之靠近所述第一开ロ及所述第二开ロ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收容槽之内壁过盈配合以将所述天线组件定位于所述收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为双向伸縮式结构,并包括两端开ロ的基部天线筒及小天线,所述小天线穿过所述基部天线筒,所述基部天线筒于滑动连接于所述收容槽内,通过拉动所述小天线使得所述基部天线筒分别从所述第一开ロ及第二开ロ伸出所述收容槽,且所述弹性件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从而实现所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天线包括杆部及位于所述杆部两端的ー对头部,所述杆部的长度与所述收容槽的长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之外表面突设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环绕所述基部天线筒且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之中间位置处,当所述基部天线筒被拉出所述第一开ロ或第二开ロ吋,所述弹性件夹紧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两端开ロ的中部天线筒,所述中部天线筒夹设于所述基部天线筒与所述小天线之间,且与所述基部天线筒与所述小天线共同形成所述双向伸縮式结构,以增加所述天线组件的伸长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天线之外表面突设第一挡止部,所述中部天线筒之两端开ロ处分别设有内突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挡止部设于所述两个第二挡止部之间,且所述第二挡止部限制所述第一挡止部移出所述中部天线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止部与所述中部天线筒的内壁接触,且通过摩擦カ实现所述小天线与所述中部天线筒之间不同位置处的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包括天线组件、壳体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内设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所述收容槽包括与所述壳体外部相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一对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弹性件朝向所述收容槽内弯折延伸,当所述天线组件分别从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被拉出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天线组件紧密接触,以实现电子产品之天线结构收发不同频段的信号。
文档编号H01Q5/00GK202454721SQ20112047911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史金阳, 姜学东, 罗鹏, 肖剑锋 申请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