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和用于通过采用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

文档序号:701157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和用于通过采用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带任何松弛地以相等的间距扭绞成对电线以制成在针对电噪声的信号保护方面优异的双绞线缆的反张力施加装置,以及一种用于通过采用该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一起扭绞成对电线而制造扭绞和成对电线(双绞线缆)的各种制造配置。例如,PTLl描述了一种双绞线缆制造配置,其中被连接到成对电线的端部的连接器被固定到相应的接收夹具,成对电线被分别插入在中央从动齿轮中的电线插槽中,并且从动齿轮被驱动齿轮旋转以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
另外,作为现有实例,PTL2描述了一种双绞线缆制造配置,其中在成对电线的一端处的端子被固定到静止部件,而在另一端处的端子被固定到旋转部件,并且通过旋转旋转部件而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作为一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配置,其中在成对电线中的每一条的一个端部分别地在筒形部分内扭绞时,成对电线被朝向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侧馈送出去,并且在沿着与在该一个端部处的扭绞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时,在中间部分处的转子被朝向另一个端侧馈送出去,从而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
另外地,PTL3描述了一种双绞线缆制造配置,其中成对电线的一端分别在该一端处被固定到相应的夹子,成对电线的另一端分别在该另一端处被连接到相应的夹子,在另一端处的夹子分别被相应的缸拉拽,并且在两端处的夹子均分别通过相应的马达沿着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形成双绞线缆。
另外,PTL4描述了一种采用长度不同的电线对的双绞线缆制造配置。电线对的一端被固定到公共夹子,而长电线和短电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到相应的夹子。用于短电线的夹子能够向前和向后移动。然后,被连接到另一端的夹子通过马达旋转以形成长度不同的电线对。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0-149684(图O
[PTL2]JP-A-2007-227185(图1和4)
[PTL3]JP-A-2005 -149966(图4)
[PTL4]JP-A-2004-362881(图 11)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PTLl到PTL4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在其中成对电线如图7 (a)和(b)中的实例中所示被一起地扭绞的情形中,将会引起以下可能性。在图7(a)中,成对电线61的一端被一起地连接到公共夹子62,而成对电线61的另一端被连接到相应的夹子63。然后, 例如在反张力(张力)在公共夹子62侧上被施加到成对电线61的这种状态中,通过旋转中间转子64而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61。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因为在成对电线61被切割成的长度的允许公差内存在变化,所以在更长的电线6^稍微地松弛的情况下,成对电线61被一起地扭绞,并且如图7 (b)中所示,在扭绞部分中吸收了在成对电线61的长度方面的变化。这恶化了用以扭绞电线61的间距的准确度,并且因此,一直不能确认扭绞部分61a在与它们沿着所完成的双绞线缆61’的长度的位置无关的状况方面是均匀的。因此,需要通过测量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而保证所完成的双绞线缆61’的质量。在图7 (b)中,附图标记65表示被连接到成对电线61的两端的端子。
解决问题的方案
已经鉴于上述情况实现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以及一种通过采用该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即使在其中在成对电线的长度方面存在变化的情形中,通过设计施加反张力的方式,该反张力施加装置也能够形成被没有任何松弛地以均匀间距扭绞的具有良好质量的双绞线缆。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其包括一对电线夹子;一对可移动基板,该一对电线夹子被分别地固定到该一对可移动基板;公共静止基板,所述一对可移动基板与该公共静止基板形成接合从而能够沿导轨在电线纵向方向上滑动;以及一对空气缸,该一对空气缸施加反张力,以将所述公共静止基板与所述一对可移动基板连接。
根据该配置,成对电线的一端被连接到一对电线夹子,而成对电线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其它电线夹子。然后,一对空气缸被致动,并且利用一对可移动基板使得一对电线夹子分别相对于公共静止基板向后移动,从而分别相对于其它电线夹子拉拽成对电线从而吸收在其中的松弛。然后,在这种状态中,没有任何松弛(松散)地以相等的间距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过采用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限定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一对电线夹子固定成对电线的一个端部、利用其它电线夹子固定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部,致动该一对空气,从而利用一对可移动基板使一对电线夹子分别相对于公共静止基板向后移动并且分别相对于其它电线夹子拉拽成对电线;并且,在该状态中扭绞成对电线。
根据该配置,成对电线的一个端部被一对电线夹子固定,并且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部被其它电线夹子固定。然后,一对空气缸被致动从而利用一对可移动基板使一对电线夹子分别相对公共静止基板向后移动从而吸收在成对电线中的每一条中的松弛。然后,在这种状态中,没有任何松弛(松散)地以相等间距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例如,在旋转转子时,以与转子相同的方向和旋转速度,通过利用马达旋转其它电线夹子,通过利用在该一对电线夹子和其它电线夹子之间的转子转动成对电线,或者通过利用马达旋转其它电线夹子而执行成对电线的扭绞。其它电线夹子可以相互配对或者可以采用公共电线夹子以固定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部。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成对电线具有不同的长度,也能够在如此状态中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通过利用相应的空气缸分别拉拽成对电线而吸收在其中的松弛而拉紧成对电线。通过采用这种配置,即使在其中成对电线的长度方面存在变化的情形中,也能够形成具有良好质量的双绞线缆,其中,成对电线被没有任何松弛地以均匀间距一起地扭绞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即使成对电线具有不同的长度,也能够在如此状态中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通过利用相应的空气缸分别拉拽成对电线而吸收在其中的松弛而拉紧成对电线。通过采用这种配置,即使在其中在成对电线的长度方面存在变化的情形中,也能够形成具有良好质量的双绞线缆,其中,成对电线被没有任何松弛地以均匀间距一起地扭绞的。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反张力施加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2是示出反张力施加装置的电线夹子的透视图3是示出在反张力施加装置中反张力被施加到电线的状态的透视图4是示出被设置在与设置反张力施加装置的一侧的相对侧处的其它电线夹子的一个模式的透视图5 Ca)是示出用于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的一个模式的概略平面视图,并且图5 (b)是示出完成的双绞线缆的概略平面视图6是示出反张力施加装置应用到其的双绞线缆制造设备的一个模式的透视图7 Ca)是示出用于制造双绞线缆的现有方法的一个模式的概略平面视图,并且图7 (b)是示出完成的双绞线缆的概略平面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I 反张力施加装置
2 电线夹子
3 可移动基板
4 导轨
5 公共静止基板
6 空气缸
8 电线
21其它电线夹子具体实施方式
图1到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I包括一对左和右电线夹子2 ; 分别在其上安装电线夹子2的一对左和右条状可移动基板3 ;具有一对左和右导轨4的矩形公共静止基板5,可移动基板3分别与一对左和友导轨4形成可滑动接合;以及被设置在公共静止基板5的左和右手侧处的一对左和右长空气缸6,其杆6a的末端通过相应的托架 7被固定到相应的可移动基板3的前端。
夹子2、可移动基板3、导轨4、空气缸6和托架7每一个均被横向对称地设置。每一个夹子2具有具有终止端面(后端面)9a的水平电线插槽9,终止端面(后端面)9a与另一夹子2中的水平电线插槽9的终止端面(后端面)9a横向对称地设置,并且一对左和右电线8中的每一条的末端8a与终止端面(后端面)9a形成对接;在其上表面中设置电线插槽 9的块体部分10 ;在电线插槽9的前部处设置在块体部分10的外部竖直侧壁IOb中的切口部分IOc ;进入切口部分IOc从而在块体部分10的竖直内壁IOd的内表面及其自身之间牢固地保持电线8的末端部分的竖直地细长的可移动电线保持板11 ;朝向块体部分10的内壁IOd偏压电线保持板11的压缩卷簧(弹簧部件)12、能够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在其后端处被形成为L形形状的操作杆13 ;以及楔形形状部分14(参考图2),该楔形形状部分14 一体地形成在操作杆13的前部上以向外按压电线保持板11抵抗卷簧12的偏压作用力从而在电线保持板11和块体部分10的内壁IOd之间形成等于或者大于电线的直径的间隙的。
可移动基板3被设置为相互间横向靠近放置,并且夹子2被设置为相互间横向靠近放置。可移动基板3和夹子2这两者相对于作为边界的中央窄间隙15相互间横向分离放置。夹子2被设置在相应的可移动基板3的前半部上,并且一对左和右短空气缸16中的一个被设置在相关可移动基板3的后半部上。一对空气缸16被设计为自动释放夹子2对于电线的固定。在其中电线被固定(设定)到位的图1所示状态中,短空气缸16的杆16a的末端与已经缩退的操作杆13的后端面13a对接。空气缸16被设置成相互间横向靠近放置并且相对于作为边界的中央间隙17相互间横向分离。
公共静止基板5被形成为比一对左和右可移动基板3的总宽度更宽,并且一对左和右导轨4被设置为通过经过前端5b (在导轨4的前端部由附图标记4a表示地那样延伸时)而从后端5a延伸到比公共静止基板5的前端5b进一步向前放置的位置。另外,滑动接合部分18被设置在可移动基板3的各个后表面上从而与相应的导轨4形成可滑动接合。 限位板20在公共静止基板5的后端5a处竖立,并且该限位板20具有与在可移动基板3的后端处的限位凸起19形成邻靠的一对左和右限位凸起20。
—对左和右反张力施 加空气缸6的具有中空筒形形状的缸主体6b在比一对可移动基板3进一步横向向外放置的位置中被牢固地设置在公共静止基板5的前表面的左和右手侧处从而纵向地从公共静止基板5的后端延伸到前端。空气缸6的各个杆6a朝前长长地凸出并且然后被分别连接到在可移动基板3的各个前端处横向地凸出的托架7。在其中空气缸6的杆6a延伸的图1所示状态中,无任何反张力被施加到电线8,并且因此,电线8 松散地垂下。夹子2被关闭以在相同高度处横向并排地保持电线8。
图2示出每一个夹子2均被打开的状态。在图2所示状态中,当操作员将电线8 (见图1)的一个端部插入夹子2中的电线插槽9中并且向后拉拽操作杆13时,渐缩的楔形形状部分14与操作杆13 —起缩退,由此块体部分10中的内壁IOd和保持板11之间的间隙窄缩成等于或者小于电线的直径的间隙,并且利用卷簧12的偏压作用力,将电线8牢固地保持在内壁IOd和保持板11之间。
如图3中所示,空气缸6的各个杆6a利用空气缸6的各个空气压力从图1所示状态缩退到相应的缸主体6b中,由此可移动基板3与相应的杆6a —起沿着相应的导轨4向后移动。然后,夹子2与相应的可移动基板3 —起向后移动,由此通过相应的夹子2将反张力分别施加到电线8。
即使电线8的长度改变,通过以上述方式分别向电线8施加反张力,施加到电线8的张力也变得均匀(即,电线8被以相等的作用力拉拽),由此防止了由于电线8之间的长度差异而产生松弛。空气缸6的各个塞子6c可以被连接到公共空气压力软管。在图3中,空气缸6的各个杆6a未被完全压缩,而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留出额外冲程地凸出,使得反张力能够被施加到比预期更长的电线8。
图3示出在其一端处设定电线8的状态。例如,如图4中的实例所示,电线8的另一端分别被一对左和右柱形电线夹子(其它电线夹子)21固定。每一个图4所示夹子2包括柱形壁22,设置在柱形壁22中并且在终止端处具有电线对接表面23a的电线插槽23, 利用弹簧的偏压作用力保持插入电线插槽中的电线8的端部的保持部分24,以及相对于柱形壁以直角放置并且抵抗弹簧的偏压作用力打开保持部分24的L形操作杆25。夹子2在横向并排放置的同时被固定到公共旋转板26,并且旋转板26继而被连接到马达27,由此通过驱动马达27,使夹子2和旋转板26 —起旋转。马达27经由短支柱29被固定到基板28。
在图5(a)中示出通过采用上述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的一个模式。 如图5 (a)所示,最终被切割为落入允许的切割公差内的不同的长度的长电线S1和短电线 S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被前夹子和后夹子2、21固定到位。前(或者其它)夹子21在前后方向上没有偏移地被横向并排设置,由此电线8的前端位置被夹子21相等地控制。通过相应的空气缸6使得后夹子2以滑动方式向后移动(见图3),并且保持长电线S1的后夹子2和保持短电线82的后夹子2被定位从而相互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使得在前的后夹子2向后定位并且在后的后夹子2向前定位,由此将反张力分别施加到被如此固定到相应的后夹子 2的电线8。
在这种状态中,例如使得在电线8的后端处靠近夹子2设置的转子30在沿着如由箭头表示的一个方向旋转的同时以恒定速度朝向前夹子21移动。同时,通过马达27,使前夹子21在与转子31相同的方向上并且以与转子31相同的速度旋转(见图4)。因此,在后夹子2和转子30之间,成对电线8被一起地扭绞。
在扭绞成对电线8时,如图5 (b)所示,成对电线8之间的允许切割公差在反张力加载到电线8处的一侧(电线8的后端部一侧)上在非扭绞部分Sc处被吸收。然后,因为长电线S1在端部处具有比短电线S2额外更长的长度L,所以成对电线8的扭绞部分8d之间的间距P变得均匀,并且因此,完成了在每一个扭绞部分8d处被以均匀间距P并且以整洁的方式扭绞的双绞线缆。
因此,因为仅仅通过由操作员测量间距P便能够保证产品(双绞线缆8’ )的性能, 所以使得传统上执行的线间间隙和特性阻抗测量成为不必要的。在图5 (b)中,附图标记 31表示通过挤压接触而被电连接到电线8的前端和后端的端子。
在图3中,虽然在成对电线8被扭绞时电线8的长度减小,但是通过利用空气调节器调节(控制)空气缸6的空气压力,能够利用反张力施加空气缸6的空气压力控制所施加的反张力的值(N)。空气缸6的杆6a并不延伸,并且利用空气压力调整反张力的值。空气压力被施加到空气缸6从而实现依赖于所使用的电线的直径或者类型预定的反张力的值, 并且当达到规定的空气压力时调整结束。
在按照需求扭绞成对电线8之后,空气缸6的杆6a如图1所示最长地延伸,并且如图2所示,夹子2对于电线的保持被释放,由此能够从夹子2移除双绞线缆8’。能够通过延伸图1所示短空气缸16从而向前移动操作杆13而自动地释放夹子2。
图6示出上述反张力施加装置被应用到其的双绞线缆制造设备32的一个实例。
反张力施加装置I被同等地设置在以相等间隔周向地设置的一个(后)间歇旋转部件33的三个周向表面中的每一个上。在图6中,附图标记2表不电线夹子、附图标记16表示夹子释放缸、附图标记6表示反张力施加缸、附图标记3表示可移动基板,并且附图标记 5表不公共静止基板。三个周向表面由三个公共静止基板5构成。
类似图4所示,一对电线夹子(其它电线夹子)21和公共马达27被同等地设置在以相等间隔周向地设置的另一个(前)间歇旋转部件34的三个周向表面上。三个周向表面由类似图4所示的三个基板28构成。间歇旋转部件33、34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相应的支柱 35、36上并且通过间歇驱动装置(例如,空气缸37和扭矩制动器38)—次一起旋转完全旋转范围的三分之一。在间歇旋转部件33、34中的每一个之中,位于近侧上的周向表面指的是电线设置平面5、28,面向下定位的周向表面指的是成对电线扭绞平面52、282,并且位于远侧上的周向表面指的是双绞线缆排出平面53、283。
成对电线8 (参见图3、4)在电线设定平面5、28处被周向表面上的前和后夹子2、 21固定到位,并且反张力通过水平空气缸6施加到成对电线8。然后,当该周向表面旋转到成对电线扭绞平面52、282时,转子30被竖直空气缸(未示出)升高从而被设定在成对电线 8之间(或者穿过环形转子30插入成对电线8),该转子30被切割成在其周边的一个部分中打开从而具有切口开口部分30a并且具有如图5 (a)所示的竖立以面对切口开口部分30a 的扭绞杆30b。然后,通过同时旋转转子30和马达27,成对电线8被一起地扭绞。然后,当周向表面旋转到双绞线缆排出平面53、283时,自动地围绕双绞线缆8’的前端和后端这两者缠绕胶带(参见图5(b)),并且完成的双绞线缆被排出。这个循环自动地重复以由此以良好的效率制造双绞线缆8’。
虽然实施例被描述为采用转子30,但是可以采用不采用转子30的配置,其中如图 4所示的夹子21通过马达27以这样的状态转动在成对电线8的一端被如图3所示的夹子2固定到位,而成对电线8的另一端被如图4所示的夹子21固定到位,由此能够在夹子 2和夹子21之间扭绞成对电线8。如图4所示的夹子21指的是保持成对电线8的一个实例,并且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设定任何形状或者配置,条件是它们能够分别牢固地保持成对电线8’并且能够通过马达27旋转。
另外,如图3所示,夹子2、缸6、16以及基板3、5构成的夹子组件,S卩,反张力施加装置I能够通过马达(未示出)旋转。在此情形中,如图4所示的夹子21能够被制成将电线 8夹持在一起的公共夹子。另外,通过仅仅旋转中间转子30而不在夹子侧上使用马达27, 就能够在前和后夹子2、21之间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8。另外,如图3所示的夹子3指的是保持成对电线8的一个实例,并且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设定任何形状或者配置,条件是它们能 够分别牢固地保持成对电线8。
另外,在图1中,反张力施加空气缸6的缸主体6b能够被连接到可移动基板3的前端,并且空气缸6的杆6a能够被连接到公共静止基板5的后端。简言之,空气缸6可以仅仅必须将可移动基板3与公共静止基板5连接。
工业适用性
能够应用反张力施加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双绞线缆制造方法以在其中没有任何松弛(松散)地以相等间隔形成扭绞部分而增加被应用于用于机动车辆的防噪信号线等的双绞线缆的性能。
本申请基于在2010年7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166699,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其内容在此通过弓I用而被 并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包括 一对电线夹子; 一对可移动基板,所述一对电线夹子被分别固定到该一对可移动基板; 公共静止基板,所述一对可移动基板与该公共静止基板形成接合,从而能够沿导轨在电线纵向方向上滑动;以及 一对空气缸,该一对空气缸施加反张力,以将所述公共静止基板与所述一对可移动基板连接。
2.一种用于通过采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反张力施加装置制造双绞线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一对电线夹子固定成对电线的一个端部,并且利用其它电线夹子固定所述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部; 致动所述一对空气缸,从而利用所述一对可移动基板使所述一对电线夹子分别相对于所述公共静止基板向后移动,并且相对于所述其它电线夹子分别拉拽所述成对电线;以及在这种状态中,一起地扭绞所述成对电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在所要使用的成对电线的长度方面存在变化的情形中也能够形成在其中没有任何松弛的被以均匀间距扭绞的具有良好质量的双绞线缆的反正离施加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生产双绞线缆的方法。用于扭绞成对电线的反张力施加装置1包括一对电线夹子2;一对可移动基板3,该一对电线夹子被分别固定于该一对可移动基板3;公共静止基板5,该一对可移动基板与该公共静止基板5形成接合从而沿相应的导轨4在电线的纵向方向上滑动;以及一对反张力施加空气缸6,该一对反张力施加空气缸6将公共静止基板与一对可移动基板连接。成对电线8的一个端部被一对电线夹子2固定,并且成对电线的另一个端部被其它电线夹子21固定。然后,致动一对空气缸6从而利用一对可移动基板3使一对电线夹子2分别相对于公共静止基板5向后移动,以由此分别相对于其它电线夹子21拉拽成对电线,并且在该状态中一起地扭绞成对电线。
文档编号H01B13/02GK103038837SQ20118003705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铃木康弘, 藤田浩和, 山田隆博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