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348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伏装置,特别有关于一种具反射部的光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光伏装置(Photovoltaic Device)设置于户外,以便有效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进而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图I为传统光伏装置于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光伏装置10包含一上基板20、一下基板30、多个光伏电池50与一封装结构40。封装结构40夹设于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且使此些光伏电池50包覆于其中。如此,当一穿透上基板20的太阳光LI到达其中一光伏电池50的一受光面51时,此光伏电池50便可有效地将太阳光LI转换为电能。
然而,由于此些光伏电池50间隔地设置于封装结构内40,使得任二相邻光伏电池50之间相隔有一间隙G,如此,若一穿透上基板20的太阳光L2恰好穿过此间隙G,且无法因反射而到达任一光伏电池50的一受光面51时,此太阳光L2便无法被利用,无法被光伏电池50吸收并转换为电能。故,此光伏装置50缺乏有效提升转换效率的解决办法。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光伏装置显然仍存在无法达到有效利用入射光线的缺陷,而有进一步改良以提升转换效率的空间。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露一种光伏装置,藉由强制光线提早反射,避免光线穿过光伏电池,降低光线无法被光伏装置吸收利用的机会,进而提高光伏装置整体的收光发电效率。本发明揭露一种光伏装置,用以增加各种不同角度入射光的利用率。本发明依据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伏装置,此光伏装置包含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多个光伏电池与一封装结构。上基板具光穿透性。下基板平行上基板。此些光伏电池彼此间隔地平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任二相邻光伏电池彼此具有相互面对的二侧面,此些侧面之间定义出一空隙区。封装结构夹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且包覆光伏电池于其中,且封装结构内具有一反射部,反射部位于空隙区内,用以反射来自上基板的光线。依据一第一实施例,此封装结构更包含一第一封装层与一第二封装层。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的一侧。第二封装层具光反射性,且迭设于第一封装层背对上基板的一侧,且第二封装层全面地邻接下基板的一侧。此些光伏电池被埋设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其中第二封装层于空隙区内接触第一封装层的一表面即为上述的反射部。依据一第二实施例,此封装结构更包含一第一封装层与一第二封装层。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的一侧。第二封装层包含多个第一部份与多个第二部份。各第一部份与一光伏电池具相同面积,夹合于光伏电池与下基板之间。此些第二部份具光反射性,彼此间隔地位于此些空隙区内,各第二部份的一侧邻接第一封装层,其另侧邻接该下基板。其中各光伏电池被夹设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一部份之间,且反射部为该第二部份于空隙区内接触第一封装层的一表面。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中,封装结构包含一第一封装层与一第二封装层。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的一侧。第二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下基板的一侧,其中光伏电池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反射部包含多个反射膜。此些反射膜具光反射性,分别位于此些空隙区内,且连接光伏电池的此二侧面。各反射膜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中,封装结构包含一第一封装层。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邻接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此些光伏电池被埋设于第一封装层内。反射部包含多个反射颗粒。此些反射颗粒具光反射性,分布于第一封装层以及空隙区内。本发明的一第五实施例中,封装结构包含一第一封装层。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邻接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此些光伏电池被埋设于该第一封装层内。反射部包含一·填充层。填充层具光反射性,位于空隙区内,且连接些光伏电池的此些侧面。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填充层完全填满于空隙区内。上述实施例中,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为90% 100%,且大于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上述实施例中,下基板具光遮蔽性或光穿透性。下基板具光穿透性,反射部具半反射性,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为50% 90%,且大于该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伏装置,包含此光伏装置包含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多个光伏电池与一封装结构。上基板具光穿透性。下基板平行上基板。此些光伏电池间隔地平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任二相邻光伏电池彼此具有相互面对的二侧面,此些侧面之间定义出一空隙区。封装结构夹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且包覆此些光伏电池于其中。封装结构包含一第一封装层及一反射部。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的一侧。反射部位于空隙区内,用以反射来自上基板的光线,其中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大于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光伏装置内所设置的反射部,使得光伏装置的入射光可藉由反射部强制光线提早反射的特性,降低光线成为无效光线的机会,进而提高此光伏装置整体的收光发电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I为传统光伏装置于一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光伏装置的上视图。图3A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一实施例中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B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二实施例中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C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三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
图3D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E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四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F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G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五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3H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4A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六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图4B为本发明光伏装置于第六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 :光伏装置 20 :上基板30 :下基板40 :封装结构50:光伏电池51 :受光面L1、L2:太阳光G:间隙
100 :光伏装置200 :上基板300 :下基板301、302:反射涂层400:光伏电池401 :正面402 :背面403 :侧面500 :空隙区5OOh :高度500w :宽度510 :边缘区600 604 :封装结构610 :第一封装层620 :第二封装层621 :交界表面630 :第二封装层631 :第一部份632 :第二部份640 :第二封装层650 :第二封装层700 :反射部710 :反射膜
7IOD :反射膜的厚度720 :反射颗粒730 :填充层L3 L5 :光线A-A:剖面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2、图3A所示。图2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的上视图。图3A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一实施例中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由侧面观的(如图3A),此光伏装置100包含一上基板200、一封装结构600、多个光 伏电池400与一下基板300。上基板200具光穿透性,例如为一具光穿透性的玻璃基板。下基板300平行上基板200,例如为一具光穿透性的玻璃基板或一具光遮蔽性的电绝缘背板(back sheet)。封装结构600夹设于上基板200与下基板300之间,并将此些光伏电池400包覆于封装结构600 中。光伏电池400又称太阳能电池,其种类不限,例如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等等。此些光伏电池400间隔地平放于封装结构600内,且介于上基板200与下基板300之间。此实施例中,此些光伏电池400例如以数组方式排列于封装结构600内(如图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每一光伏电池400大致呈板状,具有一正面401、一背面402与四个侧面403,正面401与背面402彼此相对应地位于光伏电池400的两主面(main surface)。正面401用以面向天际以便接收太阳光,于本发明中定义为「向阳面」。此些侧面403共同围绕正面401与背面402,并分别邻接正面401与背面402的四边。需知道的是,光伏电池400的各侧面403不限系同长度或不同长短。由于此些光伏电池400间隔地设置,此些光伏电池400中任二相邻者彼此具有相互面对的侧面403,此二相互面对的侧面403之间的空间被定义为一空隙区500。此空隙区500的高度500h等于各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至背面402的距离。此空隙区500的宽度500w等于此二相互面对的侧面403之间的间距。封装结构600内具有多个反射部700,此些反射部700分别各自位于此些空隙区500内。如此一来,例如当光线L3穿过上基板200并抵达其中一个空隙区500时,此空隙区500内的反射部700会反射光线L3,使光线L3行进路线转向,并朝向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行进,藉此光线L3最终可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并藉由光伏电池400进而将光线L3转换为电能。需了解到,由于反射部700的一光反射率为90% 100%,且大于封装结构600的一光反射率,故,上述光线L3可有效地被反射回上基板200与光伏电池400之间,以提高光线L3被光伏电池400吸收转换为电能的机会。以下将根据上述描述揭露出数个实施例以进一步阐明此些不同的细节。复请参阅图2、图3A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具体而言,此封装结构600更包含相互层迭的一第一封装层610与一第二封装层620。第一封装层610具光穿透性,其一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200的一侧。第一封装层61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吸水性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第二封装层620具光反射性,其一侧连接第一封装层610背对上基板200的一侧,且另侧全面地邻接下基板300的一侧。第二封装层62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反射率以及低穿透率的封装材料(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硅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610为透明或至少半透明(可透光)。第二封装层620的此封装材料为具较亮色系(例如白色或银色等)的此封装材料,以致相较于第一封装层610的此封装材料,可具较高光反射性、高反射率以及低穿透率的特性。此些光伏电池400被夹设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20 之间。需强调的是,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20于每一空隙区500中皆连接此二光伏电池400彼此相互面对的二侧面403,意即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20密封此空隙区500。制作时,首先将第一封装层610遍布于上基板200的全面、将第二封装层620遍布于下基板300的全面;接着,将此些光伏电池400位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20之间;最后藉由压合上基板200与下基板300,使得此些光伏电池400 —同被夹合并埋设于该第一封装层610与该第二封装层620之间,此时,该第一封装层610与该第二封装层620的相接处仅位于任二相邻的光伏电池400间的空隙区500内。如此,当光线L3穿过上基板200而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由于第二封装层620本身具光反射性的特性,第二封装层620于空隙区500内接触第一封装层610的一交界表面621 (即为上述反射部700的一种变化)便使此光线L3反射至上基板200面对此些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上基板200的反射后,此光线L3最终可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进而将此光线L3转换为电能。此实施例中,上述交界表面621的一光反射率为90% 100%,且大于第一封装层610的一光反射率。此外,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改变第二封装层620于空隙区500内接触第一封装层610的交界表面621的高度,使其与此些光伏电池400的此些正面401齐平,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请参阅图2、图3B所示。图3B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二实施例中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具体而言,此封装结构601更包含相互层迭的一第一封装层610与一第二封装层630。第一封装层610具光穿透性,其一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200的一侧。第一封装层61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吸水性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此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610为透明或至少半透明(可透光)。第二封装层630包含多个第一部份631与多个第二部份632。各第一部份631与一光伏电池400具相同面积,被夹合于光伏电池400与下基板300之间。各第一部份631例如可采与第一封装层610穿透度相同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硅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或穿透度不同的相同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此些第二部份632具光反射性,彼此间隔地位于此些空隙区500内,各第二部份632的一侧邻接第一封装层610,其另侧邻接该下基板300。第二封装层63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反射率以及低穿透率的封装材料(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此实施例中,此些第二部份632的封装材料为具较亮色系(例如白色或银色等)的此封装材料,以致相较于第一封装层610的封装材料,可具较高光反射性、高反射率以及低穿透率的特性。其中各光伏电池400被夹设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一部份631之间,且反射部700为第二部份632于空隙区500内接触第一封装层610的一交界表面621。需强调的是,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部份632于此些空隙区500中皆连接此二光伏电池400彼此相互面对的二侧面403,意即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30的每一第二部份632密封此空隙区500。制作时,首先将第一封装层610遍布于上基板200的全面、将第二封装层630遍 布于下基板300的全面;接着,将此些光伏电池400位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30之间,其中此些第一部份631分别对齐此些光伏电池400,此些第二部份632分别对齐此些光伏电池400之间的空隙区500 ;最后藉由压合上基板200与下基板300,使得此些光伏电池400 —同被夹合并埋设于该第一封装层610与该第二封装层630之间,此时,各光伏电池400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610与其中一第一部份631之间、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30的第二部份632相接处仅位于任二相邻的光伏电池400间的空隙区500内。如此,当一个穿过上基板200的光线L3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由于第二部份632本身具光反射性的特性,第二部份632于空隙区500内接触第一封装层610的一交界表面621 (即为上述反射部700的一种变化)便使此光线L3反射至上基板200面对此些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上基板200的反射后,此光线L3最终可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进而将此光线L3转换为电能。此实施例中,上述交界表面621的一光反射率为90 % 100 %,且大于第一封装层610的一光反射率。此外,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改变第二封装层630的第二部份632于空隙区500内接触第一封装层610的表面621的高度,使其与此些光伏电池400的此些正面401齐平,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请参阅图2、图3C所示。图3C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三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此第三实施例中,具体而言,封装结构602包含一第一封装层610与一第二封装层640。第一封装层610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200的一侧。第一封装层61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吸水性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第二封装层640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下基板300的一侦1K第二封装层640的材料与第一封装层610的材料系列相同。光伏电池400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40之间。反射部700包含多个反射膜710。此些反射膜710具光反射性,分别位于此些空隙区500内,于此空隙区500中连接此二光伏电池400彼此相互面对的二侧面403,意即此反射膜710密封此空隙区500。此外,由于各反射膜710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40之间,故,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40彼此不实体接触。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反射膜710未填满于空隙区500内,意即反射膜710的厚度71OD小于空隙区500的高度500h。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反射膜710例如为一涂层、一镀层或一箔层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中,反射膜710例如为金属类材料,例如铝、银、镍、钛或钢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中,反射膜710的颜色为白色、银色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此反射膜的厚度为奈米尺度,利用奈米尺度的薄膜来控制破坏性或建设性 的光干涉。当此反射膜的厚度为X/2时,此反射膜的反射率为最高。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设计人员可改变此反射膜的厚度与折射率而控制穿透反射率以达到所需的要求。如此,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单面光伏装置时,一个穿过上基板200的光线L3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由于此反射膜710 (即为上述反射部700的一种变化)本身具光反射性的特性,此反射膜710便使此光线L3反射回到上基板200面对此些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上基板200的反射后,此光线L3最终可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进而将此光线L3转换为电能。反观,请参阅图3D所示。图3D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双面光伏装置时,上基板200、下基板300皆为具光穿透性的基板,且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与背面402都可吸收光线L3、L4以转换为电能。如此,当一个穿过下基板300的光线L4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此反射膜710也会使此光线L4反射至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直到此光线L4被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吸收,进而将此光线L4转换为电能。若反射膜710的光反射率例如为50% 90%时,光线L3可自第一封装层610穿过反射膜710,并于到达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时,经由下基板300的反射,光线L3的部份光线L5移至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而被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吸收,进而被转换为电能。此外,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改变反射膜710的高度,使其与此些光伏电池400的此些正面401齐平,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请参阅图2、图3E所示。图3E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四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此第四实施例中,封装结构603包含一第一封装层610。第一封装层610具光穿透性,邻接于上基板200与下基板300之间。具体而言,第一封装层61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吸水性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娃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 in)…等)。第一封装层610的一侧邻接于上基板200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侧邻接于下基板300的一侧。反射部700包含多个反射颗粒720,此些反射颗粒720具光反射性,分布于第一封装层610对应空隙区500的位置内。此些光伏电池400被埋设于第一封装层610内。
举例而言,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此些反射颗粒720例如为金属粉末或光学增白剂粒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中,金属粉末的材质例如为银、金、镍、铝、锡、钛或其组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中,光学增白剂粒子为硫酸钡、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或其综合的成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再一变化中,此些反射颗粒720例如为白色、银色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此,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单面光伏装置时,一个穿过上基板200的光线L3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由于此些反射颗粒720 (即为上述反射部700的一种变化)本身具光反射性的特性,此些反射颗粒720便使此光线L3反射至上基板2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上基板200的反射,直到此光线L3最终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进而被 转换为电能。反观,请参阅图3F所示。图3F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双面光伏装置时,上基板200、下基板300皆为具光穿透性的基板,且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与背面402都可吸收光线L3、L4以转换为电能。如此,当一个穿过下基板300的光线L4进入空隙区500时,此些反射颗粒720也会使此光线L4反射至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下基板300的反射,直到此光线L4被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吸收,进而被转换为电能。若反射部700 (如反射颗粒720)的光反射率例如为50% 90%时,光线L3可自第一封装层610穿过反射部700(如反射颗粒720),且于到达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时,经由下基板300的反射,光线L3的部份光线L5移至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而被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吸收,进而被转换为电能此外,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刻意使反射颗粒720的位置与此些光伏电池400的此些正面401齐平,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请参阅图2、图3G所示。图3G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五实施例中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第五实施例中,具体而言,封装结构604包含相迭设的一第一封装层610与一第二封装层650。第一封装层610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上基板200的一侧。第一封装层610例如为本身具有高吸水性的封装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硅胶(Silicone)、聚烯烃类共聚物(Polyolefin)…等)。第二封装层650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下基板300的一侧。第二封装层650的材料与第一封装层610的材料系列相同。光伏电池400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50之间。反射部700包含多个填充层730。此些填充层730具光反射性,分别位于此些空隙区500内,于此空隙区500中连接此二光伏电池400彼此相互面对的二侧面403,意即此填充层730密封此空隙区500。此外,由于各填充层730被夹合于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50之间,故,第一封装层610与第二封装层650彼此不实体接触。举例而言,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中,填充层730完全填满于空隙区500内,意即填充层730的体积与空隙区500的体积相同。此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中,填充层730为一白色塑料,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中,填充层730不限为封装材料或非封装材料。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中,白色塑料的厚度例如约50 ii m 200 ii m的白色塑料,其材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聚氟乙烯薄膜Tedlar(S)PVF ("50 u m)等。如此,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单面光伏装置,且一个穿过上基板200的光线L3进入其中一空隙区500时,由于此填充层730 (即为上述反射部700的一种变化)本身具光反射性的特性,此填充层730便使此光线L3反射至上基板2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上基板200的反射,直到此光线L3最终到达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进而被转换为电倉泛。
·
反观,请参阅图2、图3H所示。图3H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五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双面光伏装置时,上基板200、下基板300皆为具光穿透性的玻璃基板,且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与背面402都可吸收光线L3或L4以转换为电能。如此,当一个穿过下基板300的光线L4抵达空隙区500时,此填充层730也会使此光线L4反射至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经由下基板300的反射后,直到此光线L4最终到达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进而被转换为电能。若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的光反射率例如为50% 90%时,光线L3可自第一封装层610穿过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并于到达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时,经由下基板300的反射,光线L3的部份光线L5移至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而被光伏电池400的背面402吸收,进而被转换为电能。此外,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改变填充层730的高度,使其表面与此些光伏电池400的此些正面401齐平,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上述各实施例中,当此些光伏电池400以一数组方式排列时,于此数组边缘的部份光伏电池400具有不面向其它光伏电池400的一侧面403A (图2),此些部份的光伏电池400不面向其它光伏电池400的侧面403A与封装结构600的边缘之间定义有一边缘区510。故,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不仅于任二相邻的光伏电池400间的空隙区500内设置反射部700,设计人员也可依据需求将反射部700设置于边缘区510内,且使反射部700连接此些部份的光伏电池400不面向其它光伏电池400的侧面403。此外,无论任二相邻光伏电池之间是否具有焊带,此二光伏电池相互面对的侧面间的间隙便可称为上述的空隙区。请参阅图2、图4A所示。图4A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六实施例的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第六实施例的此变化仅为一选项,可沿用至图3D、图3F或图3H的双面受光结构上,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双面光伏装置时,上基板200、下基板300皆为具光穿透性的玻璃基板,且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与背面402都可分别吸收光线L3、L4以转换为电能。
图3D、图3F或图3H中,由于光线L3抵达下基板300后,除了有部份光线(如光线L5)受到下基板300的反射外,仍有部份光线会穿过下基板300,故,为了让此些穿过下基板300的部份光线不致因此而造成浪费,此选项中,下基板300面向光伏电池400的一侧(SP内侧),且恰对应空隙区500的位置可设置一反射涂层301(如薄膜),藉由调整反射涂层301的厚度与折射率以控制所需的穿透反射率。如此,当光线L3穿过上基板200与填充层730而到达反射涂层301时,经由反射涂层301的反射,光线L3的所有光线(以L5为例)被反射至光伏 电池400面向下基板300的一侧,进而进一步地加强光线被转换为电能的效果。此外,此反射涂层301可与空隙区500具有相同的长度,换句话说,此反射涂层301位于空隙区500垂直投影至下基板300内侧的区域。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反射涂层的长度也可与空隙区的长度不相同。再者,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选择合适光反射率的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使得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的光反射率可被偏低、适中或偏高地设定(如10%、50%或90%),以均分或调整光线L3穿过填充层730或反射自填充层730的强度。请参阅图2、图4B所示。图4B为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于第六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沿A-A剖面线的一剖视图。第六实施例可沿用至图3D、图3F或图3H的双面受光结构上。当本发明光伏装置100为双面光伏装置时,上基板200、下基板300皆为具光穿透性的玻璃基板,且光伏电池400的正面401与背面402都可分别吸收光线L3、L4以转换为电能。图3D、图3F或图3H中,由于光线L3抵达下基板300后,除了有部份光线(如光线L5)受到下基板300的反射外,仍有部份光线会穿过下基板300,故,为了让此些穿过下基板300的部份光线不致因此而造成浪费,此选项中,下基板300背对光伏电池400的一侧(SP外侧),且恰对应空隙区500的位置可设置一反射涂层302(如薄膜),藉由调整反射涂层302的厚度与折射率以控制所需的穿透反射率。如此,当光线L3穿过上基板200、填充层730与下基板300而到达反射涂层302时,经由反射涂层302的反射,此光线L3的所有光线(以L5为例)被反射至光伏电池400面向下基板300的一侧,进而进一步地加强光线被转换为电能的效果。此外,此反射涂层302可与空隙区500具有相同的长度,换句话说,此反射涂层302位于空隙区500垂直投影至下基板300内侧的区域。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反射涂层302的长度也可与空隙区500的长度不相同。再者,此实施例的其它变化中,设计人员也可选择合适光反射率的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使得反射部700 (如填充层730)的光反射率可被偏低、适中或偏高地设定(如10^^50%或90%),以均分或调整光线L3穿过填充层730或反射自填充层730的强度。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光伏装置内所设置的反射部,使得光伏装置的入射光可藉由反射部强制部份光线提早反射的特性,降低光线成为无效光线的机会,进而提高此光伏装置整体的收光发电效率。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基板,具光穿透性; 一下基板,平行该上基板; 多个光伏电池,间隔地平放于该上基板与该下基板之间,其中任二相邻的该些光伏电池具有相互面对的二侧面,该些侧面之间定义出一空隙区;以及 一封装结构,夹设于该上基板与该下基板之间,且包覆该些光伏电池于其中,且该封装结构内具有一反射部,该反射部位于该空隙区内,用以反射来自该上基板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更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上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封装层,具光反射性,迭设于该第一封装层背对该上基板的一侧,且全面地邻接该下基板的一侧, 其中该些光伏电池被夹合于该第一封装层与该第二封装层之间,且该反射部为该第二封装层于该空隙区内接触该第一封装层的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上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封装层,包含 多个第一部份,每一该些第一部份与该一光伏电池具相同面积,夹合于该一光伏电池与该下基板之间;以及 多个第二部份,具光反射性,彼此间隔地位于该些空隙区内,每一该些第二部份的一侧邻接该第一封装层,其另侧邻接该下基板, 其中该些光伏电池分别被夹设于该第一封装层与该些第一部份之间,且该反射部为该第二部份于该空隙区内接触该第一封装层的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上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下基板的一侧,其中该些光伏电池被夹合于该第一封装层与该第二封装层之间, 该反射部包含 多个反射膜,具光反射性,分别位于该些空隙区内,且连接该些光伏电池的该些侧面,其中每一该些反射膜被夹合于该第一封装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邻接于该上基板与该下基板之间,其中该些光伏电池被埋设于该第一封装层内;以及该反射部包含 多个反射颗粒,具光反射性,分布于该第一封装层以及该空隙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装结构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上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第二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下基板的一侧,其中该些光伏电池被夹合于该第一封装层与该第二封装层之间, 该反射部包含多个填充层,具光反射性,被夹合于该第一封装层与该第二封装层之间,其中每一该些填充层位于该些空隙区其中之一内,且连接该些光伏电池的该些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填充层完全填满于该些空隙区其中之一内。
8.根据权利要求2 6其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为90% 100%,且大于该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基板具光遮蔽性或光穿透性。
10.根据权利要求4 6其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基板具光穿透性,该反射部具半反射性,该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为50% 90%,且大于该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
11.一种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上基板,具光穿透性; 一下基板,平行该上基板; 多个光伏电池,间隔地平放于该上基板与该下基板之间,其中任二相邻的该些光伏电池具有相互面对的二侧面,该些侧面之间定义出一空隙区;以及 一封装结构,夹设于该上基板与该下基板之间,且包覆该些光伏电池于其中,包含 一第一封装层,具光穿透性,全面地邻接该上基板的一侧;以及 一反射部,位于该空隙区内,用以反射来自该上基板的光线,其中该反射部的一光反射率大于该第一封装层的一光反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的该光反射率为90% 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基板具光遮蔽性或光穿透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基板具光穿透性,该反射部的该光反射率为50% 90%。
全文摘要
一种光伏装置包含一上基板、一下基板、多个光伏电池与一封装结构。上基板具光穿透性。下基板平行上基板。此些光伏电池彼此间隔地平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任二相邻光伏电池具有彼此相互面对的侧面,此些侧面之间定义出一空隙区。封装结构夹设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且包覆光伏电池于其中,且封装结构内具有一反射部,反射部位于空隙区内,用以反射来自上基板的光线。
文档编号H01L31/052GK102800730SQ20121023640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9日
发明者李韦杰, 东冠妏, 杨峻鸣, 曾煌棊, 李权庭, 苏伟盛, 胡雁程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