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扁平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786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扁平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代表,对各种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的内部布线使用了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为扁平电缆)。因为扁平电缆呈带状形成,所以挠性出色,在设备内部的布线的处理很容易。此外,因为扁平电缆的截面积小,所以也适合小型的设备。在将这样的扁平电缆用于高速传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电路的阻抗和扁平电缆的阻抗的差异造成的信号的传输效率的下降,需要使它们的阻抗匹配。特别是,容易产生由用于与设置在扁平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连接的构造造成的阻抗的变化。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柔性扁平电缆,该柔性扁平电缆具有:平板状的多个导体,空开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进行配置;第一绝缘体层以及第二绝缘体层,从两面夹持该多个导体地被覆该多个导体,并且使所述导体的两端的一部分以与规定的信号端子可接触的方式露出;具有绝缘性的第一调整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与所述多个导体相反侧的面;接地(ground)层,只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反侧的面的端部,与地电位的接地端子接触;以及第一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反侧的面,与所述接地层导通,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调整为,在所述端部处所述导体与所述第一屏蔽层的间隔和所述导体与所述接地层的间隔成为相同的厚度(参照日本专利第4363664号公报)。在该日本专利第4363664号记载的扁平电缆中,由第一调整材料层调整为,在导体的端部处,导体与第一屏蔽层的间隔和导体与接地层的间隔成为相同的厚度。由此,抑制了导体的端部处的静电电容的变动,防止了在端部的阻抗的下降。如上述的那样,用日本专利第4363664号记载的扁平电缆也能恰当地保持扁平电缆的端部处的阻抗。在日本专利第4363664号记载的扁平电缆中,如上述的那样,由第一调整材料层使导体与第一屏蔽层的间隔和导体与接地层的间隔相同。在该扁平电缆的端部设置有增强板,接地层比增强板更设置在内侧。因而,如日本专利第4363664号的图3所示,在嵌合该扁平电缆的连接器的导体侧的接点和连接器的接地侧的接点产生了偏差。当存在这样的偏差时,存在会产生连接器变得容易脱落等问题的危险。对此,如果从扁平电缆的端部,即从与增强板重叠的位置开始设置接地层,就能使连接器的导体侧的接点和连接器的接地侧的接点为相同的位置。但是,在该情况下,会产生在增强板的位置的阻抗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进行端部处的阻抗的调整的柔性扁平电缆。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是,具备片状的第一绝缘体层、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相向的片状的第二绝缘体层、以及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层之间配置成相互平行的多个线状的导体的柔性扁平电缆,其中,具备:第一调整材料层,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与所述导体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进行设置;增强板,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的与所述导体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设置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之间;屏蔽构件,设置成覆盖所述增强板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和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以及第一屏蔽层,从所述屏蔽构件的与所述增强板所位于的一侧相反的面起遍及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以使所述屏蔽构件的与所述增强板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进行设置,所述第二绝缘体层构成为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侧使所述导体露出,露出的所述导体以及露出的所述屏蔽构件构成为与连接器的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接触,所述屏蔽构件具备阻抗调整单元。虽然在此结构中,以成为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线状的导体以由第一绝缘体层和第二绝缘体层夹持的方式被进行被覆,但是第二绝缘体层并不是覆盖导体的全长,而是以导体露出在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侧的方式构成。屏蔽构件也露出在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侧。因而,能相向地配置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由此,能防止连接器变得易拔的情况。此外,因为在屏蔽构件具备阻抗调整单元,所以能将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处的阻抗调整为所希望的值。阻抗调整单元例如能通过使屏蔽构件的与所述增强板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面积减少,从而实现。因为阻抗依赖于屏蔽构件的面积,所以通过变更面积,从而能得到所希望的阻抗。根据柔性扁平电缆的制造方法,会在屏蔽构件与第一调整材料层之间形成间隙。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屏蔽构件在该间隙部分与第一绝缘体层相接,从而在该间隙部分的阻抗会下降。因而,在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中,以如下方式构成:在所述增强板与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屏蔽构件在所述间隙中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接触,使所述间隙处的面积的减少比例变得比所述屏蔽构件的覆盖所述增强板的部位处的面积的减少比例大。在此结构中,能通过加大上述的间隙部分的屏蔽构件的面积的减少比例,从而抑制间隙部分处的阻抗的下降。屏蔽构件的面积的减少例如能通过形成贯通于所述屏蔽构件的贯通孔从而实现。因为这样的贯通孔能容易地形成,所以不增大制造成本,就能得到所希望的阻抗。虽然贯通孔能设置在各种位置,但是在俯视中与导体重叠的位置形成贯通孔也是优选的方式。通过像这样形成贯通孔,从而变得更容易进行阻抗的调整。在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中,具备:第二调整材料层,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的与所述导体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以及第二屏蔽层,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材料层的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层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因为在此结构中,在导体的两面侧设置有调整材料层和屏蔽层,所以变得更容易进行阻抗的调整。


图1是从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二绝缘体层侧看去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截面图。图3是从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一绝缘体层侧看去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柔性扁平电缆的各位置处的阻抗的图。图6是表示柔性扁平电缆的各位置处的阻抗的图。图7是从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一绝缘体层侧看去的俯视图。图8是从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第一绝缘体层侧看去的俯视图。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整体结构]
以下,使用

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简称为扁平电缆I)的实施方式。图1是从后述的第二绝缘体层13侧看去的扁平电缆I的俯视图,图2是扁平电缆I的端部附近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扁平电缆I具备以成为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线状的多个导体11。该导体11是各自传递信号的信号线,导体11的根数根据传递的信号的标准而确定。作为导体11的原材料,优选导电性高、挠性高的铜等。此外,作为导体11,可以使用多根线状的导线,也可以使用通过蚀刻等将形成在挠性高的基板上的导电性的箔形成为多个线状的导体。此外,如图2所示,导体11被由第一绝缘体层12以及第二绝缘体层13夹入地进行被覆。能对第一绝缘体层12以及第二绝缘体层13使用聚酯类树脂。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的配置作为基准,从导体11起将第一绝缘体层12侧称为上,将第二绝缘体层13侧称为下。如图所示,第一绝缘体层12的长度与导体11的长度相同,第二绝缘体层13的长度变得比导体11的长度短。因而,虽然导体11在扁平电缆I的端部被第一绝缘体层12所覆盖,但是未被第二绝缘体层13所覆盖。S卩,导体11在扁平电缆I的端部在下侧(第二绝缘体层13侧)露出。在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上侧设置有绝缘性的第一调整材料层14。该第一调整材料层14从扁平电缆I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进行设置。即,在第一调整材料层14与扁平电缆I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有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部分称为区域C。此外,在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上侧设置有用于提高扁平电缆的端部的强度的增强板18。该增强板18设置在第一调整材料层14和扁平电缆I的端部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电缆I中,增强板18不与第一调整材料层14抵接,在增强板18与第一调整材料层14之间形成有间隙la。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设置有增强板18的部分称为区域a,将形成有间隙Ia的部分称为区域b。
该增强板18与第一调整材料层14之间的间隙Ia并不是必须的结构,只要能以不形成该间隙Ia的方式制造扁平电缆1,就不需要设置。从增强板18的上表面遍及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端部的上表面地设置有导电性的屏蔽构件19。该屏蔽构件19由从端部退后一点的位置开始设置,以便不会从扁平电缆I的端部突出。如上述的那样,存在增强板18与第一调整材料层14之间的间隙la,由该间隙Ia和第一绝缘体层12形成凹部。因而,在区域b中,屏蔽构件19以沿凹部的形状的方式向下侧弯曲,与形成凹部的底面的第一绝缘体层12接触。此外,从屏蔽构件19的上表面遍及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上表面地设置有导电性的第一屏蔽层16。另外,该第一屏蔽层16由从扁平电缆I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开始设置。因此,虽然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整体由第一屏蔽层16所覆盖,但是屏蔽构件19的扁平电缆I的端部侧的上表面却露出。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扁平电缆I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器2。在连接器2具备用于与导体11连接的信号端子21和用于传递地电位的接地端子22。如上述的那样,导体11在下侧露出,屏蔽构件19在上侧露出。因此,接地端子22从上方与屏蔽构件19接触,信号端子21从下方与导体11接触。因而,如图所示,能将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配置在相向的位置。由此,信号端子21和接地端子22对扁平电缆I作用的夹持力相向。从而,能防止连接器2变得易拔。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扁平电缆I中,如图5所示,在区域a、c中的阻抗可看到变化。具体地说,区域a即扁平电缆I的端部附近的阻抗变得比区域c即扁平电缆I的中央附近的阻抗小。如上述的那样,该扁平电缆I的端部附近的阻抗的下降在高速通信中特别不优选。因而,本发明的扁平电缆I的屏蔽构件19具备阻抗调整单元30。图3是从上侧,即,从第一绝缘体层12侧看扁平电缆I的端部附近的俯视图。在该图中,作为阻抗调整单元30,设置有切口(slit) 30a (本发明的贯通孔的例子)。切口 30a以从第一屏蔽层16侧到增强板18侧贯通区域a、b的屏蔽构件19的方式进行设置。图4是由通过切口 30a的切断线切断的扁平电缆I的截面图,在该图表示了切口 30a的状态。当像这样在屏蔽构件19设置像切口 30a那样的贯通孔时,屏蔽构件19的上表面,即,接地端子22所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积会变小。因而,在屏蔽构件19的上表面的面积降低的附近,阻抗变高。由此,能抑制扁平电缆I的端部附近的阻抗的下降。此外,如上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电缆I中,在区域b中,屏蔽构件19与第一绝缘体层12接触。因而,如图5所示,在区域b的阻抗的下降变得比在区域a的阻抗的下降大。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使区域b中的屏蔽构件19的面积的降低比例比区域a中的屏蔽构件19的面积的降低比例大。具体地说,将区域b中的切口 30a的宽度设定得比区域a中的切口 30a的宽度大。通过像这样在屏蔽构件19设置切口 30a,从而各区域中的阻抗变得如图6那样,可知与未设置切口 30a的情况相比,阻抗的变化接近平坦。虽然形成切口 30a的位置可适当变更,但是优选以在俯视中与导体11重叠的方式形成切口 30a。另外,虽然在图3中为了使附图变得容易看而未图示出导体11,但是切口30a以在俯视中与导体11重叠的方式形成。此外,导体11实际上如图4所示,从扁平电缆I的一方的端部开始延伸至另一方的端部为止。此外,切口 30a的大小只要根据调整的阻抗的大小进行设定即可。此外,作为阻抗调整单元30的贯通孔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切口,能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如图7所示,是将作为阻抗调整单元30的矩形孔30b (本发明的贯通孔的例子)呈矩阵状地进行排列的。此外,如图8所示,也能呈棋盘形图案地配置作为阻抗调整单元30的菱形孔30c(本发明的贯通孔的例子)。显然,作为阻抗调整单元30的贯通孔的形状、配置并不限定于这些,只要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就能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在这些贯通孔的变形例中,也优选以在俯视中使贯通孔与导体11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此外,优选使在区域b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比在区域a的贯通孔的开口面积大。此外,阻抗调整单元30并不限定于贯通孔。例如,也可以在屏蔽构件19形成绝缘层。在该情况下,只要绝缘层形成为与上述的贯通孔同样的形状即可。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只在第一绝缘体层12侧设置了调整材料层(第一调整材料层14)以及屏蔽层(第一屏蔽层16),但是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第二绝缘体层13的下侧设置第二调整材料层15,在第二调整材料层15的下侧设置第二屏蔽层17。另外,优选第二屏蔽层17以覆盖第二调整材料层15的端部的方式进行设置。此外,第二屏蔽层17变得比第二绝缘体层13短,使第二绝缘体层13的端部露出。另外,虽然在图2、4、9中,在区域b和区域c的连接部分(层倾斜地形成的部分)的层的厚度看上去与在平坦部分的层的厚度不同,但是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厚度在所有地方都是均匀的。本发明能用于柔性扁平电缆。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扁平电缆(1),具备:片状的第一绝缘体层(12);片状的第二绝缘体层(13),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相向;以及多个线状的导体(11 ),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层(13)之间配置成相互平行,所述柔性扁平电缆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调整材料层(14),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与所述导体(11)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I)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进行设置; 增强板(18),在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与所述导体(11)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设置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I)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14)之间; 屏蔽构件(19),设置成覆盖所述增强板(18)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和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以及 第一屏蔽层(16),从所述屏蔽构件(19)的与所述增强板(18)所位于的一侧相反的面起遍及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以使所述屏蔽构件(19)的与所述增强板(18)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进行设置, 所述第二绝缘体层(13 )构成为在所述柔性扁平电缆(I)的端部侧使所述导体(11)露出, 露出的所述导体(11)以及露出的所述屏蔽构件(19)构成为与连接器(2)的信号端子(21)以及接地端子(22)接触, 所述屏蔽构件(19)具备阻抗调整单元(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抗调整单元(30)构成为使所述屏蔽构件(19)的与所述增强板(18)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的面积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增强板(18)与所述第一调整材料层(14)之间形成有间隙(Ia), 所述屏蔽构件(19)在所述间隙(Ia)中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层(12)接触, 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构成为所述间隙(Ia)中的面积的减少比例变得比所述屏蔽构件(19)的覆盖所述增强板(18)的部位处的面积的减少比例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构件(19)的面积的减少取决于在所述屏蔽构件中贯通形成的贯通孔(30a、30b、30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30a、30b,30c)在俯视中形成在与所述导体(11)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二调整材料层(15),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I)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体层(13)的与所述导体(11)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以及 第二屏蔽层(17),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I)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距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材料层(15)的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层(13)所位于的一侧相反侧的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柔性扁平电缆。相互平行配置的多个线状的导体(11)从上侧以及下侧由第一以及第二绝缘体层(12、13)所被覆。在第一绝缘体层(12)的上表面,从扁平电缆(1)的端部起空开规定的间隙地设置有第一调整材料层(14)。在该间隙设置有增强板(18)。设置有覆盖增强板(18)的上表面和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屏蔽构件(19)。从屏蔽构件(19)的上表面遍及第一调整材料层(14)的上表面,以使屏蔽构件(19)的增强板(18)所位于的部位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屏蔽层(16)。第二绝缘体层(13)以在扁平电缆(1)的端部侧使导体(11)露出的方式构成。屏蔽构件(19)具备阻抗调整单元(30)。
文档编号H01B7/00GK103165228SQ20121054149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5日
发明者近藤快人 申请人:星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