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138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
背景技术
广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主要是由正极、负极、介于该正负极之间的隔离膜及电解液所构成,隔离膜使正负极相互分开,彼此不相接触。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电容量大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然而,其中之电解液具有可燃性,当正负极活性物质于温度上升之际,会分解并释放大量热量,致·使锂电池在不当使用情况之下,可能会产生危险,甚至引起爆炸。锂电池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热,主要可分成两种形式一种为正负端遇上不当负载时,所引起的电池内部反应,例如过充(充电电压过高)、过放、外部短路(瞬间大电流)等所产生的热量会造成电池整体温度上升;另一种是锂电池遭受外力,如撞击、穿刺、压碎时,会使电池内部瞬间局部短路而产生高温。除了不当使用所产生的热外,锂电池正常的化学反应也是主要的热源。当锂电池温度到达某一程度时,会引发锂电池内部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若热量累积速度大于散热速度,使得温度继续升高,再引发其它放热效应,将导致锂电池自行加热,温度快速上升,此称之为热失控(Thermal Runaway),是锂电池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除去锂电池的热量而避免热量积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芯散热效率不高,可能导致热量积存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芯室,所述的芯室包裹有相互交错叠拼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有隔离膜隔开,所述的正极和负极板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散热片至少有一边从外壳突出暴露在外部。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芯室,所述的芯室包裹有正极板和负极板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有隔离膜隔开,所述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至少有一个散热片代替,散热片至少有一边从外壳突出暴露在外部。为使本实用新型起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外壳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铝箔制成的中层和尼龙制成的外层经过热熔接制成,但亦可为其它材料制成,不限于上述材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正极板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较正极板多一块,以提供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往返游离的锂离子有足够暂留的空间,所述的正极板、负极板和隔离膜上均具有微小孔隙,可让电解液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循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散热片可以从外壳的侧边或/和底部突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散热片连接有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由冷却管、热交换器和水泵组成,所述的冷却管与散热片紧密接触并联通热交换器,所述的水泵安装在冷却管上,该冷却系统可持续对散热片加快散热,确保锂电池芯不致于过热。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热交换器外还安装有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可持续从 热交换器处除去热量,提高散热效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一部分在外壳外部另一部分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散热片,迅速的将电池芯内部产生的热传递至外部散热,避免过热而降低其效能或损坏。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仰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仰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不,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相互交错叠拼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6,散热片6至少有一边从外壳I突出暴露在外部。本实施例中,夕卜壳I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U、铝箔制成的中层12和尼龙制成的外层13经过热熔接制成;正极板3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4较正极板3多一块,以提供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往返游离的锂离子有足够暂留的空间,所述的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5上均具有微小孔隙,可让电解液在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循环;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是从外壳I的侧边突出。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至少有一个散热片6代替,散热片6至少有一边从外壳I突出暴露在外部。本实施例中,外壳I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
11、铝箔制成的中层12和尼龙制成的外层13经过热熔接制成;正极板3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4较正极板3多一块,以提供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往返游离的锂离子有足够暂留的空间,所述的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5上均具有微小孔隙,可让电解液在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循环;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是从外壳I的底部突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一所作的进一步优化,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图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相互交错叠拼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6,散热片6至少有一边从外壳I突出暴露在外部。本实施例中,外壳I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11、铝箔制成的中层12和尼龙制成的外层13经过热熔接制成;正极板3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4较正极板3多一块,以提供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往返游离的锂离子有足够暂留的空间,所述的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5上均具有微小孔隙,可让电解液在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循环;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是从外壳I的侧边突出;如图5所示,散热片6连接有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由冷却管7、热交换器8和水泵9组成,所述的冷却管7与散热片6紧密接触并联通热交换器8,所述的水泵9安装在冷却管7上,该冷却系统可持续对散热片6加快散热,确保锂电池芯不致于过热,热交换器8外安装有冷却风扇10,冷却风扇10可持续从热交换器处除去热量,提高散热效率。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是根据实施例二所作的进一步优化,可参照实施例二的图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 有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至少有一个散热片6代替,散热片6至少有一边从外壳I突出暴露在外部。本实施例中,外壳I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11、铝箔制成的中层12和尼龙制成的外层13经过热熔接制成;正极板3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4较正极板3多一块,以提供化学反应时电解液中往返游离的锂离子有足够暂留的空间,所述的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5上均具有微小孔隙,可让电解液在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循环;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是从外壳I的底部突出;如图6所不,散热片6连接有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由冷却管7、热交换器8和水泵9组成,所述的冷却管7与散热片6紧密接触并联通热交换器8,所述的水泵9安装在冷却管7上,该冷却系统可持续对散热片6加快散热,确保锂电池芯不致于过热,热交换器8外安装有冷却风扇10,冷却风扇10可持续从热交换器处除去热量,提高散热效率。除上述实施例中还涉及外壳I的侧边和底部可以单边突出散热片6外,还可以双边突出,即侧边和底部同时突出散热片6,此处不再举实施例。当然,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全部事项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I)和设置在外壳(I)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至少有一个散热片(6)代替,散热片(6)至少有一侧从外壳(I)突出暴露在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相互交错叠拼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I)是由聚丙烯制成内层(11)、铝箔制成的中层(12)和尼龙制成的外层(13)经过热熔接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板(3)有复数个,所述的负极板⑷较正极板(3)多一块,所述的正极板(3)、负极板(4)和隔离膜(5)上均具有微小孔隙。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6)可以从外壳(I)的侧边或/和底部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6)连接有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由冷却管(7)、热交换器(8)和水泵(9)组成,所述的冷却管(7)与散热片(6)紧密接触并联通热交换器(8),所述的水泵(9)安装在冷却管(7)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8)外还安装有冷却风扇(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芯,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芯室(2),所述的芯室(2)包裹有相互交错叠拼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以及电解液,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有隔离膜(5)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板(3)和负极板(4)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片(6),散热片(6)至少有一边从外壳(1)突出暴露在外部。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可以利用一部分在外壳外部另一部分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散热片,迅速的将电池芯内部产生的热传递至外部散热,避免过热而降低其效能或损坏。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2585674SQ20122010535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王清风 申请人:杭州乐荣有量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