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386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方向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方向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直线方向按压的按压开关及可朝左、右方向旋转的旋转式按压开关,且每一方向的开关均具有二段式操作的多方向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此类多方向开关,例如揭露于中国台湾专利公报M366163 (申请案号098204716)的按压开关,如图25至图27所示,该按压开关200包括有一个底座210,二个螺旋形弹簧220、220,一个接触片230,一个操作体240及一个上盖250。如图所示,该按压开关200虽具有左、右旋转方向及垂直方向的开关,但每一方向仅具有一段式开关,已无法满足目前电子装置需具有多功能的要求,故需做进一步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在维持开关小尺寸的情况下,借助固定接点精巧的布置及使用二段式接触片,使在每一按压方向均得有二段式的开关功能的多方向开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开关,一个底座,其一端设有一个开口,其中央设有一个与该开口连通的凹部,于该凹部的内底面的中央部位固设有用于按压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于该凹部的内底面的周边固设有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一个二段式接触片,对应设置于该底座的这些固定接点上方,并与这些固定接点相间隔;一个绝缘胶片,置于该二段式接触片之上;一个操作体,包含一个作动部及一个设于该作动部一侧的操作柄,该作动部的中央设有一个按钮孔,该作动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凹部的内底面上,该操作柄伸出于该底座的开口,并可带动该作动部做左、右的旋转;一个二段式可动接触件,其上设有多个可动接点,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设置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底面,并对应于这些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且这些可动接点可随着该作动部的旋转而与这些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中的部分固定接点电连接;一个复位弹簧,设置在该底座的凹部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之间,用以使该操作体复位;一个按钮,容置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按钮孔,其底面中央处设有一个抵接于该绝缘胶片的接触突起;及一个上盖,覆盖于该底座的顶面。该底座,是一前端有开口的箱型绝缘体,略呈八角形,其中央的凹部是圆形的凹部,于该凹部的内底面除固设有用于按压开关的中央固定接点、周边固定接点外,还固设有共同固定接点,于该周边固定接点与该共同固定接点的外侧分别各设一个定位槽,用于定位该二段式接触片;于该内底面位于该中央固定接点的前、后方,分别各设一个支持台,用于支撑该二段式接触片,使该二段式接触片与该中央固定接点及该周边固定接点与该共同固定接点分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于该内底面的周边固设有用于旋转开关的左共同固定接点、左前固定接点、左后固定接点、右共同固定接点、右前固定接点、及右后固定接点;前述所有固定接点均分别与设于该底座外侧底面的端子相连接;于该内底面,介于该前方支持台与该开口之间,设有一个下凹槽,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于该下凹槽的左、右两恻分别各设一个挡块;于该底座两斜角线的外侧各设一个卡合突起。[0008]该一个二段式接触片,是一种金属质导电弹片,呈椭圆形,且往中央部位向上拱起,该接触片是由一个中央接触片及一个固定环所构成;该中央接触片与该固定环由二条相对称的分隔沟于前后方,做大部分的隔离,未被隔离的部分位于左侧的为左周边可动接点,位于右侧的为右周边可动接点;位于该中央接触片的中心点为中央可动接点;于该固定环的左、右两外侧,分别各设一个固定片。该绝缘胶片,是一个具有可挠性的绝缘胶片。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是一个呈马蹄形的金属质导电弹片,于其本体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连接孔,于其本体的左、右两端点分别各设一个左可动接点及右可动接点,于其本体的中央部位设一个共同可动接点;各可动接点的端部均呈圆弧状。该操作体为由一种绝缘材质构成,具有一个操作柄及一个作动部,该操作柄在前,该作动部在后;该作动部呈圆环状,其中央中空部分为按钮孔,于该作动部的底面与该操作柄的连接处设有一个上凹槽,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于该上凹槽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导沟,该导沟的宽度对应于该底座的挡块的宽度,且小于该上凹槽的宽度,该两导沟与该上凹 槽的连接处为界面;该作动部的底面,位置对应于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两连接孔,分别各设一个连接突起。该复位弹簧,是一个螺旋形弹簧,容置于该底座的下凹槽与该作动部的上凹槽之间,其长度略长于该下凹槽两挡块的间距。该按钮,是一个绝缘质薄形圆柱体,容置于该操作体的按钮孔,其直径对应于该按钮孔的直径;其底面中央处设有一个接触突起。该上盖是金属材质,是由一个盖板及多个卡合耳所构成;该盖板的中央处,设有一个按钮孔,其直径小于该按钮的直径;该多个卡合耳分别沿该盖板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其位置对应于该底座的卡合突起。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的组立方式为首先将该二段式接触片置于该底座的内底面的支持台,此时,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及该中央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周边固定接点与共同固定接点及中央固定接点分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次将该绝缘胶片覆盖于该二段式接触片上,此时,其中心点抵接于该二段式接触片的中央可动接点;再其次将该复位弹簧置入该底座的下凹槽,因该复位弹簧的长度长于该下凹槽的两挡块的间距,该复位弹簧的两端弹性抵接于该两挡块;接着将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连接孔套上该作动部的底面的连接突起,并通过热融予以固定;再接着将该具有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操作体的底面置于该底座的内底面上,此时,该操作体的作动部容置于该底座的凹部,而该操作体的操作柄伸出于该底座的开口,而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左、右可动接点分别抵接于该底座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而其共同可动接点即抵接于该底座的共同固定接点,同时,该复位弹簧容置于该作动部的上凹槽与该底座的下凹槽之间;再接着将该按钮装入该操作体的按钮孔,此时,该按钮的底面的接触突起抵接于该绝缘胶片的中心点;最后,将该上盖覆盖于该底座之上,并借助其多个卡合耳与该底座的卡合突起相卡合,使该上盖与该底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使各部件定位,且使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左、右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产生弹性抵接,而该按钮的接触突起亦与该二段式接触片的中央可动接点产生弹性抵接。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0017]本多方向开关组立完成后,在正常状态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左、右可动接点及共同可动接点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底座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及共同固定接点,即旋转式开关未产生任何电气导通的现象;而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及中央可动接点分别与该底座的周边固定接点、共同固定接点及中央固定接点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即按压开关亦未产生任何电气导通的现象。首先就旋转式开关的功能予以说明当该操作体的操作柄承受向左第一段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共同可动接点及左可动接点仍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与左共同固定接点,惟右可动接点却弹性抵接于该右前固定接点,使该共同固定接点与该右前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同时,该复位弹簧亦被向左做部分的挤压;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向左做第二段的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共同可动接点及右可动接点仍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与该右前固定接点,而左可动接点却弹性抵接于左后固定接点,使该共同固定接点同时与该右前固定接点及左后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同时,该复位弹簧亦被向左做大部分的挤压;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的反弹力,使该操作体回复至初始位置。同理,若对该操作柄向右做第一段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与该左前
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向右做第二段的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同时与该左前固定接点及右后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的反弹力,使该操作体回复至初始位置。其次就按压开关的功能予以说明本多方向开关组立完成后,在正常状态时,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周边固定接点与共同固定接点保持有一定的距离,而该二段式接触片的中央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中央固定接点保持有一较大的距离;若对该按钮做第一段轴向的按压时,该按压力将传递至该二段式接触片,使该中央接触片整片向下沉,进而使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分别与该底座的周边固定接点与共同固定接点弹性抵接,并使该周边固定接点与该共同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完成第一段按压开关的功能;若再进一步对该按钮做第二段轴向的按压时,该按压力将使该中央接触片反转,并使该中央可动接点弹性抵接于该底座的中央固定接点,而该左、右周边可动接点仍与该周边固定接点及共同固定接点弹性抵接,使该共同固定接点同时与该周边固定接点与该中央固定接点产生电气导通,即完成第二段按压开关的功能。一旦,该按压力被解除,该按钮将借该中央接触片的反弹力回复至初始位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断面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操作体的底面构造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按钮的底面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组立完成后,处于未作动(初始)状态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操作体向左承受第一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操作体向左承受第二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操作体向右承受第一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操作体向右承受第二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俯视图。图13为图12的B-B断面的剖面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二段式接触片承受轴向第一段推 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二段式接触片承受轴向第二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操作体的底面构造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按钮的底面构造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的上盖的底面构造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组立完成后,处于未作动(初始)状态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的操作体向左承受第一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操作体向左承受第二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操作体向右承受第一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方向按压开关操作体向右承受第二段推压时,各部件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图25为以往按压开关俯斜视立体分解图。图26为以往按压开关仰斜视立体分解图。图27为以往按压开关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见图I及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100包括由下而上依序组装的一个底座I、一个二段式接触片2、一个绝缘胶片3、一个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一个操作体5、一个复位弹簧6、一个按钮7及一个上盖8。再参见图I、图3及图4,底座I是一前端有开口 12的箱型绝缘体,略呈八角形,其中央设有一个圆形的凹部11,于该凹部11的内底面13固设有用于按压开关的一个中央固定接点151、一个周边固定接点152与一个共同固定接点153,该三个固定接点151、152、153分别与设置于该底座I的后外侧底面的三个端子1511、1521、1531相电连接;于该周边固定接点152与该共同固定接点153的外侧分别各设一个定位槽134,用于定位该二段式接触片2。于该内底面13位于该中央固定接点151的前、后方分别各设一个支持台19,用于支撑该二段式接触片2,使该二段式接触片2与该中央固定接点151、该周边固定接点 152及该共同固定接点153分别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于该内底面13的周边左侧固设有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左共同固定接点141、左前固定接点173、左后固定接点172,前述三个固定接点141、173、172分别与设置于该底座I的左外侧底面的三个端子1411、1731、1721相线连接。设于该周边右侧的右共同固定接点142、右前固定接点183及右后固定接点182分别与设置于该底座I右外侧底面的三个端子1421、1831、1821相电连接。且设于该周边前侧的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左、右共同固定接点141、142相电连接;前述七个固定接点141、173、172、142、183、182、14的形状及位置是在详细的规划下予以设置的,使能达成二段式旋转式开关的功能。于该内底面13,介于该前方支持台19与该开口 12之间,设有一个下凹槽
16,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6 ;于该下凹槽16的左、右两侧分别各设一个挡块20 ;于该底座I两条斜角线的外侧各设一卡合突起111。参见图1,该二段式接触片2是一种金属材质导电弹片,呈椭圆形,且微微往中央部位向上拱起,该二段式接触片2是由一个中央接触片27及一个固定环24所构成;该中央接触片27与该固定环24由二条相对称的分隔沟26于前、后方做大部分的隔离,未被隔离的部分位于左侧的为左周边可动接点22,位于右侧的为右周边可动接点23 ;位于该中央接触片27的中心点为中央可动接点21 ;于该固定环24的左、右两外侧分别各设Iv固定片25。该绝缘胶片3是一个具有可挠性的绝缘胶片,其底面涂有粘剂。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是一种金属材质导电弹片,呈马蹄形,于其本体45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连接孔41,于其本体45的左、右两端点分别各设一个左可动接点42及右可动接点43,于其本体45的中央部位设一个共同可动接点44 ;该三个可动接点42、43、44的端部均呈圆弧状。该操作体5是由一种绝缘材质制成,并包含一个操作柄51及一个作动部52,该操作柄51在前,该作动部52在后;该作动部52呈圆环状,其中央中空部分为一个按钮孔53。参见图5,该作动部52的底面58的前端与该操作柄51的连接处设有一个上凹槽54,其与该底座I的下凹槽16形成一个管状的容置空间,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6,于该上凹槽54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导沟55,该两导沟55的宽度对应于该底座I的挡块20的宽度并供挡块20容置其中并沿着导沟55移动,使该作动部52能相对底座I水平左右旋转,但该两导沟55的宽度小于该上凹槽54的宽度,该两导沟55与该上凹槽54的连接处为介面56 ;该作动部52的底面58位置对应于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两连接孔41处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突起57。[0056]该复位弹簧6是一个螺旋形弹簧,容置于该底座I的下凹槽16与该作动部52的上凹槽54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其长度略长于该下凹槽16两挡块20的间距。该按钮7是一个绝缘材质薄形圆柱体,容置于该操作体5的按钮孔53,其直径对应于该按钮孔53的直径;且参见图6所示,按钮7的底面71的中央处设有一个接触突起72。该上盖8是由金属材质制成,其由一个盖板81及多个卡合耳83所构成;本实施例采用四个卡合耳83;该盖板81的中央处设有一个按钮孔82,其直径小于该按钮7的直径;该四个卡合耳83分别沿该盖板81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其位置对应于该底座I的四个卡合突起111。参见图I,本实施例的多方向开关100的组合过程为首将该二段式接触片2置于 该底座I的内底面13的支持台19,并使其两个固定片25穿入该内底面13的二个固定槽134,使该二段式接触片2定位于该内底面13,此时,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22、23分别与该底座I的周边固定接点152与共同固定接点153保持有一定的距离,而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中央可动接点21与该底座I中央固定接点151保持有一个较大的距离;次将该绝缘胶片3覆盖于该二段式接触片2之上,此时,其中心点31黏接于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中央可动接点21 ;再其次将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连接孔41套上该操作体5的作动部52的底面58的两个连接突起57 (参见图5),并通过热融予以固定;接着将该复位弹簧6置入该底座I的下凹槽16,因该复位弹簧6的长度长于该下凹槽16的两挡块20的间距,该复位弹簧6的两端将弹性抵接于该两挡块20 ;再接着将该具有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操作体5的底面58置于该底座I的内底面13上,此时,该操作体5的作动部52容置于该底座I的凹部U,而该操作体5的操作柄51伸出于该底座I的开口 12,而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左、右可动接点42、43分别抵接于该底座I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141、142,而其共同可动接点44即抵接于该底座I的共同固定接点14,同时,该操作体5可借其两边的导沟55依着该底座I的挡块20做左、右的旋转,而该复位弹簧6即容置于该作动部52的上凹槽54与该底座I的下凹槽16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再接着将该按钮7装入该操作体5的按钮孔53,此时,图6所示的该按钮7的底面71的接触突起72抵接于该绝缘胶片3的中心点31 ;最后,将该上盖8覆盖于该底座I之上,并借其四个卡合耳83与该底座I的四个卡合突起111相卡合,使该上盖8与该底座I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使各部件定位,且使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左、右可动接点42、43与该底座I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141、142产生弹性抵接,而该按钮7的接触突起72亦与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中央可动接点21产生弹性抵接。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多方向开关100组立完成后,在未作动(初始)状态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左、右可动接点42、43及共同可动接点44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底座I的左、右共同固定接点141、142及共同固定接点14,即旋转式开关未产生任何电气导通的现象;同时,参见图13所示,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22、23及中央可动接点21分别与该底座I的周边固定接点152、共同固定接点153及中央固定接点151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即按压开关亦未产生任何电气导通的现象。参见图8所示,首先就多方向开关100的旋转式开关的功能说明如下当该操作体5的操作柄51承受向左的第一段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共同可动接点44及左可动接点42仍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左共同固定接点141,但右可动接点43却弹性抵接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左侧第一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亦被向左做部分的挤压;再参见图9所示,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51向左做第二段的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共同可动接点44及右可动接点43仍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而左可动接点42却弹性抵接于该左后固定接点172,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同时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及左后固定接点172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左侧第二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亦被向左做大部分的挤压;而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6的反弹力,操作体5将回复至未作动位置,如图5所示。同理,如图10所示,若对该操作柄51向右做第一段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左前固定接点173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右侧第一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亦被向右做部分的挤压;且如图11所示,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51向右做第二段的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同时与该左前固定接点173及右后固定接点182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右侧第二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亦被向右做大部分的挤压;且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6的反弹力,该操作体5将回复至未作动(初始)位·置,如图7所示。参见图12及图13所示,次就多方向开关100的按压开关的功能说明如下多方向开关100组立完成后,在未作动(初始)状态时,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22、23与该底座I的周边固定接点152与共同固定接点153保持有一定的距离,而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中央可动接点21与该底座I的中央固定接点151保持有一个较大的距离,如图13所示;且如图14所示,若对该按钮7做第一段轴向的按压时,该按压力将传递至该二段式接触片2,使其中央接触片27整片向下沉,进而使该二段式接触片2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22、23分别与该底座I的周边固定接点152及共同固定接点153弹性抵接,并使该周边固定接点152与该共同固定接点153产生电气导通,而完成第一段按压开关的功能;再如图15所示,若再进一步对该按钮7做第二段轴向的按压时,该按压力将使该中央接触片27反转,并使该中央可动接点21弹性抵接于该底座I的中央固定接点151,而该左、右周边可动接点22、23仍与该周边固定接点152及共同固定接点153弹性抵接,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53同时与该周边固定接点152与该中央固定接点151产生电气导通,而完成第二段按压开关的功能。且一旦该按压力被解除,该按钮7将借该中央接触片27的反弹力回复至未作动(初始)位置,如图13所示。借此,多方向开关100能达到不论旋转式开关或按压开关均能做二段式操作的功效。再参见图16至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凡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当的部件或元件均以同一附图标记予以表示,而对其构造及作用不另赘述。此实施例的基本构想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旋转式开关所使用的复位弹簧为一个线形弹簧6’,它是由一个圆圈部61’及二个脚部62’所构成。该圆圈部61’在前,该二个脚部62’在该圆圈部61’后侧的两边,该二个脚部62’的间距大于将于后述的操作体5的顶面527的凹槽524的缺口 525的两个推压面5261、5262的间距。该两脚部62’的端点各设有一个钩部63’。随着此复位弹簧的改变,相关的部件如底座I’、操作体5’等亦对应改变。底座I’改变的部分为于该两前、后支持台19的前、后侧分别设一个前平台191及一个后平台192,以供该操作体5’放置,于该后平台192的左、右两侧分别各设一个挡块18,于该后平台192的后侧设有一个弧形的外平台193,该挡块18高于该外平台193,而该外平台193高于该后平台192,而该前平台191与该后平台192同高;操作体5’改变的部分为该作动部52的中央设有一个按钮孔53,于该作动部52的顶面527,在该按钮孔53的外围设有一个凹槽524,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6’,于该凹槽524的后侧设有一个缺口 525,该缺口 525的两侧为推压面5261、5262,该两推压面5261、5262的间距对应于该底座I的两挡块18的间距;于该作动部52的顶面527的周边设有一肋条5271 ;且参见图17,该作动部52的底面58位置对应于该可动接触片4的两连接孔41处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突起57。本实施例多方向开关100组装方式的改变部分为该复位弹簧6’的圆圈部61’套住于该操作体5’的顶面527的凹槽524,并使该复位弹簧6’的二个脚部62’伸出于该凹槽524的缺口 525,且如图20所示,因该二个脚部62’的间距大于该操作体5顶面527的凹槽524的缺口 525的两推压面5261、5262的间距,该二个脚部62’弹性抵接于该凹槽524的缺口 525的两推压面5261、5262。接着将该具有可动接触片4的操作体5’的底面58置于该底座I内底面13的前、后平台191、192上,此时,该复位弹簧6’的两钩部63’分别勾住于 该底座I的两个挡块18。本实施例多方向开关100的旋转式开关的功能说明如下如图21所示,当该操作体5的操作柄51承受向左的第一段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共同可动接点44仍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14,但右可动接点43却弹性抵接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左侧第一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左边的脚部63’亦受该操作体5’左边推压面5261的推压向右做部分的挤压;且如图22所示,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51向左做第二段的推压时,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4的共同可动接点44及右可动接点43仍分别弹性抵接于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而左可动接点42却弹性抵接于该左后固定接点172,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同时与该右前固定接点183及左后固定接点172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左侧第二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左边的脚部63’亦受该操作体5左边推压面5261的推压向右做大部分的挤压;且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6’的反弹力,操作体5将回复至未作动(初始)位置,如图20所示。同理,如图23所示,若对该操作柄51向右做第一段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与该左前固定接点173产生电气导,完成右侧第一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右边的脚部63’亦受该操作体5右边推压面5262的推压向左做部分的挤压;且如图24所示,若再进一步对该操作柄51向右做第二段的推压时,将使该共同固定接点14同时与该左前固定接点173及右后固定接点182产生电气导通,完成右侧第二段旋转式开关的功能,同时,该复位弹簧6’右边的脚部63’亦受该操作体5右边推压面5262的推压向左做大部分的挤压;且一旦该推压力被解除,借该复位弹簧6’的反弹力,该操作体5回复至未作动(初始)位置,如图20所示。借此,本实施例多方向开关100同样能达到不论旋转式开关或按压开关均能做二段式操作的功效。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底座,其一端设有一个开口,其中央设有一个与该开口连通的凹部,于该凹部的内底面的中央部位固设有用于按压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于该凹部的内底面的周边固设有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 一个二段式接触片,对应设置于该底座的这些固定接点上方,并与这些固定接点相间隔; 一个绝缘胶片,置于该二段式接触片之上; 一个操作体,包含一个作动部及一个设于该作动部一侧的操作柄,该作动部的中央设有一个按钮孔,该作动部设置于该底座的凹部的内底面上,该操作柄伸出于该底座的开口,并可带动该作动部做左、右的旋转; 一个二段式可动接触件,其上设有多个可动接点,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设置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底面,并对应于这些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且这些可动接点可随着该作动部的旋转而与这些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中的部分固定接点电连接; 一个复位弹簧,设置在该底座的凹部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之间,用以使该操作体复位; 一个按钮,容置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按钮孔,其底面中央处设有一个抵接于该绝缘胶片的接触突起 '及 一个上盖,覆盖于该底座的顶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二段式接触片是一种金属材质导电弹片,呈椭圆形且微微往中央向上拱起,并包含一个中央接触片及一个环绕于该中央接触片外围的固定环,该中央接触片与该固定环由二条相对称的分隔沟于前后方做大部分的隔离,未被隔离的部分位于左侧的为左周边可动接点,位于右侧的为右周边可动接点,位于该中央接触片的中心点为中央可动接点,且于该固定环的左、右两外侧还分别各设一个固定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固设于该底座的凹部的内底面的中央部位,用于按压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分别为位于该中央部位的中心点的中央固定接点,位于中央部位的左侧的周边固定接点,及位于中央部位的右侧的共同固定接点,且于该周边固定接点与该共同固定接点的外侧还分别各设一个定位槽,其供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固定片穿入,以定位该二段式接触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于该中央固定接点的前、后方还分别各设一个支持台,其供该二段式接触片置于其上,使该二段式接触片的左、右周边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周边固定接点及共同固定接点保持有一定的距离,并使其中央可动接点与该底座的中央固定接点保持有一较大的距离,且该用于按压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分别与设置于该底座的后外侧底面的相对应的多个端子相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是一种金属材质导电弹片,且其左、右两侧分别各设一个连接孔,用于将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固定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底面,使可随该操作体的转动而转动,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左、右两端点分别各设一个左可动接点及一个右可动接点,且于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中央部位设有一个共同可动接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底面还设有位置对应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的该二个连接孔的两个连接突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固设于该底座的凹部的内底面的周边,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多个固定接点,分别为设于该周边左侧的左前固定接点、左共同固定接点、左后固定接点,设于该周边右侧的右前固定接点、右共同固定接点、右后固定接点,以及设于该周边前端的共同固定接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弹簧是一个螺旋型弹簧,且于该底座的凹部的内底面周边前侧还设有一个下凹槽,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与该操作柄的连接处还设有一个对应于该下凹槽的上凹槽,该下凹槽与该上凹槽形成一个容置空间,用于容置该复位弹簧,并且于该下凹槽的左、右两侧还各设一个挡块,该两挡块的间距比该复位弹簧的长度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于该操作体的上凹槽的两端还各设一个导沟,该导沟的宽度对应该底座的下凹槽的挡块的宽度,但小于该上凹槽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底座是一个箱型绝缘体,呈八角形,且于该底座的两斜角线的外侧还各设一个卡合突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上盖是由一种金属材质制成,并包含一个盖板及多个卡合耳,该盖板的中央处设有一个直径小于该按钮的直径的按钮孔,该多个卡合耳分别沿着该盖板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且其数量与位置对应于该底座的卡合突起的数量与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于该底座的该前、后支持台的前、后侧还分别设一个前平台及一个后平台,于该后平台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各设一个挡块,于该后平台的后侧设有一个弧形的外平台,该挡块高于该外平台,而该外平台高于该后平台,该前平台与该后平台同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体是由一种绝缘材质制成,且在该按钮孔的外围还设有一个凹槽,于该凹槽的后侧还设有一个缺口,该缺口的两侧形成有一个推压面,并且于该作动部的顶面的周边设有一个肋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底面置于该底座的前平台与后平台之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弹簧是一种线形弹簧,其包含一个圆圈部及二个脚部,该二个脚部设在该圆圈部后侧的两边,该圆圈部套设于该操作体的作动部的凹槽,且该二个脚部的间距大于该凹槽的缺口的两推压面的间距,而弹性抵接于该凹槽的缺口的两侧,且该两脚部的端点各设有一个钩部,该两钩部分别勾住于该底座的该后平台的左、右两侧的挡块。
专利摘要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一个中央设有一个凹部的底座,该凹部的内底面固设有多个用于按压开关的固定接点,及多个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一个置于这些用于按压开关的固定接点上的二段式接触片;一个置于该二段式接触片上的绝缘胶片;一个设有多个可动接点的二段式可动接触件;一个由一个操作柄及一个作动部构成的操作体,该作动部置于该底座的内底面上,且其底面供该二段式可动接触件设置,使得这些可动接点抵接于这些用于旋转式开关的固定接点,该作动部与该操作柄连接处设有一个复位弹簧,该作动部的中央设有一个供一个按钮容置的按钮孔,该按钮的底面抵接于该绝缘胶片,该操作柄伸出于该底座并可做左、右的旋转,且该底座的顶面覆盖一个上盖。
文档编号H01H25/00GK202816762SQ2012201486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洪文仁 申请人:台湾美琪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